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 奋力前行确保“十二五”规划全面完成
——在全省市级志办主任会议暨2013年度工作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2014-04-10 15:052014年1月6日
史志学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县志修志志书

(2014年1月6日)

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李茂盛

攻坚克难 奋力前行确保“十二五”规划全面完成
——在全省市级志办主任会议暨2013年度工作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2014年1月6日)

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李茂盛

编者按 2014年1月6日,全省市志办主任会议暨2013年度工作总结表彰会在太原召开。省地方志办公室领导在会上作了讲话,现将领导讲话辑录刊登,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各位同仁:

一年伊始,万象更新。在刚刚跨入2014年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市级志办主任会议暨总结表彰会,回顾总结去年全省地方志工作,表彰奖励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于进一步激励和鼓舞广大修志工作者攻坚克难,奋力笔耕,为实现地方志“十二五”工作规划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代表省地方志办公室,向各位主任和即将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向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全省广大修志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下面,我就今年全省地方志工作情况和明年工作的要求,作回顾与展望。

一、一年来工作的简要回顾

2012年12月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后,全省各级志办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运筹、周密部署,自觉履行部门工作职责,不断探索方志工作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努力营造方志编纂的新环境、新氛围,有力地加快了地方志工作的跨越发展,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应有的贡献。

关于省志办的工作。2013年,省地方志办公室以《山西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西省地方志工作“十二五”规划》为指引,紧扣二轮修志和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有序部署,强力推进,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

第一,大力推进志书编纂出版工作。

对省直各委、办、厅、局承担的《山西省志》分志编纂工作,我们坚持提前介入、加强指导、全程服务、棒打落后的办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继2012年会同省人大对市县工作开展执法检查后,2013年8月30日又在省政府渊谊堂以省政府名义召开督办会议,对24个落后部门进行督办批评。经过督办批评,编纂进度大大提速。到年底,先后组织启动了《中共山西省委志》《学大寨志》《农科院志》《测绘志》《中小企业志》《政协志》《卫生志》《证券志》等20多部志书,编纂完成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志》《气象志》《古建筑志》《发展改革志》《财政志》《纺织工业志》等10部省志。

同时,我们还完成了点校清·康熙版《山西通志》(1-32卷)送审稿,编纂完成并正式出版了《2012山西重点工程大事志》《山西省“五个全覆盖”工程志》;组织发动、编纂出版了2013年《山西年鉴》以及6期《沧桑》杂志。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组织编纂出版了4部有资政价值、文化分量的地情书籍:第一部是全面记述省委、省政府推进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重大举措的《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志》,于2013年6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二部是为讲好山西故事、传播山西好声音、用山西历史教育干部和青年,组织修订并正式出版了《华北抗战史》上下两卷。第三部是为传承三晋文化,完成影印《山右文丛初编》,共9函100册,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第四部是我们影印了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组织编纂的《民国山西实业志》(上中下)三册,我们和三晋文化研究会共同编纂审定出版了10多卷《三晋石刻大全》。

第二,扎实推动方志馆建设。

山西省情(方志)馆是山西“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大文化设施,是构建文化强省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全省方志事业科学发展的大载体、大品牌、大舞台。建设山西省省情(方志)馆是全省方志工作者的夙愿,经过艰辛努力,目前,选址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设计招标已经启动,并全面进入概念设计阶段。

我们还从古籍书店、旧书市场上征集到一些民国原版线装志书,大大丰富了馆藏资源,而且为行将筹建的方志馆提供了珍贵藏品。

第三,积极创新资政研究课题。

2013年,在全面完成《山西省重点工程大事志》《山西省“五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志》《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志》等一系列资政服务重大课题的基础上,资政工作加速向中心靠拢、向高端聚集。我们结合十八大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的要求,和我省加速综改试验区建设进程的形势,启动开展并完成了《山西“综改区”建设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课题,提出在“综改区”建设的条件下创新山西社会管理体制的理念、思路和政策建议,为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具有重大价值的研究报告。今年后半年,我们又向省政府提交了创办《山西省综改年鉴》和创办《山西综改手机报》的报告,杜善学副省长基本认可。所有这些创新性的研究,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评价,山西地方志工作的资政价值、社会影响、学术声誉大幅提升。

第四,狠抓干部队伍建设。

干部队伍是事业全面发展的中坚,和谐发展的基础和科学发展的关键。一年来,在中层干部建设方面,我们重品德、看能力、调结构、提素质、增动力、激活力,有效地提振了干部的精气神和战斗力。为优化干部结构,我们向省委组织部推荐提拔了1名副巡视员,增设了1名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调整了7名中层干部。同时,我们经省人社厅批准公开遴选了2名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公务员,充实了编研队伍,优化了业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我们还组织2名省管干部参加省委党校的学习,28名处级干部参加了省直分校的培训,全体处级干部赴井冈山干部学院进行党性教育和参观学习。经过调整、教育,干部队伍结构明显改善,队伍活力大大增强,收到了“选拔一批、储备一批、教育一批、激励一批”的综合效果。

第五,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013年8月至12月,根据中央精神和要求,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我们参加了全省第一批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认真查改“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对照检查,深刻剖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先后召开了党组民主生活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对发现的问题,突出重点,进行了集中整改,并修订了《党组会议规则》《财务管理办法》《考勤及休假、请假(暂行)规定》,研究制定了《纪检工作职责》《主任办公会议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实践证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是对机关建设的一次大回顾、大检点、大扫除,也是对地方志工作效能的一次大检阅、大推动。全体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大大改进,干事创业、奋力笔耕的蓬勃热情得以持续焕发。

关于市县志的工作。我们抓重点,抓关键,全面谋划,着力推进,全省市县志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进入了评审出版高峰期。

一是一些市县党委、政府加大了对方志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大同市地方志办调整充实了领导班子,为修志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运城市召开了有市长参加的市志推进会,《朔州市志》《大同市志》相继召开编纂工作会议,标志着全省包括老大难单位在内的市志续修工作全面启动。

二是对市、县工作的督查指导不断加强。截至2013年1月8日,省志办协助省人大常委会完成了对全省贯彻实施《山西省地方志工作条例》情况的执法检查,并于5月5日向省政府提交了以政府名义进行督查的报告。

三是市、县两级志书编纂进程明显加快。2013年,《长治市志》《阳泉矿区志》《左权县志》《繁峙县志》《阳泉市郊区志》《霍州市志》《芮城县志》《昔阳县志》《平遥县志》《新绛县志》10部市县志完成评审;《临汾市志》《宁武县志》《新绛县志》《蒲县志》《榆社县志》《夏县志》《阳城县志》《原平市志》8部市县志完成审核;《乡宁县志》《交城县志》《宁武县志》《临汾市志》等多部市县志正式出版。

四是其他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1月25日,太原市地方志办举行《太原古县志集全》首发仪式,标志着太原市古县志影印整理工作基本完成;9月10日,长治市方志馆举行了揭牌仪式,标志着我省第一个市级方志馆初步建成。

各位同仁,去年一年以及近几年的探索实践,为我们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加快地方志工作的转型跨越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这就是:

第一,坚持把贯彻《条例》放在首位,进一步加大人大执法检查和政府督查通报的力度,不断提高依法修志的水平。

第二,坚持把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同谋划地方志事业转型跨越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资政工作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第三,坚持以《山西省地方志“十二五”工作规划》为目标,以锲而不舍的精神狠抓工作落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这些经验,既是近年来地方志工作的实践总结,也是今后地方志工作者需要继续遵循的指导原则。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就改革创新而言,我们还存在着破题不够、思路不宽、路径闭塞、领域狭窄等问题;就志鉴编纂而言,仍然存在着章法不明、体例不当、内容不全、考据不准以及规范性不够等问题;就基本建设而言,方志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还相对薄弱。同时,我们还突出面临以下三方面的压力:

一是来自“十二五”工作规划的压力。省地方志“十二五”工作规划规定,2015年完成三级志书编纂任务。去年,省委、省政府将整个“十二五”规划的完成期下调到2016年。距离2016年全面完成三级志书的时间,不到3年,我们规划上百部的《山西省志》完成任务肯定过半,但正式出版才近20部,规划130部的市、县志完成任务也肯定过半,但正式出版才27部。省志和市县志这两个“百部工程”出版率均为20%,有的市、县志甚至才刚刚开工,或者还没有实质动工。要如期完成三级志书编纂任务,时间相当紧,任务相当重。

二是来自编鉴修志根本任务的压力。编鉴修志的根本任务是资政服务,省地方志办公室恢复独立建制以来一直强调资政工作的重要性,客观说也做了不少工作,但环顾四方,与全国各界改革创新的大形势相比,与我省综改试验转型跨越的总要求总任务相比,与兄弟省份千帆进发的新安排新部署相比,与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我们的创新意识还很不够,创新能力还很不够,创新成果更是不够。

三是来自自身队伍薄弱的压力。事业的发展要靠人,靠队伍。总的来说,我们的干部作风是好的,爱岗敬业,淡泊名利,辛勤笔耕。但是,我们的干部队伍入口和出口都是相当狭窄,形不成合理的交流和有序的循环。致使有志于地方志工作的、素质好的、年纪轻的干部补充不进来,有经验的、成熟的、能够独当一面的干部分派不出去。编鉴修志一线的骨干青黄不接,年轻小伙子更是奇缺,队伍建设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二、关于今年工作的几点提示

2014年全省地方志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切实转变作风,创新工作方法,以三级志书为重中之重,全面推进志、鉴、馆、库、用工作,推动地方志工作更好地为综改建设、文化强省建设服务。应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中央八项规定,顺应人民群众关注期待,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执政作风、执政目标,彰显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信念,展示了改革创新的新政新风。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上来。各级志办要坚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加强作风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构建“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志办主任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自觉把修志编鉴作为自己的根本职责,放在首位,破除形式主义,摒弃官僚主义,力戒享乐主义,加强调查研究,直面矛盾和困难,敢担当、能负重、有作为,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第二,全面贯彻落实《山西省地方志工作条例》,推进《山西省地方志“十二五”工作规划》顺利实施。

《条例》和《规划》是开展地方志工作最权威的依据、最有力的武器,我们要深刻领会、切实掌握、严格执行、坚决贯彻。针对各市一些领导对地方志工作重视不够、支持不力、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问题,以及一些基层志办体制不顺畅、权责不匹配的困境,我们要探索用法治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推不动、展不开”的问题。具体说来,2014年,我们计划从以下两个方面发力,推动市县地方志工作。

一方面要以省政府督察的形式,对各市开展修志责任状大检查。三级志书是《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的地方志的主体工作,也是各级志办的立身之本。“党委领导、政府主持”,是地方志工作的领导格局,也是我们开展地方志工作的政治优势和政治资源。我们要把这个资源用足、用好。为此,我们初步拟定,在总结去年人大执法检查和政府督查的经验的基础上,要推动省政府以责任状大检查的方式,进行全省性市级志书的督查工作。希望各市也要以与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签订的修志责任状为依据,相应组织开展市、县两级志书大检查。未完成任务的市、县,要逐一制订倒计时的时间表、任务书,确保志书编纂如期完工。我们还要以这次大检查为契机,向省、市政府报告,将三级志书编纂工作列入2014年度各市目标责任考核范围。

另一方面,要以贯彻落实“一通知”“两规范”为抓手,在全省范围推开综合年鉴编纂,并逐步提高市县志鉴编纂的质量和水平。2013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强年鉴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明确规定没有启动年鉴编纂的市、县要尽快启动;已经启动的,要实现连续编纂出版。《通知》为我们加强全省年鉴工作的领导提供了政策指导和制度保证。这是地方志办有史以来第一个由省政府下达的强制性编鉴的文件,是一个给政策、给资金、给位置、给出路的含金量很高的文件,一定要照此办理,并办出成效。2013年5月,我们印发了《山西省第二轮修志规程》和《山西省综合年鉴编纂规范(试行)》,这两个具有技术标准性质的文本,对二轮修志和年鉴工作的一些重要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提出了规范性的修志、编鉴的方法和程式。这两个文本,非常实用,又非常管用,各市县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要以两个文本为依据,加强对修志和编鉴工作的指导;要以两个文本为蓝本,编修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佳作;要以两个文本为标准,检验我们所编志鉴的质量和水平。

第三,围绕中心工作,不断开拓创新,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服务。

省地方志办公室恢复独立四年来,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方志特色的新思路、新路径、新办法、新举措。使一些长期困扰山西地方志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始破解,使山西这个新方志发祥地焕发了新的生机,多项工作在全国展示出后来居上的态势。实践证明,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才能顺利地推动各项工作,也才能真正做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业绩。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我们提供了改革创新的难得的天赐良机,山西综改转型、跨越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发展方志文化鲜活的地缘地气。我们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强化机遇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用发展的眼光谋划地方志工作,用改革的精神推动地方志工作,用创新的意识开展地方志工作,不断创新地方志工作的新机制,不断拓展地方志工作的新领域,不断增强地方志工作的新动力。

一要采用三级联动的办法,联合启动三级志书和综合年鉴的数字化工程。地方志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是地方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拓展方志空间的发展机遇。要利用现代化传媒工具,加快地方志的数字化、网络化步伐,为全社会提供最权威、翔实、便捷的地情信息服务。2014年,省、市、县三级志办要依托山西省情信息网,联合建设方志数据资料库,利用先进的识别技术及数据处理技术,将新出版的所有志书和年鉴进行数字化存储,使现有的单一纸质信息转成各种平台的多媒体信息,向全社会提供全文检索、查询、交易和服务。同时,我们要扩大宣传,发动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参与修志活动的社会各界人士,将编纂出版的部门志、行业志、乡镇志、村志、古志和专业年鉴加入进来。对于已经出版的一轮、二轮的志书,点校的古志,历年的年鉴,有现成电子版的,要提供电子版;没有的,要组织人员扫描、制作电子版。这项工作,我们将作为以后进行年度考核以及开展全省、全国工作评比活动的重要依据,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二要适应商品和礼品两个市场,全面开展古志整理影印工作。现在全省古籍图书古志占比很大,三分天下有其一。整理古志,在地方志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古志是尘埋书库的文化宝藏,是退色记忆的文化名片,又是新志的源流和根基。开发利用古志,是地方志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全国的古志整理已为地方志工作在地域文化中争得了应有地位,正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我们这项工作要分两条线进行:一是组织各市历史上现存各个版本的府州县志进行胶版影印,统一设计、统一印刷,列入《山西历代方志集成》序列。太原市已经走在各市前头,收集了现存的12部历代县志,用胶版纸影印、精装,完成了《太原古县志集全》的整理工作。其他各市也要做好计划,开展此项工作。二是要甄别确定一些文献价值高、学界影响大的府、州志,特别是孤本善本,进行宣纸、线装影印,既可利用宣纸“纸寿千年”的特性实现古志的善本再造,也可以作为各市市委、市政府的文化礼品。这项工作,吕梁市的清代乾隆版《汾州府志》、长治市的明代万历版《潞安府志》已经宣纸印刷完成,正在手工线装;朔州市的清代雍正版《朔平府志》已经市长同意线装影印。有条件的县,也要确定一两部古县志,进行宣纸、线装影印。

三要自加压力,围绕中心工作,不断提出新要求,增加新动力,创造新业绩。省地方志办公室要适时推出《山西大事月报》,供领导参考,适时启动《山西省情蓝皮书》,供社会学界参考,适时启动《山西百科全书》,供广大读者参考,适时推出《山西综改手机报》,供领导干部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参考。各市县也要出高招、出实招,拿出自己的真本领、自己的资鉴成果,为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各位同仁:

2014年是完成方志工作“十二五”规划的攻坚年、决胜年,实现我省地方志事业的全面振兴和科学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为确保2016年全面完成《山西省地方志“十二五”工作规划》,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三晋人民的转型梦,以及我们方志同仁的发展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县志修志志书
经我校教师为主体的修志团队六年努力“上海共青团志”项目成果顺利出版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县志里的乡贤
谈编译出版《西藏七大艺术集成志书》藏文版的必要性
县志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
编印发行《山西省第二轮修志指导手册》
2013年山西省市县志编纂工作成绩喜人
2013年河北区二轮修志工作扎实推进实现良好开局
“概述”是一本志书的概述还是一地总貌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