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意识与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创建①

2014-04-08 10:54郑艳群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汉语学习者教学模式

郑艳群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汉语教学模式产生和演进的背景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刘颂浩 (2014)在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创建问题》一文特别提到了 “技术意识”,这是信息时代创建汉语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回顾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科学技术一直在其发展历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汉语教学应用技术手段走过了从文字信息技术、印刷信息技术到视听信息技术的历程,正处在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时代,并将迈入云计算和物联网时代。

1.与技术相关的汉语教学模式概览

从技术角度来分析已有的汉语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模式可能是基于某类技术产生的,也可能是基于技术相关的学习理论或在原有模式基础上形成新的与技术相关的学习理论。

1.1 基于多媒体技术

在汉语国际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汉语教学界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目前,汉语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的 “汉语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和制作的教学课件,作用于原有的各类汉语教学模式。它经过教学试验后逐步发展和成熟起来,是近十年来最为突出的与技术相关的汉语教学模式,如 “多媒体口语教学模式”。这类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要选择适宜的资源,并强调适时、适量和综合利用的原则。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技术的应用明显受某种教学法的影响,如受交际法影响而产生的 “主题式多媒体教学模式”;有些应用强调课堂教学活动的互动特性,因此称为 “互动教学模式”,等等。

1.2 基于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对传统的函授、广播电视类汉语远程教学模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使远程教学衍生出更加多样化的教学与学习方式。

网络技术应用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学生每人一台电脑的教室),形成了统一听讲但采取个别化练习的 “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其特点是强调个别化练习和自主学习,属于 “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的一种形式。另外,也可以根据网络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程度分为 “自主学习模式”和 “被引领学习模式”;根据使用教学资源的类型分为 “点播教学实况模式”和 “使用教学课件模式”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还涌现出为解决地区性特殊情况或需要而产生的教学模式,且这些模式均已成功实施。例如, “早稻田大学Tutorial汉语远程教学模式”是为解决日本学生汉语日常会话水平较低这一问题而设计的(砂冈和子,2002); “密西根州立大学网络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是为突破海外汉语教学师资缺乏、学生相对分散等方面的瓶颈而发展起来的 (赵勇,2010)。

1.3 基于与技术相关的学习理论或形成新的学习理论

Johns在1991年提出 “数据驱动学习(Data-driven Learning, 简称 DDL)” 的学习理论,也可以说是语料库驱动学习理论。该理论是一种基于语料库检索语言材料来开展语言学习的方法。其特点是强调真实语言材料的运用和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足够的、规范的语料,由学生积极主动地归纳语言规则。目前已有关于 “语料库驱动汉语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应用于词语辨析、虚词学习以及翻译和写作教学等方面为主。

多 媒 体 驱 动 学 习 (Multimedia-driven Learning,简称MDL)是指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各级、各类多媒体素材和多媒体资源开展的语言教学方法。它在媒体技术的作用下,帮助学生在自然的语言环境和真实的语言场景中学习语言知识、获得语言技能。(郑艳群,2010)它强调体验和实践的原则,以技术应用的形式开展教学,并一以贯之。例如,我们熟知的 “实况录像 (视听说)教学模式” (孟国,2003)、 “图片为基础的课堂交际练习模式” (卢百可等,1999)、 “节奏(说唱)汉语教学模式” (印京华等,2008)等,都属于 “多媒体驱动汉语学习模式”,或者说是它的前身。

2.与技术相关的汉语教学模式产生的内在动因

与技术相关的汉语教学模式,从产生、发展,到实践、应用,是有其内在动因的。赵金铭 (2001)明确指出,对外汉语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现代教育技术。我们认为,对于与技术相关的汉语教学模式的探讨,正是源于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本质属性的深刻认识。从内在因素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技术应用于汉语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汉语教学的效率,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 符合汉语知识表达的需要

从语言学认识出发,技术应用于汉语教学模式涉及到 “教什么”的问题,其中就包括汉语本体知识的表达问题。通过将不同媒体属性与语言知识的本质属性建立关联,可以使语言本体知识的教学更直观、更具像、更科学。可以说,多媒体技术也使得计算机系统更加接近人类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最自然的方式。

2.2 契合汉语习得与认知学习的规律

从心理学认识出发,技术应用于汉语教学模式涉及到 “如何学”的问题。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具体来说,就应该关注学习者的语言,即中介语问题;关注学习者的习得顺序、习得规律、习得过程和习得特点以及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因素。那么,要想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就要运用技术的力量,使这一目标更完美地实现。

2.3 有利于汉语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实现

从教育学认识出发,技术应用于汉语教学模式涉及到 “怎么教”的问题。技术应用的作用在于通过适当的方式协调师生关系并辅助教与学的顺利开展。包括汉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效应、可以引起多感官刺激和选择性知觉效应等,还可以在提高学生汉语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方面,在增强学习效果和完成既定学习目标方面发挥它的潜力。

3.技术意识下的汉语教学模式创建展望

信息时代,泛在的信息技术应用正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汉语教学也不例外。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个突出的特点。第一,技术已经从作为辅助教学和为教学提供工具,发展到全面支持教学设计;第二,远程教学已经从面向时空受限人群,发展到面向所有学习者。因此可以说,没有技术的支持,没有技术意识,没有技术素养,未来的汉语教学就很难发展和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3.1 关注各种类型已有和新兴的技术应用

任何一个模式从它的产生到发展和成熟都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面向信息时代,可以说几乎每一项技术都可以用于教学,但是否能形成模式,要看技术应用的成熟度和适应性,要从理论、实践和评价等方面去考察。围绕技术的教学模式创建,首先应该关注各种类型的技术应用。今天的点滴应用形式,或许就是明天模式的雏形。以下简要略述4类技术应用的形式。

(1)线下与线上

在汉语课堂教学方面,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展汉语教学,仍需要继续研究和探索,如归纳出不同教学内容、教学阶段中应用技术的具体步骤和操作程序。

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汉语混合教学①混合学习 (Blended Learning),有各种混合形式,目前更多地指线上与线下学习的混合,即将传统的教师课堂授课的优势与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方面,如何 “混合”以达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辅相成的效果,大有学问。教师应该科学地安排课堂面授教学和课外网上练习任务,例如语音教学中,把发音要领和初始的基本训练安排在课堂上,而将一定量、有计划的重复训练安排在网络上完成;又如翻转课堂②翻转课堂 (The Flipped Classroom),起源于与传统的 “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正好相反的方式,因此被称为翻转课堂 (或反转课堂)。它的核心思想是知识的传授在教室外,知识的内化在教室内,目的是提高学习成效。中,可以要求同学们在网络上 (事先)预习相关的词汇和语言点等学习内容,然后在课堂上集中开展有指导的交际会话练习。

在大规模线上汉语学习方面,应该规划和设计教学内容体系,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学习要求,如研究MOOC③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r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中文翻译成 “慕课”。资源建设问题,包括其中视频单元、非视频单元和教学评价的具体问题。

(2)硬件和软件

在硬件设备应用方面,面向不同学习者需求的听力教室和视听教室等CALL④CALL(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教室能更好地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教学指导⑤目前已建成专门的信息化创新学校并投入使用,如丹麦的Hellerup学校。;利用PAD、手机等手持通讯设备的远程移动学习⑥“M-learning” 是 “mobile learning” (移动学习)的简称。将会使随时随地的语言学习得以实现;日趋成熟的可穿戴设备也有望用于语言学习。

在软件工具应用方面,网络微博、微信、播客可以用于听、说、读、写技能训练;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提供多种类别的课程,这些课程或资源也可以通过订阅的方式为学习者定时发送,如成语故事等各类学习内容;应用于移动设备的汉语学习软件可以让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具体示例如苹果公司平台上的 “跟我一起学中文”软件;在线视频等网络聊天工具也是课外口语训练和在线口语教学的有效工具。

(3)技术营造的教学与学习环境

语言教学环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技术手段构建的各类虚拟语言教学环境目的是提供相应的感官刺激,增强现实性,为学习者提供更多语言实践的机会。

在多模态利用方面,教学中可以把多种符号模态引入教学过程,通过不同资源和使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商务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便是较为成功的案例。

Facebook等社交媒体、社交网络或自发按照某种学习内容、学习程度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自发组成的社团,都可以营造出很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如有文献报道twitter应用于中级法语学习者与法语母语者交流的结果:学习者与母语者之间很快形成了合作性的社交感,他们在课外利用twitter相互交流。通过分析得知这样的交流过程中既有感情性表达、交流性表达,也有连贯性表达,法语学习者可以藉此更多地了解法国学生的生活和法国文化。 (Gillian et al., 2010)

从网络协作学习,到虚拟社区和社会环境的利用,以及构建接近自然的生态语言教学环境①郑艳群 (2013)指出,第二语言学习的 “生态环境”指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的一切人及与人相关因素的总和,而这些因素是可以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所利用的,生态环境中的相关因素将共同对语言学习产生作用。关于生态环境,一个通俗的比喻是,鱼儿离不开水,但有水鱼也不一定能活。生态语言教学环境是外语教学的理想环境。,这是未来网络教学的重要任务。研究虚拟环境下汉语教学模式、浸入式汉语教学模式、生态环境下的在线汉语教学模式具有特别的意义。

(4)游戏化学习、物联化绩效管理和个性化云服务

通过单机或远程游戏化教学②目前国际上已有专门的国际游戏化教育大会。学习语言也将成为一种教学发展方向。游戏化学习为寓教于乐赋予了新的内涵。

从信息化教学管理方面来看,通过物联技术教师可以更好地监督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从绩效研究的角度来看,物联化绩效管理将有利于保障教学进程,如按照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应在关键的时间点,通过短信或邮件等方式为学习者发送相应的提示信息或训练内容,督促复习和巩固学习。

利用云技术可以更好地开展汉语多元化、个性化学习指导,如一位英语为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在学习 “把”字句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通过云计算在网络上找到擅长教英语为母语背景学生 “把”字句的汉语教师,也可以找到一位英语为母语背景的 “把”字句成功学习者传授学习经验,而这位教师或过往的学习者身在何处并不重要;也可以建立或加入更适合该学习者的群体性交流空间,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协作与共享。云技术的应用将达成个性化语言学习方式的回归,也为适应性学习模式创造了技术条件。多种技术的综合利用,将创造前所未有的、充分体现个性化时代优质外语教学的一种发展形态,让用户最大限度实现个人定制,接受个性化服务。

3.2 开展汉语教学软实力③ 软实力,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研究

与以往的汉语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时代的教学模式对技术的依赖是空前的。技术相关的汉语教学模式研究也就更具挑战性,因为它在已有相关因素中增加了具有多因素关联的技术成分,使得模式化研究更加复杂和必要。这其中,从表面上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成为引导者、语伴、智能专家;但实际上,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师的技能培训、教师的素质发展将合着技术的脉搏加快进程,教师角色将有新的定位。

汉语教学中关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讨论,以及关于教师、教材和教法的 “三教”问题的研究,都将技术化为对灵活的学习环境、高效的学习空间中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平台的探索,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体现的是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变革,是信息时代的对外汉语教学观。例如,把线下汉语教学效果搬到线上来,让线上学习者能够得到与线下一样甚至更好的学习效果,就需要开发出新的模式,需要将优秀教师的教学智慧融会和体现于在线教学课件中;网络上完备的汉语学习资源和健全的汉语学习服务等都需要汉语教师投入智力劳动,体现智慧结晶。完美地实现这一切,需要挖掘汉语教学软实力,并通过特有的技术表达方式深度融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教学软实力是技术支撑的汉语教学模式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信息时代的汉语教学中,技术不再只是作为教学的组成部分融入教学,而是已经成为教学赖以生存的支柱;不再是单纯地充当辅助工具,而是已经引发了教学模式,乃至教学结构和学校形态的变革。汉语教学同仁应该具有这样的前瞻意识,并为即将到来的转型开展汉语教学软实力研究。汉语教学软实力的增强,必将提升信息时代汉语教学的生产力。

4.结语

技术引发的教学模式变革关涉到汉语教学未来发展的诸多问题。当前,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以及在线听说教学模式。以混合教学模式为例,线下教学部分更加注重传统课堂教学和面授教学优越性的发挥,而线上教学部分更加注重个性化自主学习和练习 (如利用MOOC资源,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电子书,以及在网络上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等);具体地,如果把常规的课堂教学中课文生词学习和朗读练习安排在网上并让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上老师利用更多的时间集中组织学生练习口语,那么相对于传统课堂口语教学过程或课程安排来说,就是一种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变革将引发一系列相关因素的变革,如传统的课程设置会随之改变,课程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不同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和地位也将一并发生变化,等等。而这些变化促使我们审视新形势下汉语教师角色和教师发展问题,将对汉语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和标准,其中会特别强调教师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汉语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将会愈发突出。因此,汉语教育技术的深入研究迫在眉睫。

刘颂浩 2014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创建问题[J].华文教学与研究(2).

卢百可,邓秀均 1999 以图片为基础的课堂交际练习实验——一次交际法的实践[J].世界汉语教学(2).

孟 国 2003 关于实况汉语教学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4).

砂冈和子 2002 联结亚洲6所大学的国际联合汉语教学的实践报告[R].“汉语国际远程教育的实践与前景”国际研讨会(日本东京).

印京华,孙怡清 2008 实用节奏汉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赵金铭 2001 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J].世界汉语教学(3).

赵 勇 2008 利用现代技术突破对外汉语教学的瓶颈——密西根州立大学网络对外汉语教学介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

郑艳群 2010 媒体驱动与多元互动的汉语教学 [A].载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汉语网络学习的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体系设计[J].汉语学习(2).

Gillian, L. & L.Lomicka 2010 To tweet or not to tweet: practices and outcomes of using Twitter for language learners and teachers[R].CALICO Conference, Amherst College.

Johns, T. 1991 Should you be persuaded: two examples of data-driven learning material[J].ELR Journal(4).

猜你喜欢
汉语学习者教学模式
学汉语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