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东省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调查研究

2014-04-17 06:17张晓冬唐玉琴
教育与职业 2014年33期
关键词:困难资助家庭

张晓冬 唐玉琴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与教育,事关民生大计和党政国策。2007年,国务院召开专门会议,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财政投入从2006年的18亿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306亿元。据统计,全国有20%的大学生获得资助,缓解了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压力。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特别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同年7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及各项资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要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足额安排和及时发放资助经费,严格规范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审发放,全面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等,努力达到“应助尽助”目标。近几年来,山东省出台了系列文件,并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要求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高校资助工作。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教育和服务体系,努力帮助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情况、思想状态和生活状态以及高校教育情况,以期有助于高校制定相应的政策,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抗贫能力,促进资助育人双提高,达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的目的。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课题组抽取了山东省10所不同地域和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展开调研,调查对象为各年级获得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的本、专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3000份,实际回收2872份,回收率为95.73%。其中男生占52%,女生占48%。

本次调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一是问卷调查法,邀请有关专家成立研讨小组,共同设计制定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及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思想和心理状况,大学生对救助方式的评价及建议等。二是文献资料法,查阅书籍、报刊等资料,寻找理论支撑,并进行比较研究。三是统计分析法,用常规的分类统计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习观念。调查显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观念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随着竞争意识、自主意识的增强,大学生的学习观念趋于理性、务实,并与时俱进。在“你准备在大学怎样学习”的调查中,51.23%的学生认为应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法提高专业技能;26.35%的学生认为应一心一意学好专业课;12.42%的学生认为应尽量参加学校的学生会等部门工作,提高个人综合能力。二是青睐动手实践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式方法调查中,表示最喜欢课堂教学的学生占31.07%,最喜欢社会实践的占51.25%,最喜欢讲座报告的占17.68%。在专业学习与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的问题上,有的学生反映“希望学校提供更多参加社会实践和专业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实践能力”。三是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调查问卷和高校资助工作人员的介绍,发现绝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刻苦学习,成绩优秀。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困难,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就能深切体会到劳动的辛苦,普遍存在想通过知识的学习、综合素质的锻炼来改变自己命运的心理,这种心理促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很早就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目标,并能以持之以恒地向着目标前进。

2.心理状况。调查显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呈现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心理压力较大,但承受能力有所提高。在对心理压力的调查中,有78.17%的学生承认自己在生活中感觉有压力,但是基本在自己的承受能力之内。在对压力来源的调查中,心情压抑、前途未卜的占34.06%,学业方面的占26.13%,家庭经济困难的占25.44%,情感方面的占13.37%。可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业、经济、就业等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二是情感方面趋于理智。学生反对谈恋爱的占10.9%,无所谓的占18.23%,表示理解的占70.87%。67.32%学生表示在学校选择异性朋友的时候,会选择志向相投、志趣相投的同学。三是从总体看学生的生活态度良好,积极健康向上。在人际关系的调查中,有83.53%的学生表示能与周围同学融洽相处。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有48.07%的学生选择找现在的同学,有23.73%的学生选择找老师,有21.91%的学生选择找家人,只有6.29%闷在心里,不愿意让人知道。由此可见,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老师、同学关系融洽,能坦诚交流,真诚相待。

3.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学生生活状况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学生生活费来源单一,缴纳学费主要依靠助学贷款。47.84%的学生表示学费依靠助学贷款,41.52%的学生依靠家里的积蓄,还有9.92%的学生是从亲友中借款。二是生活消费相对偏低。有3.53%的学生在200元以下,31.37%的学生在200~300元之间,33.96%的学生在300~400元之间,也就是说有68.86%的学生每月生活费在400元以下。在关于生活费用途调查中,有87.07%的人选择主要用于解决温饱问题,有9.95%的人选择购买日常用品,有2.97%的人选择购买学习用品。该项数据说明,虽然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的生活费用问题已经解决,但仍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着温饱问题难以解决的窘境。三是物质上的帮助是关键,但更需要学习和精神上的帮助。在问到更想获得何种帮助方式时,59.88%的学生选择提供兼职岗位,18.78%的学生选择资助创业,13.30%的学生选择开展励志讲座,8.93%的学生选择开展心理辅导,2.75%的学生选择开展专业辅导,2.38%的学生选择其他方式。

4.择业观念。调查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择业观念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择业意向趋于务实,但择业目标偏高。在对选择职业的标准调查中,选择经济收入高的占32.35%,选择社会地位高的占27.83%。选择工作条件好、能发挥才干的占45.7%,选择条件艰苦,但大有可为的占4.11%。二是就业途径逐步拓宽,自主创业意识增强。有强烈创业愿望的占34.1%;选择偶尔想过,没有信心的占49.27%;一点想法也没有的占17.27%。在对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方法调查中,选择调整择业期望值,调整心态的占15.01%;选择提高职业素质,参加职业培训的占47.38%;选择拓宽就业渠道的占21.92%;选择提高自身求职技巧的占16.69%。在就业问题上,很多学生希望“学校和社会能给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持,为毕业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就业平台”。

三、构建科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体系

1.教育要从入学抓起。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住学生的入学阶段,运用多种教育形式,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宽松的求学环境。根据新生档案,初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及措施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各种方式和办法,密切与学生的联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慰藉,减轻心理上的负担,增强学生的信任感,这也可以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方便。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宣传高年级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事迹,举办高年级学生交流会,弘扬刻苦学习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教育工作者应动之以情,施之以爱,以深厚的感情理解、尊重学生,将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努力做到教育无缝隙、全覆盖。

2.教育要以经济帮扶为基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没有用于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费用,他们在教育中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教育要以经济帮扶为基础,通过奖助贷的资助体系,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保障。虽然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家庭非常困难的大学生,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经济上的帮扶,减轻贫困大学生的生活负担,使贫困大学生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教育中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

3.教育要以“三生教育”为出发点。“三生教育”是以“生命、生存、生活”为出发点,主要围绕感知生命、生存、生活价值意义开展的教育。首先,以生命教育为起点,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尊重和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使其在自我和他人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责任感。其次,通过生存教育,让学生明白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学生想要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基本条件就是要学好高校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因此生存教育对促进贫困大学生加强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生存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最后,通过生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懂得积极地去感知生活、热爱生活、努力地创造幸福。“三生教育”的本质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可以正确定位,更好地适应社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4.教育要以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为重点。对贫困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是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贫困大学生能够顺利地学习、生活,是社会、老师、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国家拨款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社会人士对贫困大学生解囊相助。通过对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今天所拥有的宝贵学习机会都是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让学生把心中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恩变为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贫困大学生在接受别人帮助的时候,我们应该积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造帮助别人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助人为乐的愉悦、温暖,从而进一步激发贫困大学生感恩的心,进一步促使他们回报社会,形成回报恩情、乐善好施、甘于奉献的意识。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帮助过自己的人都满怀感恩之情,但是很多学生都由于碍于面子或不善于表达而错过了感谢和报恩的机会,所以我们还应启发学生表达心中的情感,将心中的感谢说出来。

猜你喜欢
困难资助家庭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家庭“煮”夫
选择困难症
恋练有词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