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提升辽宁软实力对策研究

2014-04-10 17:01唐淑宏
关键词:辽宁孔子汉语

唐淑宏

(沈阳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孔子学院提升辽宁软实力对策研究

唐淑宏

(沈阳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辽宁现在有7所高校分别在9个国家建立13所孔子学院,海外学生数量达到8000多人。孔子学院在海外建立和发展,推广汉语传播文化,推动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链经济。如何利用孔子学院这个平台,让辽宁与世界全方位进行教育交流与经济贸易合作,让辽宁走向海外,让海外了解辽宁,我们应该建立内办与外办相结合、官办与民办相结合、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走市场化经营模式。

孔子学院;提升;软实力;建议

辽宁现在有7所高校分别在9个国家建立了13所孔子学院。能否在国际汉语推广的大背景下,在汉语教育走向世界的契机中,通过孔子学院来塑造辽宁形象,借助孔子学院和对外汉语推广来促进辽宁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升辽宁软实力,值得研究

辽宁现在有7所高校分别在9个国家建立13所孔子学院。

海外孔子学院的学生累计超过8000余人,海外学生情况比较复杂,有少儿、有老者,但以年轻人居多,60%以上的学生学习汉语是为了经商,或者在中资公司工作。在孔子学院的生源中,有一部分学生本身就是商人,从事本国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他们对中国比较熟悉的地方常常是东南沿海一带,主要是义乌,此外就是广州、深圳、上海。那么如何让海外更多地了解东北,了解辽宁,可以借助孔子学院这个平台,来扩大辽宁的影响力,提升辽宁软实力。

一、辽宁的文化魅力与优势

辽宁历史悠久,古文化源远流长,沈阳故宫、沈阳清昭陵、沈阳清福陵、抚顺清永陵、本溪五女山山城、葫芦岛九门口水上长城等六处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辽宁是我国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地处美丽的辽东半岛,濒临黄海和渤海,物产丰富,经济发达,铁路密度位居全国首位,有丹东、大连、营口、葫芦岛等主要港口。以海洋资源为依托,海洋休闲旅游文化已经成为辽宁省支柱文化产业。比较著名的有大连老虎滩公园、大连海滨旅顺口、营口鲅鱼圈、盘锦红海滩湿地公园等。辽宁省拥有鞍山千山、丹东凤凰山、医巫闾山、本溪水洞等十几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还拥有八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五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夏天避暑、冬天滑雪、秋赏红叶的好去处。辽宁也是新中国工业崛起的摇篮,曾孵化出无数神奇:第一炉火红的钢水喷涌,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凌空,第一艘万吨巨轮入海,第一台深海机器人大洋探秘,第一个软件园报晓于知识经济……无数个新中国第一,就从这里冉冉升起,被誉为“共和国长子”“东方鲁尔”。辽宁现代文化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初步形成包括文艺演出、大众文化娱乐、文化旅游、工艺美术和新兴文化产业等在内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悠久的历史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特色的地域文化和工业、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是辽宁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借助孔子学院这个平台,凭借辽宁的资源优势,来扩大辽宁的影响力,同时吸引国外留学生来辽宁学习。

二、建议与对策

孔子学院在海外建立和发展,推广汉语传播文化,推动对外汉语事业的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链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辽宁影响力。那么如何借助孔子学院这个平台,让辽宁与世界全方位进行教育交流、经济贸易合作与投资,让辽宁走向海外,让海外了解辽宁,熟悉辽宁,走进辽宁,感受辽宁,更好地塑造辽宁形象和提升辽宁的影响力,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高校联盟,整合教学资源

孔子学院已经成为高校全面合作交流的“杠杆”。汉语走向国际化,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与时俱进、逐渐简化,打破曲高和寡的局面。辽宁拥有海外孔子学院的7所大学进行联盟,建立与孔子学院兄弟院校的交流机制,汇集有海外孔子学院教学经验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组织专家开展策划和论证,加强对海外受众的心理、习惯和思维特性的研究,以增强针对性,加强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研究,培训出国师资队伍,共同开发一些科研项目,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案:编撰一套标准通行文本教材;配合文本教材录制一套标准的语音教材;录制编译一系列适用于汉语和汉文化学习的影视产品;有针对性地鼓励各大学根据国家统一教材,根据孔子学院的区域特点,再编撰国别教材;鼓励各大学编撰务实性质语言交流教材,比如辽宁经贸情况、辽宁旅游资源、辽宁地域文化介绍等读物。高校联盟,整合教学资源,从对外汉语教师供给、教材及其辅助教学用品等方面形成对外汉语教育产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

(二)在辽宁创办自己的孔子学院,“内办”与“外办”相结合

可以考虑在辽宁也创办孔子学院,作为汉语培训基地,教授汉语,传播文化,不但可以让在辽宁工作的外国人来孔子学院学习,也可以为在海外孔子学院学习的学生提供来辽宁学习进修的机会,实现海内外孔子学院的比翼双飞,并在适当的时候实现海内外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省委省政府鼓励辽宁公司或企业与辽宁高校合建孔子学院,企业提供适当资金支持,高校提供师资力量,共同培养留学生,为有意留在辽宁工作的留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机会,学习、实习与就业一条龙服务,形成辽宁孔子学院的特色,为中国在国内开设孔子学院提供成功范例。

(三)“官办”与“民办”相结合,鼓励企业参与孔子学院建设

孔子学院应该尽量淡化官方机构的色彩,改由将更多的权限交由大学、企业、智库等民间机构,亦即要把握好“官办”和“民办”的“度”,以“民办”为主,以官方的宏观指导或“无为而治”为辅。

省委、省政府各级领导多关注海外孔子学院的发展,适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并大力鼓励省内知名企业深入参与孔子学院的建设,借助孔子学院平台,把辽宁的经济、文化宣传出去,推介出去。孔子学院从国内、省内邀请专家去海外孔子学院进行讲座,如书法、饮食、中医、民俗、经济、政治等,邀请艺术团体去海外孔子学院演出,如京剧、民族歌舞、武术表演等,联合辽宁的北方传媒集团在孔子学院开展图书影视展览等各种文化活动。将辽宁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产品展现在国际舞台,可以让国外民众出于对艺术的热爱而超越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差异而产生的疑虑与偏见,全面了解并逐渐认可辽宁,扩大辽宁影响力。孔子学院在推广汉语的同时,传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真切地认识到辽宁自身的文化特色,如“一宫三陵”的清世界文化遗产,鞍山千山、本溪水洞等著名风景区,辽宁满族风土人情等,可以说这也是一次文化重新反思和定位的过程。

(四)实现孔子学院市场化、产业化经营模式

国家汉办和孔子学院总部为每所孔子学院提供了约10万美元的启动经费,并根据各孔子学院拟开展的项目情况提供部分项目经费。从长远来看,孔子学院的生存和发展,还要靠自己,国家汉办不可能把世界各地的400所孔子学院和500多所孔子课堂全包下来,否则,将不堪重负。孔子学院必须走产业化道路。孔子学院有着很大的市场前景和自我发展的潜力。辽宁应该具有前瞻意识,抢占市场。

1.孔子学院搭建经济贸易平台。目前孔子学院里的学生大概有一半来自社会企业,孔子学院可以开展对企业员工、管理人员以及希望跟中国开展业务的企业业主进行培训。成立一个帮助海外企业到中国、到辽宁发展的中心,这个中心应该担负起这样的职能: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形势、当代辽宁文化形象和旅游景点介绍、辽宁文化体验和对辽宁商贸知识讲解等,同时也要注意将当地的文化风情向辽宁推介,做到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这个中心要和孔子学院的工作紧密联系,取得本地区的商会和政府的支持,希望他们能到中国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对中文培训的需求一定会增加的。

2.孔子学院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如收取学费、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争取当地政府或社团支持、申请科研经费等。

3.产业运作突破瓶颈。将对外汉语教材的研发、师资的培养,乃至整个队伍建设的问题也通过市场化、产业化来解决,可以采用外包的形式,交给企业单位去做,不但激发企业单位参与积极性,也调动社会各方的力量,形成合力。在教材研发方面,我省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汉办签订协议——开发海外教学教材,率先实行了跨国开发。在师资培养方面,一方面加强高校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向汉办申请承办汉语教师培训基地。北京、上海、天津、厦门、海口、长春等城市都先后承办过汉语教师培训基地,而全国排名第四大城市——沈阳却没有任何大学承办过。

4.民间力量可充当拓展市场化道路的生力军。民办教育机构的教学模式灵活,在市场营销、品牌推广、服务管理上有独特经验,如果国家能将民间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纳入到对外推广的体系中,或是采取国家投资、民办教育机构管理运营的形式,既有利于减轻国家负担,又能加快探索成熟的商业模式。不过对民间力量的介入需要适当设立门槛,对其办学动机、办学规模、办学力量、资金运作等都需要有一个相对严格的评估体系。既然是商业化运作,以后还可能需要商务部门给予更多的支持。

(五)孔子学院作为一个经济文化交流的平台,在“走出去”的同时,还要借助国家汉办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引进来”,让海外走进辽宁,亲近辽宁

1.文化化人。孔子学院已策划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国外校长访华之旅、汉语桥中文比赛、国际学生夏令营等活动使汉语学习者和国外专家对中国有了亲身感受,增进了中国文化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还可以通过增加留学基金、增加短期交流项目、设立奖学金等形式鼓励优秀汉语学习者到辽宁来。

2.以文化为先导,带动辽宁经济的发展。学习汉语的学生有一半是来自社会上的商人,还有一部分学生本身就是经常来中国做生意的人,他们有着很好的商业头脑,有着敏锐的商业眼光。可以借助孔子学院这个平台,来参观访问辽宁,捕捉在辽宁的经商机会,与辽宁的企业合作,孔子学院把中外双方企业紧密联系起来。正是由于借助孔子学院这个平台,在经济贸易方面增加了彼此的信任,降低了成本,促进辽宁经济的持久发展,并会对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1]陈海燕.孔子学院相关报道及研究文献分析[J].四川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2]吴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对5国16所孔子学院的调查[J].浙江社会科学,2012(4).

[3]罗兵.对外传播新思维——开设国内孔子学院的设想[J].新闻界:理论探索,2010(6).

[4]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实现从“辽宁文化”到“文化辽宁”的嬗变[J].辽宁经济,2012(3):36.

[5]傅立萍,李刚.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2).

H195

A

1674-5450(2014)01-0080-02

2013-09-04

2012年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2012lslkjxxjc-09)

唐淑宏,女,辽宁建昌人,沈阳师范大学讲师,文学硕士。

【责任编辑 杨抱朴】

猜你喜欢
辽宁孔子汉语
学汉语
辽宁之光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