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陇油13号选育报告

2014-04-15 08:07庞进平聂战声靳丰蔚徐一涌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甘蓝型天祝父本

庞进平,王 毅,聂战声, 董 云, 靳丰蔚,徐一涌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天祝 733200)

我国春油菜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和内蒙古等气温较低、无霜期较短的地区,包括甘蓝型、白菜型和芥菜型3个栽培种,近年种植面积在670万hm2左右。甘肃省油菜年种植面积近20万hm2,总产达30万t以上,为第一大油料作物。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丰产、优质为目标,以不育系24A为母本,恢复系C6为父本选育成甘蓝型春油菜三系杂交种陇油13号(原代号08春油27),2014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甘审油2014001。

1 选育经过

1.1 不育系和保持系选育

1998年春,以甘蓝型双低春油菜品种青油14(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为母本,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湘302(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引进)为父本进行杂交(组合编号为98NB256)。1999年春季在甘肃种植F1代,收获自由授粉种子,秋季在云南种植F2代;2000年春季在甘肃种植F3代,并与品系G851A进行测交。2001年在甘肃鉴定,其中以98NBN256-1-1-3为父本的组合不育株率100%;2002—2006年,在继续回交的同时对父本单株进行品质分析,筛选双低、含油量高的单株作为下一年的亲本,通过定向选择,连续回交5代;2007年育成不育性稳定、性状优良、不育率100%的不育系24A及其相应的保持系24B。

1.2 恢复系选育

1998年在甘肃油菜育种基地以华协1号为父本与恢复系会川C进行杂交(组合编号为98NB25);1999年种植F1代,并收获自交种子。2000—2005年连续多代进行品质、育性和抗逆性选择。2006—2008年,与不育系24A进行测交,从中筛选到恢复率100%、杂交优势强的98NB25-1-2-5,并将其确定为恢复系C6,同时将这一组合编号为08春油27。2010年同时参加品鉴、品比试验,2011—2012年参加甘肃省春油菜区域,2013年参加甘肃省春油菜生产试验。

2 产量表现

2.1 品鉴试验

在2010年进行的品鉴试验中,陇油13号折合产量4 575.7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2号增产15.30%。

2.2 品比试验

在2010年进行的品比试验中,陇油13号折合产量3 136.3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2号增产5.35%,居8个参试品种(系)第1位。

2.3 区域试验

2011—2012年在永登、渭源、天祝、民乐、临夏、漳县进行的甘肃省春油菜区域试验中,2 a 12点(次)中有11点(次)增产,平均折合产量3 850.9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增产3.22%。其中2011年6点(次)有5点(次)增产,平均折合产量4 054.80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增产1.04%,居8个参试品种(系)第4位,以民乐点折合产量最高,达到4 985.85 kg/hm2。2012年6点(次)全部增产,平均折合产量3 647.10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增产5.76%,居13个参试品种(系)第5位,以渭源点折合产量最高,达到4 252.20 kg/hm2。

2.4 生产试验

2013年在永登、民乐、渭源、临夏、天祝、甘南、漳县进行的甘肃省春油菜生产试验中。7点(次)平均折合产量2 734.50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增产9.22%。其中永登点折合产量2 038.50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增产12.67%;民乐点折合产量3 464.2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增产8.04%,渭源点折合产量2 981.5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增产11.3%;临夏点折合产量2 491.20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增产3.75%;天祝点折合产量3 456.7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增产9.68%,甘南点折合产量1 390.6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增产4.9%;漳县点折合产量2 646.30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 5号增产11.96%。

3 特征特性

3.1 植物学特性

陇油13号生育期103~118 d,属晚熟品种。苗期叶片大,叶色淡绿,花芽分化较早,显蕾抽薹快,花瓣大而平,花期集中,株型紧凑。株高128mm左右,一次有效分枝数4~8个,单株角果数160个左右,角粒数26粒,千粒重3.8 g。

3.2 品质

2013年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中心分析,陇油13号籽粒含油率(粗脂肪)44.76%,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高4.16百分点,含芥酸0.59%、硫苷18.11μmol/g,品质达到国际双低标准。

3.3 抗病性

2013年8月20日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永登县秦王川试验点田间自然感病条件下进行抗病性鉴定,陇油13号菌核病病株率为21%,病情指数为6.29,表现低抗。

4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在甘肃省张掖、武威、定西、临夏、兰州等春油菜主产区种植。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适期早播

一般河西地区4月上旬播种,河东地区在3月下旬播种较好。

5.2 合理密植

甘肃省春油菜产区多地势高寒,气温较低,无霜期短,早霜较早,因此合理密植不仅是调节群体与个体矛盾、获得高产的主要因子,而且还具有促进个体发育、避开早霜危害等作用。甘肃省春油菜播种方式多为直播,一般播种量为4.5~7.5 kg/hm2。幼苗3~5片叶时要及时间苗,6~7片叶时要及时定苗,间苗原则为间弱、小苗,留壮、大苗。河西地区留苗密度以30万~48万株/hm2为宜。

5.3 科学施肥

春油菜施肥原则是重施基肥、种肥,及时适量追肥。基肥以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追肥以N肥为主。陇油13号产量目标为3 375.00~3 750.00 kg/hm2时的施肥比例以N∶P为1∶0.5为宜。

5.4 防治病虫害

陇油13号苗期易受跳甲、茎蟓甲为害,花期易受蚜虫及小菜蛾为害。播前用5%甲拌磷颗粒剂22.5~30.0 kg/hm2拌种对苗期跳甲、茎蟓甲防效最佳,薹花期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喷雾2~3次即可有效防治蚜虫及小菜蛾等。

5.5 及时收获

甘蓝型油菜易裂角掉粒造成减产,一般70%角果呈枇杷黄色时即可收获。

猜你喜欢
甘蓝型天祝父本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民族地区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路径——以天祝县为例
早熟甘蓝型春油菜‘年河18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6-2017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京华165”选育和栽培技术
精准扶贫与其实效性探析
——以天祝藏族自治县扶贫实践为例
对天祝藏区推进双联行动纵深发展的思考
籼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机收技术初探
室内水淹和田间模拟湿害对甘蓝型油菜耐湿性鉴定
简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