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保节能理念的场地与建筑设计分析

2014-04-07 14:50
山西建筑 2014年15期
关键词:建筑物建筑设计环境

吴 琦 王 辉

(1.中铁二院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710054;2.西安利君医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710077)

1 概述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保问题日益突显,特别是城市及周边人多地少的矛盾尤为突出,环境条件持续恶化。同时我国资源匮乏且存在分布不均匀、经济与社会条件差异性突出,在广大的国土范围内生态系统特性具有多样化的复杂特点。科学的规划和环保节能建筑设计将有特殊的科学地位、政治作用、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在节能环保被大力提倡的大背景下,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建筑设计技术发展的大趋势。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住房条件不断地改善。先进的建筑设计技术和先进建筑建造工艺方法不断涌现,居民对房屋住宅纷纷进行装修改造,期间不仅要考虑装修效果美观舒适,还要兼顾以人为中心的环保节能的室内装修设计技术和环保节能设施的灵活运用。

2 基于环保节能理念的场地设计

1)环保节能场地设计的基本内涵。

环保节能的场地设计是既要求环保又要求节能的建筑与场地周边人、车、道路、绿化等自然环境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科学的生态规划是环保建筑设计的前提。从场地设计的本质来看,人的安全是其设计的首要原则。居民的活动大多以步行方式为主,而非机动交通,道路的设置也相应区别于城市道路。

由于社会分工不同,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存在许多不同职能、不同规模、空间分布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区域地块。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存在各种人流、物流等,都要通过交通运输来实施。其中最重要的是交通道路,而道路要穿越自然区域,对草坪、树木、园林等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因此,道路必须顺从整个区域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来考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条件,建立一个优越的、通畅的道路系统和场地。

2)环保节能场地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通常人们在购房时都认为生态环境的好坏就是绿地的多少,实际上绿地只是环境因素之一,不能单以绿地指标来衡量,还应包括水域及其他生物资源。

环保节能设计以及环保节能规划都十分强调整体效应,局部的改善不能起到提高环境质量的作用,而从经济、社会、环境多方面的协调统一与同步发展,强调个性鲜明的区域性和全局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场地道路上的交通污染只通过道路材料本身来改变是难以实现的,需通过道路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地形特征,结合道路广场,景区绿地等诸多因素,使之更具有扩散性,进而减轻道路上的废气含量。

由于影响场地道路用地上的树木植被、小山坡等自然地貌被破坏而重新整理移植,可将乔、灌、草等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错综栽植,以加强空气循环、净化、保持水土稳固,从而创造一个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的环境。

场地道路的主干道往往通向居民活动的小广场等聚集场所,适当设置行人步行专区或步行街,可以大大减少车辆对人和环境带来的压力,减少行人对车辆交通的影响,同时使行人更有安全感。在环境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空气、视觉、听觉等方面的污染,使居民能充分享受城市生活的快乐。在经济方面,可以临街建商业用房,不但方便了周围的居民,而且吸引游客带来商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社会效益方面,步行空间可以提供散步、休闲、游乐、聚会的公共开放空间,增进人与人交流的机会,增加认同感,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市民的素质。

3)节能环保场地设计的基本方法。

根据建筑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相关使用功能的要求,结合实际使用土地的条件和有关设计技术规范文件,经过综合研究相关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各项相关配套设施之间的相互平面和空间布置关系,正确确定建筑用地规模和建筑布局的空间组织形态,统筹安排使用土地内的建筑物布置、交通路线、管线布置、绿化分布等,科学配置和分配消耗资源的总量。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利用现场地形地貌以节约用地,使该建筑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各相关配套设施组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并与周围大环境及其他建筑群落相协调。结合地形,合理进行用地范围内的竖向布置。合理组织用地内交通运输路线的布置,以及为协调室外管线敷设而进行的管线综合布置、绿化布置与环境保护。通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用地内的安全健康,保障符合宜居用地的环保要求以及环保格局的稳定与完整,实现场地的和谐、高效、持续发展。

3 基于环保节能理念的建筑设计

1)环保节能建筑设计的基本内涵。

从科学用地规划到节能环保,再到环保节能建筑,是阶梯形的递进关系。环保能源系统是环保建筑的核心,从城市到环保建筑单体再到环保建筑室内,体现在环保建筑的规划阶段,单体建筑设计阶段。环保建筑之外的城市能源系统对城市节能来说极为重要。

应该注意到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与节省能源等不是相互孤立的,也不是相互矛盾的,事实上它们是互相影响和相互联系的,是以客观的科学方法解决建筑与系统、人与建筑之间的和谐、优化、高效、可持续的共生关系。虽然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建造舒适而又温馨的建筑内部环境,但很多还是要依赖于室内照明系统、空调系统和通风系统等高耗能设施设备,这种模式不仅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进而进一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与安全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增加,特别是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更是不断地提高。各种建材、水泥等建筑行业耗能占据整个社会能源消耗的总量的比重不断攀升。伴随着我国每年新建的和改建的各类建筑物的数量的不断增加,加剧了自然环境的严重恶化。如楼距太近,绿化面积与水域面积等严重不足,不注意在建筑设计中防止水、土地和空气的污染从而导致空气污染加剧、气温持续升高、能源消耗剧增等。和谐的自然环境被破坏的结果导致了建筑群落内部和建筑群落外部的良性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关系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也就是导致了环保节能的和谐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2)节能环保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随着环保问题的突显和能源短缺问题的加剧,人们的生存空间压力越来越大,因而“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也逐渐成为当前建筑设计各个领域的热门话题,甚至也已逐渐成为人们最热的置业购房标准。其实节能建筑首先应该是环保建筑,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利用自然阳光、雨水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的节约电能、水资源及土地的使用消耗,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最小限度地破坏环境。因此,科学的设计成为环保建筑的前提和依据。

我们在节能环保的居住设计上要遵从以下原则:

首先是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建筑设计的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的原则,指的是建筑的设计、施工、使用中用于建筑的各种资源,包括各种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各种建材等,都应该力求做到物尽其用、高效利用。

其次是对环境影响最小。要达到人工建筑物对外部环境影响最小的目的,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尽可能地利用好既有的各类建筑物,避免不必要乱拆房屋建筑,提高建筑寿命;二是要防止新建建筑物对周围原始环境包括土壤环境、空气环境和水环境造成污染;三是要尽量就地取材搞建筑,这也是对周围自然环境影响最小的一项有力措施,因为这样既可以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而且还可以有力地支持建筑物当地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四是要循环再利用各类有用建筑材料,在选用建材时,就要考虑其可循环使用的性能,要鼓励选用可以重复使用的各类建筑材料。

最后是提供最好的生活环境。什么是最好的生活环境,最好的生活环境就是指对人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健康目标来说是最为有利的一种环境。在今天我们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了其他的与我们人类朝夕相伴的各类物种,当然人是自然生态环境中最高等的一部分,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原则,满足“人”在物质方面与精神层面的正当需求,然而我们更应根据建筑的主题、意境、特色进行植物配置,协调建筑和其周围环境相适宜。

3)节能环保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

a.室内装修的节能环保设计。

卧室作为住宅中的主要空间,在住宅设计中尤为重要。提供最好的自然能源环境,将所有的卧室布置于日照通风条件最佳的位置——南向。在室内功能分区和空间划分的细节处理上多考虑环保和节能性因素。为起到净化空气调节空气的作用,可多选用透光性隔板材料、采用自然通风措施、充分调节利用自然光、选取可移动式的家具、在建筑物室内种植适宜的绿色植物等方式,保证室内充足的阳光和维护室内空气流通。

现在大部分建筑设计都采用市政供暖,暖气片最好选用传导和容量适宜的供暖材料,最好少包装,最大程度发挥其散热性。性能优良的供暖系统不仅具有较好的系统控制功能和能源计量功能,同时在保证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还可以有效降低能源的浪费。

采用回收性节能和节水技术,选用适宜的照明设施可以有效地控制节能,减少不必要的能源耗费。卫生间、厨房等应该选择有防潮、防水功能的灯具。在室内装饰上可采取设置遮阳窗帘、浅色装修方式,安装室内电热水器的同时可另外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等,可以充分减少室内热水供应的耗能,从多个方面多个途径达到节能的效果。

b.室外装修的节能环保设计。

依据国家民用建筑节能环保的设计标准,居民住宅体型设计尤为重要。在满足一定体型系数限制的条件下,节能建筑的本体围护结构应达到规定的热工指标要求。减少不必要的外墙表面积,避免损失。使用最少的围护结构面积形成满足功能要求的室内空间体积。

民用建筑最好在设计时一步到位,节能环保同时考虑。老建筑在进行装修工程时,必须与节能改造同步进行,可以采取外墙表面涂刷白色或浅色涂料,以有效减少建筑物外部墙面的传热,以提高建筑物外墙保温隔热性能等措施,来确保改造后达到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对于多层住宅建筑物或建筑物底层墙壁,可以安排进行垂直绿化。这样,就能有效缓解骤雨及暴晒等恶劣天气造成的建筑物表面的剧烈温差变化,从而改善室外生态环境和室内局部气候环境。

4 结语

为了让人类能生活的更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一定要坚持环保建筑,节能建筑的设计和场地设计。我们要在“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的大前提下,充分贯彻“环保节能”的建筑设计理念,在有限的地球资源条件下,建立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人居地球村环境。

猜你喜欢
建筑物建筑设计环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邻近既有建筑物全套管回转钻机拔桩技术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环境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