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价格特殊性分析

2014-04-17 00:13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商品价格艺术品价格

姜 通

(吉林艺术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4)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商品经济中,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的价格紧紧围绕价值这个轴心自然而然地上下波动,不可能无限偏离价值。然而,与一般商品的生产制造不同,艺术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所包含的价值构成和决定因素的特质,使其价格比一般商品价格呈现出更为隐蔽复杂的形态。同时,艺术品作为人类精神文化审美的核心产物,其独特的艺术功能和价值内在意义均有着更深层次的蕴涵。因此,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格不仅有着与一般商品相同的经济规律,也有着与一般商品不同的特殊规律。

一、艺术品价格很难精准定位

就一般商品来说,其价格通过量化比较、计算模式,或者采用劳动量表示等技术手段就能制定相适应的标准。艺术品是特殊商品,艺术品价格不能量化和测算,只能通过市场交易双方来共同议定。由于双方议定的价格是开放的、动态的、变化的,因此在实践中要精准定位艺术品价格是十分困难的。

艺术品与普通商品相比个体差异极大,主要体现在复制型和原创型两种生产方式上。

复制型艺术品属于同质化产品。经济学认为,同质化产品因为可以互相替代,市场价格是既定的,版画、手工艺品和国内外名画印刷品就属于同质型艺术品,这种艺术品的价格确定相对比较容易。

原创型艺术品属于异质性产品,而异质性来自个性化生产。原创型艺术品题材丰富,风格迥异,一件一样,件件不同,不仅体现着艺术品创作者个人品行、技能技巧、才情禀赋的差异,而且在年代、产地等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原创型艺术品的异质性越大,价格越难以估量。当某种艺术品达到其他艺术品根本无法与之比较时,人们就再也不能对这种艺术品作出“正确价格评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同质型艺术品也可能转化为异质型。比如历史各个时期名家书画的仿品,批量生产的日用瓷器等艺术品,当母本仿品和复制品逐渐消亡和损毁以后,“幸存者”表现出明显的异质型。而这些由同质型转化而来的异质型艺术品,其价格也同样难以确定。因此,我们说艺术品价格难以精确定位,主要是指异质型的艺术品。

二、艺术品价格升值空间巨大

一般商品,尤其是一次性消费品,其价值会随着消费品的消失而逐渐消失,可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而艺术品则不同,艺术品具有重复消费的特性。人们购买艺术品,不仅可供自己消费,还可供他人消费;不仅可供当代人消费,还可传给后人消费,而其价值不会因为重复消费而有所变化。其原因在于,以实体形态存在的一般商品是人们直接消费的对象,也是人们要消费的目的。艺术品同样以物化形态展现在消费者面前,但物化形态不是人们要直接消费的对象,人们要消费的是这种物质媒介所承载的文化符号。在消费过程中,即使这些物质实体受到破坏损毁,但只要“文化符号”在,只要还能够传达其精神表意,艺术品的价格就不会降低。[1]因此,重复消费对于艺术品来说,不仅不能使价值消失,而恰恰是价值保值增值的重要因素。艺术品的创作年代越久远,其价格越发飙高,尤其是数量稀少且不可再生的名家精品。如2010年伦敦索斯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品拍卖中,20世纪瑞士超现实主义雕塑家贾科梅蒂的大型雕塑作品《行走的人I》和奥地利象征主义画家克林姆特《卡颂的教堂》分别以6 500 万英镑和2 700 万英镑成交,其成交价远远超过估价。

有些作品创作出来后,虽为名家所作,但当作品面世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创作者逝世若干年后,由于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人们的鉴赏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才重新认识和接纳这些价值珍贵的艺术精品,此时作品的价格与当时价格相比增长了若干倍。如19世纪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油画作品《鸢尾花》和《加歇医生的肖像》最具代表性,前者于1987年纽约索斯比拍卖会以5 390 万美元的最高价成交,后者于1990年以8250 万美元的天价成交。谁都未曾想到,这两幅作品从无人问津到举世闻名时隔一百年,其价格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这都说明了艺术品自身的价格上升空间巨大。

三、艺术品价格时起时伏

以中国艺术品市场为例。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异常繁荣,不仅交易量大,交易额也快速增长,然而在繁荣中,艺术品价格却时起时伏,甚至出现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根据雅昌艺术网提供的中国油画拍卖市场行情看,2006年秋拍成交量1 116 件,首次超过1 000 件,成交额119.959 亿元;2007年中国以7.3%的份额排名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第三位。该涨势一直延续到2008年春拍。到2008年秋拍时,油画成交量骤降至400余件,成交额不足5 亿元。2010年秋拍时,成交量和成交额又急剧升高,2011年秋拍时开始骤降,到了2012年交易量仅为2010年的三分之一,成交额为2010年的二分之一。经2013年春拍调整后略有所涨幅,但至2014年春拍时,又呈显低迷状态。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艺术品市场之所以会出现过山车式的变化,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供需关系是影响艺术品起伏的关键因素。在一般商品中,商品价格和供求关系长期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如需求量大于供应量时,商品价格就上涨;如需求量小于供应量时,商品价格就下跌。相应的,当大批商品价格上涨时,需求量减弱,供给量增多;反之当大批商品价格下跌时,需求量增强,供应量减弱。因此,对于一般商品,市场的需求通常不会发生实质性的失衡,其价格也不会大幅度起落。

艺术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其供给和需求具有特殊性。首先,艺术品的价格与消费者的需求有时呈现出正向关系。对一般商品来说,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购买的人越少,对其消费愿望就越小。换句话说,这种商品的自身价格和商品的需求时而呈现反向关系。但艺术品不是这种情况,人们追求的是艺术品带给他们的一种精深意境和心灵文化直诉,而且他们对顶级艺术品往往表现出很明显的奢侈行为,而当艺术品价格下落时,其奢侈行为随之淡化,人们的消费愿望也随之减弱。其次,供给量无法呼应艺术品价格的变化。从市场供应看,一般商品的供应弹性大,供应量会随价格涨跌而增减,然而艺术品有原创和复制两种类型,且区别很大,市场供应价格的反映程度更加复杂多变。原创型艺术品的数量有限,难以迅速增加供应,尤其是过世艺术家仅有的杰出作品,因其无人超越或复制一模一样的作品,总供应量无法增加,无法随价格变化而变化。复制型艺术品属于流水线生产作业的产品,虽然品种繁多,供应弹性空间广阔,但处于传承困难、工艺复杂的传统艺术文化品种也同样弹性不大。因此,艺术品供求的诸多不确定性,让价格的剧烈动荡成为必然。

四、艺术品价格与价值不相统一

在马克思关于商品的理论中,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值是商品价格的形成基础。受供需关系的影响,价格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围绕价值这个轴心上下波动,但总体来说,价格体现价值,价格与价值是相统一的。艺术品作为特殊商品,同样不能脱离这个规律,艺术品价格在质的决定性上,应以其价值的真实反映为依据,也就是说,艺术品的价值与价格应该保持大体的一致性。但实际上,艺术品市场处处可见相反的情况,其结果往往令人瞠目和不可思议,有的艺术品价值较高,其市场价格反而较低;有的看似很一般的艺术品却被消费者热捧,其价格一路走高,远远超出自身的实际价值。

艺术品市场上存在着价值与价格极大不一致的现象说明:作为价值货币表现的价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显现出艺术品的相对价值,但单纯依据价格作为尺度来估量价值仍然是不全面的。[2]艺术品价格的决定因素除了价值外,还有非价值因素。非价值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对艺术品价值的评鉴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受市场供求关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人为认定主观性、兴趣爱好差异和地域观念影响等,导致艺术品的交易价格时常与其价值偏离,有时甚至违背价值规律。[1]另一方面,艺术品市场的形势多变和供需双方之间的复杂关系也会引发价格突变,如同受力不均的弹簧,忽高忽低。最近苏富比拍卖行将在美国纽约拍卖艺术家雷曼创作的一幅带有一点蓝色和绿色痕迹的“空白画”,其估价约9 千万至1.2 亿元人民币,产生了各种争议,苏富比当代艺术部门主管亚力山大·罗特表示:“有些事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它的价值会这么高。”由此可见,这种市场价格与价值不相统一的反常情况,使艺术品价格有别于一般商品价格普遍固有的规律。

总而言之,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格既具有与一般商品价格相同的属性,又有不同于一般商品价格的特殊性。只有正确认识和研析艺术品价格的特殊性,才能拨开艺术品价格的云雾,还原艺术品价值的本真面目,从而实现艺术品文化效用最大化的目的。

[1]姜通.艺术品的商品二因素特殊性探微[J].当代经济研究,2013,(1):13-16..

[2]Jens Beckert,J·rg R·ssel.THE PRICE OF ART-Uncertainty and reputation in the art field[J].European Societies,2013 Vol.15,No.2,178-195.

猜你喜欢
商品价格艺术品价格
国际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或已见顶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
二季度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震荡运行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下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或将震荡上升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价格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