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功能定位、方式选择与总量统计

2014-03-31 16:16唐元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功能定位社会化图书馆

唐元华

(湖南科技学院 图书馆,湖南 永州 425199)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功能定位、方式选择与总量统计

唐元华

(湖南科技学院 图书馆,湖南 永州 425199)

功能定位、方式选择与总量统计是高校图书馆提供优质、高效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环节。功能定位解决为什么提供社会服务问题。方式选择解决怎样提供社会服务问题。总量统计解决社会服务提供了多少的问题。最后根据服务总量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让社会化服务良性运行。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功能定位;方式选择;总量统计

我国高校图书馆是否应该开展社会化服务,至今仍存在分歧,反对者主要认为高校图书馆没有承担公共图书馆职能的义务,比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朱强明主张:“图书馆在职能上存在差别,把它们都变成公共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显然不利于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专门图书馆专业职能的发挥,从根本上不利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如果要高校图书馆像公共图书馆那样面向所有民众办证开放,这无异于取消高校图书馆,显然是不现实的。”[1]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的丛望针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这一话题,甚至直言“我们没有这个义务”。[1]不过,反对意见毕竟是少数,学界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我国不少高校图书馆也相继开展了社会化服务实践。但是实践效果并不明显。沈光亮在其《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实践与发展》一文中指出:因为管理体制、服务意识、运行机制、服务能力等因素的限制,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化服务多持谨慎态度且附加众多限制条件,以致现行社会化服务存在一定的功利思想和短期行为。[2]事实上,要想让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良性运行,实行社会效益最大化,必须在系统观念指导下去重视社会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服务前、服务中、服务后整个过程中有可能影响服务质量的任何一个可能要素。管理体系以评价体系为核心,而平价的重要内容是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和服务总量。因此,笔者拟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功能定位、方式选择、总量统计稍作探讨,以期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平价体系的建立有所帮助。

一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是开展社会服务的大前提,缺乏科学、合理、明晰的功能定位,社会化服务就会失却方向。高校图书馆地域辐射能力是有限的,根据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布局情况,其辐射范围主要是所在地的周边社区,部分由于信息资源的稀缺性而外溢于所在地以外的地区。因此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功能应该在其辖域内定位。论者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功能的表述有两种倾向:一是过于偏颇,过度注重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功能,比如,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建曾指出:“高校图书馆……应当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利用自身优势直接服务社会,这是新形势对高校图书馆提出的要求。”[1]二是空泛,只是简单提及应该多方位多层次提供信息服务。功能定位是具体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前提,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对此必须有着清晰明确的认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功能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一)参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

一个健康的社会一定是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繁荣的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样都须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去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文明取得了巨大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却明显滞后,但是,伴随着日益富裕的物质生活,我国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精神文明建设明显滞后与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一矛盾如果解决不好必然会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当下,黄赌毒、假大空、炫富、漠视生命等现象的大量出现便是这一矛盾得不到缓解的具体表现。理论上说,每一位公民都不应该做精神文明建设的旁观者,而应该积极参与其间,但是整个精神文明大环境,只有政府力量才有能力去构建和维护。

物质文明的繁荣为我国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国家已经完全有能力提供有益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公共产品。“高校图书馆是储藏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理应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近十年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硬件建设方面的图书馆建设发展迅速,各大学相继建成了馆藏极为丰富的现代化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只有让它服务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它的存在价值。可是,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校师生,少数图书馆对外开放也几乎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开发出社会读者群,因此文献利用率极低,“据统计……利用率不足30%,每本图书使用率年均大约0.3次到0.5次之间,而俄罗斯年均为1.4次到3次,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高校图书馆文献使用率则更高。”[4]巨大的服务能力剩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这些资源完全应该融入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去,这也符合图书馆精神。

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基本精神是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以“智慧与服务”为宗旨的文华精神。文华精神奉行无偿免费上门服务,因此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定期推出流动图书馆,推行图书上门借阅服务。图书馆精神实质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因此不少学者在论及图书馆精神时都主张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比如,肖希明强调图书馆精神的内涵应该包括“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人文精神”,蒋永福指出“缺乏人文精神的图书馆精神,则是一种少了人情味的、冰冷的图书馆精神。”[5]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命运、价值的维护、追求和关切,表现为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表现为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6]图书馆精神内涵中的人文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内涵是一致的,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核心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

既然图书馆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是一致的,高校图书馆又储存着大量“闲置”的文化产品,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就理所当然的要承担了参与地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

(二)启迪民智、支持人才培养的功能

我国高校图书馆诞生之初,自然是为高校师生服务,为师生的教学与科研服务。教学是传授知识,科研是创造新知识。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没有明显的界限,其本质是培养人的科学创新精神,即在吸收前人积累的文化知识基础上创造新的知识和文化。前面谈及的精神文明建设功能,主要是人文精神的塑造。高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和整个社区人文精神的塑造,解决的是人和人类社会存在的理由问题,创新精神解决的是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因此,启迪民智和支持人才培养的功能是大学图书馆的题中之义。问题是其服务对象是否只能局限于大学校园内的师生。当大学图书馆服务能力无法满足校内师生的时候,服务对象限于师生自然无可厚非;但是当高校图书馆取得了巨大发展,文献资源大量闲置,各类信息资源利用率比欧美面向社会开放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率低出甚多的时候,它理所当然要向社会开放。笔者在《高校图书馆开展校外服务的应然性分析》一文中,首先详细论述了“现代图书馆启迪民智、服务社会的价值最求”,其次详细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公益性服务的本质要求”,与本文的主张是一致的,读者可以参看该文,此处不再赘述。

智慧启迪、人才培养,贯穿于人的一生,而不是局限于短暂的大学阶段;也不只是限于学校的集中式训练,而是更多依赖个人执著的求知欲望和良好的自学习惯。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既要设法激发和强化社区居民的求知欲望,又要设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让社区每一位居民都有机会倘佯于知识的海洋中。一句话,让科学的精神扎根于社区居民脑海中。科学精神包括对科学的向往、探索和崇敬,如果因为高校图书馆的开放,所在地区营造出了浓郁的向往、探索、崇敬科学的氛围,该地区一定会人才辈出,培育出强大的人力资源竞争力。

(三)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

我国的国家政策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信奉“发展是硬道理”,所以,高校图书馆推行社会化服务理应承担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社区居民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最终都会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正能量。但是,因为不同地区经济结构不一样,因此如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缺乏或者是不强的话,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调整和服务方式的选择上就会出现功能性缺位。比如一个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地区,该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就应该有有关制造科学的信息资源,并且在服务方式上根据本地实际灵活创新。

二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方式选择

功能定位决定信息资源采购和服务方式选择。信息资源采购问题此文不予讨论,此处只讨论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服务方式问题。

(一)提供图书借阅服务

提供图书借阅服务之前要明确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根据功能定位进行社会需求调查,进而对本馆相关图书资源进行摸底统计和采购预算。目前,图书借阅服务有两种情形。

(1)向部分公民开放。我国高校图书馆为了方便管理,开展社会化服务时,普遍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服务对象多限于机关、文化、教育、科研单位工作人员,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技术和科研人员及返乡大中专学生,甚至这些服务对象也仍然受到筛选限制。比如,上个世纪80年代末,广东五邑大学图书馆开始开展社会化服务,但仅仅向校外200名公民发放借阅证。[7]沈光亮(2010)指出: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普遍在读者、时间、资源三个方面存在一定限制,其中读者限制指有选择地向社会成员开放,一般对读者有学历、职称、单位的限制,目的在于控制入馆的社会人员数量。

(2)向所有公民开放。理论上说,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辖域一旦确定,辖域内的所有公民都可以享受到这一服务,而且图书馆服务的公益性质也让其没有理由设置准入门槛。如果高校图书馆只是有选择的对校外开放,且对学历、职称、单位有要求,就不可能很好地担负起参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启迪民智、支持人才培养的社会功能。目前,不少高校图书馆名义上宣布对社会开放,执行的时候却体现出选择性,本质上是没有真正体会图书馆社会服务的职责和价值所在。[8]我们的主张是全方位的向社会所有成员开放,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职责和功能。

(二)针对特定读者群,提供专项信息服务

图书借阅服务的总体设计是不针对特定人群的,借阅自主权源于借阅者,图书馆只需要开设社会读者借阅服务窗口即可。但是,为了提高服务工作的质量和社会效益,图书馆要主动对社会读者进行分群,然后对特定群体设计针对性的服务项目。

(1)展览、经典影视、讲座与培训。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场馆优势、信息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举办公益展览、经典影视放映、讲座和培训班。每年做好这方面的规划,提前向社会宣传,定期举行既定的展览、经典影视放映、讲座和培训班,主题选择要紧扣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这种方式是对图书馆资源的创造性利用,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信息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吸收后,再作加工性输出,这样会对社区精神文明的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环境下,这种方式要比简单的图书借阅更直接,更能激发起社会成员的求知热情。比如,我们可以给社区孩子们定期播放经典动画,我们可以为社区孩子父母举办如何教育孩子的讲座,我们可以为社区老人举办太极拳、健身舞蹈培训班,我们可以为社区书画爱好者举办书画展览,等等。

(2)编写、开发特色数据库,提供信息查询与检索。这种服务方式往往与科学研究和地方经济密切相关。不同地区的经济优势、主打产业不一样,高校图书馆可以自主编写开发特色数据库提供信息技术支持,以便支持当地经济发展。比如,新疆盛产棉花,石河子大学则研制了“新疆棉花植保数据库”和“农作物害虫查询防治系统”等。此外,凡是大学图书馆几乎都购买有大型文献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往往投入巨大,高校以外的单位往往不会购买。外单位的科研人员和个体科研爱好者要获取相关文献信息,只有利用当地高校图书馆所购的数据库进行查询和检索。比如,南开大学图书馆与当地的泰达图书馆签署了科技查新合作协议,以泰达图书馆为信息服务结点,将自己强大的智力资源辐射整个天津滨海新区。[9]

(三)建立图书馆联盟或建立分馆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优势有别,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缺乏,不同图书馆社区辖域不同,为了方便社会成员查阅数字信息资源,当地的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往往选择建立图书馆联盟的方式,共享数字信息资源。“江西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包括了 24家高校图书馆。[2]“吉林省图书馆联盟”目前已有成员馆84家。联盟的宗旨是:整体规划、统一标准、共建共享、共同发展。联盟目标是:建立吉林省文献保障系统,成为全国文献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为吉林腾飞提供文献资源和信息保障,成为具有影响力的联盟。联盟在资源建设、馆际互借、联合参考咨询、成员馆之间通阅、联合采购等方面进行合作。[10]

图书馆联盟解决的是当地图书馆资源互补型问题。建立分馆则是某个具体高校图书馆解决远距离社会服务问题。以在校外建分馆方式提供社会服务,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1)少数高校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极为丰富在当地具有绝对的信息资源优势;(2)辐射范围宽广,远距离的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借阅图书和接受别的信息服务不方便;(3)地方政府或企业具有强烈的合作意愿。比如,经济开发区多在市郊,在该区建立分馆自然是最好的选择,分馆不管是自动服务还是人工服务均可提供与总馆等价的信息资源服务。

总之,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在功能定位确定后,可以根据本馆和接受服务社区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服务方式,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

三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总量统计

功能定位决定服务方式,服务方式以最大化满足社会服务功能为原则。但是优质服务得以持续提供必需有动力激发和维持机制,否则再好的服务设想都只能是个画饼,毕竟任何服务都不可能仅凭自觉。因此,我们必须对高校图书馆提供的社会化服务数量进行量化统计,然后依据服务总量给予相应的经费补偿。高校图书馆经费保障机制,笔者已经发表专文予以论述。此处只对服务总量统计进行讨论。

数据库开发和分馆建设可以以项目的形式申请上级财政或者地方财政的专项支持,也可以是合作企业直接予以经费支持。这里讨论的服务是软性服务,主要包括图书借阅、主题展览、经典影视播放、主题讲座和各项培训服务。现代技术已经完全可以解决服务数量统计这样的小问题。我们可以作如下设计:

(1)实行刷卡准入制度。接受服务的校外人员一律得先凭借身份证办理可刷入馆借阅证,该借阅证要求有别于在校师生的借阅证。刷卡时要能在刷卡机上或连接刷卡机的电脑上自动显示和储存下列相关信息:姓名、性别、省份证号、单位、所属社区居委会或街道办事处、接受服务类型和数量等。高校图书馆辖域内的校外人员每接收一次服务均需刷卡。这样做既方便管理,又可以随时查阅提供服务的总量。比如,高校图书馆为校外人员举办主题讲座,听讲座者刷卡后才能进入讲座大厅,连接刷卡机的电脑就可以统计出听讲座的总人数。馆内的电脑是联网的,通过专门设计的软件系统,就可以随时生成一个包括服务项目和服务数量的统计表。如果对某服务项目的每人次服务输入一个货币补偿额度,软件就可以计算出所要支付的货币总量。我们可以以考评周期为时间单元(考评通常以年度为周期),在考评周期结束的时点上输出自动生成的统计表,受益方则可以根据统计计算出来的货币总额度给予相应的财政补偿。直接受益者自然是当地社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员工,但是考虑到图书馆服务的公益性,间接受益方则是当地政府。因此补偿问题,可以由高校图书馆与当地政府或上级政府相关部门(比如文化部门)事先沟通协商。

(2)为方便管理,管理软件在设计时最好包括下面一些统计项:性别、年龄段、社区、服务项目、服务总量。生成的详细统计表可以显示服务总量在“性别”、“年龄段”、“社区”、“服务项目”中的分布情况。这样可以让图书馆根据统计的具体情况进行服务现状分析,从而对信息采购、服务方式、服务时间段、服务场次等进行相应地调整,以便更好地提供社会化服务。

(3)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关键是如何才能提供优质、高效、可持续的社会化服务。因此必须从服务的起点到终点进行系统、科学地规划。社会化服务的起点是服务功能定位,在功能定位的指导下图书馆全体员工创新服务方式,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任何服务项目都需要依靠科学的考评体系来完成。考评的核心是定性和定量。功能定位决定了服务方式的性质问题,服务总量则需要科学统计。现代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完全可以圆满解决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总量统计问题。财政支持体系再根据考评结果(主要是服务总量)给予相应的经费补偿,从而进一步激励高校图书馆全体员工更好地去履行社会服务的职责。

[1]张学军.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问题的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刊,2008,(3):4-7.

[2]沈光亮.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实践与发展[J].图书馆建设,2010,(10):73-76.

[3]唐元华.高校图书馆开展校外服务的应然性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1):324-327.

[4]洪春侠,凤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2010,(12):2-5.

[5]金美丽.对百年图书馆精神的思考[J].云南图书馆,2009, (3):16-21.

[6]唐元华,蒋秋艳.从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状况看中国大学生人文精神塑造[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5):89-91.

[7]陈云雀.高校图书馆怎样服务于社会[J].图书情报知识, 1995,(3):37.

[8]李瑞芳.传播学视野下的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09-112.

[9]李力文.谈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7,(6):96-98.

[10]吉林省图书馆联盟[EB/OL].http://clj.jllib.com/lmgk/lmjj.

[11]唐元华.高校图书馆经费保障机制[J].山东社会科学, 2011,(S1):60-61.

G273

A

1673-2219(2014)06-0198-04

2013-09-21

湖南省图工委课题“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管理机制设计”(课题号2011L038)阶段性成果。

唐元华(1974-),女,湖南永州人,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管理。

(责任编校:周欣)

猜你喜欢
功能定位社会化图书馆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浅谈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与制度完善
图书馆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京津冀功能定位暨河北布局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中小学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去图书馆
党的群众路线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定位与作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