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中小企业企业大学的设想和建议

2014-04-17 00:13倪良新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大学人才培训

倪良新

(安徽经济管理学院研究咨询部,安徽合肥230059)

当前,中小企业需要发展和扶持已成为共识,有专家和官员建议将发展中小企业上升为基本国策。中小企业扶持什么?中小企业怎么扶持?似乎多解,也似乎无解。[1]解决问题不能陷于问题本身,应该追本溯源,“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有了目标才有工作”,中小企业扶持的终极目标是什么?需要引起深度思考。显然,中小企业具有强大的经济社会功能是扶持的依据之一。美国政府称之为“美国经济的脊梁”,日本认为“没有中小企业就没有日本的繁荣”,德国视之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2]这些似乎已经足够,但仍须拓宽视野,立足于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等国家战略,从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党管人才等基本要求入手来思考问题。

一、大学、企业大学与中小企业企业大学

1.大学是一种系统的社会创新

大学是系统创新的产物。德鲁克指出,没有比现代大学的创建和发展更体现企业家精神(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创新)。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1158年经罗马帝国皇帝弗雷德里克一世赦令成立的波隆那大学被公认为“最古老的欧洲大学”。大学的起源与“行会”密切相关,拉丁文的大学(universitas)原意即“行会”“社团”“公会”,英语university 便用于专门指称从事高水平学习和研究的教师与学生的新型“组合”。[3]显然,大学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下创新的产物,而且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其功能和形式。大学的核心功能不断扩大便是例证,早期的大学只注重教学(英国模式),后来拓展到教学科研并重(德国模式)。1862年,在莫里尔赠地法案的推动下,大学除教学、科研之外多了第三项功能,即社会服务,从而形成教学、科研与服务一体化的“美国模式”。

2.企业大学是创新的延续

企业大学是在企业和大学这两种社会创新基础上的集成创新。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的快速变化和员工对于技能的不断需求,一些企业陆续开展培训和教育,并进而发展成为企业大学。1927年由通用汽车公司建立的“通用汽车设计和管理学院”被公认为“企业”和“大学”开始结合的雏形。1955年,迪斯尼公司首先使用了“企业大学”(Corporate university)一词。从此以后,企业大学发展迅速,不仅表现为数量的增加,还表现为类型的增多和功能的扩大。从数量上来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球企业大学的数量已超过3700所。《财富》500 强企业中,近80%的企业拥有或正在创建自己的企业大学。[4]据统计在中国,正式注册的企业大学已达400 余所,非正式的估计数以千计。一种社会创新蓬勃的生命力在于其强大的功能和社会价值,企业大学之所以兴起与其功能是密不可分的。1998年,美国企业大学研究专家珍妮·梅斯特(Jeanne Meister)提出“企业大学是一把战略伞”(strategic umbrella)。所谓“战略伞”,就是企业大学集中了企业所能获得的各种教育资源,并对这些资源加以转化和运用以惠及企业员工以及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使其获得继续教育和发展的机会,而企业战略目标则透过企业大学“战略伞”所统摄的诸多教育活动达成。由此可见,企业大学的核心内核在于围绕企业组织教育资源,实施学习活动,实现战略目标。

3.中小企业企业大学是期待的创新

企业大学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产物。在其功能和价值被广泛传播的时候,需要将目光投向中小企业。企业大学尽管没有被冠之以“大企业大学”,但一般很难与中小企业联系在一起。在连培训这种普通的人力资源功能都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奢谈企业大学无异于痴人说梦。但中小企业也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存活,也有终身学习的需要,也需要一把“战略伞”,只是因为“小的负担”而缺乏资源,所以只能徒有羡鱼情。改革要呼应民意,中小企业不敢想,政府和社会则需要为中小企业撑起战略伞。扶持中小企业不是因其弱小而承担的一种道义,而是因其与经济社会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二、构建中小企业企业大学的战略价值

1.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建设人才强国,需要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其中重要的一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并提出到2015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3 500 万人。到2020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4 200 万人。如此之多的企业经营人才队伍来自哪里并如何造就,显然绕不开中小企业。第一,中小企业是企业的主力军。《中国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报告(2012)》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工商登记实有企业1 253.1 万户,个体工商户3 756.5 万户,其中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第二,中小企业拥有庞大的人力资源保有量。中小企业被称为“就业机器”,我国在中小企业的城镇就业人员比例大概占80%。第三,中小企业是培养企业家的摇篮。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和稻盛和夫都是起家于小企业。Hyytinen(2006)等认为小企业比大企业更能孵化出优秀的企业家。美国下议院中小企业委员会指出中小企业是“领导人才的源泉”,英国政府顾问委员会1971年中小企业报告指出中小企业“为培养新型企业家人才”提供了条件,1987年美国《中小企业白皮书》将中小企业定位为“劳动资源培育”。[5]由此可见开发中小企业人才不仅关乎企业自身,对于人才强国也具有重要影响。

2.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管人才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才教育和干部培训,新形势下中国干部培训不断加速和扩容。从国家层面来说,目前形成一校五院格局。资料显示,我国县以上正规公共机构设立干部培训单位或中心的达4 600 多家,从科级单位一直到部级单位都有。[6]当前,我国正处在重要战略转型期,改革的任务复杂而艰巨,国际国内纷繁复杂的发展环境,对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干部培训至关重要。但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同样面临国际市场萎缩、国内市场转型、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上升、技术升级和管理能力提升等严峻环境,也迫切需要加强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首先,党管人才是党要管各类人才,坚持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三支人才队伍一起抓,包括民营中小企业中的各种人才在内。其次,党管人才指党要培养人才。要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尤其是对于吸纳劳动力众多的中小企业要加大人才培养支持力度。第三,党管人才是将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这个方面,我们党有丰富的经验,早在1921年党的一大就明确指出,要组成“劳工组织讲学所”,教授给产业工人正确的生产方法,还要“训练从事我党实际工作的工人”。后来的湖南自修大学以及农民运动讲学所等,对于传播知识、巩固和壮大革命力量,加强党的建设,都起到重要作用。当前,要将创建中小企业企业大学作为一项重大人才工程来抓,一方面提升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及时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方针,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具有重要作用。

3.升级中小企业扶持战略的需要

国外经验表明,中小企业需要外部扶持,中小企业扶持政策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到了以提高素质为主的发展阶段,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应在继续强调“减负纾困”的同时,更加重视“培养能力”,特别是通过加强管理、技能等培训,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进而提高生存发展能力。[7]构建中小企业企业大学是培养中小企业管理能力最佳的制度安排。首先,可以克服中小企业“小的边界”。中小企业管理能力不强与其存在“小的边界”有关。一是时间边界,中小企业由于成长时间较短而不能整理、外化和固化其隐性知识,因而管理存在随意性。二是网络边界,中小企业因为社会网络陷于一定范围而缺乏学习、借鉴机会。三是理性边界,中小企业经营者因缺乏管理意识和知识而疏于管理技能提升。中小企业企业大学可以借助教师传播管理知识、传授管理技能,帮助中小企业梳理隐性知识。中小企业企业大学更强大的功能在于构建了一个长期的、多向度的网络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家和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打通相互之间、与专家学者之间、与政府之间沟通渠道,构建一种社会网络,创造社会资本。“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拥有较多社会资本的企业家能够更多地获得来自外部的支持,外部支持将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个人的进取精神。”[8]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小企业企业大学效用不亚于中小企业集群,远大于企业大学的功能。

三、中小企业企业大学的体制、定位与建设路径

(一)中小企业企业大学的办学体制

中小企业企业大学应该由政府建立,纳入国家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第一,中小企业自身无法成立中小企业企业大学。由于受“小的边界”限制,中小企业难以有效形成可教可学的知识体系。由于受“小的困难”制约,中小企业无法承受办学的开支。第二,培训公司不能成为中小企业企业大学。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管理类培训公司3 万多家,2010年末管理培训市场规模达750 亿元左右,总体保持了年均25%以上的增速,成为培训服务业的主力军。[7]但由于培训市场缺乏监管和标准,导致鱼龙混杂,难以满足中小企业需求,甚至导致中小企业“习得性无助”,即在几次接触之后,对培训丧失了信心和兴趣。第三,工商联等组织建立企业大学效果也不明显。从与中小企业密切联系的角度来看,工商联等组织具有一定优势,但办中小企业企业大学仍存在资源不足、力度不强,难以体现和实现党管人才的需要。因此,中小企业企业大学应该由政府出资建立,形式上可以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配置”多元参与合作模式。

中小企业企业大学应该在省、市以及产业集群集中的镇、园区等地设立。国家层面没有必要建立中小企业企业大学,一方面因为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另一方面也很难体现中小企业企业大学的集聚功能。但可以对照党校和行政学院体系,按照分级负责的要求,在国家层面与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对接,业务上接受其指导,从而形成覆盖全国、上下贯通的中小企业人才培训体系。在组织机构上,可以参照干部培训院校,根据中小企业企业大学的职能设置相应的部门。在师资来源上,应注重专兼结合,组建一支包括政府部门领导、政策研究专家、中小企业企业家和高管在内的师资队伍。

(二)中小企业企业大学的功能定位

中小企业企业大学应该发挥五大功能,分别是教育培训、科学研究、管理和决策咨询、社会化服务和企业网络。

教学培训方面。中小企业企业大学主要培养中小企业企业家、中小企业管理人员、中小企业一般员工,以及中小企业政策部门、研究机构相关人员。可以设置企业家进修班、管理人员进修班等班次,同时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设置相应的专题班。针对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不高的特点,可举办MBA(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创新设立BBA(工商管理学士),提升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学历水平和管理素养。另外根据需要可举办与中小企业相关的各类任职资格、认证资格培训班等。

科学研究方面。中小企业企业大学应该成为中小企业理论研究的主阵地,研究范围应该包括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演变规律、中小企业政策供应与政策需求、中小企业内在特征与特殊管理需要等。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理论研究面临“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窘境,即一些研究者既不熟悉政策,也不了解中小企业实际,往往将适用于大企业的一些理论嫁接到中小企业中。因此要发挥中小企业企业大学贴近理论、贴近政策、贴近企业的优势,集中政府、大学、企业和社会各界力量出一批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小企业发展趋势的研究成果。

管理咨询和决策咨询方面。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企业大学跨界优势,根据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要求,以问题为导向,以调研为手段,以对策为归宿,分别为政策制定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同时广泛动员各种力量为中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

社会化服务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小企业企业大学提供的教育培训、科学研究和管理咨询等也属于社会服务范畴。中小企业企业大学可以在上述社会化服务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企业大学贴近政府、贴近企业、联系广泛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性服务和专业化服务。中小企业企业大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主要通过三种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1)中小企业企业大学的职能服务。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的那样,中小企业企业大学应该履行五大职能,即教育培训、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和管理咨询、社会化服务以及网络联结。为了充分履行职能,中小企业企业大学应该设立相应的部门和机构,例如中小企业企业大学社会化服务部。另外中小企业企业大学应该明确该部门职责和任务,设定主要工作内容,并根据经济环境变化和中小企业需求改变而不断调整社会化服务功能。(2)中小企业企业大学的中介服务。中小企业企业大学可以收集社会化服务供求两方面的信息,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其他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机构与中小企业牵线搭桥。因为中小企业企业大学的背景,容易构筑中小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信任,从而构筑两者之间彼此的信任。(3)网络化联系派生的服务。中小企业企业大学在开展各类工作的过程中,必然加强教师、研究人员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网络联结方面。根据笔者多年干部培训课堂教学和学员管理经验,认为中小企业企业大学中存在以下网络联结活动:(1)教学活动中的网络联结。正常教学活动为学员之间相互认识和交往,以及学员和老师之间交流提供了机会。(2)课余生活的网络联结。不仅在正常教学活动中要增设各类活动,在教学活动之余也要增加学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课余生活的网络联结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生活文体类网络联结,二是辅助学习类网络联结。(3)学习结束后的交流。在中小企业企业大学学习生活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交往的结束。中小企业企业大学要有意识加强各个班级之间的交流。办班结束之后,应不断向学员传递有关学习信息、政策信息、市场信息。中小企业企业大学为每位学员设立一个终身账户,通过该账户可以登录中小企业企业大学学习网站,免费获取并随时获取学习信息。当然,中小企业企业大学的网站可以是一个社区,学员既可以获取资料,也可以不断上传心得、信息、成功案例等。随着办班期数的增加,中小企业企业大学的网络功能将不断扩大,成为培养成千上万中小企业家的摇篮。

(三)中小企业企业大学的建设路径

中小企业企业大学建立并没有难度,中国目前完全具备建立中小企业企业大学的资金基础、人才基础和知识储备。在办学资金方面,可以中央拿一点、地方筹一点、中小企业交一点。在人才保障方面,可从各类干部培训院校抽调。在教学布局、学科体系、班次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几乎完全可以借鉴干部培训院校和企业大学经验。在具体建设路径方面,可以采取新建、合并、转制、升格等方法。可以根据十八大精神和《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要求,优化整合部门、行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构建更加开放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

由此可见,中小企业企业大学构建技术上并不难,构建的资源也不缺乏,难就难在决策智慧和决心。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出“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对于坚持党管人才,实施中小企业扶持转型,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需要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情。

[1]杨小军.扶持中小企业怎么扶[J].商业文化,2012,(6):177.

[2]李爱香.嘉兴中小企业管理现状分析及能力提升对策[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6):38.

[3]徐建国.从西方大学的起源和发展看现代大学的精神内核[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32.

[4]邓瑞芳,武夷山.国外企业大学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企业的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0):147.

[5]丁敏,井如鹏.日本中小企业研究[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5.

[6]竹立家.警惕干部培训奢侈化倾向——该动动干部培训体制了[J].人民论坛,2011,(5):42.

[7]侯云春,马骏,王辉.应把发展培训服务业作为中小企业政策的重要着力点[J].中国发展观察,2012,(7):4.

[8]刘兴国.社会资本与企业发展[J].华东经济管理,2008,(3):102.

猜你喜欢
大学人才培训
“留白”是个大学问
人才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培训通知
大学求学的遗憾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