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

2014-04-03 12:49
关键词:用途英语课程英语教学

吴 欣

(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警务管理系,江苏 南京 210023)

相关资料显示,当今世界,80%以上的英语文字交流是通过专门用途英语实现的。社会对既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又具备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我国贯以奉行的各大院校非英语专业千篇一律的大学英语课程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的需求。因此,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迫在眉睫。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被提上日程,受到相关学者的重视,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根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信息,以“ESP理论、英语教学”为关键词的论文有101篇,研究主要集中在军事英语、旅游英语、商务英语、土木工程英语、酒店英语、法律英语等教学方面。

一、在我国开设专门用途英语原因

(一)高校英语课程改革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呈现快速、稳定发展局面,对人才的需求也呈专业化、多元化趋势。作为与外界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手段,英语的应用性特征日益突显,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正式发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全国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各高等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不同类别的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训练和提高。并将英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1]其中第三个层次实际上是针对专门用途英语而特别设计,为推进该领域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开辟了广阔前景。

(二)学生个体差异

通过对比《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不难发现,前者已达到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中“一般要求”部分。如推荐词汇量部分,一般的高三学生的平均词汇量为3000个左右,而大学英语一般要求中为4795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所要求的单词量在4000~4500个左右。那么在大学英语课时压缩、学分减少的大环境下,如果大学里仍然只采用传统的EGP教学模式,势必会给相当一部分学生“炒冷饭”的感觉,继而影响学习英语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不同专业需求

各个高校下设不同学院,不同学院设有不同专业。不同专业的学生由于今后就业方向不同,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也大相径庭。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更是获取相关信息乃至从事国际交往的工具,因此主要是语言实际应用或工作能力的培养。其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到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要帮助起点低的学生逐渐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交流能力,更要为基础好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构建英语学习与专业互通的桥梁,实现个性化教学,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

二、专门用途英语概述

(一)专门用途英语的定义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ESP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中以罗宾逊(Robinson)、韩礼德(Halliday)、麦金托什和斯特雷文斯(Mclntosh & Strevens)、达德利·埃文斯和圣约翰(Dudley·Evans & St. John)以及哈钦生和沃特斯(Hutchison & Waters)最具代表性。在Halliday,Mclntosh & Strevens合著出版的《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一书中对专门用途英语的概念定义为:English for civil servants; for policemen; for officials of the law; for dispensers and nurses; for specialists in agriculture; for engineers and fitters(公务员英语、警察英语、法官英语、护士英语、药剂师和护士英语、农业专家英语、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英语)。该定义虽然没有准确说明专门用途英语究竟是什么,但指出专门用途英语教授的是英语在各个职业领域中的专业表达。

1977年,Strevens再次对ESP进行定义,“Broadly defined, ESP courses are those in which the aims and the content are determined, principally or wholly not by criteria of general education (as when English is a school subject in school), but for functional and practical English requirements of the learner.”[2]99(广义上来说,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不完全或者完全不取决于普通教育的标准,如英语被当成学校里的一门科目,而取决于学习者对英语在功能和实际应用上的需求)。该定义从某种程度上将ESP和EGP对立起来,虽然并不科学,但它明确指出了两者的区别: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目标非常明确、内容十分确定,交际需要占据主导地位;而一般用途英语教学则把英语当作一门普通课程,教授一些通用的语言知识,而不强调任何的特殊要求。

(二)专门用途英语的特点

Halliday, Mclntosh & Strevens以及Dudley·Evans & St. John相继对ESP的特征予以界定。1988年,Strevens给出四个绝对特征和两个相对特征。1998年Dudley·Evans & St. John从绝对特征包含的三个方面和相对特征包含的两个方面对ESP进行界定。作者发现,几位学者的观点虽然不尽相同,但在一些本质属性方面还是一致的。总结起来有以下方面。

1.绝对特征。

(1)满足不同学习者要求。专门用途英语常常和某一特定学科或者职业存在密切联系,是学习者由于专业或职业需要而进行的提高英语技能的课程。课程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体现某一具体学科或专业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和专业或职业相关的英语语言教学,除了涉及普通语言知识,还包含大量与专业相关的特定内容,因而特殊的课程设置要求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手段更加多样化。

(3)研究的重点为实用语言中的语法(grammar)、词汇(lexis)、语域(register)、技能(skills)、语篇(discourse)以及语体(genre)。

2.相对特征。

(1)可以侧重培养学习者某一方面的专项技能,如口语技能。

(2)课程开设的对象倾向于已经掌握基础语言知识的任何对象,包括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

三、专门用途英语和通用英语的关系

通用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以常规语言教学为主,强调学习者听、说、读、写、译诸方面技能协调而全面的发展,从而达到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全面提高的目的。但是当学习者进入高年级学习阶段后,通用英语知识已难以满足专业要求,以及毕业后的职业要求。在专业领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明显不足,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开设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有效地将专业知识与语言学习相结合。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就好比是一座桥梁,实现了语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互通,以便学生毕业后在专业领域更好地开展对外交流和完成业务,使大学英语学习的目的性和功用性得到很大程度提升。因此,可以说通用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基础,而专门用途英语则是通用英语的延伸。两者之间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四、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践思考

20世纪70年代晚期,我国部分大学相继开设ESP课程。ESP教学是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旨在“满足特定学习者需求的语言教学方法”(Hutchison & Waters,1987),[3]也是针对社会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也就是说,只有把EGP教学扩展到ESP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专才。刘润清教授指出,将来的英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英语学习,将来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4]进入21世纪,ESP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学科地位与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亟待国内学者与同仁解决。笔者认为,首先ESP的学科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没有专门的ESP研究部门、学术刊物以及学术带头人。有学者提出,专门用途英语在我国并没有作为一项稳定的课程在高校中开设,在某些院校只作为选修课目。其次,相关教材不完善、缺乏专门的ESP英语教师,教学方法落后。根据相关调查,有57%的学生对所在院校的ESP教学现状不满,认为与EGP教学并无明显差异,是“换汤不换药”,不能与专业课很好衔接,学生毫无学习动力。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ESP领域的研究者包括各个院校的ESP教师首先应当对ESP教学的课程设计、社会需要和学生的实践需要进行深入探讨与广泛研究,使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专业+英语+现代化技能+创新能力”的特色,真正提高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水平。Dudley·Evans & St. John(1998)定义ESP教师具有五重身份:教学者、课程设计者、教材提供者、合作者、研究者及评估者的ESP实践者。[5]也就是说一名合格的ESP教师应当在拥有扎实的语言学理论基础上,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及对目标语言的总体把握能力。利用自身的语言优势不断向学生的专业领域进行“渗透”,使自己成为“学习型教师”,成为对专业知识感兴趣的“双语教师”。全国高校英语界必须全面展开对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测试和师资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规范化和体系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操作设计。

综上,随着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及双语教学的大力提倡,高校毕业生只有掌握特定行业的专门英语,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所以在全国各类高校普及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迫在眉睫,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急待规范化与科学化。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引起英语学科同仁对ESP课程设置必要性有足够重视,共同为推进ESP课程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4,(1).

[2]Strevens P.NewOrientationintheTeachingofEnglish.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3]Hutchinson T & Waters A.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4]刘润清. 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

[5]Dudley·Evans & St. John.DevelopmentinESP.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猜你喜欢
用途英语课程英语教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DNA的奇妙用途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用途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