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商对王维诗歌的接受

2014-04-03 12:49
关键词:王维诗歌

王 增 学

(徐州工程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王维是我国古代艺术修养最为全面的诗人之一,在盛唐诗坛上独立于李白、杜甫之外,上承陶谢,下开韦柳,开创了诗境清秀的山水田园诗派,对后世影响深远。在王维去世后不久的唐代大历年间,即有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诗人群起而效仿之,形成了王维诗歌接受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大历诗人从不同方面对王维的接武和追步构成了王维接受史上颇为壮观的一幕,而这种众多诗人集中学习王维诗歌的情形在中唐之后似不复再有”。[1]35然而在王维接受史研究中,中唐一位深受王维影响的诗人却一直被众多学者遗忘了,他就是被武元衡称为“冠胄群族,雄词丽句,遍在人间”、[2]5389被刘禹锡推崇的“大历中诗人”[3]1159刘商。刘商的家世背景、身份地位及人生经历与王维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些构成了刘商接受王维诗歌的基础,而中唐与盛唐不同时代特征的影响,以及刘商本人思想风格与王维的不同,又使他的诗歌具有了与王诗不同的独特之处。

一、家世、身份与经历的近似

刘商为汉宣帝后裔,著名的彭城丛亭里为其故居,唐高祖武德名臣刑部尚书刘德威是其四世祖,至父辈时家道中落,其父刘为辅只做过岐州司马。王维出身于太原名门世族王氏,先祖时家世显赫,祖辈时家道中落,父王处廉官至汾州司马。二人的家世背景极为相似。

刘商与王维都是唐代为数不多的诗画兼擅的艺术家。王维最早“用水墨渲淡,创造了水墨山水。这种新的画风对后世影响很大,王维被推崇为‘文人画’的始祖”。[4]276刘商绘画师从于与王维同时代、名气甚至在当时超过王维的著名山水画家张璪。《历代名画记》说刘商“工画山水树石,初师于张璪,后自造真为意”,并把刘商与王维相提并论,“又若王右丞之重深……刘商之取象,其余作者非一,皆不过之”。[5]58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将唐朝画家分为神、妙、能、逸四品,王维被列为“妙品”上,刘商为“能品”上。[6]18刘商虽未亲自承教于王维,但他们同属当时新兴的水墨山水画一派。“水墨”一词,首先出现在刘商的诗句“水墨乍成岩下树”中。唐德宗时宰相武元衡称赞刘商诗画兼擅:“公遐情浩然,酷尚山水,著文之外,妙极丹青。好事君子,或持冰素,越淮湖,求一松一石,片云孤鹤。获者宝之,虽楚璧南金,不之过也。”[2]5389诗人兼画家的相同身份,相同的艺术熏陶和美学追求,必然在二人的诗歌中体现出来。此外,二人的人生经历也有诸多相似之处。二人生活时代虽不同,但都有佐幕节府和先仕后隐的经历,也都深受佛禅影响。可以说刘商与王维在出身、身份、经历等诸多方面的相似之处,是刘商接受王维诗歌的坚实基础。

二、诗艺的接力

唐大历年间是“天下右丞诗”[7]4430的时代,诗人群起而效法王维。刘商被明代高棅列为唐诗“接武”,[8]50从他诗歌的总体特征来看,明显继承了王维清丽秀逸的诗歌特色。刘商的诗作在意象、意境、句法、韵律等方面多有拟仿王维诗歌之处,从下例可见一斑。

鼙鼓喧喧对古城,独寻归鸟马蹄轻。

回来看觅莺飞处,即是将军细柳营。

——刘商《行营送人》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王维《观猎》

二诗均写军营中事,刘诗直接借用了王诗中的“马蹄轻”、“细柳营”,而将王诗中的“回看”衍展为“回来看觅”。刘诗还有意识地借用了王诗的韵脚字“城”、“轻”、“营”,连位置都未变化,可见刘商是在主动学习王维诗歌。

刘诗《泛舒城南溪赋得沙鹤歌》中有描写鹤的诗句“素质翩翩带落晖”,王诗《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有写景的诗句“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显然刘商将王诗二句凝练为一句。刘诗《题禅居废寺》有诗句“鹤巢松影薄,僧少磬声稀”,与王诗《山居即事》中“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意象与境界何其相似,二诗的韵字也极相近,可见这不只是巧合。唐人喜爱使用的重阳节民俗事象“茱萸”,经过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的强化,“在诗歌中开始作为一个具有特定情感色彩的民俗意象而被后来诗人所使用,成为客居他乡、怀思故人的一种象征”。[1]271刘商在《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中有“旅馆但知闻蟋蟀,邮童不解献茱萸”之句,也同样用“茱萸”抒发了怀友与思乡之情。

刘商有许多诗句与王维诗意近似,如“深山穷谷无人到,唯有狂愚独自来”(《山中寄元二侍御》),极似王维“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早秋山中作》)。“暮天乡思乱,晓镜鬓毛苍”(《合肥至日愁中寄郑明府》)与王维“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相近;“槿花亦可浮杯上,莫待东篱黄菊开”(《送王贞》)与王诗“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近似,“何处哭故人,青门水如箭”(《哭萧抡》)与王诗“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哭孟浩然》)近似,而二诗均为悼亡诗。刘商与王维均酷爱在诗中使用“清”字,“清”既是意象也是一种意境,是大小谢创建的一种审美趣味,二人均继承了二谢的传统。王诗中使用“清”字多达几十处,如“饮水必清源”、“清冬见远山”、“水衰澄清月”、“清镜览衰颜”、“松下清斋折露葵”等,既有形容水之清澈,又有描绘景物之明净,也有写事物之清美。刘商在王诗基础上加以发展,在他的百首诗中使用“清”字达十几处之多,如“稽山水木清”、“清阴满地昼当轩”、“清迥檐外见”、“清扬玉润复多才”、“文明化洽天地清”,描绘的既有景物之清,更有气氛之清、品格之清和时代之清,将“清”由描绘具象事物扩展到概括人品和社会生活。

刘商还有意识地学习王维五律诗的韵律,他有五首五律,使用的韵字竟然与王维多首五律的韵字相同,如《春日卧病》《题禅居废寺》《送林衮侍御》等诗的韵字与王维《山居即事》《归辋川作》《送崔兴宗》等诗的韵字相同,这绝非巧合,而是刘商有意识地学习王维诗歌的结果。

可见,刘商诗歌与王维诗歌在意象、意境、韵律与风格等方面极其近似,王维诗歌的艺术技巧对刘商诗歌的影响可谓大矣。

三、审美的趋同

王维与刘商同是唐代为数不多的诗画兼擅的艺术家,刘商作为王维水墨山水一派的画家,对王维画艺的继承是不言而喻的。明人董其昌提出中国画分南北宗,王维为南宗水墨画之祖,“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关、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9]124将张璪列为王维的传人,虽未有文献明确记载,但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那么,作为张璪嫡传弟子的刘商,必然也受到王维影响,况且二人年代相距不远。这种对画风画技的接受也必然会体现在诗歌创作中。如果说刘商继承王维诗歌艺术技巧是主动的、直接的,那么,他将画技应用于诗歌创作中,这种方法受王维的影响则是潜移默化的,是二人美学眼光和美学观念趋同的结果。王维与刘商诗人兼画家的身份相同,画家亦隐士的生活方式相同,因而他们的画风、诗风也必有相近之处。张彦远评价唐代早期水墨山水画派时,将王维与刘商作为风格相同的画家相提并论,说“王右丞之重深”,是指王维水墨画立意深重,取境幽深。所谓“刘商之取象”,是指刘商水墨画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中发现美的对象,其中“重深”之境与纷繁之“象”,都不是纯粹客观的物象,而是深蕴着画家主观情志的意象与境界,深含着比兴之意,也即张璪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王维与刘商的诗作中,我们同样可以发现,二人都很擅长“取象”,诗境同样“重深”。他们往往以常人不具备的画家之锐眼,发现自然界和社会人生中的美,再以诗人的思维进行构思创作。中唐诗人、文论家皎然曾说过“取象曰比,取义曰兴,义即象下之意”。[10]33刘商的画作虽已失传,但从他的题画诗中我们可知他擅画之松石皆具比兴意,如“劲雪严霜”之松柏(《画树后呈濬师》),“坚贞一片”之石(《画石》),都深隐自比之意,追求象外之象,因而不仅善于“取象”,也善于“取义”。相传王维有《袁安卧雪图》,画有“雪中芭蕉”,立意深隐,取境幽远,善于“取义”,是画家之超常思维。王诗《栾家濑》:“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在广袤的大自然中,捕捉到了细腻的现象,表现了原生态之美。其意象与《辛夷坞》《鹿柴》等相似,皆在常见的景物中发现独特之美,写人所不能写。刘商的《梨树阴》:“福庭人静少攀援,雨露偏滋影易繁。磊落紫香香亚树,清阴满地昼当轩。”在人们司空见惯的梨树上发现了它的美妙:因地处偏僻而繁荣滋长、繁茂圆满的树荫为人们带来了凉爽,树荫简直可做遮阳的小屋子。两人皆能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细小事物中发现美、歌咏美。

我国古代画家在构图时特别重视“经营位置”,他们以“咫尺千里”的散点透视法,将高低远近的千山万壑、大小景物聚拢于笔下,用“以小观大”法安排景物之间的比例。王维与刘商深谙此中奥秘,并将之运用于诗歌创作中,因而他们的诗作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且画面清晰生动。如王维的名作《山居秋暝》,首联为整幅画的背景,下文的景物均笼罩于秋天傍晚新雨后的空山中。远、中、近景安排合理,动静相宜,色彩疏淡,犹似一幅构图完整的水墨山水。刘商的《题山寺》:“扁舟水淼淼,曲岸复长塘。古寺春山上,登楼忆故乡。云烟横极浦,花木拥回廊。更有思归意,晴明陟上方。”扁舟、曲岸、长塘、山寺、花木、回廊是近景,远水、云烟、极浦是远景,诗人视角不断变换,移步换形,将平视、仰视、俯视与远景、近景结合起来,景物具有丰富的角度与层次,全诗酷似一幅山水画幅,《大历诗略》谓此诗“可画”,此言可谓不虚。[11]551

王维在诗中往往将窗框、门框等作为“取景器”来集中关照景物,使诗歌画面感十分突出。如“枕上见千里,窗中窥万室”、“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大壑随阶转,群山入户登”等,将纷纭复杂的自然景观划出界限,入诗之景自然成为了画面。“在中国古代审美史上,这种以窗、门、镜进行审美的框架观照,始自南朝,王维是较早而突出的一个”。[12]51刘商则继承了此种审美技法,诗中也有绝妙的运用。“主人能政讼庭闲,帆影云峰户牖间。每到夕阳岚翠近,只言篱障倚前山”(《裴十六厅即事》)。门窗恰如画框、镜头,将远方之帆影、云峰摄入画幅。夕阳西下时分,雾气笼罩的苍翠远山,突然被拉近到眼前,篱笆也好像靠到了山边,则篱笆也成了“取景框”。清初文学家李渔曾评论这种审美观照:“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以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图画观矣。”[13]144王维与刘商皆具备训练有素的画眼和诗笔,散乱的景物一旦写入诗中,客观之物便化为艺术之画。尤为奇巧的是王维与刘商山水诗的画面中,往往出现“点景人物”,使诗作不仅富有画意,而且更具灵性,使景物越加灵动鲜活起来。如王维《终南山》,前三联描绘终南山的阔大雄奇,最后一联出现两个人物,即诗人与樵夫,便使整幅画面活灵活现、空灵生动。刘商的“木落前山霜露多,手持寒锡远头陀”,描绘在落叶缤纷、霜露渐浓的山中,一位手持锡杖的老僧渐行渐远,辽阔的寒山与独行者构成强烈对比,画面形象而灵动。《裴十六厅即事》中独立于户牖间欣赏大自然之美的“主人”,使整幅画面富有生机。运用多种方法“经营位置”,使得二人诗作结构严谨,画面感十分强烈。

线条与色彩是中国画最主要的表现手段,二者之间的协调是画的本质。王诗中多用横线、竖线、弧线、圆线等构成诗歌画面的节奏美与韵律美,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大漠广袤无边,可谓一横,孤烟袅袅上升,可谓一竖,长河为一弧,落日为一圆。一联之内,线条复杂多变而又错落优美。刘诗也善用线条构图,如“垂杨夹城路”中,竖的垂杨与横之城路,形成纵横交错的画面。“扬子澄江映晚霞,柳条垂岸一千家”,弧形之江水与圆形之落日,再配以竖之柳树、曲形家园,形成了一幅高低有致、线条复杂的美景。王诗有的景物色彩艳丽,但更多诗作写景则如其水墨画一般浅淡虚白,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山色似有若无,犹似浅淡水墨。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皎洁之月,石上清流,在画面上形成虚白,以此来表现恬静的心境与淡泊之情怀。刘商说自己的画是“水墨乍成岩下树,摧残半隐洞中云”(《与湛上人院画松》),淡施水墨,岩下树的浅淡玄色与洞中云的空白,使画面色彩疏淡,空灵而神秘。刘商的诗恰如其水墨画,善于用色彩浅淡的字眼如清、白、苍、青等写景状物,如“清阴满地昼当轩”、“稽山水木清”、“白云飞处洞门开”、“苔石苍苍临涧水”、“一枝松色独青青”,这些浅色调的词汇使得画面色彩浅淡。另外,诗人喜欢描写冷色调景物,如寒山、夕阳、白云、衰柳等,还特别善写空灵之境,犹如水墨画之空白。如《题潘师房》:“渡水傍山寻石壁,白云飞处洞门开。仙人来往行无迹,石径春风长绿苔。”写道观深隐山中,白云蒸腾缭绕,洞门大开,而修道之人却如神仙般行迹全无,只有春风中繁茂滋长着绿苔的山间小路,默默陪伴着神秘的仙人洞府。诗境寂静而又空渺,色彩浅淡,其中的虚白尤其使画面显得空灵而神秘。

王维画与诗均气韵生动,历来为画评家、诗评家所叹赏。他诗中的画境,往往具有生机勃勃、流转不息、深远难穷的特点,体现出富有动态的生命本质。“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桃源行》)。诗中人与物皆充溢着生命的活力,生气流转,毫无滞碍,富有蓬勃向上的气蕴之美。王维爱用动词写出景物的流动之态和人的神韵,如写山涧花草香气为“涧芳袭人衣”,写庭院苍苔之青翠为“欲上人衣来”,写山中青翠之色为“空翠湿人衣”等,皆用动词将景物拟人化,以艺术的通感活化了景物的动态美。诗中动词的连用不仅描摹人物动作,使画面富有动感,更兼有抒情作用,如写清晨等待好友储光羲时的情景“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起、坐、听三动词连用,将诗人等待好友时的情景描摹得生动逼真,殷切焦急心态历历如画。刘商称自己的画作富有气势:“松偃柏欹势自分,森梢古意出浮云”。(《袁德师求画松》)他的诗亦如他的画富有动感,蕴涵生气,如《咏双开莲花》:“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彩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莲花为静物,但诗的画面却充满动态,不仅描摹双荷之美形,更得其神韵。“君去春山谁共游,鸟啼花落水空流。如今送别临溪水,他日相思来水头”(《送王永》),用众多动词使画面富有生机,在动态中充溢着依依惜别之情。“日晚河边访茕独,衰柳寒芜绕茅屋。儿童惊走报人来,孀妇开门一声哭”(《吊从甥》),虽为悼亡诗,却写得形象逼真,以系列动词描状诗人心情之焦急与沉痛,“登门慰问情事,宛如画出” ,[14]22诗歌恰似一短篇连环画,又如一电影长镜头。可见画家之诗笔与众不同,不仅形似,尚且景中融情,意与境合,达到神似高度。

纵观刘商的诗歌作品可知,其中不仅有诸多模仿王维之作,更在诗画艺术结合方面有超越王维之处。刘商有6首题画诗:《画石》《酬道芬寄画松》《山翁持酒相访以画松酬之》《与湛上人院画松》《袁德师求画松》《画树后呈濬师》,全部是题山水画之诗,而且开创自画自题与题诗赠画之先河,这在我国题画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王维只有1首题画诗《崔兴宗写真咏》,且内容未涉及画面。我们可以认为,诗与画的真正密切结合始于刘商,他的题画诗具有开创体例之功。

四、结语

刘商与王维相似的家世与经历,特别是诗人兼画家的特殊身份,使得刘商具备了继承接受王维诗歌的特殊条件。审美观念的一致,使得刘商能够主动学习效法王维诗歌的艺术技巧,较多受到王诗艺术上的熏陶与浸润。如果说刘商学习王维诗歌艺术是直接、主动的,那么,他的诗中有画境的特点,则是与王维在艺术上的暗合,是诗画兼擅的艺术家的独特思维在诗歌中的共同体现。诚然,刘商所处的中唐,已经大大不同于王维生活的盛唐,两个时期虽相去不远,但社会境况大变,对人生与艺术的影响也大为不同。刘商诗歌既有诸多接受王维诗作之处,也有艺术上探索的新特点;既有盛唐的余韵,亦有中唐诗坛普遍存在的衰飒之气,时代在刘商诗中的灰暗投影也是处处可见的。总之,刘商作为中唐的一位画家,他继承了王维开创的水墨山水传统;作为一名诗人,他同样接受了王维诗歌的诸多艺术营养。刘商是中唐诗坛上学习王维的一位重要诗人,是王维接受史上重要的一环。

[参 考 文 献]

[1]袁晓薇.王维诗歌接受史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

[2]武元衡.刘商郎中集序[A].董诰.全唐文[C].北京:中华书局,1982.

[3]刘禹锡.高陵县令刘君遗爱碑[A]. 陶敏,陶红雨校注.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C].长沙:岳麓书社,2003.

[4]袁行霈.王维诗歌的禅意与画意[J].社会科学战线,1980,(2).

[5]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6]朱景玄.唐朝名画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7]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

[8]高棅.唐诗品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9]董其昌.画禅室随笔[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10]皎然.诗式校注[M].李壮鹰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11]乔亿.大历诗略笺释辑评[M].雷恩海笺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12]金学智.论王维的诗中画意及其气韵生动——《王维诗中的绘画美》续篇[J].铁道师院学报,1996,(2).

[13]李渔.闲情偶记[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

[14]周啸天.百代千家绝句[M].合肥:黄山书社,2007.

猜你喜欢
王维诗歌
诗歌不除外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偷袭与反偷袭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是光
谁是谁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歌论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