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正能量及其关系

2014-04-05 15:22
关键词:诚信能量价值观

郭 淑 芬

(中共张店区委党校,山东 淄博 255023)

众所周知,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的中国,人们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观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渴望空前强烈。大力提倡和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是整合社会力量、凝聚社会共识、推进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是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基础。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早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其文化的精髓,能够引领国家和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样,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它能够引领中国人民朝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方向前进。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根本上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党的十七大又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写入报告,并且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1]7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放在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统领全局的地位,充分反映了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文化自觉。党的十八大又进一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9

为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简单明了、使人民更容易掌握和接收,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13年12月下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归纳的“24字核心价值观”,形成了逻辑分明的三个层面,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第一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第二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第三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毋庸置疑,这种科学分解的方法更便于把握、领会和学习。

(一)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世界瞩目,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升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共同追求。[3]这是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计划。当然,富强不仅仅只是国家财政意义上的增加,更包含每个居民收入的增加,还要体现我国影响力的增加上。对富强的追求,体现了我国现阶段最大国情特点要求,它无疑既有当代价值,又有历史意义。

民主和文明是中华民族一个世纪以来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在历经百余年外来势力的侵略和欺凌、内部军阀混战之后,中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今天的民主无疑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它、完善它,并且去努力实现它。而社会主义文明也同等重要。中国具有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历史,我们一定要继承、发扬这些文明成果。同时,我们还要在这一基础上弘扬它,在更高层次上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没有对五千年灿烂辉煌文明历史的发扬光大,没有对社会主义文明的建设,必然影响和制约我们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伟大“中国梦”的实现。这里的“和谐”是在继承中国五千年文明关于“和为贵”精髓基础之上的和谐,同时又有显著浓郁的当代人类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我国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格局具有有机的、辩证统一的联系。富强是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重心,体现了对于富强的孜孜以求。同时,民主、文明、和谐这些理念与其他重要方面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对应,而是融合、贯通、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在三十多年前,改革开放给旧体制的“板结化”社会施以松动,整个社会焕发出了巨大活力,以此为肇始,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华夏大地涌现。与此同时,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类问题与冲突也频繁出现,在思想、文化、物质利益多元化的今天,尽快达成“共识”和完善社会机制刻不容缓。

为此,我国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强调了必须保障和促进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公民要积极行使自己正当的政治权利,参与民主决策,等等。中国的改革始自“松绑”和对旧体制的“板结化”改革,从改革开放初的大包干,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后确立;从对于人民权益的保护,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无一不是如此。对于公民自由权利的保障,让整个社会及个人的活力和创造力迸发出来。如果没有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不能保证活力的激发,就没有现在国家和人民的富强、社会的和谐,也不能保障个人的敬业、诚信。

这里的“平等”是对普遍自由的一种制度性维护,已不再是最初意义上的生产力极其低下、物质财富极其贫乏的原始平等,而是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物质财富相对极大涌现、道德水准本质性提高基础之上的现代意义的平等,它完全不同于原始意义上的平等。我国当代的平等是全体人民共同享有改革开放和发展成果的平等,是基于法律基石之上的真正平等,这种平等理所当然为当代中国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正与法治体现了当今中国社会人们的普遍诉求。法制建设正站在新高度上的中国,矛盾凸显,问题更加突出,兼顾方方面面利益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空前增加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不允许我们不去面对。[4]

(三)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就是对国家的忠诚和酷爱:酷爱祖国山河,酷爱民族历史,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危难之时能为祖国流血以至于捐躯,“我以我血荐轩辕”,弘扬古代先贤们的爱国精神,像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等对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精神。近百年来中国的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林则徐、邓世昌、孙中山、张自忠、黄继光,等等,都是这样的爱国典型代表,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身上汲取无限的力量。

敬业属于道德的范畴,指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责任心强弱的态度问题,是人们在集体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作态度。敬业要求人们专心致力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做有心人,不断发现、不断发明,有所创新。古代杰出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所说的“业精于勤荒于嬉”就是这个道理。当代的周恩来、古代的诸葛亮,都是我国历史上敬业的典范,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敬业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诚信同样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诚信的原则要求我们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诚信就是以心交心,做老实人,说实在话,办老实事,以信立身,以信创业,公开、公平竞争,以质取胜。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诚信有许多至理名言,以往我们受其惠得其益,今天更应该发扬光大,这些至理名言包括:“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人无信不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诺千金”、“一言九鼎”,等等,要真正理解这些格言的含义,必须理解它们与诚信的内在联系,并且知道这些格言是对诚信的精辟诠释。

友善是指朋友之间亲近、和睦或者是人们之间亲近、和谐。友善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也包括做人谦虚,为人自重,待人仁厚,与人客气,处事正直,行事勤勉,待人慈善,等等。在今天友善还包括人对大自然的友好。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这正是对友善全面、正确的理解。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方面有密切联系,这就是:爱国是前提,敬业为基础,诚信作保障,友善是表现。这四个问题的集中统一应该是今天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是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集中体现。

每个公民应该从自身做起,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美好价值追求,把我们的祖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体现到平时的爱岗敬业上,把诚实守信、互助友爱融入到平时的交往中,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最终利人才能利己。“大河没水小河干”的道理说明,国家好、民族好,人民才会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每个社会成员都是道德建设者,也是道德风尚的沐浴者。我们应以由衷的内心愿望和实际行动凸显价值追求,让良好的价值理念转化为优良的社会风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到良好价值观带来的福祉,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我们一定要明白以上至理名言所折射出来的道理,并以此为恒久动力,全力以赴,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5]

二、社会正能量的内涵

“能量”本来是一个物理学名词,而“正能量”的流行,源于怀斯曼的《正能量》,他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全新的自我,从而使人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谓之“正能量”。

而所谓“社会正能量”,从社会心态方面来看,就是能够为人们营造奋发向上、理智和平、兼容并包的良好心理心态,这样的良好心理心态无疑能够形成社会正能量;从社会道德层面来看,它能够起到推动社会文明发展与进步,知荣辱、讲正气、比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些正能量包括诚信、友善、爱国、敬业、公正、法治、自由、平等、见义勇为,等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社会正能量”:2012年12月在广东考察时指出,“要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要积累正能量”;2013年3月又指出,要“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6]2013年9月27日,他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强调,“要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关于“社会正能量”的实践含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3月6日举例作了深刻诠释: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6]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转型期,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近几年以来所积攒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人们的思想日益活跃,利益诉求愈加多样化,道德冰点经常有人触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激发和依靠社会正能量;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必须激发社会正能量;同样,实现美好的“中国梦”更必须激发社会正能量。

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正能量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这些方面的高度统一体;而“社会正能量”是“奋发向上、理智和平、兼容并包”与“知荣辱、讲正气、比奉献、促和谐”二者的辩证统一。从其实质来看,都是追求积极向上、与人为善、精益求精的精神,它们既互相联系又互相交叉,彼此联系,互相制约,共同促进。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正能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在根本上是统一的。社会正能量要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凝聚,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来抓。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方面,在国家层面,要求国富民强、真正实现民主、促进社会文明、实现社会全面和谐;在社会层面,要求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公民自觉自愿地营造和维护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局面;在公民层面,要求每个人自觉自愿地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理念。

在社会正能量凝聚方面,每个社会公民、每个社会化组织一定要奋发向上、理智和平、兼容并包,要知荣辱、讲正气、比奉献、促和谐。

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社会正能量的凝聚二者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精神诉求,是我们党的精神源泉,是我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感召力之所在,是能够凝魂聚心的根本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往往起到主导和引领作用,而社会正能量的凝聚是核心价值观的具象化和落实,社会正能量的凝聚为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内涵与实践及其验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指导社会正能量的凝聚和发挥,使社会正能量既继承中国五千年灿烂辉煌的优秀美德,更能与时俱进,吸收当代人类一切优秀文明的成果。[8]

当前,我们大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积极倡导社会正能量,原因之一就是当前在一些领域和一些人当中,价值判断没有了底线、丧失了良心,以假乱真、以丑为美、以耻为荣、把老实作傻、以投机取巧为能,等等。因此,在全社会急需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正能量的凝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需要倡导奉献,放大榜样力量,敢于直面不正之风,破除“破窗效应”。须知,激浊才能扬清,抑恶才能扬善,对那些引起公愤的缺德、伤风败俗的现象和行为不能听之任之,要敢于“亮剑”,捍卫道德底线,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的相互依存表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通过反映和总结人民群众的积极因素这个正能量而存在;正能量则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践行,人民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有助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理论表达,其一旦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践行,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这就是核心价值观向正能量的转化。正能量作为释放出来的社会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形态、实践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把人民的正能量激发、凝聚起来,成为推进深化改革和“五位一体”国家建设的现实力量,实现核心价值观向正能量的物质转化。

[参 考 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杨雪梅,张垚,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塑造时代精神气质[N].人民日报,2012-11-11.

[4]胡一.践行群众路线,既要统筹兼顾还要抓住关键(1)[EB/OL].http://www.zhlzw.com/qx/rd/805707.html,2014-02-07.

[5]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一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2-12.

[6]离江.习近平强调激发社会正能量意味深长[OB/EL].http://cpc. people.com.cn/n/2013/0311/c241220-20746904.html,2014-03-11.

[7]人民日报评论员.呼唤莫若实干,心动不如行动——五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2-18.

[8]宫源海.主体性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诚信[J].理论学刊,2013,(12).

猜你喜欢
诚信能量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能量之源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诗无邪传递正能量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