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水系生态建设现状与发展构想

2014-04-07 14:36吴伟峰蒋丽军
山东水利 2014年4期
关键词:东平湖东平县东平

吴伟峰,蒋丽军,方 华

(东平县水利局,山东 东平 271500)

1 东平水系生态建设现状

1.1 基本情况

东平县地处鲁中山丘区与鲁西南黄泛冲积平原的交接地带,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是泰安市最低处。县域地理位置特殊,横跨黄淮两大水系,境内河流湖泊众多,计有大小河流25条,其中河长在5 km以上的河流有22条;流域面积在100 km2以上的河流有8条。主要河流有黄河、大汶河、大清河(大汶河下游段)、汇河、湖东排水河、戴码河、柳长河等。又有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东平湖、中部山区河流的集水地——稻屯洼湿地,构成了发达的河网湖泊水系,故有“江北水乡”之称。

1.2 深厚的水文化

东平县水系发达,河流湖泊阡陌纵横。东平湖是黄河下游最大的蓄滞洪区,又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水库。滚滚黄河贯穿南北、大汶河横贯东西,黄汶两水应接;千年不息的大运河、现代宏伟的南水北调东线干渠、胶东调水济平干渠流经区内,是山东省“T”型水网骨干框架的交汇点,区域水系生态和水资源配置功能独特。稻屯洼湿地在控制洪水、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诸方面作用突出。

东平县水文化深厚,水利风景名胜独具一格。秀美的东平湖位于古大野泽的北端、属唐代小洞庭的一部分,是历史上“北五湖”仅存的天然湖泊,为宋代梁山泊唯一遗存水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气势磅礴的戴村坝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始建于明永乐九年(1411年),历史上曾为京杭大运河的南运北调发挥过巨大作用,宛如一条巨龙横卧于清汶两水之间,水利工程与自然风光浑然一体。浩淼的稻屯洼自然湿地,是黄河下游最古老的湿地之一,自古就有“稻蒲荷香”的记载,湿地内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珍稀动物、名贵草木众多,是区域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1.3 水生态环境建设现状

目前,东平县既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东平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素有“江北都江堰”之称的古代水利工程戴村坝,又有49孔黄河石洼分洪闸等黄河防洪工程,南水北调东线穿越东平湖枢纽工程以及京杭运河东平湖续建工程。水利工程和自然风光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素有“小洞庭”之称,拥有独特的湿地景观和岛屿景观。

稻屯洼于2005年被建设部批准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该公园位于县城西3 km处,总面积2 466.67 hm2,系东平县境北部山区诸河道及坡水的汇集区,属自然形成的沼泽地,汇水面积272 km2。湿地内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珍稀动物、名贵草木众多。鸟类分属17目38科190余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鸵鸟、丹顶鹤、大鸨、绿孔雀等4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24种;底栖动物分属38科;水生植物40种;林果木本植物分属71科471种,其中观赏性树种40余种;中药材分属110科488种,物种丰富多样。

2009年,东平县又建成了城区生态水系建设,结合引汶补源工程,实施了“引水入城”城市引水景观工程建设。该引水工程自戴村坝上游100 m的大汶河北堤引水闸至城区清月湖段,输水线路长达10.2 km,然后流经城区水系,实现了汶河、汇河、城南排水河、稻屯洼水系的相互连通,而且大大提高了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汶河水自流入城,回灌补充大清河北部山区地下水,有效改善了县城水生态环境,盘活了清月湖、龙王湾、荷花洲、水街等人造景观,丰富了城市内容,“一河清水、城景交融、人水和谐”的生态水利新格局已开始形成。

2 水生态发展构想

经过几年的生态建设,东平县自然景观、水生态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却比较分散。为充分发挥东平县有利的水资源优势,形成东平独具特色的“一河清水、城景交融、人水和谐”的水系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提出如下几项水生态建设构想。

2.1 完善引水入城景观工程

通过完善“引水入城”景观工程,使城区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提升,基本形成“一河清水、城景交融、人水和谐”的生态水利格局。同时,配套建设各类亲水平台。

2.2 丰富水文化内涵

以水浒文化、戴村坝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和水生态文化为重点,深入挖掘东平特色水文化的内涵,不断推陈出新,丰富各类水上文体、旅游项目,积极发展具有东平县特色的水文化产业。

2.3 构建和谐园区

围绕建设现代水系生态宜居家园的目标,构筑以“两区、三园、一带”为框架的水系生态现代城镇发展格局。

“两区”——县城中心区和西区。县城中心区以建设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山水生态宜居城市为主体定位,对接济南都市圈,融入泰安国际旅游名城,着力打造省城后花园。按照“东延、西连、南跨、北展”的思路,进一步拓展县城规模,使县城建设规划区总面积达到45 km2左右。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优势,努力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科技文化中心、物流中心,形成辐射带动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龙头地位。县城西区,与东平古城、水浒古镇配套衔接,抓住京杭运河复航的机遇,呼应东平湖旅游开发,恢复千年古城原貌,大力发展旅游商贸服务业,再现“运河故都”繁华景象。

“三园”——集群工业园、市民观光产业园、现代物流园。以县工业园区为依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项目向园区聚集,培强培壮骨干企业和主导产业,努力打造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集群工业园。以稻屯洼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依托,加快实施水质净化工程,建设十里荷花带和与周边环境相适应的旅游、观光、休闲设施,努力打造生态型市民观光产业园。以工矿企业、铁路客货站、京杭运河码头为依托,大力发展客货运输和大型物流基地,加快建设现代国际物流园。

“一带”——环东平湖大生态产业带。按照“双线串珠”的发展框架,整合汇河、大清河优势资源,推进景区景点组团项目建设,形成一个组团就是一个人流聚集区、一个具有城镇功能产业区的发展格局,构筑景区组团与沿湖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相得益彰、自然人文景观和谐共融、独具特色魅力的文化旅游产业带和新兴城镇风景带。

3 结语

水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是实现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相和谐的人类文明发展形态。人类因水而生、依水而居、由水而兴。因而,良好的水生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体现,东平要发展,就必须打造一个自然水生态环境与城市和谐共融、独具东平特色魅力的文化旅游产业带和新兴城镇风景带。

猜你喜欢
东平湖东平县东平
修复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环境
——东平湖增殖放流活动实施
东平湖水环境质量评价及趋势研究
再去看看东平湖(外二首)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based probabilistic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for automatic image annotation①
基于Landsat数据的近30年东平湖湿地植被覆盖演变研究
Semantic image annotation based on GMM and random walk model①
2014年东平县农业有害生物发生与防治情况
Exploiting PLSA model and conditional random field for refining image annotation*
东平县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初探
The Story of Be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