刍议明清地方文献对整理断代文学总集的作用——以弘治《八闽通志》中存录的宋诗为例

2014-03-31 16:16吴可文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总集天一阁宋诗

吴可文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郑振铎与闽海文化研究中心,福建 长乐 350202)

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七十二册《全宋诗》[1]和大象出版社的《全宋诗订补》[2](以下简称《订补》)是宋代诗歌整理的重大成果,无疑将对宋诗研究、宋代文学研究和宋代相关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鉴于宋诗存量庞大,且极为分散,整理过程中有所遗漏、讹误也不足为奇。就笔者目见所及,本世纪以来已有上百篇论文从事这方面的辑补、辨讹和考订工作。仅以辑佚一项而言,所得的完整的宋诗便已上千首,零篇断句则为数更多,可谓成果丰硕。但可以断言的是,继续开展辑佚工作,将会取得更为可观的收获。

造成《全宋诗》漏收的原因有很多,从《全宋诗》的编纂说明看来,对某些地方文献(尤其是明清地方文献)重视不够,是造成漏收的一个重要原因。《全宋诗》的编纂说明提到,《全宋诗》正编搜罗的主要范围是:

(甲)目前传世的诗集,(乙)第一批书目的辑集所得。所谓第一批书目主要是:(一)现存宋元诗话、笔记及其它史籍。(二)现存宋元类书、总集,以及《永乐大典》和《诗渊》的残存本。(三)宋元方志,以及近年来集中印行的若干重要方志,如影印天一阁藏明代方志。(四)《宋诗纪事》、《宋诗纪事补遗》已引用到的书。(五)敦煌遗书。[3]

从中可以看出,编撰《全宋诗》时搜罗的明代方志集中于影印天一阁藏明代方志。根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4]和《明代方志考》[5]统计,现存(包括残存)明代方志数量在千种以上,而上海书店影印的《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和《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仅收录二百一十六种[6],不过占其中的百分之二十左右。更遑论天一阁所藏并非都是这二百一十六种明代方志现存最完整的版本。更有甚者,根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现存(包括残存)清代方志数量在六千种以上,《全宋诗》的编撰说明对这一巨大文献渊薮却只字未提(尽管《全宋诗》中不乏引自清代方志的作品),造成大量漏收就并不令人感到奇怪了。

以明朝弘治年间黄仲昭编纂的《八闽通志》[7](以下简称《闽志》)为例,其中存录了大量宋代闽人及宋代宦闽人士的诗作或诗句。略加翻检之后便会发现,《全宋诗》和《订补》的编纂者虽然没有完全忽略《闽志》,但难免给人浅尝辄止的感觉。因此,若想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整理宋代诗歌,《闽志》这样的明清地方文献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对象。总的说来,《闽志》对于《全宋诗》和《订补》具有辑佚和校勘两大作用:

一 辑 佚

1.完篇。《全宋诗》和《订补》漏收的宋诗而见于《闽志》者计有完篇五十余首。限于篇幅,笔者将另文予以胪列。举其要者,如《闽志》卷七十九收录林彖诗九首,《全宋诗》全部漏收,《订补》据《笔精》辑得其中两首,而《笔精》之成书已在《闽志》之后百余年;再如卷八十四收录刘爚诗三首,《全宋诗》和《订补》全部漏收;又如卷五收录林希逸诗两首,《全宋诗》和《订补》全部漏收。

2.断句。《全宋诗》和《订补》漏收的宋诗而见于《闽志》者计有断句一百余句。如卷五收录林希逸、陈确、黄非熊、赵岍等宋人断句十一句;卷八收录陈尭佐、潘存实、蔡希遽、张宪等宋人断句十句;卷八十六收录刘涛、张翥、方慎从、王逵等宋人断句十一句。

3.补足全篇。这方面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全宋诗》中为断句,《闽志》中存有全篇。如《全宋诗》卷一九三一录有赵善晤的断句“一声鸡唱日初午,满地花寒秋已深”,《闽志》卷八十存有全篇,前二句为“天约闲云结嫩阴,苦无诗酒懒登临”。其二是《全宋诗》中作为全篇收录,实际上只是全篇的一部份,《闽志》中存有全篇。如《全宋诗》卷一一九一收录陈瓘《秦君亭》诗八句,并将其当作完篇,而《闽志》卷八十三收录了该诗的全文,共计二十句。

4.诗题。即《闽志》中保留了某篇诗题,《全宋诗》中既无此题、亦无此诗。如《闽志》卷二十五收录林迥《出山遇慈恩长老献牡丹》诗一题,就属于这种情况。

二 校 勘

1.校订出处之误。《全宋诗》和《订补》中出处舍古求近的现象相当普遍,其中与《闽志》相关者不下数十处。由于后代编纂者辗转抄录,便难免致误,所以一般情况下,引文出处多以古本为佳。有许多最早或较早见于《闽志》的宋诗作品,《全宋诗》和《订补》中却标明引自其它后出文献。如《闽志》卷四收录龚况诗三首,《全宋诗》漏收,《订补》收录此三诗,却注明引自清代的《福建通志》;再如《全宋诗》卷七二二收录黄希旦《西庵寺》一诗,引自清光绪《邵武府志》,而《闽志》卷七十八便录有此诗。除了明代弘治以后的福建各府府志、清代福建方志以外,万历年间的《古今万姓统谱》、清代的《宋元学案》和《全闽诗话》等等,也经常“取代”《闽志》,被《全宋诗》作为相关作品的原始出处。

2.校订诗题之误。《全宋诗》卷三七○三收录了长泰人杨珂的一首诗:“明月欺人醉不知,夜深偷入读书帷。好将松户牢关锁,留取清光莫放归。”标明出处是清代郑方坤的《全闽诗话》[8],《全闽诗话》又标明此诗出处为万历年间何乔远编纂之《闽书》[9]。此三书都将诗题标为《夜泛西湖》,然细读此诗,无一句与“夜泛西湖”有关,明显文不对题。那此诗究竟以何为题呢?《闽志》卷六十八“杨珂”条记载得清清楚楚——《明月诗》。

3.订补原诗脱误。《全宋诗》卷三七七三载胡梅所诗五首,其中一首《千人洞》原诗为:“天生岩穴受千人,隐隐峦深隔□尘。不识人间经几劫,洞门依旧锁闭云” 引自万历《漳州府志》。不难看出,第二句脱一字,末句的“闭”字不合诗律,且语义不通。《闽志》卷八收录的此诗便可圆满解决这两处脱误:第二句的脱字为“世”字,末句的“闭”字为“闲”字之误。

三 小 结

以上以《闽志》为例,分析了明清地方文献对整理断代文学总集的重大作用。推而广之,福建其它地方文献也存在类似情形,如南宋《淳熙三山志》中也有《全宋诗》失收的作品,我的导师陈庆元教授本世纪初就发表过相关的辑佚成果[10]。再推而广之,其它省区的地方文献也有不少漏收的作品,如浙江大学胡可先教授从《咸淳临安志》中辑出陈尧佐佚诗四首,从弘治《黄州府志》中辑出苏轼佚诗四首,从同治《永丰县志》中辑出刘弇佚诗五首[11]。吴宗海、汤华泉、潘猛补、李君明、陈永正、叶舟等就便分别从四川、安徽、浙江、广东、江苏的地方文献中取得了不少《全宋诗》辑佚成果,其中大部份来自当地的明清地方文献[12][13][14]15[16]17[18]。

因此,对于当前与今后的断代文学总集整理而言,明清地方文献实在是一大宝库。此理固易明,然此道固难行。清人阎若璩曾说:“或问古学以何为难,曰不误;又问,曰不漏”[19]。中国历代地方文献浩如烟海,即使集众人之力亦难以一一披览。欲编成“不误”、“不漏”的断代文学总集(特别是宋代以后的文学总集),诚然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艰苦工作,需要更多的有志者和有心人付出更艰苦的努力方可有成。

[1]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

[2]陈新,张如安,叶石健,吴宗海等.全宋诗订补[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

[3]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编纂说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

[4]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5]林平,张纪亮.明代方志考[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6]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M].上海:上海书店,1990.

[7][明]黄仲昭.八闽通志[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8][清]郑方坤.全闽诗话[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9][明]何乔远.闽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

[10]陈庆元.《全宋诗》札记[J].中国韵文学刊,2001,(2).

[11]胡可先.《全宋诗》补遗100首[J].中国韵文学刊,2005,(2).

[12]吴宗海.《成都文类》中的《全宋诗》佚诗[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1).

[13]汤华泉.宣城地方文献中的宋佚诗——《全宋诗》补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6).

[14]汤华泉.《全宋诗》补辑:池州地方文献中的宋佚诗[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1).

[15]潘猛补.从温州地方文献订补《全宋诗》[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16]李君明.从广东方志及地方文献中新发现的《全宋诗》辑佚73首[J].岭南文史,2007,(2).

[17]陈永正.从广东方志及地方文献中新发现的《全宋诗》辑佚83首[J].岭南文史,2007,(3).

[18]叶舟.《全宋诗》补正[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3).

[19][清]阎若璩.潜邱札记[A].转引自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编纂说明[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

猜你喜欢
总集天一阁宋诗
唐宋之别
宋诗五首(书法)
冯登府与天一阁
天一阁知见录
唐表宋里:论《红楼梦》诗词摘句中的宋诗学特质
天一阁四事备忘录
一部清诗研究的力作*——评夏勇《清诗总集通论》
目录学视域下的地域总集范畴辨析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与文体生成*——关于叙事诸文体录入总集的讨论
天一阁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