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社区2012年大肠病变筛查结果分析

2014-04-17 22:39施燕
上海医药 2014年6期
关键词:早期诊断筛查

施燕

摘 要 目的:调查社区居民大肠病变早发状况,评估筛查方案。方法:对社区健康档案数据库中40~70岁的常住人群采用问卷调查和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初筛,应用全结肠镜进行精筛。结果:筛查1 011人,高危人群为363人,高危阳性率35.90%。高危人群中有156人接受全结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受检率为42.98%。检出大肠病变(大肠癌、息肉)87例,其中早期癌1例,大肠癌检出率为98.91/105。结论:单项应用诊断早期大肠癌的正确率低。问卷调查和大便隐血试验对大肠癌诊断有一定价值,适合在社区普查。

关键词 大肠病变 筛查 筛检试验 早期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6-0056-03

通过筛查进行干预,做到及时发现可以治愈的癌前病变或早期癌,是降低大肠病变发病的可行措施。大肠癌危险度评估和免疫法粪便潜血,两者作为低费用筛检方法,有必要在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变化明显的大城市中进行筛查验证。2012年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承接了上海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此项目对社区居民进行了大肠病变初筛普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初筛对象

通过健康档案查询功能排摸年龄40~74岁上海徐汇区康健街道户籍人群。排除有比较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或其他病情较重的患者;有严重出血性倾向者;有严重智障或语言交流障碍者;妊娠期妇女;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感染药人群。

1.2 初筛方法

采用大肠癌危险度评估和粪便潜血试验(FOBT)相结合,初筛后有下列之一者列为高危人群:①FOBT阳性;②一级亲属有大肠癌史;③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④本人有肠道息肉史;⑤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以上者:慢性便秘、慢性腹泻、黏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1.3 精筛方法

初筛后列为高危人群者作全结肠镜检查。

2 结果

2.1 初筛结果

2012年康健街道1 011人纳入大肠病变初筛对象,经大肠癌危险度评估,确定属高危人群者358人,阳性率为35.41%;又经粪便潜血FOBT检测,阳性者9人,FOBT阳性率0.89%。两项初筛结果综合分析,合并阳性者,最终确定高危人群者为363人,高危阳性率为35.90%。

2.2 肠镜及病理检查

高危人群中有156人接受全结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受检率为43.25%,检出大肠病变(大肠癌、息肉)87例,肠镜检出率为55.77%。从年龄组分布看,60岁以下年龄组大肠病变肠镜检出率为40.00%,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60岁以上年龄组检出率为6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检出早期大肠癌(T1~2、N0、M0)1例,男,66岁,属于大肠进展期腺瘤(腺瘤伴中重度异型增生,直径≥1 cm),大肠癌检出率为98.91/105。

2.3 筛检试验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并联试验的灵敏度为47.13%(41/87),特异度为68.12%(47/69),正确指数为15.24% [(灵敏度+特异性)-1]。单项FOBT检测大肠病变的应用价值有限,大肠癌危险度评估和FOBT检测两者结合,更适合于社区人群大肠病变早期筛查(表2)。

3 讨论

大肠癌的就诊者多为中晚期患者[1],治疗费用昂贵、效果不佳。结肠镜筛查的敏感性远高于FOBT,但由于其花费较为昂贵,存在诸如肠穿孔等操作并发症,以及多系统疾病患者对麻醉的风险,限制了其在大系列人群中的筛查应用[2]。FOBT作为最常见的大肠癌初步筛查方法,适应于普通人群筛查[3]。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大肠癌息肉的发生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其癌变率也随年龄增长而增高[7]。本次筛查结果证明,通过年龄段排摸,对60岁以上老年人群普查,应用隐血检测和危险度评估并联试验,可使癌前病变和早期大肠癌得以提前预测或诊断。本筛查为指定医疗机构实施的社会公益项目,初筛方法为非侵入性,群众乐于接受,初筛后的大肠病变高危率达为35.90%,使精筛人数下降了64.10%,降低了筛查工作量,节省医疗资源,提高了诊断率。

参考文献

[1] 高跃中, 潘稚芬. 7 142例农村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情况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 23(10): 75.

[2] Lau P, Sung J. Screening for colorectal cancer[J]. Chin J Dig Dis, 2004, 5(3): 87-92.

[3] Duncan B B, Wong T Y, Tyroler H A, et al. Hypertensive retinopathy and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high risk men[J]. Br J Ophthalmol, 2002, 86(9): 1 002-1 006.

[4] 张文明, 沈俊, 张召珍, 等.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特点及治疗[J]. 中国癌症杂志, 2010, 20(8): 621-625.

(收稿日期:2013-10-15)

摘 要 目的:调查社区居民大肠病变早发状况,评估筛查方案。方法:对社区健康档案数据库中40~70岁的常住人群采用问卷调查和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初筛,应用全结肠镜进行精筛。结果:筛查1 011人,高危人群为363人,高危阳性率35.90%。高危人群中有156人接受全结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受检率为42.98%。检出大肠病变(大肠癌、息肉)87例,其中早期癌1例,大肠癌检出率为98.91/105。结论:单项应用诊断早期大肠癌的正确率低。问卷调查和大便隐血试验对大肠癌诊断有一定价值,适合在社区普查。

关键词 大肠病变 筛查 筛检试验 早期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6-0056-03

通过筛查进行干预,做到及时发现可以治愈的癌前病变或早期癌,是降低大肠病变发病的可行措施。大肠癌危险度评估和免疫法粪便潜血,两者作为低费用筛检方法,有必要在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变化明显的大城市中进行筛查验证。2012年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承接了上海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此项目对社区居民进行了大肠病变初筛普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初筛对象

通过健康档案查询功能排摸年龄40~74岁上海徐汇区康健街道户籍人群。排除有比较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或其他病情较重的患者;有严重出血性倾向者;有严重智障或语言交流障碍者;妊娠期妇女;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感染药人群。

1.2 初筛方法

采用大肠癌危险度评估和粪便潜血试验(FOBT)相结合,初筛后有下列之一者列为高危人群:①FOBT阳性;②一级亲属有大肠癌史;③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④本人有肠道息肉史;⑤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以上者:慢性便秘、慢性腹泻、黏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1.3 精筛方法

初筛后列为高危人群者作全结肠镜检查。

2 结果

2.1 初筛结果

2012年康健街道1 011人纳入大肠病变初筛对象,经大肠癌危险度评估,确定属高危人群者358人,阳性率为35.41%;又经粪便潜血FOBT检测,阳性者9人,FOBT阳性率0.89%。两项初筛结果综合分析,合并阳性者,最终确定高危人群者为363人,高危阳性率为35.90%。

2.2 肠镜及病理检查

高危人群中有156人接受全结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受检率为43.25%,检出大肠病变(大肠癌、息肉)87例,肠镜检出率为55.77%。从年龄组分布看,60岁以下年龄组大肠病变肠镜检出率为40.00%,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60岁以上年龄组检出率为6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检出早期大肠癌(T1~2、N0、M0)1例,男,66岁,属于大肠进展期腺瘤(腺瘤伴中重度异型增生,直径≥1 cm),大肠癌检出率为98.91/105。

2.3 筛检试验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并联试验的灵敏度为47.13%(41/87),特异度为68.12%(47/69),正确指数为15.24% [(灵敏度+特异性)-1]。单项FOBT检测大肠病变的应用价值有限,大肠癌危险度评估和FOBT检测两者结合,更适合于社区人群大肠病变早期筛查(表2)。

3 讨论

大肠癌的就诊者多为中晚期患者[1],治疗费用昂贵、效果不佳。结肠镜筛查的敏感性远高于FOBT,但由于其花费较为昂贵,存在诸如肠穿孔等操作并发症,以及多系统疾病患者对麻醉的风险,限制了其在大系列人群中的筛查应用[2]。FOBT作为最常见的大肠癌初步筛查方法,适应于普通人群筛查[3]。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大肠癌息肉的发生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其癌变率也随年龄增长而增高[7]。本次筛查结果证明,通过年龄段排摸,对60岁以上老年人群普查,应用隐血检测和危险度评估并联试验,可使癌前病变和早期大肠癌得以提前预测或诊断。本筛查为指定医疗机构实施的社会公益项目,初筛方法为非侵入性,群众乐于接受,初筛后的大肠病变高危率达为35.90%,使精筛人数下降了64.10%,降低了筛查工作量,节省医疗资源,提高了诊断率。

参考文献

[1] 高跃中, 潘稚芬. 7 142例农村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情况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 23(10): 75.

[2] Lau P, Sung J. Screening for colorectal cancer[J]. Chin J Dig Dis, 2004, 5(3): 87-92.

[3] Duncan B B, Wong T Y, Tyroler H A, et al. Hypertensive retinopathy and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high risk men[J]. Br J Ophthalmol, 2002, 86(9): 1 002-1 006.

[4] 张文明, 沈俊, 张召珍, 等.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特点及治疗[J]. 中国癌症杂志, 2010, 20(8): 621-625.

(收稿日期:2013-10-15)

摘 要 目的:调查社区居民大肠病变早发状况,评估筛查方案。方法:对社区健康档案数据库中40~70岁的常住人群采用问卷调查和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初筛,应用全结肠镜进行精筛。结果:筛查1 011人,高危人群为363人,高危阳性率35.90%。高危人群中有156人接受全结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受检率为42.98%。检出大肠病变(大肠癌、息肉)87例,其中早期癌1例,大肠癌检出率为98.91/105。结论:单项应用诊断早期大肠癌的正确率低。问卷调查和大便隐血试验对大肠癌诊断有一定价值,适合在社区普查。

关键词 大肠病变 筛查 筛检试验 早期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6-0056-03

通过筛查进行干预,做到及时发现可以治愈的癌前病变或早期癌,是降低大肠病变发病的可行措施。大肠癌危险度评估和免疫法粪便潜血,两者作为低费用筛检方法,有必要在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变化明显的大城市中进行筛查验证。2012年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承接了上海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此项目对社区居民进行了大肠病变初筛普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初筛对象

通过健康档案查询功能排摸年龄40~74岁上海徐汇区康健街道户籍人群。排除有比较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或其他病情较重的患者;有严重出血性倾向者;有严重智障或语言交流障碍者;妊娠期妇女;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感染药人群。

1.2 初筛方法

采用大肠癌危险度评估和粪便潜血试验(FOBT)相结合,初筛后有下列之一者列为高危人群:①FOBT阳性;②一级亲属有大肠癌史;③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④本人有肠道息肉史;⑤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以上者:慢性便秘、慢性腹泻、黏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1.3 精筛方法

初筛后列为高危人群者作全结肠镜检查。

2 结果

2.1 初筛结果

2012年康健街道1 011人纳入大肠病变初筛对象,经大肠癌危险度评估,确定属高危人群者358人,阳性率为35.41%;又经粪便潜血FOBT检测,阳性者9人,FOBT阳性率0.89%。两项初筛结果综合分析,合并阳性者,最终确定高危人群者为363人,高危阳性率为35.90%。

2.2 肠镜及病理检查

高危人群中有156人接受全结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受检率为43.25%,检出大肠病变(大肠癌、息肉)87例,肠镜检出率为55.77%。从年龄组分布看,60岁以下年龄组大肠病变肠镜检出率为40.00%,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60岁以上年龄组检出率为6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检出早期大肠癌(T1~2、N0、M0)1例,男,66岁,属于大肠进展期腺瘤(腺瘤伴中重度异型增生,直径≥1 cm),大肠癌检出率为98.91/105。

2.3 筛检试验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并联试验的灵敏度为47.13%(41/87),特异度为68.12%(47/69),正确指数为15.24% [(灵敏度+特异性)-1]。单项FOBT检测大肠病变的应用价值有限,大肠癌危险度评估和FOBT检测两者结合,更适合于社区人群大肠病变早期筛查(表2)。

3 讨论

大肠癌的就诊者多为中晚期患者[1],治疗费用昂贵、效果不佳。结肠镜筛查的敏感性远高于FOBT,但由于其花费较为昂贵,存在诸如肠穿孔等操作并发症,以及多系统疾病患者对麻醉的风险,限制了其在大系列人群中的筛查应用[2]。FOBT作为最常见的大肠癌初步筛查方法,适应于普通人群筛查[3]。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大肠癌息肉的发生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其癌变率也随年龄增长而增高[7]。本次筛查结果证明,通过年龄段排摸,对60岁以上老年人群普查,应用隐血检测和危险度评估并联试验,可使癌前病变和早期大肠癌得以提前预测或诊断。本筛查为指定医疗机构实施的社会公益项目,初筛方法为非侵入性,群众乐于接受,初筛后的大肠病变高危率达为35.90%,使精筛人数下降了64.10%,降低了筛查工作量,节省医疗资源,提高了诊断率。

参考文献

[1] 高跃中, 潘稚芬. 7 142例农村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情况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 23(10): 75.

[2] Lau P, Sung J. Screening for colorectal cancer[J]. Chin J Dig Dis, 2004, 5(3): 87-92.

[3] Duncan B B, Wong T Y, Tyroler H A, et al. Hypertensive retinopathy and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high risk men[J]. Br J Ophthalmol, 2002, 86(9): 1 002-1 006.

[4] 张文明, 沈俊, 张召珍, 等.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特点及治疗[J]. 中国癌症杂志, 2010, 20(8): 621-625.

(收稿日期:2013-10-15)

猜你喜欢
早期诊断筛查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筛查与干预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B超诊断早期宫外孕患者30例的临床分析
CRP和PCT在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断的生化指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