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构建①

2014-04-08 10:54汲传波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研究生汉语

汲传波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100871)

0.引言

近日有幸拜读刘颂浩先生新作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创建问题》 (2014,以下简称《创建》),备受启发。该文高屋建瓴,以敏锐的视角对创建对外汉语教学模式问题深入剖析,创见颇多,令我耳目一新,获益匪浅。当然该文也有个别观点我不敢苟同,借这次讨论的机会冒昧向刘先生求教。

本文拟在汲传波 (2006)、 《创建》的基础上,从教学模式的构成要件出发重新审视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进而对国内的汉语教学模式构建问题发表看法。

1.目前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之再审视

要讨论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构建,首先应该清楚构建一个模式所需要件。关于此问题,有些学者进行了讨论,如马箭飞 (2004)认为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五个基本要素: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 (手段和策略)、评价。史有为 (2008)认为教学模式有六个因素组成:教学法、教学目标、课程和课时、课程间关系、教学技巧和训练方式、考核或测试。谷陵 (2013)则认为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分为:宏观层面 (理念、设计和实施),中观层面 (教学和管理),微观层面 (操作层面的策略、程序、技巧和措施)。马箭飞和史有为的观点大同小异,谷陵则在其基础上增加了管理这一要素。

因为教学模式是沟通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活动的中介和桥梁 (张志勇,1996)。所以,本文尝试对以上三位学者的看法进一步概括,把教学模式的构成要件简化为:理论层面(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实践层面 (教学程序和管理体系)。根据教学模式的实践层面是否有严格的教学程序和与之配合的管理体系,可以把 “教学模式”分为严模式与宽模式。 “严模式”指教学模式有严格的教学操作程序,严格的管理体系; “宽模式”指教学模式在教学程序和管理体系上相对宽松,没有非常严格的程序化要求。严模式与宽模式是相对而言的,二者都应该具有教学模式的构成要件。如果根据这一分类来检视目前国内外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应该会有新的发现。

先来看国外比较有影响的明德模式。这一模式吸引了众多学者参与讨论,其主要特点在于:课堂教学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管理机制(崔永华,1999)。因此,该模式可看作是一种严模式。按常理推论,严模式会束缚教师与学生,但事实并非如此。比如卫斓 (2008:335)认为:作为一个模式,有一个固定、成熟的程式有利于使教学各环节整齐化、标准化,而且正是这种程式化的教学使得美国在华中文项目的教师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并能按照标准高质量地授课。所有的老师都认为通过在这些项目中的教学,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了,这种提高不仅得益于项目严格的管理,也得益于其程式化教学,因为这种规范可以比较清楚地告诉老师应该怎么做。

明德模式有许多优势,但是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其局限性 (汲传波,2006)。我同意邱军(2009)的看法:有效的教学模式一定根植于最适宜的教学环境。明德模式产生于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环境中,教学对象是美国大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动机,母语背景一致。而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情况非常复杂,有预科、本科、长期进修、短期速成 (强化)等等,教学对象的母语背景多样,学习动机多样。因此用某一特定环境下产生的教学模式在其他环境中使用,肯定会有很多局限。

再来看国内许多教学单位正在使用的分技能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按照技能划分课型,具备教学模式的要件,但是课堂教学程序不具体、管理体系不严密,可以看作是一种宽模式。该模式在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严模式相比,其最大的缺陷可能由于其课堂教学程序不具体、管理体系不严密导致各课型之间缺少联系,教师之间缺少协作。卫斓 (2008)也谈到:不同的技能课之间缺乏配合,教授同一门课的老师有不同的教法,使我们的课程缺乏标准,不能保证教学的整体质量。正因如此,这将不利于学习者对语言项目的掌握 (崔永华,1999)。 马箭飞(2004)也认为目前国内汉语教学模式的框架和程序还不完整。其言外之意是目前国内缺少严模式。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宽模式下,教师会有更多的自主权,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可能更有利于教学方法的创新。但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师个人的自觉,有些教师可能就会因此而不备课,新手教师或实习研究生在此模式下会无所适从,因此宽模式不能从整体上保证教学质量。

2.构建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之再思考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已走过60多年,但迄今为止尚未形成类似于明德模式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教学模式。为此,汲传波 (2006)曾初步总结出了四条原因。 《创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中国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学之所以难以形成自己的模式,根源在于采取了大学里通用的专业课教学管理模式,而这一模式,本质上不适合第二语言教学。这一视角非常新颖,但似乎仍未触及问题核心。下面本文就国内缺少有影响模式的原因进行分析,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2.1 教学与科研结合

在教育学界看来,教学模式研究能够解决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 (张志勇,1996)。我认为,导致国内缺少有影响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根本原因首先是在于高校的教师评价体系导致教学与科研分离,理论研究与教学应用脱节。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基本上只看科研成果,这导致很多教师不太重视教学或不敢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只能重视科研。另外,大多数教师的科研选题都与教学实践关联不多,或者对教学的指导价值有限。正因如此,目前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研究和教学应用研究被割裂 (马箭飞,2004)。有些不搞科研的教师也不愿意在教学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因为把精力放在教学上常常缺少物质、精神的激励。众所周知,教学模式的构建常常需要团队的协作,因而需要付出更多的个人时间,这在教学不被重视的环境下很难做到。而与高校相比,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模式却异彩纷呈,出现了诸如任务型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和谐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整合模式、自主学习模式、活动一交往教学模式、情景一互动教学模式等 (周淑清,2004)。为什么中学会出现那么多教学模式,可能与中学把教学作为主业有关。

要解决以上问题,不是某个学者所能做到的,需要学界的共同呼吁:转变单一的科研评价体系,将基础研究与教学应用相结合,将教学与科研结合,支持对外汉语教学单位真正把教学作为主业,科研真正为教学服务。教育主管部门要给予教学模式实验大力支持,提供研究经费,鼓励在教学模式构建中出科研成果。另外,学术刊物应鼓励、支持教学模式研究的论文发表,激发 “教学科研结合型”教师的积极性。

2.2 加强有效管理

我非常同意 《创建》提出构建优秀对外汉语教学模式需要管理意识,这隐含着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单位的管理意识不到位。教学模式的构建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统筹规划、协作实施。明德模式的成功之处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其严格的管理体系。比如,谷陵 (2013)认为美国在华精英式强化教学模式的管理体系合理而有效,对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视为教学模式整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然,仅有管理意识还不够,还需要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形成教学和管理的规范。如果课堂教学的内外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教师和学生都能有据可依,有序可循。即使没有优秀的管理者,教学也能有序运转、高效运转,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创建》的观点非常具有可操作性:教学主管是新模式中最主要的角色,全权负责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管理以及老师的聘用。我担任过教学主管职务,体会到如果能够有时间、资金、权限、有志同道合的优秀教师支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是可行的。当然,教学主管最好是教授,没有评职压力,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教学、科研、管理都非常出色,善于交际,能够团结一批优秀教师。

在教学主管确定之后,最为重要的就是要组建有新教学理念的优秀教师团队。 《创建》中未提及教学理念在构建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作用,应该说是一种缺憾。因为模式的构建基于教学理念 (箫好章、王莉梅,2007);在不同的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下会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 (吴勇毅,2009);改革教学模式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先导 (崔永华,1999)。构建新模式如果不汲取最新的理论成果,即使构建了教学模式也可能是重复劳动。当然,教学主管最好选择理念能够达成一致的教师团队。专家型教师经常不愿意纳入统一的新教学模式,因其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教学信念,较难改变。因此,主管教师在组建团队时,困难重重,要慧眼识才。与 《创建》的看法不同,我不建议在构建模式之初使用新手教师或者研究生,因为他们的教学经验不足,教学信念处于发展阶段,很难在模式构建过程中贡献智慧。另外,模式尚未构建,教学与管理尚未有明晰的要求,对培养新手教师和研究生来说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但我同意在教学模式构建完成之后的实验阶段使用研究生,把研究生培养与模式的完善、实施结合起来。这点与 《创建》的看法相同,要充分利用国内的研究生资源优势。

组建好了优秀教师团队之后,激励措施非常重要。因为构建教学模式需要大量的个人时间,需要给参与团队的教师提供物质、精神激励。因此构建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一旦构建完成,有研究生参与,就可以节约成本了。

2.3 规范教学程序

借鉴明德模式的经验,在有效管理的前提下,一旦教学程序 (包括教学内容、进度、方法)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汉语课堂教学就不再依赖于个别优秀教师,实习研究生也可以胜任。

当然,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类型和不同的任课教师构建宽、严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针对短期强化、预科或者新手教师、研究生任课的项目就可以构建强模式,在教学程序上要有明确的要求;而针对长期班、本科班或专家型教师任课的项目就可以构建宽模式,教学程序上不必非常严格。因为长期项目,教学程序严格,教师、学生都会感觉非常疲劳,有可能事倍功半。当然,我同意 《创建》的看法,这里的宽模式也要注意课型之间的适度关联,教师之间的适度协作。另外,宽模式也要给予课堂教学适度的自由发挥空间,不能太过随意,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进度方面最好也要有明确的规范。

3.结语

时隔八年,我再次就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发表看法,主要源于 《创建》一文的启发。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汉语学习环境,有大批优秀汉语教师,有充足的实习研究生后备人才,但至今未出现有影响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值得深思。时不我待,希望有理想、有追求的学界同仁携起手来,共同为优秀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构建贡献力量。

崔永华 1999 基础汉语教学模式的改革[J].世界汉语教学(1):3-8.

谷 陵 2013 美国名校在华汉语强化教学模式研究——兼谈国际汉语教学模式研究理论与方法[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汲传波2006论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构建——由美国明德大学汉语教学谈起[J].汉语学习(4):64-69.

刘颂浩 2014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创建问题[J].华文教学与研究(2).

马箭飞 2004 汉语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初论[J].语言教学与研究(1):17-22.

邱 军 2009 环境、模式及其关联性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224-232.

史有为 2008 教学法和教学模式的解析与重组—兼及日本汉语教学中的相关课题[J].世界汉语教学(3):87-98.

卫 斓 2008 明德中文暑校为代表的美国中文项目教学模式的思考[A].载第九届国际汉语研讨会论文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31-336.

吴勇毅 2009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模式的演变与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89-93.

箫好章,王莉梅 2007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26-29.

张志勇 1996 对教学模式的若干理论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4):35-38.

周淑清 2004 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研究生汉语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学汉语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