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建设对策

2014-04-01 01:43,杨
关键词:载体政治思想

董 超 ,杨 亮

(1.闽江学院 法律系,福建 福州 350108; 2.闽江学院 管理学系,福建 福州 350108)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1]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同时满足如下三个基本条件:第一,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第二,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运用和控制;第三,能够联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在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有四种基本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传媒载体和管理载体,其中传媒载体又可分为四类:印刷类载体、广播载体、电视载体和网络载体。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主要指传媒载体中的网络载体,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传播形式,网络载体也可以发挥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和管理载体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即通过网络信息系统,向人们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帮助人们形成社会发展必需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健康的精神状态。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具有传播信息量大、交互、平等、兼容、超时空等优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主要形式有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网页,以BBS、论坛为代表的公共交流平台,以QQ、MSN、飞信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平台,以博客、微博为代表的新的网络交流途径,以及手机网络等。

一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的必要性

网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一把“双刃剑”,网络载体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有利有弊,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挑战。首先,网络载体的开发是基于一定的需求,其利用则应同这种需求紧密结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含很多方面,其网络载体也有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当前网络载体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即是网络载体与其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对称,与网络载体匹配的优势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较为贫乏,如高校BBS中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内容更易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但高校BBS建设过程中往往忽视这些内容的完善和维护,进而限制了高校BBS自身特色的发挥。其次,对网络载体的合理利用需把握一个关键度,既要达到这个度以便让网络载体发挥理想作用,又不能超过这个度让其起到反面效果。如对BBS、微博、手机网络的运用把握,不能让大学生产生过度依赖性,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

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高校对部分网络载体缺乏利用,其中对微博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还未形成清晰地认识,微博阵地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稍显落后;同时,部分网络载体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效果不明显,部分信息资源闲置浪费,更有一些网络载体运用过程中出现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消极影响。面对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严峻形势,高校亟需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二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的对策建议

1.继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是我党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平台,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已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但其建设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1)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定位。首先,必须明确网站建设的指导思路和原则,把握好网络舆论的导向,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的生命线,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的目的。网站建设应坚持针对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和服务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主要受众是大学生,要充分考虑当前大学生思想开放、追求个性的特征,加强网站信息内容的针对性,避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模式,使得网站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次,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应根据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和周围环境做出科学规划。通过调研分析深入了解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优势和环境优势,合理利用高校现有的网络资源,积极主动地增强网站的感染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内容和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内容必须富有时代感,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创新。时代在发展,社会和人的需要也在不断变化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内容应突显当前社会的需要。不仅要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还要与时俱进,深入开展科学发展、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八荣八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结合现实社会的聚焦点,关注民生问题,为受众答疑解惑。同时,还应注意到,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内容会因建设高校的学科和环境特征不同而有所差异,这也为我们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讯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内容应充分发挥建设高校的学科优势和环境优势,突出各自的特色。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站的建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借鉴,其建设模式主要通过参与共建的高校建设分站,总站以超链接的方式将各分站集合到一起,集中展示。它通过深入分析高校现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其学科特点、专业优势,将不同专题的分站建设任务分配到各共建高校,有效融合了各高校的特色内容,也扩大了各高校优质资源的影响力。

好的内容表现形式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用的发挥有着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添加图片、视频等表现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呆板、缺乏吸引力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改善,高校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上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如图说天下、摄影大赛、活动记录等,不仅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大学生的参与,扩大了网站的影响力。

(3)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阶段、不同层面都有各自的特点,涉及的相关部门和人员也比较多。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切实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功能,必须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对高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对相关工作做出科学的规划,明确网站的领导和管理分工,建立完善的网站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要明确党委对网站的领导管理,具体可由一名负责相关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分管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党委宣传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和网络信息工作部门的职责也要进一步明确,可通过制订网站规章制度,将权责具体到个人;可设一定的学生管理岗位,让学生干部、党员负责网站的日常信息管理,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此外,网站的运营尤其要做好技术保障和宣传工作。网站的技术保障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方面,也包含网站的页面设计、功能设置,要加强网站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对网站信息进行监控和过滤,同时防止病毒和黑客的入侵。

2.加强高校BBS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

高校BBS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逐渐发展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高校必须把握机遇,结合BBS自身特点,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建设,充分发挥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用。加强高校BBS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需做好以下工作。

(1)丰富高校BBS的内容设置。BBS主要是一个适合休闲的网络社区,从高校BBS的在线人数、发帖量和回帖量来看,高校BBS的最热门板块也往往是休闲娱乐区。高校要通过BBS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应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日常需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以创新,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寓教于乐”。高校可以就大学生关心的日常生活、工作和情感等问题设置“谈天说地”“情感交流”“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缤纷校园”等板块,从大学生的基本需求着手,了解其内在思想,把握其最新动态,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2)加强高校BBS的正面引导。高校要掌握BBS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必须加强对BBS用户的正面引导,积极参与BBS的日常讨论。高校通过BBS可以了解大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动态,但这仅是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指导,若要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必须要深入BBS中,同大学生打成一片,通过平时的交流沟通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帮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可以培养BBS的“意见领袖”,打造网络评论员,这些人员可以由高校教师、学生处工作人员和辅导员组成,还可以鼓励一些资深BBS用户参与其中,通过他们的发言引导BBS的舆论走向。[2]

(3)发挥BBS实名制的积极影响。高校BBS实行实名制,目的之一便是方便BBS的管理,避免BBS上的言论失控和不良信息的泛滥。这种管理模式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些许不便,它导致大学生表达真实意愿的主动性降低,部分BBS出现“勿谈政治”现象等等。为便于高校在BBS阵地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高校很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强化BBS实名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影响,如:高校可以积极开展BBS的线下活动,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现实交往需求,同时结合BBS的网上交流,放松其紧张心态,弱化其对BBS“意见领袖”和评论员的抵触。

3.加强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建设。

微博继承和优化了博客的公共领域特征,技术性地拓展了网络自由空间,虽然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个“失控区”,[3]但同时它的即时互动性也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载体。一方面,微博展现出强大的信息传播、互动沟通能力。以2011年7月23日温州动车追尾事件为例,微博的自由、平民化传播在帮助人们了解事故最新进展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面对微博上大量的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微博又通过其“自我净化”的功能实现了快速“辟谣”,帮助人们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另一方面,微博很好地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需要。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渴望接触新鲜事物,但同时心理和情感活动变化较为强烈,易激动和冲动。通过微博,大学生既可以拥有独立空间,用来阐述思想和表达情感,还可以透过微博实现自身的交往欲求,丰富自己的网络生活。高校利用微博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搭建微博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渠道。微博在高校大学生中的应用率较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机构或部门、教师队伍等对微博的应用却相对滞后,使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难以形成一个有效全面的传播链条。高校应积极开通官方微博,并鼓励高校的相关机构部门如党委、团委、社团、学生工作处等,以及高校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加入,通过高校与大学生微博之间的“相互关注”,高校校友、其他关注者的参与,以及他们同各自校外“粉丝”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影响最大化。

(2)构筑微博思想交流沟通平台。微博上信息的丰富多彩及快速传播使得微博用户的思维更为开阔,见识更为广阔,对事物的认识看法更为深刻,他们往往更为渴望思想上的交流沟通,而微博所具有一键发布、“关注”、转发与评论功能为他们这种需求的满足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间可以通过微博交流工作经验,同时可供大学生从中获取宝贵知识;大学生可以在微博上进行对话式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发挥同辈群体的影响力,[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则可以从中获取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下一步工作的针对性;高校师生之间可以以微博为平台进行即时的问题答疑、思想解惑,增进彼此了解,缩短彼此心理距离。

(3)发挥微博活动载体作用。微博的即时传播、互动的特点使得微博可以随时随地发挥“网络直播”的功能和“活动传递”的效果。高校可以举办各种线上主题活动,以微博为载体,将活动效果由校内蔓延至同城高校乃至全国高校,不仅增强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影响力,同时还提高高校自身的知名度。如2011年,部分高校以建党90周年、建国62周年或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组织对应主题活动,以“微博墙”等形式,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的注意,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4)重视微博的日常“自我净化”。当前,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完善网络应急工作机制已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如若这两方面处理不当,高校声誉、师生权益等方面可能都会受到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微博虽有“自我净化”功能,但高校不能待危机事件发生时,单纯期望依靠微博的“自我净化”来摆脱困境。高校应清楚地认识微博“自我净化”的作用机理,要尽可能地避免微博“谣言”的传播,高校平时应注重营造良好的微博氛围,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思想认识水平,加强大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

4.加强网络通讯工具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建设。

QQ、MSN等网络通讯工具既有即时虚拟互动的特点,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私密性,非常适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深入的个人交流和小群体沟通。面对当前高校大学生中此类网络通讯工具的高普及率、高使用率,高校应熟练把握其特点,利用它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

以QQ为例,作为网络通讯工具,它的最大优势即是它的即时性,它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冲破空间阻碍,与大学生实现在线交流,同时QQ丰富的拓展功能,如QQ群、QQ空间等,也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多途径。QQ的这些特点尤其为辅导员工作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一方面,QQ提高了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便捷性,使得辅导员花在琐碎事务上的时间大大减少,可以通过QQ进行通知的传达、文件资料的共享等,避免了辅导员动辄便要集结学生开会或借助学生干部转为传达等造成的麻烦与不便,从而有更多的机会与大学生交流沟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QQ为辅导员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大学生展示平台,辅导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思想动态,察觉其喜怒哀乐,发现其优缺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于利用QQ开展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注意两点:第一,QQ上提供的信息不同于也不能代替现实获取的信息,要加强QQ信息的监控、真伪辨别力度,QQ工作要同线下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第二,要增强QQ运用技巧,如班级QQ群、团支部QQ群为方便成员管理往往都是实名备注,大学生可能出于些许顾虑不易表达真实想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平时营造轻松欢乐气氛,或者隐身、化名加入等方法积极主动改变这种状况。

5.加强手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建设。

手机网络作为“第五媒体”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推广,手机网络应用深度不断提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显示,我国手机网民前十大网络应用分别为:手机即时通信、手机网络新闻、手机搜索、手机网络音乐、手机网络文学、手机社交网站、手机微博、手机发帖回帖、手机网络游戏、手机邮件,[5]手机网络的发展已深入到互联网的各个方面,融合了以往的传播媒体功能,同时还出现较具特色的手机文化。然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手机网络的工作模式还未得到有效开发,手机网络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未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手机短信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已有不少学者研究,很多高校也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多是通过搭建手机短信平台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交流沟通。然而,随着3G技术发展的成熟以及4G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网络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手机网络更是融合了大多数的互联网应用。高校运用手机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仅限于应用手机短信等手机基本通信功能,高校要结合时代特征,努力研发新的手机应用技术,并探讨手机网络中各种应用作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总之,在接下来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必须充分认识手机网络的重要性,推动运用手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努力建设手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1]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2.

[2]张婧,农克忠,余高.高校BBS阵地建设思考[J].高教论坛,2010(8):13.

[3]喻洁,张九海.微博客-思想政治教育博客去仪式化的新契机[J].思想教育研究,2011(2):55.

[4]姜飞,孙静.微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华章,2010(32):62-63.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http://www.cnnic.net.cn/research/bgxz/tjbg/201107/t20110719_22120.html.

猜你喜欢
载体政治思想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