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全科对推动全科医学发展的思考

2014-04-17 22:19徐慧明李莉曹文群
上海医药 2014年6期
关键词:全科医学

徐慧明++李莉++曹文群

摘 要 全科医学在我国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全科医学的宗旨尚无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得到完全的实现。因此,如何缓解卫生保健的供需矛盾,提升初级卫生保健能力,实现全科医学的宗旨,已成为当前社区卫生服务需要思考的问题。结合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状以及我国医学教育的特点,我们认为,加强中医全科建设,是提升初级卫生保健能力、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实现全科医学宗旨的一种积极探索。

关键词 全科医学 中医全科 初级卫生保健能力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6-0019-03

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 medicine)是近40年发展起来的、全世界范围的初级卫生保健领域内的新学科,其宗旨是强调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的长期负责式照顾[1-2]。20世纪80年代末,全科医学的概念正式引入我国,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实践,尽管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全科医学得到了长足发展[3],但全科医学的宗旨仍无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得到完全实现。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缓解卫生保健的供需矛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卫生服务需求,提升初级卫生保健能力,实现全科医学的宗旨,成为当前社区卫生服务需要思考的问题。根据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状以及我国医学教育的特点,我们认为,加强中医全科建设是提升初级卫生保健能力、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实现全科医学宗旨的一种积极探索。

1 我国全科医疗发展现况

我国的全科医学发展起步较晚,1989年,首都医科大学建成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全科医学的概念正式引入了中国内地。1993年,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是我国全科医学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的诞生。1999年,卫生部全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全面启动[4]。2000年,中华医学会与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制定的全科医生任职资格和晋升条例,使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逐步正规化[5]。20余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的政策和文件,全科医学领域的先驱们也为全科医学的发展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但由于环境、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不容乐观,依然存在诸多问题[6]。

1.1 全科医师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如果按照每2 000~3 000人拥有1名全科医生的最低标准计算,我国需要16万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实际约有6万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的执业(助理)医师,仅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5%,远低于国际上30.0%~60.0%的平均水平[7]。

1.2 全科医师质量的持续性令人堪忧

全科医师的医疗技能水平应维持及不断提高,这种质量持续性是建立一支高素质全科医师队伍的重要保证。但质量持续性受到自我发展能力、工作环境、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等因素的影响。当全科医师进入社区工作后,工作环境的变化,继续教育和相关培训可及性的影响,使全科医师的质量可持续性充满了变数。

1.3 民众的医疗需求日益增加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初级卫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人们逐步意识到不仅要治病,更要保健预防;在延长生命的同时,还要提高生活质量;生理上的疾病需要治疗,心理上同样需要关心。这些观念的变化引导着民众对卫生保健需求的增加。最近的卫生服务总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不论城市地区还是农村地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量明显增加[8]。此外,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基数增大、慢性疾病患病率的升高,也使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增加[9]。

2 加强中医全科建设是提升初级卫生保健能力的一种积极探索

中医全科医学是整合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中医学临床二级学科。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是指通过中医全科医学培养,具有中医学、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应用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主要在基层提供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转诊、患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的综合程度较高的中医医生,是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10]。因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中医全科建设,符合基层卫生保健的需要,有利于全科医学宗旨的实现。

2.1 加强中医全科建设,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病种的需求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的疾病谱以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为主,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后遗症、肿瘤、慢性腰腿痛、颈椎病等,这些疾病都包含在中医全科治疗的范畴内,且疗效显著。

2.2 加强中医全科建设,适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硬件条件的限定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足于社区,硬件无法与三级医院相比。而中医是个性化治疗,中医全科医生采用西医的视、触、扣、听,中医的望、闻、问、切。通过这种与患者互动式的问诊收集资料,经过辨证论治,即可确定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其治疗过程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对仪器设备依赖性低。这些互动式收集资料的方式,比一般的全科医生要多,更明显高于对医疗仪器高度依赖的其他医生。因此,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治疗,使医生能关注到患者疾病以外的其他方面,而医生的聆听和对疾病以外其他困扰患者问题的关注,也无疑是对患者的情感支持和精神慰籍。因此,这种个性化的疾病和心理的治疗方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限的条件下,对治疗疾病更为有效。

2.3 加强中医全科建设,符合全科医疗特点的要求

全科医疗强调持续性、综合性和个性化照顾,强调早期发现并处理疾病,强调预防疾病与维持健康。而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以及“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愈后防复”加之“食药并重的营养观”和“形神并调的养生观”,使中医全科形成预防、治疗、调理一条龙的疾病处理模式。不但符合全科医疗的特点,还延伸了全科医疗的内涵[11]。

2.4 加强中医全科建设,是缓解全科医师需求的有益尝试

当前,全科医师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中医院校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如能正确引导这些大学生进行中医全科培训,下沉到社区,势必在人员数量上缓解全科医师不足的燃眉之急,缓解供需矛盾。

2.5 加强中医全科建设,是促进中医发展的新途径

中医全科医学是在整体医学观和系统整体性方法下对中医学的学术体系和服务模式的再构建,是对中医学学术的丰富和发展。在保持中医学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融合全科医学的思维及模式,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于一体,中医全科的发展必将对中医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全科在初级卫生保健中大有可为。中医全科使中医下沉定位在社区。建立中医学服务社区基层的理想模式,使传统中医药成为基层卫生保健的主流治疗手段之一,也使中医全科医生与全科医生一起,成为基层卫生保健的主力军,极大地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初级卫生保健能力,也有助于全科医学宗旨的实现。加强中医全科建设,既符合我国国情,也是对世界全科医学的一个重要补充,能更快地推进祖国传统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润生, 杨玉萍, 陈有华. 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展望[J].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 30(8): 5-8.

[2] Taylor RB. Family medicine: current issues and future practice. In: RB Taylor ed. Family Medicine-Principles and Practice [M]. New York: Springer, 1998: 1-5.

[3] 陈妍. 浅谈我国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海军医学杂志, 2011, 32(6): 428-429.

[4] 葛运运, 徐静, 周亚夫, 等. 我国全科医学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19): 2201-2203.

[5] 张艳云, 刘启贵, 李月英, 等. 从国情出发对我国全科医学发展现状的探析和方向的思考[J]. 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23): 159-161.

[6] 宋丽洁, 赵金芳, 杨志伟. 社区实施家庭医生制服务的问题及对策[J]. 上海医药, 2013, 34(6): 24-26.

[7] 顾昕.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角色[J]. 改革, 2006, 143(1): 106-114.

[8] 王朝君.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表明: 服务需求利用增加, 慢病防治形势严峻[J]. 中国卫生, 2009, 14(4): 36-39.

[9] 邓晶, 蒋事臻. 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卫生需求研究[J]. 医院管理论坛, 2012, 29(3): 21-24.

[10]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办公室. 北京市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试行)京中医科字〔2012〕148号[EB/OL]. (2012-08-14)[2013-04-24]. http://www.docin.com/p-592447943.html.

[11] 官少云. 浅议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发展[J]. 上海医药, 2007, 28(2): 71-73.

(收稿日期:2013-04-24)

猜你喜欢
全科医学
全科医学的教学体会
全科医师外科基本技能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当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河北省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学知识培训现状及需求的调查分析
黑龙江省农村订单定向全科医学生职业认知现状调查
提升基层诊疗实力,推进分级诊疗建设
全科医学、全科医生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