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创业的模拟演练及实训课指导策略

2014-04-01 01:43孙文新刘冬梅
关键词:演练实训培训

孙文新,刘冬梅

(烟台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264670)

大学生创业的模拟演练与创业指导课程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准备工作和职业选择,还关系到其获得创业机会以及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过程,是大学课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门。因此,如何做好大学生创业的模拟演练与创业指导课的建设,是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创业的模拟演练与创业指导课程建设的不足入手,对加强大学生创业的模拟演练与创业指导课建设的措施进行分析。

一 学生创业的模拟演练及实训课程概述

在高校中对学生开展创业的模拟演练及实训课程,是指导学生贴近实际、了解市场的一种最直接的形式。现阶段,创业的模拟演练及实训课程已经成为一种逐步趋于完善的培训模式,不仅适用于大学生,也同样适用于失业人群。创业的模拟演练及实训课程在全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纷纷开展,在实践过程中,这种培训模式能够迎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可以真正起到为社会和国家发展储备所需人才的目的。经实践证明,在这种模式下,已经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企业家和创业精英人士,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巨大的动力。

创业的模拟演练及实训课程是一门涉及各个领域的学科,该课程的教学理念主要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能”,一般情况下,是通过“上课、上班与上网”三种方法结合的手段来开展课程。教师为学生传授创业理论知识,并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实训平台,在特定的商业环境以及商业氛围中,让学员通过真实的商业行为,来体验商业的本质含义,了解创业的过程和具体动向。在创业的模拟演练及实训课程整个培训模式中,应坚持以学员为中心的原则,可以将学生放到公司中,以公司员工的身份去体验各种训练和锻炼,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对创业的认知,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 大学生创业的模拟演练及实训课指导存在的问题

1.创业模拟演练及实训指导课缺乏系统性。

就目前创业模拟演练及实训指导课的课堂内容以及教学手段而言,均缺乏系统性。很多高校对学生传授的创业理念都属于传统范畴,不够与时俱进,也没有建立在对社会及市场的全新调研基础之上,不能从宏观上把握整个创业的形势和动向。在进行模拟演练的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贴近性,不能真正起到模拟实训的真实作用。教师往往只是引导学生看一些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却不能引导学生将成功的、优秀的创业理念灵活地应用于模拟训练中,达不到模拟训练的预期效果。教学手段以及实训方式上也缺乏创新性,不能对学生积累创业经验和资本起到真正的帮助作用。

2.创业指导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指导课程的师资队伍结构不稳定,教师的专业水准也参差不齐,更甚者,有很多高校的创业指导课程的老师都是被临时指派的。教师的指导理念和训练方法、手段都相对落后,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适应现在市场变化的需求以及市场发展需要。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往往也没有太多的实训经验以及创业经验,这都不能使大学生创业指导这门学科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3.对大学生创业指导中的心理教育力度不够。

多重因素影响下,大学生在尝试创业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尴尬与困扰,导致广大毕业生需要面临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他们在激烈的职场中,需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才可以从容地应对,然而作为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校的时候并没有接触过残酷的社会现实,在家中也一直是像温室里的花朵那样受到照顾,他们并不具有立刻就能够从容应对残酷社会竞争的能力,必须有足够的过渡期,才可以接受现实。因此,骤然间接触社会,强大的社会压力让一部分没有足够思想准备的大学生不知所措。择业期间焦虑、自卑、害怕、急于求成、恐惧等种种消极的心理不间断地困扰,不仅仅会让他们的身体难以适应,更容易引发精神疾病。这会直接导致她们的学习无法达到满意水平、生活中患得患失、就业上处于更大的劣势,而就业的艰巨形势又会进一步加剧这种不良的心理,形成一种新的恶性循环。

在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中,有接近40%的大学生表现出“一切看命、随波逐流”的消极态度,50%左右的大学生坚信自己完全可以,对创业十分感兴趣,并且有能力去创业。教师应努力指导大学生认清现状,为他们做好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否则很容易让大学生丧失积极性与主动性,导致他们处于惶惶不安的状态。

三 高校学生创业的模拟演练及实训课指导创新策略

1.规范创业的模拟演练及实训课指导教学。

高校教育者必须全面考察社会职业发展趋势,应当提前具备预见和应对的能力,在大量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依照社会的职业需求,相应地开展相关专业,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培养计划,在创业指导课堂上,重点向大学生介绍创业形式、创业政策以及市场情势的多变性、职场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等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发现市场机遇、抓住创业机会以及应对市场竞争等本领和能力,用创业基本理论知识来武装学生的头脑,再通过实践训练和课堂指导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积累创业的资本,增强创业的自信心,这样便能够使学生在毕业前就对创业有所尝试,为学生增添信心和冲劲。在缓解学生毕业后所要面临的压力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在职场上的竞争优势,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学生在面临创业时的种种不安、无所适从的现象。

2.完善创业模拟演练及实训课的培养模式。

高校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建立一个能力、素质与创新创业并存的模式,设计立体化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工厂、公司实训,才能更贴近现实,更真切地对创业有一个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高校也应当建立工程实训基地以及科技创业园等,让学生真正投身并参与到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将自己的创业思想和行为与公司、企业融为一体,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提高创业模拟演练及实训课指导的有效性,也能进一步提高高校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更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储备人才。

高校可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连续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构建创业模拟平台,指导学生将创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及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灌输科学的、先进的、创新的创业理念,在实训平台中,指导学生如何抓住创业机会、提高创业的成功率、降低和防范创业风险等内容。在经过虚拟创业培训后,学生在心理上增添几分自信,在逐渐过渡到真实创业活动中时,为学生的基本能力以及心理素质都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积累,能更加自如地应对市场风险,更好地开展创业活动,为自己营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3.增强对学生创业的模拟演练及实训课的心理指导。

高校创业指导课程教师必须有组织、定期地对大学生创业心理进行调研。高校毕业生心理调查,作为整个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最早在我国的推行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及时地对大学生就业心理进行调查,除了可以直接获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方法之外,还可以获知大学生在面临创业与就业时的心理差异,这为学校在日常工作中,向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的更加有针对性提供了相关培训及更加直接的数据资料。在进行培训时,学校应当根据这一特点相应地开展必要的培训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应对心理。

4.加强创业指导课程教师的综合素质。

高校应当积极开展对创业指导课程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组织教师的培训工作,定期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升级,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高校对教师的培训工作要做一个长期的、全面的规划,指导教师了解市场变化的新形势以及创业政策、创业机遇等等。加强对创业指导课程教师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使教师运用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培训。教师需要拥有较高的专业教学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教师的教学、创业理论专业水平,定期组织学习活动和培训工作,使高校组织的培训效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这样才能不断地督促教师以正确的、科学的态度去引导学生学习创业知识,掌握创业技能。

高校也应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综合素质以及道德修养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和提升。对教师的教学成果以及实训效果进行评估,实施考核评价机制,这对创业指导课程教师的教学工作会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在高校中对学生开展创业的模拟演练及实训课程,是指导学生贴近实际、了解市场的一种最直接的形式。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模拟演练及实训课指导存在的问题,应当积极采用创新的应对策略,提高对学生创业的模拟演练及实训课指导的重要性的认识,严格执行创业模拟演练及实训课指导的教学计划,完善创业模拟演练及实训课的培养模式,加强创业指导课程教师的综合素质,努力提升高校学生创业的模拟演练及实训课指导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发展增添动力。

[1]张宇,俞芝瑜,黄剑,等.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实践及课程教掌实训探讨——以苏州高校为例[J].职业,2012(10):91-92.

[2]项目课题组.现代服务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63-67.

[3]何应林.基于创业失败案例的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5(3):24-27.

[4]苏锦红.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创业模式选择的调查分析——以温州为例[J].对外经贸,2013(3):142-144.

猜你喜欢
演练实训培训
首次演练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未雨绸缪演练忙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