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2014-04-06 06:02栏目主持路培
世界建筑 2014年12期
关键词:建筑师建筑设计

栏目主持:路培

简讯

栏目主持:路培

张利获首届建筑马拉松奖艺术组优胜奖

11月16日,在意大利米兰刚刚结束的首届建筑马拉松奖(Archmarathon 2014)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利与简盟工作室团队设计的嘉那嘛呢访客中心获得艺术组优胜奖(Best Arts and Culture Building)。建筑马拉松奖由意大利著名策展人费妮茜创立,每两年在米兰举行,2014年为首届,由英国建筑评论家布里文特与意大利建筑历史理论家莫里纳里担任主席,与其他4名学者共同组成评委。评委从近年建成并受到国际关注的近200项提名项目中筛选出42项,邀请其建筑师到米兰进行集中公开陈述,按艺术、教育、体育、工作、城市再造、私人住宅、非私人住宅、交通和改造修复9组评出优胜项目11项,综合优胜项目1项。此外,由公众网络投票选出人气项目1项(图1)。

清华大学学生获豪瑞全球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区新生代奖第一名

11月13日,第四届豪瑞全球可持续建筑大奖赛(Holcim Awards)亚太区奖在印尼雅加达揭晓,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生彭哲、周真如、屈张的作品“Panda-watching∶Historic Village Reconstruction”(指导老师:庄惟敏)获得新生代奖第一名(Next Generation 1st Prize),这也是本届大赛来自中国的唯一获奖项目(图2)。豪瑞全球可持续建筑大奖由瑞士豪瑞可持续建筑基金会设立,旨在表彰和支持以未来为导向的可持续建筑项目及理念。每3年评选一次,设立奖金200万美元,大约有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名参赛者参与。大赛在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非洲、中东以及亚太地区这5个赛区举办,评选分为两组奖项:豪瑞可持续建筑奖,面向所有建筑师、规划师、工程师、市政规划人员、项目所有方、施工人员和建筑公司;青年奖项,即新生代奖,面向所有建筑、设计和工程专业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在读学生和青年专业人才。

第十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评审结果公布

由中国建筑学会在全国组织开展的“第十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的评选活动于2014年9月23日在北京举行(图3),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76所设计单位的150名青年建筑师参与申报该奖。此次评审委员会由陈书剑、何镜堂、魏敦山、崔愷、周畅、朱文一、袁培煌、刘力、刘克良、赵元超、王建国、赵万民、崔彤等13位建筑学界著名专家组成,评审工作严格遵照公开、公正和公平的评审原则,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确定王亦知、苏童、吕强、朱雷、崔光海、谢剑洪、袁烽、阮昊等62位青年建筑师为此届青年建筑师奖的获奖者。

胡安·纳瓦罗·巴尔德维格荣获西班牙2014国家建筑奖

日前,西班牙建筑师胡安·纳瓦罗·巴尔德维格(Juan Navarro Baldeweg,1939- ,图4)荣获西班牙2014国家建筑奖。该奖项由西班牙政府创立于1932年,每年举办一次,旨在奖励对西班牙建筑及城市规划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个人或机构,是西班牙建筑领域内最高荣誉的终身成就奖。巴尔德维格是西班牙享有国际声誉的建筑师、画家及学者,曾执教于马德里高等建筑学院、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以及哈佛大学。2001年,入选美国建筑师协会名誉院士;2003年,入选西班牙圣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终身院士。其建筑代表作有萨拉曼卡议会中心(1992)、普林斯顿大学音乐系图书馆(1997)、阿尔塔米拉博物馆(2000)、马德里运河剧院(2007)等。展览“黄道十二宫:胡安·纳瓦罗·巴尔德维格”于马德里ICO博物馆展出至2015年2月1日。

2014澳大利亚国家建筑奖揭晓

日前,由澳大利亚建筑师协会(Australi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主办的2014澳大利亚国家建筑奖在澳大利亚达尔文市的会展中心宣布获奖名单并举行了颁奖礼。2014年初,评审委员会从澳大利亚各州市入选的153个项目中,遴选出36个项目被授予12个类别的43个奖项。12个类别分别为:城市设计、商业建筑、室内建筑、遗产保护、公共建筑、国际建筑、小建筑、可持续建筑、改加建住宅、新建住宅、多重住宅、钢结构建筑。其中,李普曼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Lippmann Partnership)与罗杰斯及其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联合设计的悉尼齐夫利广场8号楼(图5)、伍兹·贝格建筑师事务所(woods Bagot)设计的南澳大利亚健康与医学研究中心等项目榜上有名。

2014CTBUH全球最佳高层建筑奖揭晓

近日,高层建筑和城市住区理事会(CTBUH)公布,让·努维尔工作室和PTw建筑师事务所合作设计的悉尼中央公园公寓楼(One Central Park,图6)获得2014年度全球最佳高层建筑奖。该奖项由CTBUH组织,每年举办一届,每年从4个高层建筑地区奖中选出一个全球高层建筑奖。最终,悉尼中央公园公寓楼凭借非凡的可持续技术,战胜了迪拜卡延塔、鹿特丹大楼和怀亚特联邦大楼。它创新性地使用了水培与日光反射装置两种创新技术。藤蔓和绿叶创造了千变万化的建筑立面,起到绿化和遮阳效果的同时为室内降温节约了能源。大楼顶部伸出的巨大悬臂支撑着日光反射装置,将日光反射到指定位置并捕获太阳能,并可将阳光反射到大楼内部、室外和邻近的公园。夜晚它则变成巨大的LED屏,点亮城市空间。

2014亚洲都市景观奖揭晓

2014年11月18日,由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亚洲人居环境协会、福冈亚洲都市研究所、亚洲都市景观设计学会联合主办的“2014亚洲都市景观奖颁奖礼暨经验介绍交流会”在日本福冈市举行。“亚洲都市景观奖”(Asian Townscape Awards)评审委员会依据该奖项2014年的主题——“都市景观营造幸福未来”(Townscapes bridging to the future),从众多申报城市或项目中,评定出中国、日本、韩国、尼泊尔等4个国家的9个城市或项目获此殊荣,其中包括:中国乌镇、贵州鰼部生态文化度假区大小鼓池可持续景观示范区(图7)和宁夏银川;另有来自日本、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的3个城市或项目获得了评委会鼓励奖。亚洲都市景观奖创设于2010年,每年评选一次,迄今为止已有12个国家和地区的48个城市或项目获此殊荣。

五城市获封“设计之都”称号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170届执行委员会决议授予英国邓迪(Dundee)、西班牙毕尔巴鄂(Bilbao)、巴西库里奇巴(Curitiba,图8)、芬兰赫尔辛基(Helsinki)和意大利都灵(Turin)以“设计之都”称号。为了推动全球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成立“创意城市网络”(Creative Cities Network),分为设计、文学、音乐、电影、民间艺术、媒体艺术、烹饪美食7个主题。在过去的10年中,全球已有12个城市获得了该称号,北京、上海和深圳也在其中。想要成为“设计之城”,首先必须拥有蒸蒸日上的设计产业,而衡量标准一部分在于城市是否拥有独特的设计学校、科研机构和建筑设施。除此之外,城市中的创新者和设计师也是作为“设计之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台湾建筑师汉宝德辞世

11月20日,台湾著名建筑师、建筑教育家、文化评论家汉宝德先生在台大医院辞世,享年80岁(图9)。汉宝德1934年出生于山东日照,8岁随父母到台湾,曾就读于台湾省立工学院(现台湾成功大学)建筑系,后赴美国深造,获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和普林斯顿艺术学硕士。回台后历任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中兴大学理工学院院长、台南艺术学院(现台南艺术大学)校长。代表作有天祥青年活动中心、“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彰化孔庙修复工程等;主要著作有《建筑的精神向度》《亚洲建筑散步》《明清建筑二论》《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等。汉宝德生前还曾担任台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筹备处主任及首任馆长、台湾世界宗教博物馆馆长等社会职务。曾获台湾第34届“行政院文化奖”、第二届中国传媒建筑奖之“杰出成就奖”等。

KPF总裁保罗·卡茨去世

日前,美国KPF建筑师事务所(kohn pedersen fox associates)总裁及合伙人、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保罗·卡茨(Paul Katz,图10)因罹患败血症去世,年仅57岁。保罗·卡茨1984年加入KPF,致力于商业建筑和办公楼的设计,曾主持过东京六本木新城、伦敦金丝雀码头办公大楼、纽约哈德逊园区总体规划、越南河内歌剧院办公大厦、香港环球贸易广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众多中外著名的高层办公大楼项目。保罗·卡茨曾在哈佛大学设计学院讲学,并于圣母大学担任客席教授。

第十届亚洲建筑国际交流会在杭州举行

10月15-17日,由中日韩建筑学会联合主办,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承办的第十届亚洲建筑国际交流会在杭州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300多位建筑专业人士参加了会议(图11)。本届会议的主题是“文化促进建筑进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大师程泰宁,日本建筑学会前副理事长、早稻田大学教授中川武志(Takeshi Nakagawa),韩国建筑师、履露斋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及CEO承孝相(Seung Hyo-Sang)分别代表中日韩建筑学会做主题报告,中日韩各4名专家在建筑专题和工程专题分会场中做了专题报告。亚洲建筑国际交流会是由中日韩三国建筑学会联合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国际建筑学术交流会议。从1986年举办第一届以来已有近28年的历史。下届亚洲建筑国际交流会将于2016年在日本举行。

2014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在昆明举行

11月28-30日,第21届“2014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CCAF)在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举行(图12)。来自高校、设计企业、媒体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和建筑师相聚一堂,共话建筑。论坛以“1984—2014·中国当代建筑创作30年”为主题,下设建筑创作批评、建筑创作之道、在地建筑创作3个子题。会议期间举办了包括程泰宁、王小东院士、日本建筑师西泽立卫以及国内众多知名建筑学学者和建筑师在内的17场学术讲座;会议还结合3个子题进行了包括由12位知名学者、建筑师专题发言引领的3个圆桌自由论坛。CCAF前身为1984年在昆明成立的“现代中国建筑创作研究小组”,作为全国性的民间建筑学术团体,坚持关注学术前沿、提倡平等交流、民主参与。

2014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在深圳召开

2014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于11月25-28日在深圳举行,会议由学会秘书长周畅主持,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车书剑、广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厅长王芃出席会议并致辞,何镜堂、王小东、崔愷、孟建民、庄惟敏、朱小地、邵韦平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做学术报告,6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图13)。本届年会的主题为“当代建筑的多学科融合与创新”,旨在从多学科融合的角度探索建筑的自主创新问题。 会议同期公布了第七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奖者为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孟建民,第七届梁思成建筑提名奖获奖者为郭明卓和梅洪元。会议同期举行了中国建筑学会十二届理事会第四次理事会议,会议确定中国建筑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将在湖北武汉举行。

北京论坛(2014)城镇化专题论坛“面向城镇化的社会——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在京举行

11月8-9日,北京论坛(2014)城镇化专题论坛在京举行(图14)。北京论坛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自2004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0届,2014年度主题确定为“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中国与世界:传统、现实与未来”。其分论坛“面向新型城镇化的社会——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从中国特有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出发,选取当前最为突出的议题展开对话与讨论。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教授主持致辞,来自美国、丹麦、韩国、新西兰等国的知名专家、国内外高校学者、企业代表及资深媒体人士出席此次会议,就此次论坛主题进行交流和探讨。本次大会共邀请8位主旨发言嘉宾、12位发言嘉宾,与会人士就此次论坛主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艺术与美术馆建筑”论坛在京举行

11月4日,由中国美术馆和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联合主办的“艺术与美术馆建筑”论坛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图15)。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谢小凡、歌德学院院长彼得·安德斯(Peter Anders)分别致辞并介绍本次论坛组织的背景。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教授汪民安、建筑评论人伊尔卡·鲁比(Ilka Ruby)和汉诺威史普格尔美术馆副馆长卡瑞娜·普拉思(Carina Plath)博士分别对美术馆建筑的历史与未来发展概况进行了阐述。中国国家美术馆建筑部负责人唐克扬、GMP建筑事务所代表斯蒂芬·瑞沃勒(Stephan Rewolle)、让·努维尔建筑事务所代表斯特凡·佐普(Stefan Zopp)、北京中间美术馆周毅分别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美术馆及博物馆建筑在当代的实践状况。在京建筑师朱锫、齐欣、李兴钢等出席了论坛并发言。

2014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在北京林业大学召开

11月29日,“2014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林业大学召开(图16)。此次大会在国务院学位办、住建部人事司、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批准和指导下,经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由北京林业大学承办。会议由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张启翔主持,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重、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国务院学位办副司长黄宝印、住建部人事司处长高延伟、中国科协学术部处长徐强、风景园林学会教委会秘书长李雄在开幕式上致辞,北京林业大学孟兆祯院士、清华大学杨锐教授等发表主旨演讲。

亚洲最大单体医疗建筑竣工

近日,目前“亚洲最大单体医疗建筑”的北大国际医院通过消防验收,标志该建筑正式落成(图17)。作为北京大学的第九家附属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由北京大学和方正集团投资新建,占地297亩,总建筑面积44万m2。其中,医疗建筑面积32万m2,地下建筑约占10万m2,绿化率达到40%。医院共有核准床位数1800张,总投资45亿元人民币。该医院由台湾许常吉建筑师事务所等中外多家设计单位联合设计。主体建筑的整体设计呈倒“T”型,中间区域是医技部门,距离门诊、急诊、住院三大人流聚集区的距离均为最短;地下设计分为两层,地下一层将采光要求不高、防护要求较高的科室安置于此,地下二层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北大国际医院于2014年12月5日正式投入运行。

法国ADPI中标北京大兴机场

日前,隶属于法国机场管理局的巴黎机场工程公司(ADP Ingénierie,简称ADPI)在北京大兴机场一号航站楼项目的设计竞赛中,战胜了包括福斯特及其合伙人事务所、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等众多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公司,获得该项目的设计权。北京大兴机场总面积70万m2,位于北京以南60km,航站楼预计长度达5km,共设7条跑道和872个连桥泊机位。建成初期,年接待旅客数量预计为4500万,未来接待旅客数量可达1亿/年。该项目竞赛于2011年启动,由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组织,大兴机场一号航站楼预计于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ADPI曾于近年先后参与海口美兰机场(图18)、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等中国城市的机场设计工作。

上海凌空SOHO竣工

日前,由扎哈·哈迪德设计的上海凌空SOHO竣工亮相。作为扎哈在上海的首个建筑作品,凌空SOHO位于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毗邻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占地8.6万m2,总建筑面积约35万m2,共有12栋建筑被16条空中连桥连接成一个空间网络,拥有扎哈建筑一贯的流线型外观(图19)。目前该建筑已取得美国LEED金级预认证,配备新风过滤系统和直饮水,未来还计划结合BIM建立全新一代的智能楼宇节能管理系统。凌空SOHO是继北京的银河SOHO、望京SOHO之后,SOHO中国与扎哈联手打造的第三个建筑作品。

上海青浦徐泾商业综合体销售中心竣工在即

近日,由英国Aedas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上海绿地青浦徐泾商业综合体销售中心即将竣工。该销售中心的建筑形状有如一片树叶(图20),与其近旁的青浦徐泾会展中心的“苜蓿叶”相匹配,两者之间通过一条人行天桥连接。销售中心还与一座五星级酒店和一个购物中心相连,而所有的这些设施在设计上均以上海虹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从而将人流导向后者。酒店和购物中心将作为整个项目的入口。该综合体面积为17万m2,预计2016年全部竣工。

世界第一悬挑玻璃“景观廊桥”竣工在即

位于重庆市云阳县龙缸景区的世界第一悬挑玻璃景观廊桥——天下龙缸·廊桥云端主体工程现已竣工在即,预计2015年5月对外开放(图21)。这一廊桥位于海拔1100m的奓口石绝壁之上,向外悬挑26.68m,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玻璃廊桥悬挑部分长5m多。廊桥云端项目总投资3500多万元,于2014年3月开工。廊桥采用钢箱梁架构,承重高达500kg/m2,近50m长度的钢箱梁一头伸出绝壁外26.68m,另一端用多根直径1m以上的锚桩锚入岩体内,玻璃廊桥下面没有任何支撑遮挡,便于游客全方位观景。整个悬挑部分用钢量500t,内部增加了抗风阻尼器。另外,廊桥可抗8级以上地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阿富汗文化中心的设计竞赛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阿富汗政府信息文化部联合发起了一项位于巴米扬山谷的设计竞赛,旨在新建一处巴米扬文化中心,用于考古和文物的收藏以及作为开展文化活动和研究项目的设施。文化中心将位于阿富汗中部巴米扬山谷边缘的突出位置,即重要的佛教遗址所在地和古丝绸之路的贸易路线之上,包括2001年被塔利班武装分子摧毁的两座17世纪佛像等诸多历史建筑和艺术品也都集中于此(图22)。据UNESCO的相关人员讲,该项目将成为阿富汗传统文化保护与跨文化交流事业的一个重要基石。项目预算为250万美元,包括库珀联盟建筑学院院长伊丽莎白·奥唐纳(Elizabeth O'Donnel)和阿富汗建筑师兼阿卡汗文化基金会首席执行官Ajmal Maiwandi在内的7人评审团现已成立,计划于24个月内选出优胜方案。

迪拜将建世界最高双子塔

日前,迪拜埃玛尔地产公司(Emaar Properties)和迪拜控股集团公布了一个名为“迪拜湾港”的开发项目,占地面积600万m2,是迪拜市中心面积的3倍。“迪拜湾港”将包括6座高楼,总共可提供3.9万套住宅和22个酒店。其中的一对双子塔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高的双子塔,但具体高度尚未公布(图23)。据埃玛尔公司消息,“迪拜湾港会将城市和海湾的自然风光和谐地联系在一起”,“目前项目基址上尚没有现存的基础设施,迪拜湾港建成后将支持当地商业和文化的发展,并超越很多国际化都市。” 该项目用地毗邻拉斯奥科尔(Ras Al Khor)野生动物保护区,该保护区有大约450种动物。埃玛尔公司表示该保护区“神圣不可侵犯”,迪拜湾港项目将会为其建设一个新的游客中心。

开罗欲建可持续综合体

近日,法国建筑事务所文森特·卡勒博(Vincent Callebaut / VCA)公布了其为开罗纳斯尔城(Nasr City)设计的一个多功能综合体项目。此项目是参照美国LEED金级以上的标准设计,装备有太阳能屋顶、绿色露台、空中别墅以及一个整合有太阳能集热管和花园的垂直系统。综合体内包括1000套公寓,公寓楼中还配备有水疗中心、健身中心、商务中心、餐厅、咖啡厅、零售和医疗中心。贯穿综合体中央的林荫大道形成了建筑的脊柱,公寓单位以U形排布在大道两旁。公寓楼外立面用低辐射镀膜玻璃和抛光的白色石头构成,点缀以悬空的花园阳台。借助起源于古埃及的Malqaf通风技术,建筑师以一种超级树状结构作为被动式冷却系统,以减少热带地区的能源消耗。该综合体预计于2015年3月动工,2019年竣工(图24)。

莫斯科地铁站改造设计方案确定

近日,莫斯科Novoperedelkino地铁站改造设计方案尘埃落定。超过30万莫斯科居民选择了U-R-A建筑师事务所(United Riga Architects)的方案,认为莫斯科地铁站的独特设计风格得以传承并复兴。获选方案使用了一系列发光的金属板,并在上面雕刻有莫斯科的传统图案,以此来照亮整个地铁站。该地铁站所在的区域以其独特的森林而闻名,这种特征在地铁站的装饰中得到了展现,激光雕刻的装饰玻璃让人联想到由松树和桦树林构成的森林。LED的背光令雕刻散发着光芒,营造出一种近似于3D效果的被森林环绕的感觉。该地铁站改造面积为7800m2,U-R-A事务所接下来将与竞赛主办方莫斯科市长和莫斯科地铁管理局一同开展合作,以落实具体设计工作(图25)。

赫尔辛基古根海姆博物馆入围方案揭晓

赫尔辛基古根海姆博物馆自公开征集设计方案以来反响强烈,总共收到了来自77个国家的1715份参选方案。经过11名成员组成的陪审团的审议之后,日前最终确定了6个入围方案,分别出自AGPS Architecture、 Asif Khan、Fake Industries Architectural Agonism、Haas Cook Zemmrich STUDIO2050、Moreau Kusunoki Architect 和SMAR Architecture Studio。尽管6个入围的设计团队现已公开,但设计方案仍不能和设计团队一一对应,谜底只有到最后公布获胜方案时才会揭晓。据悉,赫尔辛基古根海姆博物馆将继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威尼斯古根海姆博物馆和正在建设的世界最大的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博物馆之后,成为古根海姆博物馆家族中的新成员。据古根海姆基金会称,该博物馆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吸引55万名参观者(图26)。

纽约富尔顿中心交通枢纽开放

日前,由格雷姆肖建筑师事务所(Grimshaw Architects)设计的富尔顿中心交通枢纽正式竣工,并迎来第一批地铁乘客。富尔顿中心(Fulton Center)位于纽约曼哈顿下城,是地处交通要道的商业零售中心。新建成的富尔顿中心地下交通枢纽连接了纽约11条地铁线和新泽西的地铁列车服务,日通勤量预计会达到30万人次,成为曼哈顿下城的地下门户。格雷姆肖建筑师事务所受纽约城市交通管理局基建公司(MTA)和MTA交通与城市设计艺术部门的委托,从纽约中央车站获得启发,与英国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Arup)和詹姆斯·卡朋特艺术设计合伙人事务所(James Carpenter Design Associates)协同合作设计了该交通枢纽(图27)。

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改造项目竣工

日前,伦佐·皮亚诺完成了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项目,该项目总共历时8年。在福格美术馆(the Fogg Museum)的现有基址上,经过改造,将哈佛大学三大博物馆——布希雷辛格博物馆(Busch-reisinger Museum)、塞克勒美术馆(Arthur M. Sackler Museum)与福格美术馆整合在一起,加建面积1115m2(图28)。在设计上,伦佐·皮亚诺事务所围绕原有博物馆的庭院,保留了1920年代的乔治亚复兴建筑,通过玻璃屋顶将项目中所有建筑联结起来。玻璃屋顶的设计增加了博物馆内部以及相邻的艺术研究中心和画廊的采光。在保证不改变建筑原貌的基础上,拆除了1927年以后的所有改建和变动,提升了老建筑在结构、机电和技术各方面的性能。改建后的博物馆于2014年11月16日对外开放。

澳大利亚昆比恩市中心总体规划竞赛公布获奖方案

2025昆比恩市中心概念设计竞赛于近日公布了获奖方案,该竞赛旨在振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昆比恩市中心区。斯图尔特建筑事务所(Stewart Architecture)、斯图尔特·霍伦斯泰因(Stewart Hollenstein)和ASPECT Studios组成的设计联合体获得竞赛第一名。中标方案的重点在于通过增加步行交通,创造更多的绿色空间,并充分利用城市的滨河资源。该设计的核心原则是令河流成为市中心区的核心地带,主街道将横跨皇后大桥,将被河流一分为二的城镇连接起来,而主街道的两端将各规划有一座城市公园;皇后大桥也将扩建,改造后将在大桥车行道两侧增加人行漫步道,并用于活动或观光。除此之外,小型的公共空间也将被安插到现有的城市结构之中(图29)。

福斯特与建材商合作开发混凝土3D打印机器人

近日,福斯特及合伙人事务所与瑞典斯堪斯卡(Skanska)混凝土集团合作,联合开发3D打印高性能混凝土的自动化技术(图30)。通过计算机控制台架和机械臂,这种3D打印机将能够非常精确地连续铺设混凝土,且该机器的使用能够显著地减少生产特殊或者复杂建筑部件的时间,大大提高成本效益。“我们期望能够在质量和效率方面达到一个从未企及的水平。” 斯堪斯卡公司的一位高管说。当前的3D打印系统的研制已进入第二代阶段,研发者们相信通过机器人的使用可以做到很多常规的制作流程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制造复杂的建筑结构构件、弯曲的外墙板等。联合研发团队中还包括英国拉夫堡大学、巴肯混凝土集团、ABB公司以及拉法基公司等,以期建立3D打印的供应链。

众建筑师联名保护维也纳科学中学

日前,2014年6月去世的奥地利现代主义建筑师赫尔穆特·里希特(Helmut Richter, 1941-2014)的代表作、位于维也纳辛克普拉茨的科学中学(Science Secondary School at Kinkplatz,图31)几近被拆毁。有鉴于其,以扎哈·哈迪德、斯蒂文·霍尔、弗兰克·盖里、贝纳德·屈米为首的建筑师联名支持旨在保护该建筑的运动。建筑历史学家肯尼思·弗兰姆普敦(Kenneth Frampton)与多米尼克·佩罗(Dominique Perrault)、马岩松、蓝天组创始人沃尔夫·德·普瑞克斯(wolf D. Prix)等众多在当今世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建筑师也相继加入这一运动。辛克普拉茨科学中学建于1994年,以轻盈的钢结构和蓝色的玻璃幕墙为其主要特征,一对翼状的体块下,是高敞的体育馆和学生教室,凸显了细腻的工业感。据赫尔穆特·里希特委员会讲,“里希特的建筑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于奥地利现代建筑有着持久的影响。”勘误:《世界建筑》2014年11期(总293期)刊登的文章《粉墨登场》(Putting on a Pretty Face)是亚历山大·佐尼斯(Alexander Tzonis)和利亚纳·勒费夫尔(L i a n e Lefaivre)合著,利亚纳·勒费夫尔是奥地利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建筑历史教授。由于编辑疏忽遗漏了勒费夫尔教授的名字,特此致歉并更正,敬请谅解。

猜你喜欢
建筑师建筑设计
胖胖的“建筑师”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当建筑师
有种设计叫而专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