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人群中医体质分型研究

2014-04-02 01:02吴佳
河北中医 2014年4期
关键词:偏颇湿质酒精性

吴佳

(江苏省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吴江 215200)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与胰岛素抵抗及相关的代谢综合征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NAFLD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威胁着国民的健康。

近年来,中医体质学说通过研究疾病人群的体质特征,纠正偏颇体质对抗疾病,为防治NAFLD提供了新思路。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体质虽是相对稳定的个体特性,但也具有可调节性。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证候的形成等密切相关,改善病理性体质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研究NAFLD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对于更好地预防及治疗NAFLD有着积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凡具备下列第①~⑤项和第⑥或第⑦项中任何1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①无饮酒病史或饮酒折含乙醇量男性每周<140 g,女性每周<70 g;②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性疾病;③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及肝脾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和体征;④可有超体质量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⑤血清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为主;⑥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⑦肝活体组织检查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1.1.2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且<75岁的患者;②符合诊断标准。

1.1.3 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或>75岁;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等,可能影响检测结果者;③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失代偿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疾病;④合并有心脑血管、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患者;⑤患有精神系统疾病,无法与医生进行正常交流的患者;⑥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无法判断证型及资料不全者,依从性不良者。

1.2 一般资料选择2012-01—2012-12江苏省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所有符合NAFLD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150例。

1.3 方法体质类型的判定方法采用王琦教授制订的体质九分法[2],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分数越高,体质倾向越明显。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主要有频数分布统计、χ2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及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年龄和性别的分布特点本课题研究150例NAFLD的有效病例,患者中年龄最大75岁,最小19岁,平均(54.21±12.86)岁;男86例,女64例,男女比例为1.34∶1;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的内脏性脂肪堆积比女性明显,而女性的雌激素具有抑制内脏性脂肪堆积增加皮下脂肪形成的功能有关[3]。

2.2 职业分布的特点据统计结果,脑力劳动者80人,占53.3%;体力劳动者48人,占32.0%;自由职业和无业者22人,占14.7%。脑力劳动者所占比例最大,这可能与该职业人群生活条件较优越,饮食肥甘厚腻,工作性质久坐少动,缺乏体育运动,加之工作压力大、心理失衡等因素相关。

2.3 体质量分型的特点统计150例患者的体质量指数,按肥胖分型标准,体质量正常者67例,体质量异常者83例,其中超体质量者68例,肥胖者15例。经χ2检验,体型异常者(超体质量及肥胖)所占比例高于体型正常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通过“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150例NAFLD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特征的研究,我们选取其中8种偏颇体质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2.4.1 8种偏颇体质的得分情况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可知,转化分数越高,体质倾向越明显。故以下比较8种偏颇体质所得的转化分情况,其中痰湿质的得分最高,平均(33.61±12.47)分,其次是气虚质、湿热质,分别是(30.88±11.21)分和(30.17±12.03)分,得分最低的是特禀质,得分是(5.43±6.78)分。经Kruskal-Wallis检验,8种偏颇体质的转化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所得平均秩次,高低依次为: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2.4.2 8种偏颇体质的频数分布情况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体质判定方法,计算150例患者偏颇体质的转化分数,依据判定标准:转化分≥40分判定为是该体质,30~39分者判定为有该体质倾向,<30分者判定为不是该体质。现根据判定标准所得的转化分数大小,比较150例患者的偏颇体质分布的频数大小,结果依次为: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血瘀质>阴虚质>气郁质>特禀质。

综合以上2种比较结果可知,NAFLD患者的主要偏颇体质类型为: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其次为:阳虚质、阴虚质及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仅占极少比例。另外,按中医体质中平和质的判定标准可知,患者中平和质仅7人,说明患者以病理性体质为主。

3 讨论

江苏省吴江地区150例NAFLD患者以病理性体质为主,痰湿质、气虚质及湿热质是其主要的偏颇体质类型,与NAFLD的发病关系密切。其中痰湿质在发病中相对重要。

痰湿质是以痰湿凝聚为总体特征,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2]。“至于膏粱厚味,使脾不健运而聚湿生痰,或为痰湿素盛之体,或气虚痰浊内生,或先天不足,遗传体质,素有脂质增高之伏痰,或因七情六淫之为患,均促使体内无形之痰的加速形成”[4]。多数中医学者认为NAFLD的发病机制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内结,瘀血阻滞,而最终形成痰瘀互结,痹阻于肝脏脉络而发病。可见痰、湿、瘀、积是NAFLD重要的病理因素,痰湿凝聚与NAFLD的发生密切相关。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痰湿体质是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5];痰湿质人群的胰岛分泌功能尚可,但胰岛素抵抗较明显[5];痰湿体质者能量代谢速度减慢,体内能量利用障碍,糖、脂肪等供能物质较易蓄积。利痰化湿方剂进行动物药理研究也发现,利痰化湿方可减轻动物体质量,促进脂肪代谢,降低血脂及血液黏稠度,并可使脂肪肝得到逆转,防止肝纤维化[6]。而NAFLD为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与胰岛素抵抗及相关的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更进一步证实了痰湿质与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江苏省吴江地区气候温暖潮湿多雨,饮食偏好肥甘厚味,且经济发达,工作压力大,应酬饮酒多,易致水、湿、痰、饮积聚体内,使痰湿膏脂转输不利,痰浊内生,血脉瘀阻,痹阻肝络而导致NAFLD的发生。

另外,本课题在临床收集病例过程中发现,部分NAFLD患者(可能初发或轻型),往往无任何特异症状,运用传统中医四诊辨证困难,若临床借助体质辨证可帮助确立治法,取得疗效。

[1]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 (3):161-163.

[2]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4):303-304.

[3]Mattsson C,Olsson T.Estrogens and glucocorticoid hormones in adipose tissue metabolism[J].Curr Med Chem,2007,14(27): 2918-2924.

[4]李以义.百病皆生于痰[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8:107.

[5]庞国明,闫镛,朱璞,等.糖调节受损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及其与相关指标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 (12):1547-1551.

[6]苏庆民,王琦.肥胖人痰湿型体质血脂、血糖、胰岛素及红细胞Na+-K+-ATP酶活性的检测及特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2):39-41.

(本文编辑:董军杰)

猜你喜欢
偏颇湿质酒精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效力”盲区VS尺度偏颇——浅析多元情绪下舆情处置的能力困境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代谢综合征痰湿质研究进展*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浅析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与“接地气”类节目的融合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苏联对华政策的偏颇
对年薪制的内涵理解不可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