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湿地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初探

2014-04-07 13:14徐文辉
山西建筑 2014年3期
关键词:规划设计园区景观

原 帅 徐文辉* 莫 鑫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浙江省湿地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初探

原 帅 徐文辉* 莫 鑫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通过对湿地景观和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理论进行研究,对浙江省湿地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进行初步探索,提出了湿地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原则、主要方法、内容和园区功能分区等,为湿地休闲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湿地景观,湿地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

0 引言

湿地休闲农业,也就是把一定区域内的湿地景观资源和农业景观资源、旅游资源相互整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休闲观光农业形式。从旅游的角度出发,湿地休闲旅游和农业休闲旅游都是要以保护和优化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以观光休闲为核心来进行规划布局,打造宜人的休闲游憩环境;从地域的角度出发,湿地和农田往往相邻或者相互依存,相互交叉,把这两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保护和开发,具有生态和经济上的双重意义。就浙江省而言,其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农渔业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浙江水资源丰富,境内大小河流纵横,湖泊和水塘星罗棋布,有着丰富的湿地资源。并且浙江省休闲农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具有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这些都为浙江省湿地休闲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浙江省内对于湿地休闲农业园的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特别是规划设计理论体系基本处于空白,虽然省内近年来发展了一些有着湿地休闲农业性质的农业和旅游园区,但还不足以指导以后湿地休闲农业的发展。笔者以近十年来湿地景观和休闲农业园这两方面的规划设计技术和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对浙江省湿地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进行初步探索和研究。

1 湿地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原则

1.1 生态优先原则

自然生态保护是规划建设湿地休闲农业园的首要和基本的理念。在湿地休闲农业园规划中应充分利用当地景观与生态资源,但不应该与环境生态保育相冲突,也不应该破坏自然资源[1],在开发前要先做好湿地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在园区的规划设计中,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保持区域内湿地和农田,特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规划中要考虑到人的行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使得人工建设、人类活动与生态保育维持动态平衡。

1.2 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是每一个规划设计项目必须考虑的原则。特别是对于湿地休闲农业园来说,其园区内有着较为复杂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既要做好保护的工作,又要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和环境来进行开发和建设,这是区别于其他规划设计项目的显著特征。而且湿地休闲农业园区一般位于乡村地区,在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农业生产状况、社会经济条件、民风民俗以及乡土文化等因素,并可吸收外来技术和文化来进行改造和创新,强化与其他休闲观光农业园的差异性,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新型休闲观光农业园区。

1.3 经济性原则

湿地休闲农业园虽然是以保护和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为发展前提,但是由于其本质是由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休闲观光农业形式,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必然要满足其经济效益上的需求,以农业产业为核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农业观光园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之初,一方面必须从经济因素上考虑项目建设的可实施性、可持续性,如开发的目标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另一方面必须从农业经济的运营、农业品牌的打造、区位交通和社会成本等经济因素上考虑规划设计的呼应[2]。如在农业园中开展瓜果采摘和农家餐饮服务等项目来增加农业园的经营收入。

1.4 乡土性原则

对于休闲农业园来说,其与城市环境具有差异性的休闲空间和场景是吸引城市游客前来的重要原因,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构建的乡土性休闲空间和场景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乡土性越明显,与城市的差异性越大,休闲观光农业的竞争力就越强,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就越大[3]。在保护乡土环境和原有湿地景观元素为大背景下,新的建设要与农业园所在区域整体环境风貌相协调,避免盲目跟风、采取与当地环境不和谐的建设形式;要更加体现乡村田园风光和自然湿地景观。湿地休闲农业园中拥有一些特有的表达地方特色和归属感的符号和语言形式,展现显著的本土特色,从而增强农业园乡土景观的感染力。

1.5 参与性原则

游客直接参与和体验已经成为现代休闲旅游发展的新方向。湿地休闲农业园的建设应该注重游客的主动参与性、体验性以及返璞归真的需求。通过丰富多彩的项目设置,完善的服务以及对湿地、农田景观环境营造等,形成人性化的旅游产品。引导游客能自发主动的参与到自然乡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真正体验到乡村生活的乐趣,感受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乡土文化。

2 湿地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方法和内容

2.1 现状资料收集和分析

主要包括园区所在地的区位条件(地理位置、周边交通状况及可达性分析、周边农业与旅游资源分析);园区范围内的自然条件(包括场地地形地貌以及小气候条件、温度、光照、水文、土壤条件、植被分布等);园区用地现状分析(包括农田用地、林地、水体、道路交通用地、村落及其他建设用地等);当地经济社会以及农业产业发展状况;上位规划及与农业园相关的规划成果;现场实地勘察所得到的场地其他现状资料。

2.2 目标定位

包括园区规划目标、市场发展和产品定位,以目标定位作为引导进行园区规划设计,确定园区的性质、规模、主要功能和发展方向;并在项目规划实施过程中对目标进行优化和完善。

2.3 园区功能及产业布局

园区功能布局要与产业布局相结合,以农业产业为核心,充分考虑湿地生态保育、农田保护和农业生产以及游客观光休闲的要求,确定功能分区。并结合园区土地利用现状合理的划定游客接待服务区、管理区、科技农业示范区、湿地保护区、湿地观光游览区、田园景观游览区、观光采摘区、传统农业生产区等功能分区的范围,完成园区功能分区布局图。

2.4 园区土地利用规划

在分析园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划分园区功能分区的基础上,确定湿地保护和游览用地、农业生产用地、园林景观绿地、建筑、道路广场等各项用地的布局、大小与范围,并绘制规划用地统计表。对不同用地类型的各个地块做出适宜性分析和评价,使得园区土地得到最合理化的利用,在保护自然乡土环境的基础上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5 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景观系统规划设计要通过对园区土地利用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园区当地的特色自然乡土文化或者景观元素来塑造整体的景观形象,根据不同地块的特点设想出园区景观空间结构的变化和重要节点的景观意向,包括游憩景点规划、游览路线及游憩项目规划、植物景观规划、道路系统规划、基础服务设施规划、水利水电设施规划、景观建筑小品设施规划等。

2.6 标志和解说系统规划设计

标志和解说系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服务手段和园区特色文化展示平台,其内容包括讲解员、导游、接待咨询服务员等具有能动性的解说和导游图、标志牌、解说牌、资料展示台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牌示是最主要和主观的表达方式;在标志系统形式的设计上,要突出湿地休闲农业园的特色,巧妙合理的将湿地景观、农业文明、乡土文化等元素运用其中。

2.7 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根据园区规划设计内容对湿地休闲农业园整体开发建设费用进行初步估算,并通过对园区的开发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综合分析,再次对园区规划建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规划设计内容进行调整和提升。

3 湿地休闲农业园功能分区

湿地休闲农业园功能分区和布局的确定应在充分分析园区自然环境条件、山水地貌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确定各功能分区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以湿地景观体验区、休闲农业体验区和种植采摘区为核心,合理组织各种功能系统,既要突出各功能区的特点,又要注意园区内不同景观的时空性和季节性变化,使各功能区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根据湿地休闲农业园总体定位、目标和原则,园区可分为入口区、游客综合服务区、管理区、湿地生态保育区、湿地景观游览区、科普展示区、特色农产品展示区、种植采摘区、科技农业示范区、种植体验区、传统农业生产区等。并结合各功能分区的作用特点,作出园区游憩项目策划规划。

入口区:方便游人进入园区的用地,作为园区的门户,要具有引导性、标志性和易识别性。包括入口景观、停车场和集散广场等。

游客服务接待区:用于相对集中的建设餐饮、娱乐、住宿、购物、休憩、疗养等接待服务项目及其配套设施。

管理区:为维护园区正常运营的管理建设用地。主要建设项目包括办公用房、员工宿舍、仓库、配电室、停车场等,一般与游客服务接待区相邻。

湿地生态保育区:主要是为了保护园区内湿地生态系统而建立的保护性区域,在此区域尽量减少人工干预,只允许开展各项科学研究、保护与观察工作。可根据需要设置一些小型设施,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和迁徙通道[4]。

湿地景观游览区:是湿地休闲农业园中主要游览区域之一,包括水体景观和湿地景观,展示湿地动植物、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农业景观,游客在此区域可以进行泛舟、摄影、观景、餐饮等游憩休闲活动。而此区域与城市湿地公园不同的地方在于景观环境上主要以体现乡土野趣为主,景观主要由湿地水生植物景观和生态休憩设施构成,如木栈道、生态凉亭、观景平台、水上木屋等。

科普展示区:主要是为了儿童及青少年设计的活动场地,包括湿地科普展示区和农业科普展示区,如湿地功能展示馆、水生植物、农作物展示区等,以科学知识教育与趣味活动相结合,向儿童和青少年介绍湿地和农田的特点、联系以及保护湿地和农田的意义,具备科普教育、休闲游憩等功能。

特色农产品展示区:本区以各种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以及一些引进的精品农产品种植展示区,为观赏性较强品种展示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农业休闲体验。

种植采摘区:此区域为游客参与体验农家生产生活,并能进行休闲游憩活动的核心区域之一,是园区内主要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游人采摘区,能满足游客农事体验与休闲游乐的需求,并能为园区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

科技农业示范区:以科技和现代农业生产和示范为主的区域,培育、引进和驯化的农业新品种和优良品种,建立科学的优良品种繁育体系为地方农业产业的提升、科技和现代农业的推广做出表率和示范作用。

种植体验区:利用一部分土质良好的农田为游客提供种植体验的区域。把农田划分为大小不等的区块,人们通过田地租赁认养的方式,选择属于自己的一块土地,种上自己喜欢的农作物,在园区员工的管理和指导下选择性地参与农作物播种、施肥、疏草、驱虫、采摘等各项农业技术劳动,并可以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喜悦。

传统农业生产区:对园区内较为完整、较大面积的农田进行整理整治,用于从事地方传统优势农产品生产,并在较大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展示农田肌理和田园景观风貌、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和过程,展现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和农耕文化。

4 结语

据统计,浙江省内的天然湿地有 89.1万hm2,占湿地总面积的36.1%;人工湿地有 157.7 万hm2,占63.9%。在人工湿地中,水田湿地又在其中占有绝对优势[5]。而天然湿地又往往和农田相濒临,浙江省的湿地资源和农业资源有着密切的联系,湿地休闲农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湿地休闲农业园的规划设计既要体现休闲农业园的特点,又因为园区内湿地景观资源的存在更要体现自然和生态的理念,要注重对湿地和农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浙江省湿地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要使得湿地、农田和乡村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更好的维护,而且要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来促进农业和农村更好的发展。因而湿地休闲农业园的规划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1] 郭焕成,吕明伟,任国柱.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96-103.

[2] 何兴欣.现代农业园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宜兴市都山现代农业园湿地生态园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3] 俞益武,张建国,朱 铨,等.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的规划与开发[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7:74.

[4] 李林梅.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论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5] 朱海燕,钱婕靓,俞静漪.浙江湿地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J].浙江林业科技,2007,31(3):73-77.

[6] 吴秀英,刘海燕.生态农业型小城镇规划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1,37(9):10-11.

A tentative exploration of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wetland-leisure agriculture park in Zhejiang province

YUAN Shuai XU Wen-hui* MO Xin

(LandscapeandArchitectureSchoolofZhejiangA&FUniversity,Lin’an311300,China)

Through the study of planning and design theory of wetland landscape and leisure agricultural park, explore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theory of wetland-leisure agricultural park in Zhejiang province, come up with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methods and contents and functions of the park district, it has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etland-leisure agriculture.

wetland landscape, wetland-leisure agricultural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1009-6825(2014)03-0006-03

2013-11-13

原 帅(1987- ),男,在读硕士; 徐文辉(1968- ),男,硕士生导师,教授; 莫 鑫(1988- ),男,在读硕士

TU984.18

A

猜你喜欢
规划设计园区景观
规划设计作品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