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河油田深部调驱开发效果评价

2014-04-03 08:18乞迎安陈志会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4年5期
关键词:上升率增油水驱

乞迎安,陈志会,邱 菊

(1.中国石油辽河油田金马油田开发公司;2.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冷家油田开发公司:辽宁盘锦 124010)

海外河油田属注水开发的普通稠油油藏,海1块为海外河油田高渗透率高孔隙度区块,地面原油黏度(50 ℃)约为500 mPa·s,长期注水开发后效果变差,整体动用程度严重不均,油藏开发矛盾突出,采取常规调剖、堵水等措施效果不明显,区块稳产难度增大。2010年6月,我们开始在现场推广应用深部调驱技术,注入聚合物/有机铬凝胶体系,油藏条件下7 d凝胶黏度为5 000~8 000 mPa·s,通过凝胶的高黏弹特性改善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同时提高驱油效率,以提高油藏的采收率[1-2],至2013年6月已开展18个井组,累计注入调驱凝胶体系5.13×105m3,注入孔隙体积倍数0.12 PV,累计增油43 t。

1 注入井效果评价

1.1 井口注入压力

注水井注入压力反映了地层中注入流体的流动能力和渗流情况。调驱前后水驱指示曲线见图1。

图1 调驱前后水驱指示曲线

注入高黏度凝胶调驱体系后,一方面改善了流度比,另一方面凝胶深入高渗透层后降低了高渗透层的渗流能力,封堵了水流优势通道,形成憋压作用,迫使液流进入低渗透层,因此注水压力升高,水驱指示线上移[3]。由图1可见,18口注入井注入压力由调驱前9.3 MPa上升至12.9 MPa,平均上升3.6 MPa,说明凝胶对水流优势孔道与高渗流层具有明显的封堵作用。

1.2 吸水剖面

调驱前后注入井的吸水剖面有较大程度改变,通过凝胶的调剖作用,部分原强吸水层的吸水能力得到控制,部分弱吸水层的吸水强度得到加强,部分新层被启动,吸水剖面更加均匀,水驱波及体积扩大。以海9-21井为例,其吸水剖面示意见图2,调驱后有2个强吸水层吸水强度受到限制,3个小层被启动,开始吸水,油层纵向动用程度提高43%。与海9-21对应的油井海9-25井有2个层产液量下降,3个层产液量上升,2个新层开始产液,日产液降4.3 m3,日增油2.3 t,含水降6%。

图2 海9-21吸水剖面示意图

1.3 平面液流推进速度

调驱前后用示踪剂测试平面液流推进速度,发现调驱后平面波及范围扩大,驱动方向增加。以海11-23井组为例,其调驱前后的检测结果见图3。调驱后注入流体向海12-24C方向加强,海9-23方向的液流速度降低。

图3 海11-23井组调驱前后示踪剂检测结果

1.4 霍尔曲线

海4-17井的霍尔曲线[4]如图4所示。水驱阶段曲线斜率为971.59,调驱后斜率升至1 766.7。霍尔曲线的斜率体现了各注入时期的渗流阻力变化,其变化幅度反映了注凝胶的有效性,曲线斜率的变化说明凝胶具有调整油藏渗透率的功能,调驱后油层渗透能力降低。

图4 海4-17井霍尔曲线

2 采油井开采效果评价

2.1 增油效果

海1块18个调驱井组的生产曲线见图5。调驱后井组产量明显上升,采出液含水率下降。生产井66口,调驱后日产液1 469 m3,日产油204.7 t,含水86.1%,比调驱前日增油52 t,含水降2.6%,累计增油43 kt。

2.2 递减法增油量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一般分为3种类型:指数型递减、调和型递减和双曲线型递减。海1块油田产量按指数型递减规律[5]递减,计算公式如下:

qt=qie-Dit

图5 海1块调驱井组生产曲线

式中,qt为递减后t时刻的产量,t;qi为递减期初始产量,t;Di为初始递减率,1/n;Np为递减期间的累积产量,t;Npi为递减初期的累积产量,t。

海1块调驱井组递减法理论产量及实际产量见图6。

图6 海1块调驱井组递减法理论产量

从图6可见,按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的产量计算,初始递减率Di为0.013,初始产量qi取2010年6月平均日产量152.6 t,18井组累计增油56 kt。

2.3 驱替特征曲线

根据试验区的累积产液量与累积产油量绘制驱替特征曲线,海1块调驱目的层d2段的驱替特征曲线如图7所示。调驱后驱替特征曲线斜率明显下降,说明注入凝胶后驱油效率上升。

图7 海1块d2段驱替特征曲线

2.4 综合含水率

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海1块d2段的综合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如图8所示。调驱前综合含水率随采出程度的升高上升较快,调驱后区块综合含水率下降,期间有小幅上升,基本保持下降趋势,说明深部调驱提升了海1块开采效率,尤其在油田高含水开采期间,具有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

图8 海1块d2段综合含水与采出程度的关系

2.5 含水上升率

含水上升率是评价调驱效果的重要指标[5],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fw1和fw2分别是阶段初与阶段末的综合含水,%;R1和R2分别是阶段初和阶段末的采出程度,%。

调驱前(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海1块d2段含水上升率为3.61%,调驱后(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含水上升率为0.88%,2年间含水上升率降低2.73%。

3 结论

1)海1块实施深部调驱技术后注入压力上升,吸水剖面得到调整,水驱指示曲线明显上移,说明注入凝胶体系有效封堵了优势孔道,调整了油藏纵向各小层吸水强度,扩大了波及体积。示踪剂检测结果显示,调驱后平面各液流推进速度改变,平面驱动方向增加,驱油面积扩大。

2)霍尔曲线斜率变化表明,注入凝胶后高渗透层渗透率降低,说明注入凝胶深入油藏内部,在对地层形成封堵的同时,改变了各层的渗透率,改善了层间矛盾。

3)调驱井组的生产曲线表明,深部调驱技术的增油降水效果明显,3年间海1块调驱井组累计净增油43 kt,综合含水率降低2.6%,利用递减法计算,累计增油56 kt。

4)调驱后驱替特征曲线斜率变小,说明注凝胶体系后驱油效率上升,调驱后采出程度升高,综合含水不升反降,注水效率提高,调驱后含水上升率降低了2.73%。

[1]姚俊材.深部调驱技术[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4(1):90-92.

[2]邱玲, 蒲万芬,张晶.油田注入水配制聚合物凝胶调剖体系的稳定性及适应性[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0,11(12):1-4.

[3]闫文华,王腊梅,李瑜慧,等. 辽河油田H 区块化学调驱开发效果评价[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5):85-87.

[4]高淑玲,邵振波,顾根深. 霍尔曲线在聚驱过程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26(3):119-121.

[5]李传亮. 油藏工程原理[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289-290,319-321.

猜你喜欢
上升率增油水驱
特高含水后期油藏水驱效果评价方法
子长老草湾区7247井组调剖驱油技术研究
高含水油井自转向酸酸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压裂作业效果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措施技术经济界限
强底水礁灰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表征模型
水驱油田含水上升率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与应用
水驱砂岩油藏理论含水上升率计算新方法:对分流量方程法的校正
水驱砂岩油藏开发指标评价新体系
低矿化度水驱技术增产机理与适用条件
萨中开发区特高含水期水驱含水变化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