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写实绘画的审美价值与本土化发展

2014-04-10 17:01王文星
关键词:写实主义技法油画

王文星

(山西大同大学 美术学院,山西 大同 100089)

照相写实绘画的审美价值与本土化发展

王文星

(山西大同大学 美术学院,山西 大同 100089)

照相写实主义绘画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照相写实绘画从广义上讲也可称之为超级写实主义,狭义上讲二者还是有区别的,主要是表现手法的不同。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照相写实绘画也不断变化。中国式照相写实绘画也得到了普及和提高,在技法上借鉴西方的同时,又有自己的审美观,体现了本土化的特征。

照相写实绘画;审美观念;超级写实;绘画技法

一、照相写实绘画的历史源流

(一)起源

照相写实主义作为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绘画表现方式,一般认为是由纽约艺术经纪人路易士·梅塞(LouisMeisel)首先提出的。通常意义上的理解,是一种以照片或摄影视象的真实为题材的写实绘画。照相写实主义绘画脱胎于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波普艺术,是艺术与科技成果结合的产物,是后影像时代发展的结果。

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完善,技术的成分越来越高,像素化也越来越高,照相写实的画家们提出了以相片为参照而超越相片的真实的理念,即真实之上的真实,正如查克·克洛斯(ChuckClose,1940-)所说:“我的主要目的是把摄影的信息翻译成绘画的信息。”摄影在画家的眼里成了一个参照,其精细程度有过之无不及,而且对于像素化了的照片进行了放大和加工,题材的选取、构图与色彩的处理,以及技法的精细程度,都体现出画家对事物的审美修养与艺术技能高低。

(二)照相写实绘画与超级写实绘画

照相写实绘画从广义上讲也称之为超级写实主义,狭义上讲他们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从绘画技法上讲照相写实绘画是忠于照片,摹拟照片,放大并强化照片的视觉效果,即由于照片拍摄的对焦,必然出现一个焦点,在焦点范围之内的都是实的,其他部分则成为虚的,这样就出现了虚实的美妙变化。而超级写实主义则是没有焦点,前后都很实,出现在画面上的是一个各处都很清晰的图像,是另一种视觉效果,有点像我们单眼聚焦的感觉。超级写实绘画的传统自西方古典时期就已经出现。

1.不同的表现手法

照相写实主义的画家一般不直接面对实景写生,他们往往是先利用照相机进行大量的拍摄,然后仔细进行斟酌和挑选,在选取绘制的对象时凝结了画家的审美经验和艺术修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反复的色彩比对和明暗关系的处理。有些重要作品正式绘制画面之前会有十分精细的素描稿子,而且与原作同大。在绘制素描稿的过程也是对原始照片进行处理和补充,以及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或借助幻灯机来放大画稿。绘制过程也是选取局部推画的做法,以丙烯颜料和慢干剂为媒介进行勾勒,画幅尺寸往往巨大,表现题材广泛。而超级写实绘画的表现技法多种多样,从文艺复兴时期丢勒、荷尔拜因、扬·凡爱克等人的利用丹培拉绘画技法(蛋黄为媒介),对细节精细的描绘刻画的超级写实绘画到近代来到中国教授油画间接技法(各类调色油为媒介)的伊维尔,在技法上他们是一脉相承的。伊维尔通过扎实的基本功和油画技法来完成以假乱真的超级写实绘画,画幅相对较小,所绘制的作品表面光滑,油味儿十足。

2.视觉观察方式

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艺术巨匠们已经试图通过他们精湛的技艺来表现真实。自文艺复兴起,西方古典绘画的理论依据就有努力表现客观存在的真实的传统,尤其以北欧画家为主,更加绝对化地接近真实。从衣领上毛绒的质感,一根根的胡茬、皱纹、桌上的器物等,甚至头发都是一根根地去勾画,这就是超级写实绘画的前身。在这一时期,艺术家的观察方式是实的,是瞪圆了眼睛去仔细看,而不放过任何细节。

在一定意义上,照相写实绘画已造成了人们对观察方式的挑衅。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人看一张照片不会看到细节,对于形象的感知也不会做到面面俱到。通常是由于职业、情感、个性、经历和背景知识的不同,眼睛确实会根据喜好有选择地做出反应,对于照片只是看个大概。而照相写实主义绘画隐含了绘画与生活所见之间的反差,从看似真实的画面又显得有些不真实。所以超级写实绘画是基于触摸式观察方式,观看对象边缘锐利、鲜明,对每个细节都不放过,进行毫无遗漏的描绘。而照相写实绘画以调焦式为观察基础,拍照时把光圈调到最大进行拍摄,强调通过镜头出现明显的虚实关系。

此外,照相写实绘画作品所反映的情绪是漠视和冷峻的,也体现出当时人的生存状态以及越来疏远和边缘化的社会关系。但是随着照相写实绘画的发展和壮大,表现题材也越来越多和更加独特,绘画范畴日益广泛。

二、摄影技术不断发展中的照相写实绘画

(一)争论和挑战

就像印象派刚兴起时一样,照相写实主义绘画大量出现在第五届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5,1972)时,许多艺评家嘲笑它是令人无法忍受的退步。平凡的图像、以幻灯片投影在画布上绘画的技术、浅薄的画面空间与薄涂的亚克力颜料,让大家成了嘲笑的把柄和批评的对象,但是,照相写实的绘画伴随着这些声讨与责难依然继续发展,体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照相写实绘画自美国本土出现之后,迅速波及到了欧洲各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画家当属德国著名画家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Richter,1932-),他通过独到的表现手法完成了绘画对摄影的依赖和最有力的反击,在他的画面中照片成了“底图”,绘画的语言成为了主体部分,占据了上风。在他模糊的作品中,从绘画作品中来,又借鉴了摄影艺术的特征,通过照片式的构图,以不同的笔法来呈现出模糊的效果,缩短了绘画制作的时间和周期,同时也摆脱了照相写实绘画对照片的完全制约,艺术家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占据了画面的中心。此外,西班牙绘画大师安东尼奥·洛佩斯·加西亚(AntonioLopezGarcia,1936-)的作品中虽然不是面对照片进行绘制画面,而是通过实景实物进行冷静直观的写生,但其画风接近照相写实绘画。他可以很耐心地用三年或是四年的时间去画一张画,就是这样一种严格谨慎、严丝合缝的作画态度恰恰是对照片、摄影术快捷性和廉价感的一种挑战。

(二)从抽象回归到具象

欧洲传统艺术始终存在着重视理性精神和注重感情表现两种倾向。在19世纪末,后印象派的诞生和出现直接导致了以塞尚(重视理性)、梵高(重视感情)分别代表现代主义艺术发展的两种趋势。整个20世纪似乎是相较于以往而最不缺主义和流派的年代,这一时期艺术家们进行了疯狂的实验和探索,令所有的美术史学家们都始料未及。所有观念汇集到一起,似乎有一个共性就是“绘画不做自然的奴仆”“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开始关注“自我内心的表达与宣泄”,追求艺术的直接性、抽象化……等等。直到20世纪末期,观念的热闹最终回归理性的思考,此时写实绘画才逐渐从记忆的角落中被人们重新拾起和关注,因为打动人心的永远是真实的力量。照相写实绘画也是对于写实绘画的回应和最有利的支持。维也纳画家戈特弗里德·郝文(GottfriedHelnwein,1948—)的照相写实方式进行着自己的表达,他通过大画幅的强烈冲击力让人感受到了那些永远静止的凝滞,广泛吸收了日常生活中如商业、漫画等各种美术元素,微笑着用他的画笔来揭露出人性。这是摄影所不能比拟的一种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视觉方式随时都在被媒体文化所牵制,不是我们想不想看到的问题,而是我们必须也只能时刻被图像包围着。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之下,照相写实绘画那慢工出细活的绘画方式成为了奢侈品。最为著名的那张油画《格兰维亚大街》,右下角的签名是安东尼奥·洛佩斯·加西亚(1974-1981),他用七年时间在画这一张画,他的冷静和“慢性子”让人感受到了街道的宁静和空气的弥漫。他被誉为是可以描绘出空气的画家,色彩被洛佩斯进行了整理和提纯,看到他的画不得不让人想起了维米尔,他们的精神品质和创作态度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三、中国式照相写实绘画发展和传承

(一)技法的沿袭

1.全面吸收

一个画家在成为大师之前,首先必须当好学徒,不相信这一点的人迟早会付出代价。在油画技法的面前西方当然是大师,中国是学徒。无论如何,正确地使用材料,就必须切身学习和体验西方绘画技法的法则,否则会误入歧途,偏离目标。画家必须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和材料,才能为个人艺术创作的道路奠定好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20世纪60年代初前后,通过前苏联专家的来访和派遣留苏学生,培养了一批早期成熟的中国油画家,带回了前苏联的油画技巧和方法,并建立起苏式美术教育体系。同时,俄罗斯学派的单一画风和不太完善的技法也影响和限制了中国油画的发展。技法上的突破主要是思想解放、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法国克劳德·伊维尔(Claudeyvel,1930-)的到来而有根本意义上的改变,通过身体力行的展示与揭秘,全面而真实地再现了西方古典油画技法。中国的艺术家第一次开始真正意义上开始了对技法和材料的研究,伊维尔对物像的刻画达到了真假莫辨的境地,影响了一大批本土油画家。处于迷茫而困惑的中国画家,在对所有的技法和材料全盘吸收的同时,探索和尝试之风席卷中国画坛。

2.新的审美观

从“星星美展”开始到“八五美术新潮”,中国大地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油画技法和油画创作语言。之后,经济的繁荣发展带来了社会大众的审美观和审美需求的逐步提升,伴随着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绘画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照相写实主义风格在中国开始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1979年,四川美院的罗中立首次展出作品《父亲》,从绘画语言的表现风格上明显有照相写实主义绘画的影子,画面中的农民形象完全以大尺幅头像的样式来反映出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的最真实的形象,表现手法写实,他在借鉴了照相写实技法的同时,画面还做了肌理效果,通过增加画面的质感来凸显劳动人民朴实的风格。另外,擅长表现乡土气息和浪漫诗意画风的何多苓的作品中明显受到了怀斯的影响,画面注重虚实的把握和处理,色调以灰色为主,强调构图的变化和节奏的安排,画法细腻。而艾轩则以一种静谧的气氛来展现西藏人物形象,重视对光线运用和构图方式的多变,取法维米尔,用照相式的构图方式来展现鲜活的人物形象。

(二)照相写实绘画和超级写实绘画的本土化

1.技术的迷恋

经过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的发展滞后,中国写实油画开始寻求属于自己的绘画表现技法和材料语言,在熟练驾驭和掌握各种绘画技法之后,中国艺术家完全有责任承担起新生代中国文化艺术形态的新型载体,并对周遭一切现实社会和人文关怀方面发生兴趣和取得养分,关注的焦点开始更为宽泛。当“画家”控制“技法”为画面服务时,摄影术、电影、电脑等多媒体艺术就会成为画家在画面语言中的一大良助。照相写实绘画和超级写实绘画的绘画技法的出现,在中国找到了一大批的追随者,如中国当代著名的写实绘画冷军、石冲、常青、张志坚等都是这一技法的沿袭者。他们普遍都是以借助摄影及投影器材进行创作和绘制,将科技和中国文化的元素融入到画面之中。

对技术的迷恋追求到极致的画家无疑是冷军,他的油画通常都是先对所画对象进行长时间的摆弄和筛选,前期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独特构思。其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极端写实,他画面中的物品前后都实,没有镜头的光斑和由于变焦而产生的虚实,属于典型的超级写实绘画。观者在其画前无不被其画面那丝丝入扣、细致入微的细节与精湛的技巧所折服。不仅如此,冷军取法现代抽象大师塔皮埃斯的构成元素,并将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和有意味的形式融入画中,在早期绘制的作品世界地图系列中可见一斑。在作画时他通常是直面对象,以写生的方式进行绘制,复印机般的搜寻、记录每个所需要的细节。作画是局部深入,整体照应,做到细节与整体效果的最大化的统一与融合。

2.观念至上

艺术作品的价值不仅仅是给人创造一种娱乐方式,艺术在给人赏心悦目的形式的同时,帮助人们从内心上开始思考和感受世界。从认识的功能上讲,艺术反映生活,不仅仅是反映客观世界,或是客观的社会关系等,同时也为观者传达一种观念,一种人的主观世界——思想、情感、情绪、社会生活的再认识等。观念在石冲早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1993年创作的《欣慰中的年轻人》,画中一个坐着的男人体,全身着白色、笑容异样,两手轻捻了一只剥了皮的鹌鹑。他采用了一种不宜坐久的坐姿而产生一种不确定性,凸显了人物精神困境的比喻和嘲弄,作品中蕴含了很多对当下社会意识和生存空间的思考。他以超级写实的表现技法来完成观念性绘画,模糊了作者作为画家、装置艺术家、行为艺术家的身份和角色的转换,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对于油画的理解和思考。超级写实和照相写实绘画在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为中国油画家提供了本土画家对于写实新的解读与展示。

3.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图片这一司空见惯的材料,自照相术产生之后,就开始有了自己存在的历史功能和社会地位。当今画家已经很难像古典大师那样去画画,画家早已习惯的就是手里拿着照片进行创作,尽管很多年轻人也都从照相术中寻找自己绘画的道路和发展方向。在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写实占据了中国油画的主流,写实画派、80画派……等等都是写实绘画的高手。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火爆,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照相写实绘画的队伍中来,也不乏很多优秀的作品。同时从很多画中,我们也看到了太多人的影子。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现在画家出去采风,更多的是带一个或几个相机到处拍照,而不是席地而坐,拿出速写本慢条斯理地认真分析和研究对象的内在结构,“画家采风团”更像是“摄影采风团”。毫无疑问,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影像化的时代,用图片记录生活,用图片辅助进行艺术创作,用图片代替感受,用图片……我们的视觉观察方式被图像左右,如何创作出好的作品还应该取法上古,培养和训练画家自己的眼睛去作为唯一观察方式进行创作,以技法为依托,创作出真正属于本土绘画的不朽杰作。

[1]中央美术学院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外国美术简史(增订本)[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3]姚尔畅.当代油画创作大参考—材料技法篇[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6.

[4]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5]岛子.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6]贡布里希.图像与眼睛——图像再现心理学的再研究[M].范景中,杨思梁,徐一维,劳诚烈,译.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9.

[7]马克斯·多奈尔.欧洲绘画大师技法和材料[M].杨鸿晏,杨红太,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 杨抱朴】

J205

A

1674-5450(2014)01-0171-03

2013-09-23

王文星,男,北京人,山西大同大学教师,文学硕士。

猜你喜欢
写实主义技法油画
一张油画
物以貌求,心以理应——日本写实主义的旗手圆山应举
《拉奥孔》中“诗画异质”论折射的西方写实主义传统
油画《塬下》
油画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岁月长又长》(油画)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当代美国小说中的现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