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在甲状腺手术颈丛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2014-04-11 02:10余念恩邓玉春李安学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颈丛麻醉神经

李 平 余念恩 邓玉春 李安学*

(深圳龙岗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 深圳 518172)

地佐辛在甲状腺手术颈丛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李 平 余念恩 邓玉春 李安学*

(深圳龙岗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 深圳 518172)

目的观察地佐辛在甲状腺手术颈丛麻醉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颈丛神经阻滞组(C组,40例)和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地佐辛(D组,40例),分别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手术前后SBP、DBP、HR、SpO2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MAP和HR在切皮、术中及术毕较麻醉前明显上升(P<0.05),但地佐辛组低于对照组(P<0.05)。C组麻醉镇静、镇痛、手术满意度等均低于D组,有显著差异(P<0.01)。2组患者各时点SpO2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地佐辛在甲状腺手术中镇痛效果明显,可有效减轻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时的心血管反应,对循环、呼吸影响轻微。

地佐辛;甲状腺;颈丛麻醉;镇静;镇痛

颈丛麻醉是临床甲状腺手术中常用的方法,颈丛阻滞具有操作简单、术中观察患者发音情况可防止喉返神经损伤、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由于手术过程中的牵拉刺激,患者情绪紧张,以及局麻不够充分等因素,患者往往在术中会有明显的不适感,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患者术中的循环波动,尤其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此麻醉方式将带来更大的风险。本研究拟通过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地佐辛观察对甲状腺手术中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探讨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地佐辛应用于该类手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其中男53例,女27例。均为 ASAⅠ~Ⅱ级,所有患者术前检查排除甲亢、甲减、高血压及呼吸、循环等重要系统性疾病病史。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观察指标变化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观察指标变化

注:与T0相比,P<0.05;与C组比较,*P<0.05

C组 98.5±1.2 98.4±1.5 98.5±1.8 98.5±2.0 99.1±2.2 D组 98.9±1.7 97.8±2.1 98.2±2.2 98.3±1.8 978.1±1.4指标 组别 T0 T1 T2 T3 T4SBP C组 120.1±7.0 141.3±7.2 152.5±7.2 153.6±8.7 135.3±6.4 D组 125.5±6.8 132.5±2.8* 128.9±3.0* 124.6±2.3* 126.6±3.2* DBP C组 78.4±2.6 95.8±2.1 96.5±3.4 97.1±4.2 90.2±2.4 D组 78.6±2.2 84.2±2.4* 76.3±2.8* 78.2±2.4* 75.5±2.6* HR C组 83.2±2.5 114.8±3.5 120±3.5 125.2±4.1 105.4±2.1 D组 88.5±2.6 72.5±3.4* 70.1±3.5* 69.5±4.2* 68.2±2.1* SpO2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常规禁饮禁食,入手术室前均肌注苯巴比妥0.1 g,阿托品0.5 mg。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常规吸氧,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2组于麻醉前5 min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13070875)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然后以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混合液作患侧颈深丛+双侧颈浅丛阻滞,颈深丛阻滞用药5 mL,双侧颈浅丛各10 mL,以针刺C3~C4区域时皮肤无痛觉为阻滞满意。颈丛阻滞后15 min,观察麻醉效果满意且无不良反应。术中患者疼痛,则每次给予芬太尼0.05 mg;SBP>160 mm Hg(1 mm Hg=0.133 kPa),则每次给予盐酸尼卡地平0.5 mg;HR低于50次/分时,给予患者阿托品0.3毫克/次静脉注射。

1.3 观察指标

于麻醉前(T0)、切皮(T1)、分离腺瘤或腺肿(T2)、切除腺瘤或腺肿(T3)、皮肤缝合(T4)等时间点,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肢体活动、恶心、呕吐等。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χ2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观察指标变化见表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和术前SBP、DBP、HR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和术前SBP、DBP、HR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SBP、DBP、HR与麻醉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组手术开始后SBP、DBP和HR均下降,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SBP、DBP、HR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C组比较,不良反应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3 讨 论

多数术者习惯于甲状腺手术过程中保持患者的清醒状态,可与术者对话,可防止喉返神经损伤,但患者常出现焦虑、紧张等恐惧心理[1]。即使颈丛阻滞较完全,由于甲状腺上极受喉上神经分支支配,当手术进行到此部位时,患者都会产生不适感,严重者出现心血管应激反应,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对患者安全平稳度过围术期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影响手术进行[2]。因此,临床上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时常采用镇静剂、镇痛剂以及血管扩张剂药物,以减轻血流动力学反应,并使保持患者适度镇静镇痛。血管扩张剂虽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但无镇痛镇静作用,而阿片类药物有镇痛镇静作用,容易出现呼吸抑制。因此,如何使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安全平稳度过围术期,是麻醉科医师一直关注的问题。

地佐辛是一种新型阿片类镇痛药,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对κ受体完全激动产生镇痛作用,其镇痛强度、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与吗啡相当;对μ受体有部分激动、部分拮抗作用,不产生典型的μ受体依赖,可使胃肠平滑肌松弛,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对δ受体几乎无活性,临床上很少产生烦躁不安、焦虑不适感[3]。地佐辛对呼吸抑制较轻,有剂量封顶效应;常用剂量的地佐辛对血压、心功能影响小[4,5]。本研究选择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对照组患者MAP和HR在切皮、术中及术毕较麻醉前明显上升(P<0.05),但地佐辛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组麻醉镇静、镇痛、手术满意度等均低于D组,有显着差异(P<0.01)。2组患者各时点SpO2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地佐辛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对呼吸和循环影响小,使患者术中舒适、合作较好,能显着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减少手术中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地佐辛应用于甲状腺手术镇痛效果明显,可有效抑制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是一种良好的麻醉辅助方法,有推广的价值。

[1] Sakurai Y,Obata T,Odaka A.Buccal administration of dexmedetomidine as a preanesthetic in children[J].J Anesth,2010,15(4): 84-86.

[2] 姚艳萍,陈国忠.颈丛阻滞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2011,16(23) : 3636-3638.

[3] Locniskar A,Greenblatt DJ,Zinny MA.Pharmacokinetics of dezocine,a new analgesic: effect of dose and route of administration[J]. Eur J Clin Pharmacol,1986,30(1) : 121-123.

[4] Pandit UA,Kothary SP,Pandit SK.Intravenous dezocine for postoperative pain: a 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comparison with morphine[J].J Clin Pharmacol,1986,26(4):275-280.

[5] 任鹏程,安丽君,吕海港,等.地佐辛抑制全麻气管插管期应激反应的效果[J].江苏医药,2011,37(11) : 62-63.

R614

B

1671-8194(2014)11-0155-02

*通讯作者:E-mail:lianxue135@126.com

猜你喜欢
颈丛麻醉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颈丛阻滞治疗肌筋膜疼痛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神经”病友
艾司洛尔与硝酸甘油用于颈丛阻滞后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