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推动教研室三级管理层作用的思考

2014-04-04 21:32李淑婷
河南科技 2014年23期
关键词:教学科研教研室教学管理

李淑婷

(三明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福建 三明365004)

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的不断深入,新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规模急剧扩大,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将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心逐渐下移到二级学院,导致二级学院事务性工作急剧增加,涉及面广,其管理人员学科专业性不强、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日渐凸显。纵观学校管理体系,可以发现,教研室实际上是学校各项教学科研管理体系中的第三级教学管理层,教研室主任作为教研室的第一“行政长官”,是教学科研等工作实现全面具体管理的实施者,特别是对教学计划的制订、教材征订审批、教师任务安排、教学改革及质量工程等涉及学科专业建设及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起到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1]。此外,教研室三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分流教学科研秘书工作量,提升二级学院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是适应当前教育规模扩大、新建本科院校合并办学等时代特征的有效举措。

1 目前在教研室三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科研秘书在三级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管理、督导职能无法顺利发挥,影响了二级教学管理的实施质量。虽然教学科研秘书被定义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是二级学院负责教学科研工作的管理者,是学校与二级学院、二级学院与师生间的基层任务实现的直接法令者。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学科研秘书的管理职能往往被泛化为教学或科研事务的具体操作,面对职称高、资历深的教研室主任,其对教研室的管理监督职能难以发挥作用,任务在分配过程中,常不能得到有效执行[2]。

(2)高校教师对过去简单的管理模式的不适用性增强。高校教师属于知识型员工,其具有独特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进取性,具有崇尚智能、蔑视权威的心理特点。当下,无论是那些简单的、刚性的雇佣管理式的规章制度,还是传统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公务员管理模式对高校教师都不是完全适用的。但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为了更好地维护教学秩序、规范教学管理,必须制订条条框框的规章制度对教师进行约束,而这往往与高校教师崇尚自由、宽松的心理需求相左。

(3)教研室管理制度缺失,教研内涵建设意识不强[3][4]。绝大部分教研室三级管理仍然依靠经验管理,教研室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教研工作缺乏组织性、计划性。教研室主任作为教研室的第一责任人,自身责任和权力不明晰,对教研室的工作、发展定位不明确,存在职能偏失、走过场的现象。教研室主任的核心凝聚力及威慑力较为欠缺,这就导致其在面对教研室工作时,往往计划性不足,随意性大,教研活动缺乏主动创新意识,教研内容老套、落后,留于形式,缺乏实质性意义的情况尤为突出。进而使教研成员面对教研活动往往感觉是一种负担,导致教师排斥心理渐长,借故缺席、推辞、走形式的现象日趋严重,教研室集体观念趋于弱化,从而导致教研室教学科研后劲不足,内涵建设缺失,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认识不清,特别不利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更谈不上梯度教科研团队的建设。

(4)督查评价制度和奖惩激励机制缺失,导致教研室管理不到位、执行力差,“无法可依”和“有法不依”两种现象尤为突出。目前,学校各类督查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主要是针对二级学院之间及教师个人。教研室实为第三级教学管理架构,但无论是学校还是二级学院均缺乏对教研室整体状况和发展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未建立教研团队绩效量化体系,教研室成员绩效量化考核、职称评聘相对独立,从而导致集体观念淡薄。教学与科研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两条腿,重此薄彼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但由于高校对教师个人的考核评价及职称评聘隐性向科研倾斜,而教学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又难以量化,导致教学管理的激励难度大、实效低。因此教师对教研室工作往往存在着强烈的怀疑情绪,教研组织松散,不利于二级学院管理的有效开展。同时,教研室目标和任务偏离“教研”,教学力量削弱,也对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及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造成了不利影响。

2 教研室三级管理的核心任务

(1)实现教研室三级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完善管理制度,建全激励机制。二级学院要实行层级管理体制,就必须建立健全合理的权利及责任分配制度,落实工作推进机制,坚定治庸治懒决心,提高工作分配的执行力,做到权利和责任具体明确,监督和奖惩分明有度。制度上协同目标管理、绩效管理、职称评聘制度及行政责任制等,在二级学院及教研室内部形成激励与约束对称、报酬和绩效对应的教学管理机制,实现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相互联系、有效运作的良好氛围。

(2)革新管理理念,积极推进院务公开,畅通教师意见表达渠道,使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以保障,使广大教职工能够参与到教研室、二级学院的管理中[5]。教研室管理体系可由各教研室成员共同讨论拟定,并经二级学院管理层审议通过,最后由二级学院决策层表决并推行,授权教研室主任对本教研室教师的常规工作按月进行考核,并由二级学院组织不定时的督查。这样不仅能使教研室成员对教研室管理的规章制度心中有数,心悦诚服,更能很好地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二级学院可将ISO9000族标准评价体系应用于教研室日常教学管理、教研室成员教学科研成果等方面,使教学科研管理得到分解、细化、量化,使教研室管理评价机制民主化,同时又兼顾了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及可操作性[6]。

(3)重构教研室文化,坚持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质量提升的核心内涵式发展道路。教研室作为高校坚实的组织基石,是实现核心内涵式发展和完成使命的最佳基层组织构架,重构教研室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重构教研室文化不是简单地将过去的教研室全部否定,而是针对教研室的定位、工作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宏观上,学校需加强学科建设,理顺教研室设立与学科建立的关系,在教研室建设中融入学科发展,汇聚学科力量,凝聚团队,增强教研室成员的学科归属感。形成学科建设与教研室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办学实力。微观上,作为新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研室应坚持教学为本,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践行科研促进教学的新型理想化职能定位,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高等教育是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索性学习的一种开放式教育,大学教师不能仅仅扮演教书匠的角色,不断的学习与探索是使教师保持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活力的必要前提。学校应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及教育理念的学习,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适时为教师提供培训、校际交流研讨的机会,拓展教师的视野,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创造性。并指定教研室主任为教研室建设的首要责任人,适时为其提供专业深造、管理培训的机会,以此提升教研室主任“德、智、能、勤”四方面的综合水平,提高教研室成员对教研室主任的认可度、忠诚度,增强教师对教研室的心理归属感。教研室主任应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把原本松散的教研室凝聚起来,倡导教师以开放、分享和相互支持的态度面对教研活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化,提高教研活动的目的性。同时,以教学改革、科研项目建设为纽带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教研室团队的凝聚力,激发教研室成员的潜能,增加高水平成果,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只有打造教研文化系统,加强教研文化的建设,才能够更好地调动教研室成员的积极性,提高大家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改变教研过程中教师的厌倦心理,切实改进教研室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激发教研室成员积极探索更新教学理念和掌握现代教学方法的热情。

(4)建立教研室数字化管理,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使教研室管理由粗放式的定性管理转向精细化的定量管理。目前信息化服务水平已成为高校教学管理服务水平的新标志,积极拓展网络和数字化服务功能已是新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必然趋势。首先,信息化管理的及时性、灵活性、虚拟性和动态交互性等特点有利于畅通管理人员与师生之间的交流,便于信息的获取、处理、反馈;其次,教研室管理数字化信息库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教学科研管理信息的公开透明共享及管理数据的备份、更新和维护,对于提升管理的实效性,实现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信息化建设很难一蹴而就,教研管理平台的建设、各种教研平台的整合等均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准确结合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优化和完善,从而打造出适合教研室长远发展的个性化信息管理平台。

[1]苗淑杰,王蕊,党跃轩,等.抓住教研室建设关键提升教研室工作水平[J].中国科技信息,2009(23):250-251.

[2]蔡秋梅,郑梅华.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中教学秘书岗位设置问题浅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2):122-123.

[3]周巍蔚.重构教研室一教学型大学基层组织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

[4]陈娇.刍议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北方经贸,2011(2):119-120.

[5]边亚琳,刘红波,李佳.高校二级学院民主决策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8(35):136-137.

[6]余万斌.ISO9000族标准评价体系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6):87-89.

猜你喜欢
教学科研教研室教学管理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高职教研室教研活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纪律建设亟待加强
趣闻
湖南文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