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对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意义

2014-04-15 04:45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和平道路世界

许 峰

(北京联合大学人文社科部,北京100101)

2011年9月发布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国际社会应该超越国际关系中陈旧的“零和博弈”,超越危险的冷战、热战思维,超越曾把人类一次次拖入对抗和战乱的老路。这里提出的“三个超越”准确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对于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景,同时,这也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在价值追求。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探索出的一条新型发展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道路已经并将进一步显示出其对于构建和谐世界的重大意义。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通往和谐世界的康庄大道

1.和平发展道路具有优越性。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是适合中国基本国情、顺应时代的潮流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人民从历史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中国基于自己5 000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基于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规律的把握,对当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格局变化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认识,才郑重选择和平发展道路,并视之为中国实现国家现代化、参与国际事务以及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途径。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具有强大优越性,主要表现为:

(1)既能融入经济全球化又不丧失发展主动权。一些国家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运用霸权逻辑,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体制安排和经济控制,因此,有些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方面比较保守甚至闭关自守;有的国家则相反,完全不设防地拥抱经济全球化,结果导致诸多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而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宝贵机遇发展壮大自己,主动采取渐进式的改革开放战略,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迅速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2)既能实现自身发展又不妨碍其他国家发展。按照西方现实主义传统及理论思维,国强必霸,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打破了这一错误逻辑,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1]这一道路突出的是和平,重视的是合作,追求的是共赢。中国不但不会沿袭西方列强侵略、掠夺、对外扩张这些阻碍甚至破坏其他国家发展的邪路,而是要把我们的发展成果为世界的发展服务,走与其他国家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道路。

(3)既可以实现国内社会和谐又促进世界和谐。“和谐”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核心内涵之一,也是我们处理国内与国际事务的一项重要原则。中国提出的和平发展道路注重从国际国内的紧密联系中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注重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注重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中国提出,在国内建设和谐社会,在国际上主张建设和谐世界,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政策、中国自身发展和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辩证统一。

2.和平发展道路具有普遍性。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具有一定特殊性,但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和平发展道路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具有普遍意义。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遵循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国与国之间应当相互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文化上相互交流借鉴、求同存异,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已经并将进一步显示出其普遍性以及世界意义。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对于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空间的国家和地区,尤其对于全球化背景下后发民族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维护主权等诸多方面提供了宝贵且丰富的资源。

和平发展道路具有普遍性并不是中国刻意输出的结果,这一点和西方一些国家的做法截然相反。中国政府反复强调,中国不会向其他国家输出自己的发展道路或模式,不会通过任何方式把自己的价值强加于人,而是相信具有同等智慧的其他国家人民都能够找到适合于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广为流传的“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并不代表官方的说法,作为一种学术界的探讨,意在解释为什么中国道路能够取得成功,而不是中国要向其他国家推销中国的经验,这与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以及转轨国家软硬兼施地输出新自由主义模式有着本质不同。

3.和平发展道路具有共赢性。胡锦涛同志认为:“人类的发展进步,民族的繁荣富强,应该也只有通过和平发展道路才能实现。”[2]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说:“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他还特别强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3]道路决定命运。各国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同样决定各国的国运,并从根本上决定了世界是否和谐。只有所有国家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和谐世界才能真正实现。

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并非所有国家都要走整齐划一的发展道路,而是不同国家在选择自己发展道路时理应遵循符合各国共同利益的价值规范或国际公理。不同国家走什么道路在彼此之间客观上会产生相互影响。很难想像,一个国家可以走暴力、掠夺、殖民、军事化道路而不影响其他相关国家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产生共赢和共生效应,才能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或命运共同体。正如一位中国学者所言,中国扩大和深化同相关各方的“利益汇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乃是一个全方位的战略构想。[4]简而言之,就是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全方位地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同一切相关国家和地区建立并发展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内涵的利益共同体,推动实现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共同和平发展。这里当然就包括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同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和平崛起。

二、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是对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1.中国的大国地位决定了中国发展道路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基石。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 (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只有如此大体量的中国发展起来了,才是世界和谐的福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3月访问俄罗斯回答学生提问时说道:“13亿多人口的中国发展起来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相反中国如果是积贫积弱,这才是世界真正的麻烦,这才是世界真正值得世界担心的事。”[5]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没有生产力的普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6]假使一个国家的贫困普遍化导致了“死灰复燃”,我们希望求得“和谐”必然是奢谈和空想。2005年兰德公司向给美国国会出具的一份证言报告给出了一个佐证。该报告认为,“如果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富裕和统一的国家,我们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就不会有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是第二次欧洲大战。中国能够阻止日本侵略或者打败日本……我们和整个世界 (更不用说10亿中国人)已经为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贫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世界需要一个健康的中国。” “中国全球化的成功将使我们不再会有类似这样的麻烦:中国不再是一个让世界强权发生激烈冲突的地方;中国不再会支持东南亚、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的叛乱;中国不再会寻求破坏全球性金融机构的机会”。[7]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前助理国务卿坦利·罗思在对华盛顿州对华关系委员会发表讲话时说:“如果中国获得成功,它就将成为一个日趋繁荣和稳定的中心。如果它失败了,这个国家拼命想在其他国家寻找机会的移民就会蜂拥入其邻国,甚至美国。一个软弱的和动荡的中国将比一个强大和稳定的中国对美国利益构成的威胁要大得多。”[8]毫无疑问,由于中国庞大的体量,贫穷落后必然会给整个世界带来巨大的包袱。中国在实现民族独立和强国富民这两大历史任务的道路上,始终把自力更生基础上的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当作主要任务。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始终高速、持续、稳定增长,被国际社会誉为消除贫困方面的典范。从1990年到2007年,中国减少的贫困人口占世界贫困人口的70%以上,成为全球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使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国家。中国彻底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国家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其本身就是世界和平与发展力量的增强,就是对构建和谐世界的最直接的贡献。正如澳大利亚学者休·怀特所言:“我们应该承认,中国正发生着许多美好的事情。由于中国取得的经济增长,数亿中国人过上了他们父辈做梦都想不到的更好、更富足的生活。更好的住房,更棒的学校,更优的医疗——这些物质条件具有真实的道德价值,不承认这些成就是不诚实的。[9]

2.中国通过和平发展实现国家的强大就是对世界和平的巨大贡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极化已经成为世界格局演变的一大趋势。邓小平曾指出,不管将来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中国至少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10]353邓小平在这里已经将“发展中的中国在多极格局中的地位定位为有所作为”,认为“中国在新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肯定超过过去在两极格局中的地位”。[11]他说:“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如果说中国是一个和平的力量、制约战争的力量的话,现在这个力量还小。等到中国发展起来了,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将会大大增强。”[10]104-105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展现出了活跃而自信的现象,而这一切都与中国综合国力迅速上升紧密相关。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发展壮大已不仅是中国自身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根据当代国际关系理论,各大国的力量形成均衡态势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最佳方式。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势均力敌也带来了半个世纪的相对和平,尽管这一和平与和谐世界的目标相差甚远。但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霸的野心日益膨胀,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一大隐患。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2012年美国的人权纪录》指出,美国是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对外发动战争最频繁的国家。在短短的十多年之内就直接参与发动了多次地区战争,还多次在幕后煽动各国分裂势力制造紧张局势,挑起局部战争。而“中国因素”的影响不断增强,在某种程度上可弥补苏联解体后留下的战略真空,对企图独霸世界的美国也起着重要的牵制作用。

3.中国的和平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提供了中国的“正能量”。

(1)世界经济增长的 “中国动力”。[12]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总量上绘制出了一路攀升的“中国数字”,创造了被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交上了一份破解各式改革发展难题的“中国答卷”,极大地彰显了中国道路的“正能量”。在世界深陷金融危机时的200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贡献率曾超过50%。[13]如果与美国这一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动机相比,2000-2011年,中国进口额占世界总量比重由3.35%增至9.94%,而美国则从18.73%下降至12.32%;这一时期,中国对世界进口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13.03%,而美国为8.63%,中国贡献相当于美国贡献的1.51倍。这一时期,中国对世界出口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14.02%,而美国为5.94%,中国贡献相当于美国贡献的2.36倍。此外,2010年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总量比重的19.8%,已经超过了美国的19.4%,打破了美国自1890年以来120年的“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地位。[14]据世贸组织统计,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15]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2)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在实力增强之后并没有强势挑战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而是以平等成员的身份参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建设与变革,以此确立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和平形象。在应对经济发展不平衡、全球气候变暖,防范金融危机、防止生态破坏,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势力、跨国犯罪、毒品走私等问题上,中国拥有了更大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3)改革国际制度的“中国规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制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中国主张在遵守现有规则的基础上对现有制度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即“增量改进”。这一改进通过自身对既有国际制度的参与实践来引导其变革,同时立足外围和新兴国际制度建设,促进更多国家分享发展的成果,以渐进方式形成对现有不合理国际制度的改进和替代,或者推动既有不合理国际制度作主动变革。[16]

(4)贡献塑造国家关系的“中国智慧”。中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率先宣誓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安全观、国际关系民主化等原则、观念,提出的一些全新的价值理念,如“和谐世界”、“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也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

三、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引领和推动国际社会共建和谐世界

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很大吸引力,对西方国家的影响也逐渐增大。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很大吸引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历史境遇与基本国情与广大亚、非、拉国家比较相似,这些国家和中国一样都面临谋求本国经济与社会迅速发展的艰巨任务。许多发展中国家按照西方国家推销的方案发展本国经济,结果导致经济不仅没有得到发展,反而陷入深重灾难与困境中,比如一些拉美和非洲国家。而中国道路的巨大成功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国外许多知名学者与政要都认为中国发展道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最具有吸引力的典范。墨西哥前总统埃内斯托·塞迪略就认为:“新兴市场国家可以认真研究中国的经验:一是中国有能力制定和严格落实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二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利用自身优势和世界的机会实现对外开放……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融入全球经济的态度仍然是迟疑的,但中国却积极对外开放,参与全球化,从一个封闭的国家转变为一个开放的国家。中国的开放有利于自身也有利于世界。这给其他国家带来很多借鉴意义。”[17]显然,中国的发展模式向发展中国家展示了应对全球化的宝贵经验。中国发展经济的诸多具体做法与经验也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肯定,如在经济发展中如何处理国内外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如何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建立经济特区以及各种类型的开发区,尤其是改善投资以及市场环境,大力引进和利用西方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方法等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对西方国家的影响也日渐显现。对西方国家而言,中国和平发展的巨大成就回应了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成就的恐惧与各种歪曲。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崩溃论”被中国的实践一再证明是荒谬的。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的学术界和媒体开始热议“中国模式”,此类理论著述、学术研讨和访谈节目等比比皆是,公众的大量眼球都深深为之吸引。西方政界、学术界以及媒体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看到了“中国模式”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或效仿。原摩根士丹利公司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向中国学习宏观调控》一文:“中国在管理经济方面的表现仍远远胜过多数人对它的肯定。中国甚至在宏观政策战略方面给世人上了一课,这一课是世界其他地区应该聆听的……通胀阻击战的胜利是中国对其战术需求和总体战略目标作出协调的一个范例,世界其他国家绝不应错过这堂课。”[18]中国在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等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方面的经验,以及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方面的经验都可以为西方发达国家借鉴。近一百多年来,由于旧中国的积贫积弱,中国人一直都努力向西方学习,试图从西方找到自己发展之路,但结果屡屡遭受西方列强的欺凌,而今天中国的发展进步也开始让西方重视并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最近一些年来,西方无论政界还是舆论界,“向中国学习”的声音渐渐增多,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

2.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时代价值不断凸显,在建设和谐世界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当今时代,西方已经主导了数百年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日渐动摇。在西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理念无力解决当今时代面临的金融危机、气候变暖、强权政治以及文明冲突等各种全球性问题时,中国发出正义的声音并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恰逢其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时代价值越发凸显。在解决贫困问题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解决贫困问题无可争议的典范;在抵御金融危机方面,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健康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在核问题上,中国主张全球削减核武器,最终实现无核化目标,提出的中国方案得到了国际上热烈相应;在世界人口膨胀问题上,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也为控制全球人口数量作出了巨大贡献,等等。中国发展道路为破解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全球性问题指明了方向,并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为其他国家解决这些难题产生了强烈的示范和引领效应。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站在全人类根本利益的高度来思考发展问题,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从更深层次拓展了人类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新思路。正如德国学者罗尔夫·贝特霍尔德在《我们的时代》周刊上发表的《中国2003——迈向社会主义道路》中说,当今的资本主义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其无能,在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它已无法解决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如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生社会劫难、暴力、南北之间的鸿沟加深,环境遭到破坏等,因此,国际社会越来越期望塑造一个资本主义的对立面,中国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此。[19]俄罗斯学者卢加宁也认为:“中国‘和平发展'早已进入国际关系学辞典,中国已成为引领全球的世界强国之一。中国和平发展影响到全球和地区,不仅涉及一些世界性大国,也涉及亚、非、拉许多大大小小发展中国家;不仅关乎世界金融、贸易和安全,也关乎国际机构和组织,包括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和八国集团等。中国和平发展不仅证实了中国国内改革的巨大成功,同时也成为国际关系中今天和明天议事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和平发展已成为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现象,任何国际主体都不能回避,相反,必须要与之合作。”[20]汇丰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金于2012年12月9日发表报告就断言:“我们正在从一个由美国 (或者欧盟)引领的世界走向一个中国引领的新世界。”[21]

3.中国首倡“和谐世界”理念并用实际行动不断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作为和平发展道路的倡导者、引领者和推动者,中国把自己走和平发展的主张以及希望其他国家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强烈愿望毫不隐瞒地向世界宣告,并把自己探索的成功经验也毫无保留地与其他国家一同分享,这里不存在任何暴力、胁迫和诱骗,也不像一些国家为了一己之私把自己的发展模式强加给他国。正因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以及中国的政策主张光明正大,所以我们对于走自己的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充满自信。

中国最早提出建设“和谐世界”,并过倡议、宣讲、阐释等多种途径传播这一理念,使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之后,中国又提出了20多个与“和谐”相关的具体概念,如“和谐地区”、 “和谐亚洲”、“和谐东亚”、 “和谐海洋”、“和谐外空”、“和谐的中西关系”、“和谐欧亚地区”、“和谐网络世界”等等,不仅使得和谐世界的理念具体化,更使之具有针对性,也更有现实指导意义。

中国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许多努力已经被国际社会所认可。对于大国关系,中国致力于扩大共同利益,妥善解决分歧,彼此尊重,真诚合作,维护大国间的和谐关系;对于发展中国家,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发挥桥梁作用,推动构建和谐的南北关系;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上,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做到睦邻、安邻、富邻,实现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从而推动周边和谐;在国际事务方面,中国主张多边主义、并积极参与国际机制,注重加强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合作,维护联合国的权威,积极推动联合国的改革,消除单边主义以及霸权主义等不和谐因素;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坚持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处理问题,携手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鼓励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解决争端和冲突,反对任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在发展问题上,摒弃粗放式、掠夺式的发展思路,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各国共同繁荣;在对待不同文明上,倡导开放与兼容并蓄的文明观,尊重和维护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签署了300多项国际公约,参加了130多个国际组织。共参加维和行动20多项,累计派出维和人员1.5万人次,多次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评价。累计向161个国家以及30多个国际和区域组织提供援助,累计对外提供援助金额达2 562.9亿元人民币。为发展中国家在华举办各类培训班4 000多期,培训人员12万人次。援外医疗队对外派遣21 000多名援外医疗队员,经中国医生诊治的受援国患者达2.6亿人次。与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50个国家签署免债议定书,免除到期债务380笔,金额达255.8亿元人民币。[22]中国用实际行动表明,中国不仅是构建和谐世界理念的倡导者,更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全球化条件下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一条通往和谐世界的康庄大道。构建和谐世界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事业。中国向世界公开宣誓并反复强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除了表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诚意外,也期盼世界上其他国家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完全正确,没有任何理由加以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将会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认可,并引领和推动世界各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1]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EB/OL].(2005-12-22)[2014-03-1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9/06/c_121982103_2.htm.

[2]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05-09-03)[2014-03-10].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5-09/03/content_3439754.htm.

[3]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EB/OL].(2013-03-30)[2014-03-1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1/29/c_114538253.htm.

[4]郑必坚.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新内涵[N].北京日报,2013-05-03(17).

[5]中国积贫积弱才是世界的麻烦[N].东方早报,2013-03-24(1).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6.[7] W ILLIAM H.OVERHOLT.China and Globalization[EB/OL].(2005-05-19)[2014-03-10].http://www.rand.org/pubs/testimonies/CT244/.

[8]朱炳元.邓小平国家利益观的基本特点[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6):9-15.

[9]任仲平.转变,中国道路的历史性跨越[N].人民日报,2012-11-6(1).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叶自成.新中国外交思想:从毛泽东到邓小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43.

[12]张建.中国贡献了什么[N].解放日报,2013-03-06(7).

[13]全球吃定日渐丰盈的“中国红利”[EB/OL].(2010-02-09)[2014-03-10].http://news.xinhuanet. com/world/2010 - 02/09/content _12956357.htm.

[14]辉煌10年:中国贡献,和平发展正能量[N].人民日报,2012-11-06(5).

[15]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增长7.9%[EB/OL].(2014-02-24)[2014-03-10].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4/0224/c1004 -24446725.html.

[16]欧冶.中国式“增量改进”推动国际制度变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12-15(2).

[17]世界需要读懂中国[EB/OL].(2013-11-14)[2014-03-10].http://www.qstheory.cn/gj/zgwj/201311/t20131114_291209.htm.

[18]外国人士谈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对世界的贡献[N].人民日报,2012-03-12(3).

[19]徐崇温.国外有关中国模式的评论[J].红旗文稿,2009(8):27-30.

[20]杨政.中国和平发展是对世界的重要贡献[N].光明日报,2013-10-23(8).

[21]傅梦孜.中国道路与“人类发展的下一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3):35-41.

[22]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EB/OL].(2011-04-21)[2014-03-10].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4/21/c_121332527.htm.

猜你喜欢
和平道路世界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博弈·和平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期盼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