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家庭输液的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

2014-04-17 22:29李莹刘文婷梁松梅
上海医药 2014年6期
关键词:护理风险文献综述防范对策

李莹++刘文婷++梁松梅

摘 要 随着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发展,家庭输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目前家庭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结合家庭病床的特点,提出护理风险防范对策,指导社区护士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

关键词 家庭输液 护理风险 防范对策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6-0041-03

家庭输液,顾名思义是由护士到患者家中静脉输液。开展家庭输液对推进居家养老、方便患者就医、缓解病床紧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家庭输液在远离医疗环境下进行,因此,可能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1]。确保医疗安全既是患者的需要,也是社区护理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2]。本文对家庭输液存在的护理风险和防范对策综述如下。

1 国内社区家庭输液的现状

在国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家庭护理服务主要是以健康教育与预防保健为主体,家庭治疗,尤其是家庭输液开展极少。然而,国内家庭护理却以家庭输液为主,其中隐藏的安全风险往往不能及时处理与解决[3]。

2 家庭输液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2.1 陪护人员及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缺乏

有家庭输液需求的人群主要有三类:①行动不便者及慢性病患者;②个别急症患者;③不愿在医院输液者[4]。由于家庭输液在患者家中进行,陪护人员一般是患者的家属,他们缺乏疾病相关知识,也缺少相应的护理技能,护士在输液操作完成离开后,一旦病情发生变化或发生输液意外,都无法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处理,耽误了最佳的抢救时间。有的患者需要输注多组液体,换输液瓶时易造成空气栓塞。为图快患者家属自行加快滴速,容易造成心力衰竭或药物反应[5]。

2.2 家庭输液环境的条件差

研究表明,输液环境和空气的洁净程度与输液质量有直接的关系[6]。医院治疗室、输液室每天都采用紫外线消毒,同时保持空气流通。而家庭输液环境,患者因畏风、怕光而门窗紧闭,空气浑浊,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线均欠佳[7],无疑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和静脉穿刺难度,使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输液风险大大增高。

2.3 不利病情的观察

在家庭输液过程中,护士一般穿刺成功并观察一段时间后,就去其他家庭服务,造成了输液过程及输液结束时护士相对空缺,也就不能随时掌握和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家属照护又容易忽略患者的感受,如畏寒、发冷、胸闷、气短、心悸、气促等,一旦发生异常往往不能及早发现而延误病情。输液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如滴速过慢或过快、滴管内液面过高或过低、体位变动引发的液体外渗,由于护士不在现场均无法及时排除[8-9]。

2.4 相关制度法律的不完善

目前尚无具有社区特点的护理技术规范操作规范,上门护理服务沿用的是医院《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随着新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患者自我防护和法律意识增强,护士自我保护意识缺乏[10-11],一旦发生护理纠纷,社区护士的操作就无法律依据,且上门输液都是护士单独操作,没有旁证,举证十分困难[12]。

2.5 医疗废弃物的管理不规范

由于家庭医疗废弃物监管制度和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患者及家属安全意识淡漠,医务人员又未及时回收,许多患者将用过的输液废弃物,作为生活垃圾一扔了之或随地乱放,一旦流入社会就可能成为疾病的传染源,为传播疾病留下隐患[13]。

3 护理防范的对策

3.1 慎选对象

根据上海市卫生局颁布的规定,进行家庭输液的患者必须是本社区服务中心辖区内的居民,且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非危重患者,看护人员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属[14]。因此,在病情、患者、家属的选择上需要有一定的限制,从而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

3.2 全面评估患者状况

全面评估患者是实施护理计划的第一步。护理人员在上门护理时应对患者的健康情况进行总体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神志、体位、输液时间等有计划地选择合适的静脉,根据药物性质调节滴速。尽可能让患者体位舒适,取得良好的配合。对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的患者适当采取约束措施,确保输液顺利进行。

3.3 建立家庭输液药物清单

根据上海市卫生局颁布的规定,家庭输液的药物必须是本中心医生诊治后开具的处方,不接纳非本院、外院开出的所有药物。抗菌药物(青霉素、林可霉素、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治疗传染病药物、保肝药、氨基酸、脂肪乳剂、血制品、生物制品等一律不家庭输液[15],以确保家庭输液时药物治疗的稳定性、安全性。

3.4 家庭环境的改善

随着家庭病床的普及,许多患者有了更多的机会在家中输液治疗。与医院治疗环境相比,家庭输液环境在清洁、安全、便捷等方面都需要改善。护士应根据患者家庭环境因地制宜选择输液地点,要求家属在输液前清洁房间,湿扫地面,用湿布擦拭桌椅、家具,清洁后开窗通风20~30 min,净化空气,并通过日光紫外线照射起到杀菌作用,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3.5 加强家庭护理风险管理

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输液前与患者或者家属签署《家庭输液协议书》;建立家庭输液护理病历,详细记录患者资料;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加强护理人员岗前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加强输液器械、药品的管理,严禁使用非处方类药物,输液药品均在本中心购买 [9,16-17]。

《家庭输液协议书》由中心按统一格式印制,协议书内容有:护士的职责、患者家属的义务、上门输液时间、拔针方法、观察要点、输液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应对方法等。签字前详细告知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字,协议书一式二份,以确保双方的利益[4],并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应。操作过程中,护士应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输液穿刺完毕后,应观察20 min,无异常方可离去[9]。

3.6 输液的健康教育

3.6.1 输液前

指导患者及家属利用衣架挂钩、铁丝、绳子作为简易输液架,但必须牢固、高度适宜;为防止出现头晕、心悸、出汗及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切记勿要空腹输液;输液前解决好大小便问题,穿好衣服,取舒适体位。天冷手凉及静脉较细者,先用温毛巾或热水袋局部热敷(温度60~70 ℃,老年人、末梢循环不良者调节在50 ℃以内)使血管充盈[18],注意水温不要太高,以防烫伤;冬天将输液的肢体放入棉被中保暖。

3.6.2 输液中

告知患者不能自行更改滴速,一般成人40~60滴/min;年老体弱、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病情调节滴速。尽量减少肢体移动,防止药液外渗。发生心慌、憋气、寒战、发热、局部水肿、皮肤过敏、针头滑出或药液外渗者,先关闭输液器,立即与护士联系。

3.6.3 输液后

告知患者及家属拔针时正确的按压方法,一般采用指压纵向止血法,顺进针方向沿血管中等力度按压,时间3~5 min,切忌按揉[19],以免小血管内血渗出皮下,影响美观和下次输液。针眼处覆盖的胶贴尽量延长至l h,2 h内不宜洗手浸泡局部,以防穿刺处感染。

3.6.4 保持信息畅通

社区护士工作范围覆盖整个社区,护士要主动向患者家属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确保信息畅通,给予患者安全感,也有利于输液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及时联系和采取应对措施。另外,积极利用社区站点资源,有紧急情况发生也可调动站点护士及时支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护理故障,使护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3.7 常见并发症处理

3.7.1 药液渗出

由于拔针后按压的位置、时间、手法不正确,可导致液体或血液外渗、穿刺部位青紫,此时可将输液侧上肢举起,手超过头顶水平维持2~3 min。回家后用新鲜马铃薯洗净后切成1~2 mm薄片,直接敷于患处,选择1片或多片马铃薯将该区域完全覆盖,30 min更换1次,每天可敷2~3次,至患处不适感消失 [4]。

3.7.2 敷贴灼伤

老年人或皮肤易过敏者输液时使用敷贴固定,容易导致对敷贴的过敏,表现为局部发红、烧灼感。撕除敷贴时可能造成皮肤损伤,可采取将纱布放在皮肤上再敷贴固定,并在患处皮肤涂无菌药膏保护。

3.7.3 晕厥

因患者体质弱、精神紧张、穿刺疼痛、环境不良等都可引起心率变异、突然晕倒、呼吸加快,血压下降等现象,可在穿刺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发生晕厥反应时立即平卧抬高下肢、松解衣扣、保持呼吸畅通,约10 min症状不能自行缓解者,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与抢救。

3.8 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社区医生上门出诊后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20]。医务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做浅显易懂的医疗废弃物回收的健康宣教,告知医疗废弃物外流对社会和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取得他们支持和配合。利用家中空置容器建立临时医疗废弃物回收箱,放在家人不易触及的安全地方,待出诊护士收集带回。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建立登记本,准确反映家庭病床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责任人等要素,资料保存3年。

3.9 护士的慎独

由于家庭输液时,护士是单人独自操作、无人核对,因此要一如既往地按照操作程序的要求一丝不苟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严格做到三查七对、消毒隔离、护理书写制度,打消一切侥幸心理。这样才是慎独精神的体现。

3.10 沟通技巧

家庭输液患者及家属90%以上为上海人,他们说话以上海方言为主,有部分患者对普通话理解力偏差。因此,在健康教育时,选择精通上海话方言、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以达到最佳效果。另外,沟通的过程中语速要慢、声音要大,适当重复,以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存亮, 梁万年. 家庭病床作用、管理和存在问题的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02, 5(3): 206-208.

[2] 任群彩. 加强家庭输液管理防范医疗护理纠纷[J].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8, 6(18): 83-84.

[3] 胡新莲, 陈应军. 社区家庭治疗不良事件的干预探讨[J]. 中国民康医学, 2007, 19(8): 243, 274.

[4] 钟华荪,张振路. 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M]. 2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 244.

[5] 刘晓. 社区家庭输液的潜在问题及管理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4(11): 346-347.

[6] 罗金秀. 导致静脉输液发热的因素及预防[J]. 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10): 636.

[7] 张群. 家庭输液有点弊端防范措施[J].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 2(7): 668-669.

[8] 聂丽娟. 社区家庭数也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研究进展[J]. 上海护理, 2010, 10(3): 82-84.

[9] 李晓慧, 邹晓清.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5): 375-377.

[10] 刘玉琼. 风险管理与细节管理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 2008, 6(4A): 920-921.

[11] 贺建玲, 郭萍. 浅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输液护理安全与质量[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4, 11(5): 50-51.

[12] 孙静.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医疗废弃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科护理, 2009, 7(18): 1688-1690.

[13] 上海市卫生局基层卫生处. 2007年上海家庭病床工作要求[S]. 2007-5-18.

[14] 上海市卫生局. 关于医院接受外院注射单有关问题的通知[S]. 2008-10-14.

[15] 黄艳梅, 刘辉. 家庭病床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调查分析与对策[J]. 护理研究, 2009, 23(5): 1348-1349.

[16] 胡新莲, 刘赛军, 陈艳杰. 社区家庭输液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现代临床护理, 2011, 10(9): 53-54.

[17] 班桂玲. 护理行为中潜在的法律问题[J]. 山西护理杂志, 2000, 14(1): 46.

[18] 中华护理学会.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18-20

[19] 刘杏仙, 梅怡明, 王恒, 等. 外周浅静脉穿刺法的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志, 2006, 22(11): 51-52.

[20] 杨彩莲, 杨共潘. 医疗废物的处理[J]. 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 1997, 14(1): 11-13.

(收稿日期:2013-11-14)

猜你喜欢
护理风险文献综述防范对策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油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浅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潜在洗钱风险
神经外科护士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论综合性ICU的护理风险与防控
循环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