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教学中的示范导写训练

2014-04-11 22:48陈岳雷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言语形式课文

陈岳雷

写作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理念:丢掉一切“法”,“法无定法,非法为法”,无论怎么写都是合“法”的。这种要求是针对有一定写作水平的人而言,初中生写作不同于成人,他们写作还未入门,恰恰需要“法”之引导。现行语文教材以主题为单位,以综合性学习为载体,每个单元列举话题材料,但材料的丰富不能代替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写作之法要靠学生自己去“摸着石头过河”,这个过程使不少学生走了弯路。

语文书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本凭借,对写作内容进行调整重组、开发整合,能使作文教学结构化、序列化,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优化阅读教学的示范导写训练,就是根据完整、系统与有序协调的原则,将阅读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能给学生写作以良好示范作用的资源进行梳理、开发,以达到资源优化的示范导写效果。

下面以人教版八上第一单元阅读教学过程中开发示范导写素材为例,简要阐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一、导写训练的内容

1.文体样式的示范导写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认识特定的文体样式,并进行模仿写作,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各种文体,更能促进对阅读文本的感知。如对于寓言、诗歌、戏曲等文艺类的文本的解读,多采用“感性自然的解释方式,是以想象与感觉为主导的想象方式,是诗性的体验与诗性的思考”(李咏吟《解释与真理》),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为什么童话、寓言、戏曲等文本中存在那么多“不合理”的现象:小白兔怎么会说话?天上怎么会有九个太阳?而进行适当的模仿写作,又能加深学生对童话、寓言等“诗性”语言及想象的理解,其他特殊文体当然也一样。

教学《新闻两则》时,正值学校开学,要求学生根据新闻的写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写一则小新闻,写出学校近两千师生开学第一天的风貌、学校的新变化、学校为开学安排的特色活动等。教师提供标题:两千师生开学第一天。这样训练,在写作中更加深了学生对新闻这一文体的了解,也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2.表达方式的示范导写

我们常说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指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形式特点。很多文段的表达方式不是单一的,但可以有侧重,有主次。教学中可以把模仿表达方式和进行语言训练有机统一起来。叶圣陶曾经说:“看整篇课文,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比如在《芦花荡》一课中,要求仿照课文“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钻入了苇塘的深处”几段话的写法,从分段、对话、环境描写及表现人物性格心理等角度,写一个片段,话题也是仿照课文,写在激烈的冲突之后,气氛开始趋于平静时所发生的事情,可以写与父母(同学、兄弟姐妹等)的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等。

这个导写训练,教师主要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把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等进行综合运用。如果没有课文段落,仅将要求布置给学生,那还是停留在概念性的层面,不够感性,学生也不易写作,但有了“模仿”的凭借之后,写作就显得“感性”了许多,学生写作就会生动起来了。

又如《蜡烛》一课,教师要求通过对比课文段落“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与段意概括句“她很艰难地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的不同,让学生明白“具体描写”与“概括记叙”的不同,进行概括到具体的写作训练,消除学生作文弊病。要求学生仿照上述文段的写法,扩写一句话:老师感冒了,上课时显得很累。

3.言语形式的示范导写

所谓“言语形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文本中的外在言语形式,它是一种关涉构词、构句、构段、构篇的框架模式;另一个是文本中的内在言语素材,它是一种关涉好词、好句、好段、好篇的材料构件,也关涉到修辞、标点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课文言语形式的秘密,既关注文本内容思想,也关注文本言语形式。言语形式的模仿,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言语范式,以利迁移运用,尝试自己在实践中模仿练习。

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课,虽是译文,但教师充分认识到文章言语形式的特点,语言铺叙,言辞犀利,感情充沛,所以教师设计了以下两个导写训练题目:

1.请仿照信中雨果赞誉圆明园的一段话,用丰富的言语进行人物描写(“姑娘太美了”,或“小伙太帅了”),尝试铺叙写作。

附学生习作:

请您用羽毛,用红宝石,用花朵,用彩虹建造一个梦,用贤惠作为她的生命,给她上上下下喷洒香气,披上羽衣,脸上带些微笑,心灵带些纯洁,带些天真,展现出优美的身段,似蝴蝶飞舞,并饰以彩虹,饰以阳光,饰以雨露,饰以清风。请同是诗人的描绘师描绘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幻想,再描绘柔嫩的皮肤、灵巧的双手、迷人的眼神,加以优美的语言、动听的歌声、文雅的举止,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魂不守舍的身姿,其外貌是嫦娥,是西施,那,就是这位女子。

2.请仿照雨果在抨击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时运用的“反语”写法,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按要求进行片段作文。

班里阿三与隔壁班的炳哥闹了点小摩擦。阿三回到班里一宣传,男男女女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你一言我一语群情激奋,个个摩拳擦掌,要为阿三鸣不平,欲群起而攻之,更有冲出教室者,场面颇为壮观。

请你从一个正面的角度,用反语的形式描述一下这样的场面,表达你的看法。

需要说明的是,表达方式也可以属于言语形式范畴,都属于文章“怎么表达”的层面。因此,在导写训练时,是很难单独分列的,只是有所侧重。

3.写作思维的导写训练

什么是“写作思维”?顾名思义,写作思维就是写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写作思维具有敏捷、灵活、独特、深刻的特点,写作思维中存在着“模块”现象。所谓“模块”,我们指的是贮存在记忆中的人或事物呈现的组块形态,它或是对客观事物直接感受而形成,或是阅读获得信息的心理印象,这些“模块”都有可能成为写作时的模本,一旦作者进入写作状态,它们便会在头脑里活跃,而阅读教学中的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就可成为这“模本”。

如在《亲爱的爸爸妈妈》中,“凄风。苦雨。天昏。地暗。”一词一句,四个短句,四样事物,四个修饰词,不仅写天气,而且表现作者沉重的心情,用恶劣的天气来渲染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哀。教师让学生仿照这种写法,尝试表现“喜庆”或“浪漫”的氛围。

有学生写出下列习作:

(1)柔月。和风。小桥。花伞。

(2)礼炮。彩带。气球。新楼。

(3)朦胧的月。清亮的水。温和的风。芳香的草。

若经常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写作思维的导写,就会大大提高学生作文的构思、布局、立意的能力。

二、操作方式:分散与有序相机结合

导写训练并不是阅读教学的附属物,也不是为导写而导写,它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同时也是写作教学的相机开展,因此,进行导写训练时选择的时机就显得很重要。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对整篇阅读材料、整个单元教学,甚至整册教材都要有统筹安排,要兼顾各方面导写内容的训练,不可盲目无序。我认为在导写训练时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效果较好。

分散,指的是在阅读教学进行时穿插导写训练。可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及教学环节的推进,选择在课堂进行时、课堂小结时及课后训练时,相机开展。

集中,可分为两个时机,一是单元复习时,要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进行主题式作文写作,如八上第一单元,让学生评述战争;二是大作文写作时,综合各要素的训练,可与征文写作、月考作文等结合起来。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模仿中的提升

阅读教学中的示范导写不是单纯地模仿课文和句段,机械地套用文章。如果机械模仿别人,久而久之会使自己的思维变得僵化,失去活力和生机,那样导写将适得其反。示范导写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写作,它更要运用创造性思维,要学生摄取范文之“神”,融入自己作文中去。如此“模仿”多了,就会有“出格”的作文,有新的创造。

2.激趣后的训练

要让学生不机械参照例文,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模仿写作的乐趣与激情,进而在模仿中写出特色,超越模仿的蓝本,就一定要注意提高他们对写作话题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设置导写训练的话题或情境时,要注意学生的生活、心理,使写作内容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中来。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只有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形式的训练才能水到渠成。

利用阅读教学,捕捉写作契机,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写作实践,从而以读促写,将能很好地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同时,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材的示范价值,能使资源具有更多的教育附加值,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拓宽了课程研究的领域,从而促进了课程理论的发展。

参考资料:

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言语形式课文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