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壁新村规划设计

2014-04-07 13:14
山西建筑 2014年3期
关键词:主干道古堡新村

冉 晓 花

(介休市建筑设计院,山西 介休 032000)

张壁新村规划设计

冉 晓 花

(介休市建筑设计院,山西 介休 032000)

结合张壁新村基本概况,介绍了其规划原则与规划布局,阐述了道路交通设计、绿化景观设计、竖向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基础设施配套等内容,对促进张壁新村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古堡,规划,设计,景区

张壁村也称张壁古堡,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距离介休市区10 km,位于介休盆地东南三面沟壑、一面平川的险峻地段,海拔1 040 m,占地约12万m2,人口约1 000人,古堡地上“城池古堡”,地下“万米长城”堪称世界之最,是一座融军事、居住、生产、宗教于一体的古代城堡。它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遗址,隋唐古地道,元代戏台,金代墓葬,明清民居文化等一系列华夏文化精髓,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2005年度CCTV“魅力中国”系列评选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一,也是第二批入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同年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评为“中国特色旅游景观名村”。

为了更好地保护张壁古堡珍贵历史文化遗存和开发张壁古堡的旅游资源,2009年3月,山西凯嘉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山西凯嘉张壁古堡旅游有限公司,并组织国内多家知名设计机构对张壁古堡景区进行规划,景区规划由古堡核心保护区和休闲度假区两部分组成,规划占地400 hm2,计划总投资26亿元以上。古堡核心保护区将根据文物保护规划进行建设,通过原居民搬迁,文物修复,庙宇复原等工作,将古堡恢复成具有魏晋南北朝特色的军事古堡。张壁新村的规划项目正是古堡核心保护工程的第一步,规划张壁新村,将古堡内部分居民迁出,对古堡进行保护性修复,功能完善,另一方面,凯嘉集团将吸收张壁村内一部分劳动力到它的各个子公司工作,并积极带动当地村民发展第三产业。规模种植经济林(核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村民参与旅游的积极性。为将来休闲度假区培育高素质的第三产业人员,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进一步提高全村人的收入,使村民受惠于旅游开发的成果。

1 工程概况

张壁新村选址位于张壁古堡的东北侧,西临张壁旅游专线公路,东侧为改线后的旅游公路,南侧为从龙凤镇和改线后的旅游公路交汇处去绵山的公路。项目占地约141亩,南北呈不规则椭圆形,南北总长约600 m,东西长约220 m,地形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东西高差最大处约5 m,南北侧高差约为3 m,用地范围内无高压线等其他设施。

2 规划原则

1)贯彻国家新农村规划的政策,完善新农村的基础设施配套。

2)贯彻“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充分尊重村民的居住、生活习惯,为村民创造丰富的室内外空间环境,引导健康、积极向上的民风民俗。

3)深刻挖掘张壁古堡的深厚文化底蕴,解决好张壁新村与古堡的新旧关系,充分体现历史的延续性和文化脉络。

4)运用低碳理念,贯彻落实节地、节能、节材的国家政策,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3 规划布局

张壁古堡的空间格局,以一条南北向的S形的石板路为主要街道空间,街道两侧有典雅的店铺和古朴的民居,还有几座琉璃覆顶,金碧辉煌的庙宇点缀其中,罕见的槐抱柳和全国独一无二的琉璃碑也为古堡增色不少,正街(龙背街)与东边三巷、西边四巷构成了丁字形的古堡道路系统,建筑肌理与图底关系明确、丰富、自然。新村规划同样以南北向一条S形主干道与若干东西小巷把住宅、公共设施、广场、绿地自然地衔接起来,结合地形,在东

侧地形较低的地方,随坡就势规划四层的单元式住宅,在南北入口处S形主干道与单元楼东侧的主干道形成环路,使整个新村交通联系便捷,形成有机的整体。规划延续了古堡的空间布局,同时也延续了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记忆,使村民很快地融入到新村的生活中去。

规划以小二层院落式住宅为主,不超过四层的单元楼为辅,满足村民不同的住房需求,院落式住宅延续了张壁人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单元式住宅满足年轻人的居住需求。规划村民活动中心,可同时作为村民婚丧嫁娶的多功能厅,村内设幼儿园一所,大、中、小各一班,村委会,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村西侧临张壁旅游专线公路结合用地形状规划一层商业服务设施,为张壁旅游业配套项目,村内规划的临街住户带小型商业,丰富了街道的界面,也吸引游客进入新村进行消费,带动村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增加村民的收入。住宅的布置结合地形,S形主干道两侧布置二层独立式住宅,东侧由于地形较低规划四层单元楼,降低视觉的体量,减少对古堡的负面影响。在新村的东北侧,地形低洼处,规划锅炉房,污水处理厂,实现新村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回收中水用于灌溉农田,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真正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整个平面布局的肌理与空间关系延续古堡的历史文脉,也延续了张壁人习惯的生活轨迹。

4 道路交通设计

因古堡的位置位于基地的西南方,为方便新村与古堡的联系,新村主入口设在南侧,次入口设在北侧,分别与张壁古堡绵山公路及旅游专线相接,村内道路以一条南北向S形主干道与东西若干小巷共同组成新村的主要道路系统。结合地形,S形主干道在南北出入口处与东侧地形较低的单元楼的南北向道路形成环路,既方便交通又满足消防要求。主干道为一幅路形式,宽度为6 m,两侧各2.5 m设人行道,小巷宽度为5 m,满足每户停车及错车的需要,解决独立式住宅的停车问题。东侧环路宽度为6 m,单元楼之间的间距为21 m,停车位结合绿化设置,满足一户一个车位要求。

5 绿化景观设计

原则:1)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多维视觉感观,营造舒适宜人的景观环境。2)结合公共活动空间布置绿化、小品,丰富空间环境,创造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自然环境景观。3)充分利用地形,见缝插绿,增加绿化面积。

主干道贯穿南侧入口广场,北侧的防风绿化带,利用主干道规划舒展的弧线林荫道,村民绿化休闲广场,南北两侧的微地形绿化,有机的结合于其间。充分利用公共活动广场的微地形绿化将东西两侧空间自然地衔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点、线、面景观系统。南侧的主入口处规划一处人工堆砌的土丘(土方来自于平整土地),自然地形成新村的入口空间,避免了从绵山公路下来的车辆直冲新村的安全隐患,同时又使新村掩映在一片翠绿之中,半隐半现,使人愈发感到神秘与好奇,南入口设一牌楼,进入牌楼后结合村委会规划一处开敞的公共活动空间。北侧出入口处为阻挡冬季西北风,规划一处防风绿化带。新村的绿化树种以本土乔灌木为主,适当点缀树形优美,适合当地气候的外来树种,丰富景观层次。

6 竖向设计

结合地形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特点,建筑物布置随坡就势,有节奏地变0±0.000的绝对标高,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空间环境,雨水排水系统采用路面设雨水口排水方式,南北向道路坡度不大于1%,东西小巷不大于2%,满足排水和停车的双重要求。二层独立式住宅与四层单元楼交界处结合绿化设挡土墙,四层的单元楼与东侧改线后的旅游公路结合挡土墙规划小型的储藏室,既利用了空间,又排除了因高差带来的安全隐患。

7 建筑设计

二层独立式住宅根据每户建筑面积不同,占地面积也不同,占地进深相同,面宽不同,占地最大的约为145 m2,最小的约为100 m2。户型设计以100 m2,114 m2,140 m2独立式住宅,190 m2,200 m2带商铺的混合户型,满足村民不同的选择。四层单元楼户型面积有68 m2,96 m2,124 m2三种户型。每户住宅功能分区明确,室内水冲卫生间设计,洁污分区,动静分区,客厅、卧室朝南,厨房、卫生间楼梯等占据次要朝向,符合当地村民的居住习惯。整个新村建筑风格以简约灰墙灰瓦为主要设计元素。灰墙白灰典型的民居形式为主,屋顶因甲方考虑成本,采用局部坡屋顶。立面清新、自然。独立式住宅设围墙、大门,采用传统民居的围墙大门样式,位置位于每户的东南方向,强化了视觉效果。结合地形,标高的处理形成了丰富的建筑界面和错落有致的屋顶造型。公共建筑适当增加一点现代的设计元素,形成局部对比、协调的建筑风貌。四层单元楼延续局部坡屋顶和灰色调的设计元素,使整个新村形成有机的空间环境,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8 基础设施配套

新村结合道路系统,规划集中供热、集中供水、排水、强弱电系统,并且全部管网入地。在用地的东北侧规划集中锅炉房和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的中水进行回用,结合雨水收集系统,作为绿化景观用水,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每家每户预留太阳能集热器的管线和位置,方便村民安装,村内的路灯规划太阳能路灯。节约传统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

后记:走进张壁新村,给人的感觉是焕然一新,改变一般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有序的街道,开放的公共空间和优美的绿化景观,村民们拥有了集中供热住房,水冲式厕所,硬化、亮化的道路,美化的生活环境,彻底告别了过去的生活环境。他们是幸福的,作为每一名设计者,尽管还有诸多的遗憾,但还是欣慰的,古堡的空间格局和建筑肌理在这里得到了重生和延续,村民可以像在古堡里一样很自然地悠闲地生活,继续演绎属于他们的人生。

[1] 于 静,蔡文婷.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状及规划对策[J].山西建筑,2012,38(9):1-2.

Concerning on new Zhangbi village planning and design

RAN Xiao-hua

(JiexiuBuildingDesignInstitute,Jiexiu032000,China)

Combining with basic conditions of new Zhangbi village, the paper introduces its planning principles and planning layout, describes road traffic design, greening landscape design, vertical design, building design and fundamental infrastructure and other contents, which has realistic meaning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Zhangbi village.

ancient castle, planning, design, scenic spots

1009-6825(2014)03-0031-02

2013-11-20

冉晓花(1975- ),女,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

TU982

A

猜你喜欢
主干道古堡新村
沉睡地下的古堡
中国画《林涧·新村》
勇闯死神堡
河南大学生用勤工俭学的钱修村中主干道:村民感动,村委反思
长沙望城区部分主干道树种结构分析评价
贵阳市小河经济开发区主干道绿化景观综合分析
被资本裹挟的“新村再造”
“五老”宣传队走乡串镇唱新村
发挥“五老”队伍作用 创建“三无四有”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