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时期医德医风建设思想的现实价值*

2014-04-14 19:23左铮云彭恩胜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医风中央苏区医德

★ 左铮云 彭恩胜*

(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4)

医德医风是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具体体现。早在中央苏区时期,形成了强化医生生源质量,健全医学教育机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给予各种保障待遇等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思想。这些思想,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但对于新时期如何把好医德医风“质量入口”关、“教学教育”关、“鞭笞出口”关,从而完善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1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把好医德医风“质量入口”关

中央苏区时期,苏维埃政府因时因地制宜,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医生生源质量,在招生过程中严把生源关。这些思想和经验,对于新时期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把好医德医风的“质量入口关”,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1.1 单独设立医学教育入学考试确保生源质量关 在中央苏区招收医疗领域生源时,非常注重红军机关或者地方政府的鉴定作用,要求他们把好医生生源的第一道关口,为中央苏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送来优秀分子。在招生简章中,规定有阶级觉悟、政治可靠是其固定内容。在招生过程中,中央苏区政府非常注重考查考生的革命信念政治素质。这种革命信念,为培养具有良好医德医风的医务人员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当前如何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给予思想启迪。

2014年召开的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习近平在会上指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的目标是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1]但是,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招收大学生时,主要是以高考分数决定的,至于考生本人将来是否适合当医生,高校并未过多考虑。据此,高等医学院校可否考虑参照目前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单独设立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前,考生需提交申请材料,内容包括学生自身成长经历、报考医学院校的动机、对医学的认识等。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由高校自行出试卷并划定控制线,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文化水平;面试由高校自行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主要考察人文素质,包括综合分析能力,对医学的热爱程度、服务社会的决心等。单独设置的招生入学考试,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医学生有志献身于医学事业,为日后形成高尚医德医风奠定基础。

1.2 不拘一格广纳民间高尚医德医风医学人才 中央苏区医疗卫生工作中缺医少药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但在其发展过程中,非常注重民间医疗人才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红军中医务人员极其缺乏的严重情况。同时,苏维埃政府还组织零散的江湖郎中和社会游医在集镇建立医疗诊所。他们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为中央苏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坚持广纳民间医学人才,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现象,为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目前高校开展的各种医学教育形式培养了大批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在我国医学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文件实施后,有一大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民间医学人才获得制度认可,却仍有为数不少的民间医学人才被拒之门外。他们主要分布在广大农村,因无学历、无职称、无资格而受到制度的排斥。即使在当地广受百姓欢迎,医术深受百姓认可,因缺乏科学指标佐证,依然被拒之医师资格之外,这严重地造成了民间医学瑰宝的失传。因此,可否考虑以群众是否满意为准则,破格招收高尚医德的民间医学人才攻读各个层次的学位。因为大多民间医学人才没有正规的学习履历、整体的理论知识、系统的学科背景,无法按照规范化的高考形式录取。对于自学医学、祖传医学和带徒出师的人才可由卫生部组织进行临床考核,时间为半年至一年,主要以临床效果为主。只要确有技术,疗效真实,且经过当地群众认可,不仅授予学士学位、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也即可授予执业资格证书。这种“不拘一格”的形式广纳民间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人才,有利于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2 构建科学合理培养体系,把好医德医风“教学教育”关

中央苏区时期,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在教育学制上,规范化与具体化结合;在教育内容上,医术与医德并重;在教育方式上,过程化与形象化并存,对于新时期构建科学合理培养体系,把好医德医风“教学教育”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2.1 构建时代化的医德医风教学教育内容 中央苏区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医德医风教育建设,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正规的教学制度,划分基础、临床、实习等教学阶段,采用基础、专业和实习三段式教学模式。但是,在革命战争特殊时期,有些经过简短培训的医生也立即投入革命后方。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医疗技术,而且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不断锤炼意志,突出表现了医务工作者的革命大无畏精神、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大大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中央苏区时期的医德医风教育内容突出表现为革命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相结合的精神。事过境迁,医德医风教学教育内容应在继承这些精神的基础上,赋予医德医风教育的时代性、层次性和可接受性等特征。时代性是指医德医风教育内容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赋予新的内容,层次性是指医德医风教育内容对于在校生、实习生、医务人员呈现出步步高的要求,可接受性是指医德医风内容不管对医务人员还是对普遍群众来讲都是普遍认可的调整医务人员与患者、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具体来讲,医德医风教学教育内容可以分为医德医风基本理论、规范体系两个部分。医德医风的基本理论,主要是阐述医德医风的本质、医德医风产生发展规律等内容。医德医风的体系规范是衡量医务人员标准的依据,包涵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等文件之中。医德医风内容确立之后,教育者可以根据规范体系找出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被教育者可以根据这些规范修正自己的言行,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医德医风素质。

2.2 构筑强化医德医风建设的课程体系 在中央苏区时期,严格思想政治要求,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医学生和医护人员的阶级觉悟,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在课程设置中做到医术与医德并重,是在课程体系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典范。

增强医德医风教育的有效性,在借鉴中央苏区医德医风经验基础上,需要改革目前单一的平面型教材课程体系。一是构建医德医风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目前,高等医药院校虽有一些体现医德医风教育的教材,但这些教材比较零散,没有体现渐进性的特点。建议教育部委托对医德医风教育有造诣的专家学者牵头,编写一批反映时代精神的医德医风教育教材。二是优化现行的医德医风教育课程体系。医德医风教育课程体系大致由三部分构成:第一,医德医风教育公共性课程,主要包含思想政治理论、心理学等,采用必修课形式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学期进行,旨在为培养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型人才奠定基础。第二,医德医风教育基础性课程,主要包含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采用选修课的形式在二年级下学期和三年级上学期进行,旨在提高医学生的社会价值判断能力。第三,医德医风教育专业性课程,包括行为医学、医德规范等,采用选修课的形式在三年级下学期和四年级(实习生)进行,甚至在医务人员中强化这些内容,旨在培养医学生和医务人员践行医德医风规范的能力。这三部分课程体系内容有机整合,构成医德医风教育的课程体系。[2]

2.3 构思提升医德医风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在中央苏区时期,由于处于战争环境,医疗卫生学员一边上课,一边参加战地的救护工作。但由于学员文化水平不高,教员在教学中提倡形象教学,边讲边示范,由教员将复杂难懂的理论通俗化,将难记的内容歌词化。这些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医德医风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医德医风的养成起始于人的心灵自悟,注重科学系统的培养,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毫无疑问,运用不同课程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强化医德医风教育。第一,高校思政课是推进医德医风教育的基础课程。长期以来,高等医学院校十分重视思政课教学。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均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课程。任课教师根据医学生的专业需求,运用医学上的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三明治教学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德医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医德医风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第二,高校专业课是推进医德医风教育的核心课程。在专业课的讲授中,任课教师要结合专业增加医德医风方面的相关知识,开展医德医风方面问题的讨论,增强学生对医生角色认同和医德医风理论的认知,逐渐地把自觉的医德医风意识转化为医德医风行为。第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医德医风教育的隐性课程。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医德医风人文景观建设,在校园内建立古今中外医学上经典名人的人文景观,在图书馆、教室内装饰具有医德医风的图貌;开办系列医德医风讲座,邀请医学领域相关专家来校传授行医之道,畅谈医德;加强医学生文化社团建设,开设校园医德医风论坛,让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 健全绩效监督考核机制,把好医德医风“鞭笞出口”关

中央苏区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医疗卫生管理制度,同时给予医疗技术人员在政治、生活、工作上的优待,造就了一大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生。这些制度和具体做法,对于新时期健全绩效监督考核机制,把好医德医风“鞭笞出口”关,依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1 完善医德医风建设管理体制 中央苏区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组织管理等重大事项都作了法律上的规定,这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草案》《内务部的暂行组织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也就从组织管理上保证了医院医护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新时期,为强化医德医风建设,需借鉴中央苏区医务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精神,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医德医风建设管理体制。在管理体制上,针对医德医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成立医德医风监督办公室(以下简称“监督办”),形成医务人员个人对科室负责、科室对监督办负责、监督办对党委负责的“三层共管”体制。党委要坚持定期听取监督办的工作汇报、定期进行舆情分析,定期研究解决医德医风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监督办主要职责是监督各科室是否把医德医风建设纳入到科室管理工作计划中,监督各科室是否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并接收、收集患者对医务人员在医德医风的反馈情况。各科室须全面落实责任制,坚持科室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把医德医风建设工作纳入科室日常工作之中,确保医德医风建设的制度化、长期化。

3.2 改进医德医风绩效激励机制 中央苏区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给予医务人员各种优待。在政治上,平等对待来源和背景不同的医生。在生活上,每月发给戴济民等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名医四十元至八十元大洋的技术津贴。在工作上,制定了许多有关奖励的文件。如《关于医院政治工作的训令》指出:“奖励积极努力和在医务上有大的贡献和新的发明的医生”。[3]这为造就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生提供了精神上的动力。

中央苏区时期对医务人员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奖励的做法,值得传承,且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创新。在新时期,医患关系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的原因众多,但医德医风方面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在强化医德医风建设上,需要制定明确的医德医风建设规章制度,对医德医风建设的主体、目标、要求、奖励、适用范围等作出详细的规定。比如,建立“医德医风奖励办法”、“医德医风个人风采档案”、“医德医风奖励基金”等相关规章制度,通过这些规章制度,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者进行奖励,并把高尚医德医风的激励与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晋职晋级、出国进修等充分结合起来,从而激励他们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促使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3.3 健全医德医风监督考核机制 中央苏区时期,颁布了《卫生研究会简章》《苏区卫生运动纲要》等一系列文件或通过布告等形式,确立了医疗卫生工作的方针,充分发挥了政府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监督作用;制定了加强医院和医务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文件,这些举措为确保医疗卫生人员具备革命精神和高尚的情操,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提供了制度保障。

监督考核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必要措施。在吸收中央苏区医德医风建设有益经验基础上,根据医院和医务人员实际,不断完善监督考核机制。第一,完善医德医风监督机制,加强社会各界对医德医风的监督。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确立监督办、患者或其家属二级不同监督主体,制定出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监督条例,并使之纳入到对医务人员的组织管理之中,把医德医风要求变成健全的规章制度;第二,完善医德医风考评机制,提升医德医风考评的实效性。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制定并完善《医德医风教育和医德医风考核制度》等规章制度。成立考评小组,制定出考评标准,定期进行考评,主要考评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履行职责、医德等方面的情况。考评小组及时将考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并把考评结果纳入个人诚信档案。医德医风的考评实施“一票否决制”,对违背医德医风的人和事,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纪律处分、缓调职级等处理,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要依法惩处,从而不断强化医德医风建设。

中央苏区的医疗卫生事业随着中央苏区的丧失而不复存在,但中央苏区党和苏维埃政府医德医风建设思想一直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中央苏区的医德医风建设思想,对于促进新时期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8-19(1).

[2]彭恩胜,傅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境遇与发展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3,769(21):67.

[3]高恩显.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工作历史简编[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68.

猜你喜欢
医风中央苏区医德
通过医德医风智慧考评体系建设正向激励医务人员行为导向
县级医院医德医风档案管理工作研究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新时期学习中央苏区精神内涵的启示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思邈医德思想发微
浅谈促进现代藏医药发展的医德医风问题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中职护生医德认知现状及对策
中央苏区反腐廉政建设的经验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