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流域生态补偿问题的透视与解析
——《汉水流域生态补偿研究》评介

2014-04-10 15:19张思锋西安交通大学
关键词:流域补偿生态

张思锋 (西安交通大学)

汉水流域生态补偿问题的透视与解析
——《汉水流域生态补偿研究》评介

张思锋 (西安交通大学)

汉水流域地处中国南北交界,沃土良田,民风勤朴,产出丰富,为秦汉以来历代中央政权财税之源,若水之相继。汉水流域也是我国长江经济带极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汉济渭工程对于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具有重大战略性意义。陕西省长娄勤俭曾讲:“保证一江清水送北京是陕西的重要责任,生态保护要跟上,水质要安全。除生态治理外,也要保证当地经济逐渐发展,成为持续稳定的水源地。”汉中市委书记魏增军在南水北调工程即将全线通水之际也提出“以治理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确保汉江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因此,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必须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提高水源地自身的生态保护能力,构建水量和水质的长效机制。这样既可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有较大的发展,取得大的调水效益;又可使流域中下游地区调水影响降低,得到稳定发展;还可使上游水源区得到良性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胡仪元教授近年来致力于汉水流域生态补偿问题的研究,发表了多篇研究成果。以他为首的研究团队著述的《汉水流域生态补偿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一书,是陕西理工学院汉水文化省级重点学科暨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汉水文化研究中心资助的研究成果,也是陕西省教育厅200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理工学院汉水文化研究中心科研计划项目成果,得到了陕西理工学院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通读全书,可见如下之特点:

第一,对汉水流域跨省跨流域生态补偿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国内外关于生态补偿的研究很多,但对汉水流域生态补偿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文献不多。《汉水流域生态补偿研究》一书,以生态补偿原理为依据,对汉水流域生态问题、生态补偿的必要性、生态补偿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描述与分析,并提出跨省跨流域的生态补偿主张和建议。

第二,历史考证与现实考察相结合、实态调查与理论分析相统一、规律探索与对策研究相一致。本书对秦汉以来汉水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的历史变迁、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补偿的现状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分析,并借鉴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的成功经验,依照“为什么要补偿、怎样补偿、补偿效应如何”的思路展开研究,就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利益相关者关系、体制与机制、路径系统、效益评价体系等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是对汉水流域生态补偿路径的积极探索。

第三,分析视角与提出的若干论点具有一定新意。本书针对典型的区域“富饶的贫困”效应下生态贫困、知识贫困、经济贫困交织,水资源优势、经济发展滞后、生态保护成本高并存的现实问题,研究流域源头水质保障以及由此引起的跨省跨流域生态补偿的科学问题,阐述汉水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利益补偿机制。作者对下述重要论题提出了比较有见地的观点:生态保护既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源头保护是水源保护的前提和核心;水源(生态)保护责任与发展权必须协调和统一;水源地自身的生态保护能力建设是构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的唯一途径;利益均衡与效益评估是生态补偿资金筹集与管理的抓手。

第四,注重调查、注重数据、注重现实针对性。本书运用了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学相关原理和分析方法,以汉水源头第一手实证材料为依据,在现状分析和趋势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汉水流域保护的支撑体系、生态补偿模式和效益评估机制;运用统计和数学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从成本、效应及其预期等多视角分析了汉水流域生态补偿模式,探索了汉水流域生态环境演进规律及其未来趋势。

全书思路清晰、资料翔实、方法正确、分析到位,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可以用于各级政府的决策支持和理论界同行的学术参考,是近年来国内关于汉水流域生态补偿问题研究的力作。

猜你喜欢
流域补偿生态
压油沟小流域
“生态养生”娱晚年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罗堰小流域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应用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解读补偿心理
植物补偿和超补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