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煤灰分双能量γ 射线检测方法

2014-04-01 01:01程栋滕召胜黎福海代扬
关键词:衰减系数煤灰光子

程栋,滕召胜,黎福海,代扬

(湖南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410082)

煤炭在我国的能量供给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对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意义重大。煤灰分即煤灰成分(质量分数)是衡量煤炭的主要经济指标,煤灰分与发热量也密切相关,对于火力发电厂、选煤厂、煤矿、炼焦厂、水泥厂、化肥厂、钢铁厂等这些大型的用煤单位来说,煤灰分的检测具有重大意义[1]。与传统的化验方法相比,利用辐射测量技术则能够实现煤灰分的快速检测,解决了传统方法的采样、制样、化验工序复杂问题,规避了结果滞后时间长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还能够大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并且检测结果的客观性较好[2]。具有代表性的辐射型煤灰分检测方法有低能γ 射线反散射法、高能γ 湮没辐射法、天然γ 放射性煤灰分测量法、双能量γ 射线透射法和中子瞬发γ 分析法[3]。低耗γ 射线反散射法对煤的几何条件要求很严格,即要求被测煤的粒度小,煤流表面平整,煤流的密实度应保持稳定,煤层与探测器表面之间的距离应保持不变,煤层厚度应保持大于饱和厚度等,因此,该方法难以实现真正的在线测量[4]。高能γ 湮没辐射法中,高能射线穿透能力强,屏蔽困难,辐射安全性差,而且同时对灰分的测量灵敏度较低,不能得到广泛应用[5]。天然γ放射性的煤灰分测量法通过测量由煤的天然放射性引起的γ 计数率确定煤灰分,但对含量只有百万分之几的天然放射性引起的γ 计数率的准确测量是非常困难的[6]。中子瞬发γ 分析法通过分析、测量中子与煤中各种元素的非弹性散射和俘获辐射产生的瞬发γ 射线对煤灰分进行检测,但在目前已有的此类设备中,使用的放射源为252Cf,其半衰期只有2.5 a,频繁更换放射源不但花费大而且很繁琐,故并未广泛应用[7]。双能量γ 射线透射法与其他方法相比较,测量精度高,受物料的形状、厚度、粒度、堆密度等因素影响小,而且性价比高,为此,本文作者对双能量γ 射线透射法煤灰分检测算法进行改进[8]。不同的煤中各种原子序数元素的相对含量不同,因此,在实际检测灰分前,必须进行现场标定。针对传统的数值逼近标定方法所带来的实际误差较大的问题[9-10],提出基于模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标定方法。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通过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提高泛化能力,较好地解决了小样本、非线性、高维数、局部极小点等问题,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信号处理和时间序列预测等领域[11]。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SVM)是支持向量机的一种扩展,优化指标采用平方项,并用等式约束代替标准支持向量机的不等式约束,将二次规划问题转化为求解线性方程组,降低了计算复杂性,从而提高了求解速度[12]。LSSVM建模中必须设定正则化参数g 和核函数宽度δ 这2 个参数。g 是最小化训练误差和最小化模型复杂度之间的折中,对LSSVM 模型的推广性能有重要影响,而δ 是直接影响支持向量数目的参数,若δ 较小,则产生大量的支持向量,最终导致过饱和,而若δ 较大,则使支持向量减少,使模型更加简化,最终导致模型精确度降低,因此,存在着g 和δ 的优化问题。为提高煤灰分的LSSVM 预测精度,采用混沌方法优化的g 和δ 参数[13-14]。

1 煤灰分检测原理

1.1 γ 射线和煤灰分的相互作用原理

γ 射线与煤灰分的相互作用主要有3 类过程: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产生[15]。当1 个γ 光子与煤灰分原子中的束缚电子作用时,光子把全部能量交给这个电子,使它脱离原子的束缚而发射出去,而光子本身消失,这种过程称为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是光子与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γ 光子把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其从原子内部反冲出来,而能量降低了的光子沿着与原来运动方向不同的角度散射出去。当入射光子的能量大于1.02 MeV 时,有可能在原子核附近转化为1 个正电子和1 个负电子,γ 光子本身消失,这种过程称为电子对产生。

图1 γ 射线和煤灰分作用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interaction between γ-ray and ash of coal

1.2 γ 射线透射煤灰分的衰减规律

假设有一平行光子束垂直入射到煤灰分的表面上,在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每秒的光子数目为I,吸收煤灰分单位体积内的原子数目为N,当光子束穿过厚度为dx 的吸收煤灰分时,发生互相作用的光子数为dI,则有

式中:σ 为比例常数;Ndx 为厚度dx 内单位面积上的原子数目。由式(1)可知

式中:I0为单位时间内入射到垂直于γ 光子束单位面积煤灰分上的γ 光子数目;I 为单位时间内穿透厚度为x 的煤灰分后垂直于γ 光子方向单位面积煤灰分上的γ光子数目;N 为单位面积煤灰分上的原子数目;x 为吸收煤灰分的厚度;σ 为每个原子对γ 光子的作用截面。令

则式(2)可改写为

式中:μ 为煤灰分对γ 射线的线衰减系数。

1.3 双能量γ 射线透射法检测模型

在双能量γ 射线透射法中,其中一种射线是低能γ 射线,另一种射线是中能γ 射线。当2 种γ 射线以同一准直射束穿过煤样时,将按窄束射线透射物质时的指数规律进行衰减。其中低能γ 射线的衰减规律为

式中:I0和I 分别为无煤时和煤层吸收后探测器测试到的一定时间间隔内的低能γ 计数,与其通量密度成正比;μL(低)为煤对γ 射线的质量衰减系数;ρ 为煤的堆积密度;d 为煤的厚度;ρd 为被透射煤的质量厚度。由式(5)可得:

煤看作是2 种原子序数元素的混合物:一种是以C 为代表的原子序数比较低的元素,简称为低Z 元素;另一种物质是以Si 和Al 为代表的原子序数比较高的元素,简称为高Z 元素。假设被测煤中高Z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CZ,则低Z 元素所占质量分数为(1-CZ),按照量衰减系数的计算规律,煤对低能γ 射线的质量衰减系数为

将式(7)代入(6)得

同理,对于中能射线,有

式中:J0和J 分别为无煤时和煤层吸收后探测器测试到的γ 计数; μZ(低)为煤中高Z 元素对低能射线的质量衰减系数; μC(低)为煤中低Z 元素对低能射线的质量衰减系数; μZ(中)为煤中高Z 元素对中能射线的质量衰减系数; μC(中))为煤中低Z 元素对中能射线的质量衰减系数。因为2 种γ 射线透射过的是同一煤层,式(8)和(9)中煤的质量厚度ρd 是同一量。对于中能γ射线,可以近似地认为高Z 元素质量吸收系数 μC(中)与低Z 元素的质量吸收系数 μZ(中)相等,则有

因 为μ C( 低),μZ(低)和μZ(中)是 常 数, 令ln( I1/ I0)/ln( J1/ J0)= R,则整理式(10)得

因为煤的灰分可被近似认为测定煤样中高Z 元素的质量元素的2 倍,因此,煤的灰分为A≈2CZ。

1.4 基于混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煤灰分预测

式中:非线性映射Ф:Rm→RN将输入数据映射到一个高维特征空间H;ω∈RN,为权向量;b∈R,为偏差。为了求出x 和y 的函数关系,定义如下优化问题:

式中:g 为正则化参数;ξi为松弛变量。定义拉格朗日函数为

式中:αi为拉格朗日乘子。根据KKT 条件,有

消去ω 和ξi,则式(12)可重写为

式中:K(·, ·)为核函数,满足

(·)表示H 的内积。解矩阵方程(16),求得αi和b,最终得到LSSVM 的模型预测输出:

式中:核函数K(x, xi)在本文中采用RBF 核函数,即

δ 为核函数宽度。

LSSVM 算法中必须优化正则化参数g 和核函数宽度δ 这2 个参数,即

Step 2 采用Logistic 映射产生混沌变量,即

Step 3 将混沌变量映射到可行域:

2.报表填报不规范问题。一是建议加强教育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财政业务部门与预算编审部门之间沟通,以便在预算下达时就能保持口径一致,避免高校财务人员凭职业判断来填报。二是建议主管部门每年编制完决算报表后,组织编报者进行学习总结,指出不规范的地方及其原因,防止在下一年度会计核算中重复出错。三是建议建立决算报表员交流平台,就如何提高决算报表质量、报表数据分析应用等相关情况展开经验讨论,有利于统一和提升业务能力、操作技能。

Step 6 n1=n1+1。若n1<A1,则转向步骤2。

Step 7 返回最优参数g*和δ*以及它们对应的αi和b。

2 实验验证

图2 所示为双能量γ 射线煤灰分检测实验结构框图。实验中包含了1 个γ 射线NaI 探测器,可将微弱的γ 射线通过光电倍增管将其转变为脉冲信号,进而实现γ 射线的计数。在保持合适的放射源强度和半衰期的原则下,选用241Am 作为低能γ 源,137Cs 作为中能γ 源,241Am 和的137Cs 半衰期分别长达485 a 和30 a,并且容易获得。信号处理模块实现了基线恢复、多道分析和区分γ 射线产生的不同幅度的脉冲信号。通过以上模块工程的组合,可实现煤灰分检测中R 的计算。将R 和灰分值分别作为混沌最小支持向量机模块(Chaos-LSSVM)的输入和输出,实现煤灰分的预测。

图2 双能量γ 射线煤灰分检测实验系统结构框图Fig.2 Experiment structure diagram of ash determination of coal with dual-energy γ-ray

为验证算法的优越性,采用本文方法与传统方法(直线逼近、最小二乘逼近)对煤灰分检测精度进行对比。实验中的样本为山西某矿的煤颗粒,对其进行多处煤源检测,利用双能量γ 射线进行R 测量,利用燃烧化学方法测量煤灰分真实值,如表1 所示。

图3 和图4 所示为直线逼近和最小二乘逼近对于煤灰分的检测过程。直线与最小二乘逼近方程分别为:A=85.164 8R-122.155 2 和A=24.144 1R2-29.757 6R-10.955 0,其中A 为灰分值。从图3 和图4 可以看出拟合度不是很高,误差偏大。其原因是:除了在测量过程中煤灰分范围变化比较大这一主要原因外,水分的变化、传统化验方法引起的误差、煤样品颗粒度等因素都会产生误差。从图3 和图4 可知灰分随R 的变化关系不一定呈直线关系或二次曲线函数关系,因此,需要调整灰分计算方程,使其能够及时跟踪煤灰分变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利用Chaos-LSSVM 预测煤灰分。

表1 山西某矿煤粒样本值Table 1 R and ash content of coal samples in Shanxi

图3 直线逼近算法煤灰分检测过程Fig.3 Ash determination of coal by line approaching

图4 最小二乘逼近算法煤灰分检测过程Fig.4 Ash determination of coal by least squares approaching

为了利用Chaos-LSSVM 预测煤灰分值,选取30份煤粒样本作为Chaos-LSSVM 的训练集,其目标函数为

图5 Chaos-LSSVM 灰分预测值与真实值对比Fig.5 Comparison between prediction value and real value of ash

表2 Chaos 优化参数g 和δ 过程中α(i)和b 取值Table 2 Value of α(i) and b in the process of g and δ optimized by Chaos

图6 所示为3 种算法煤灰分检测值与的真实值的相对误差。从图6 可以看出:混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平均相对误差可达到0.8%,表明检测精度较高,并且相对误差较稳定;而直线逼近和最小二乘逼近算法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达2.22%和3.19%。

图6 3 种算法煤灰分检测相对误差Fig.6 Relative error of ash determination of coal calculated by three algorithms

3 结论

(1) 针对传统方法对煤灰分检测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的煤灰分双能量γ 射线检测方法。该算法通过利用双能量γ 射线透射法和Chaos-LSSVM 可减小煤炭形状、厚度、粒度、堆密度等因素和标定方法引入的误差。

(2) 将241Am 和137Cs 作为低能和中能γ 射线源进行实验验证,在煤灰分检测中平均相对误差为0.8%,与直线逼近和最小二乘逼近算的平均相对误差2.22%和3.19%相比,基于的煤灰分双能量γ 射线检测方法的煤灰分检测精度较高。

[1] 杨华玉. γ 射线在线灰分分析仪的操作测量性能评价方法[J].煤质技术, 2007(3): 31-33.YANG Huayu. Evaluation method for measuring performance of γ-ray ash content apparatus[J]. Coal Quality Technology,2007(3): 31-33.

[2] Borsaru M, Charbucinski J, Rojc A, et al. Probe for determination of ash in coal stockpiles[J]. 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B, 2004, 213: 422-425.

[3] Nezamzadeh M, Alavi S H, Lamehi-rachti M, 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n±γ), (γ±γ) and natural γ-ray activity techniques for ash measurement of coal samples[J]. Applied Radiation and Isotopes,1999, 50(4): 685-691.

[4] 黄兴滨, 王国荣, 孙普男, 等. 测量煤炭灰分的低能γ 射线反散射方法[J]. 核技术, 2005, 28(11): 877-880.HUANG Xingbin, WANG Guorong, SUN Punan, et al.Backscattering techniques of low energy γ-ray for determining ash content of coal[J]. Nuclear Technology, 2005, 28(11):877-880.

[5] 衣宏昌, 粱漫春, 林谦. 基于辐射测量技术的几种煤灰分检测方法的比较[J]. 选煤技术, 2004(2): 54-56.YI Hongchang, LIANG Manchun, LIN Qian. Comparison of several ash monitoring methods relying on radiation measuring technology[J]. Coal Preparation Technology, 2004(2): 54-56.

[6] Rizk R A M, EI-kateb A H, Abdul-kader A M. On-line nuclear ash gauge for coal based on gamma-ray transmission techniques[J]. 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 Chemistry,1999, 242(1): 139-145.

[7] Lim C S, Abernethy D A. On-line coal analysis using fast neutron-induced γ-ray[J]. Applied Radiation and Isotopes, 2005,63(5): 697-704.

[8] Asfahani J. Optimization of low activity spectrometric gammagamma probes for ash determination in coal stockpiles[J].Applied Radiation and Isotopes, 2003, 58(6): 643-649.

[9] 许燕, 张国生. 加权最小二乘法在煤灰分模型中的应用[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0, 18(2): 68-69.XU Yan, ZHANG Guosheng. Application of weighted least square method in the coal ash model[J].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2010, 18(2): 68-69.

[10] Sang H F, Wang F L, Liu L M, et al. Detection of element content in coal by pulsed neutron method based on an optimized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J]. 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B, 2005, 239(3): 202-208.

[11] Tao S H, Chen D X, Zhao W X. Fast pruning algorithm for multi-output LS-SV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emical pattern classification[J]. Chemometrics and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 2009, 96(1): 63-69.

[12] Wang Y H, Zhao X Y, Wang B T. LS-SVM and Monte Carlo methods based 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settlement of soft clayey foundation[J].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3, 5(4): 312-317.

[13] Hu Y X, Zhang H T. Chaos optimization method of SVM parameters selection for chaotic time series forecasting[C]//Physics. Procedia, 2012: 588-594.

[14] Wang Y, Guo W. Local prediction of the chaotic fh-code based on LS-SVM[J].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2008, 19(1): 65-70.

[15] Borsaru M, Dixon R, Rojc A. Coal face and stockpile ash analyser for the coal mining industry[J]. Applied Radiation and Isotopes, 2001, 55(3): 407-412.

猜你喜欢
衰减系数煤灰光子
纠缠光子的量子实验获得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硅钙摩尔比对准东煤燃烧过程中矿物演变及灰熔融特性的影响
煤灰分及CaCO3对鹤岗煤灰熔融性和黏温特性影响研究
偏振纠缠双光子态的纠缠特性分析
水位波动作用下软土的变形强度特性研究
结合时间因子的校园论坛用户影响力分析方法研究
落水洞直径对岩溶泉流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光子嫩肤在黄褐斑中的应用
煤灰化学组成与煤灰熔融温度关系的探讨
影响煤灰熔融性温度的控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