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专业语法教学现状分析与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

2014-04-17 07:55刘芳孟令霞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9期
关键词:俄语语法交际

刘芳 孟令霞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语法,掌握语法规则是学习语言的必要前提。因此,语法课程始终是基础阶段俄语教学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程。而语法是指词的形态变化和用词组造句的规则的总和,是语言的核心内容,掌握语法对掌握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俄语是较为典型的屈折语,它主要通过丰富的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阐述句子含义,语法系统严谨、复杂。对于大学俄语零起点的学生而言,语法学习是学习俄语过程中的极大障碍;由于语法不同于精读、文学等趣味性较强的课程,其理论性强,公式化的内容占大部分,能否上好俄语语法课程,专业教师同样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一、大学俄语专业语法教学现状

1.语法教学不受重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听说法、交际法逐渐取代了翻译法被广泛采用,外语教学也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向“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转变,这对学习者增强语言运用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但是过分强调交际而忽视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势必会导致传统的语法教学受到冷落。如今在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语法课的开课时间通常是在第二学年,一周仅四学时。相对于要讲授的语法内容,这些学时只能用于理论框架的梳理和讲解,没有更多时间进行练习。目前俄语语法教学的一个现状就是:针对专业俄语四级、八级考试题中语法题型的需要,很多学生仅在考前集中进行短期的“题海战”,通过猜测和联想来寻找得分技巧,不能将语法学习与实际的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2.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兴趣。俄语语法是最复杂的语法之一,它包括各种性、数、格、式、态等的变化,如拿出一个名词“б”,我们可以说出它的单数二、三、四、五、六格的形式:а,б б б,б,动词ч т的单数第一、二人称和复数第三人称形式:ч,и,ит也可以造出句子:Б и и哥哥在读书)。一般来说,俄语语法的规则较固定,但不乏特殊形式,如б一词按照常规其复数一格词尾形式应为-ы,但该词属于特殊词,学生只有死记硬背下б的形式了。可见,只有通过俄语语法学习才能提高学生对这一语言结构的认识,从而提高其使用语言表达的能力。然而,由于俄语语法课的专业性很强,与其他课程相比,语法课程的内容相对枯燥、乏味、无趣。此外,教师授课所用的语言多为抽象的语法术语,讲授方法单一、师生互动少、兴趣不足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效果。

二、改革俄语语法教学,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就如何更有效地上好俄语语法课,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进行了思考,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方面。第一,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语法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只是被灌输知识的对象,是被动的接受者。通常教师在课堂上不停地讲授新的语法规则,很少为学生设计合理的练习,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由此,教师应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将更多的时间、更多的主动性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在具体的语法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并根据教学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布置学习任务,各小组进行讨论、协商、共同学习,再将学习结果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更加深了学生对语法规则的记忆,使语言运用更加灵活。

第二,语法课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译技能。牡丹江师范学院俄语专业分为教育、经贸和翻译三个方向。在有限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学生通常更加侧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经贸俄语、俄汉翻译等与日后工作直接相关的课程备受重视。殊不知,无论是哪方面的知识应用起来都离不开语法的参与,不了解语法就无法组织起一个正确、合理的句子。因此,教师应努力将语法课与经贸、翻译等相关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如经贸阅读等材料作为语法课的练习素材,也可以在其他专业课上讲解所遇到的语法知识,将语法课与其他专业课程结合起来。

除了拓展语法课的练习内容之外,教师还需采取多样的练习形式。将听、说、读、写、译等教学手段尽量应用于语法教学活动中,还可在语法课上增加通过阅读、写作、翻译等方面的练习。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内化语言规则,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发展。

第三,由精读教师讲授语法课程。由精读教师教授语法课程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精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适当集中”的教学法,如可在课文教学之前集中进行语法教学,使语法内容的讲授更加有的放矢;二是精读教材中的语言材料数量多,内容贴近生活,为语法讲解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素材;三是精读教师可以通过精读课上的各种练习检验、巩固语法教学的效果;四是大量的精读课时可以弥补语法课时间不足的缺陷。

2.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第一,改进教学方法,将外显性与隐性语法教学相结合。所谓外显性语法教学是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系统完整地教授语法知识的过程。教师在讲授时所用术语晦涩深奥,学生难以理解,课堂氛围不佳,学生学习受到影响。而隐性语法教学则是通过情景交际活动潜移默化地将语法知识教授给学生。教师也尽量减少专业术语的使用,避免对语法规则的过度陈述与讲解。

隐性语法教学作为一种新的语法教授方法,能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强化语言运用能力。在俄语语法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隐性教学与外显性教学相结合,隐性为主,外显性为补充。隐性语法教学在强调交际掌握语言的同时忽视了语法教学的作用,在强调无意识学习的同时忽略了有意识学习的优势。而这些不足都以外显性语法教学来弥补。两种方法相辅相成,才可使学生学习语法更加轻松。

第二,采用情境交际法,在实践中掌握语法知识。传统的语法教学注重语法规则的讲授,强调词汇、句子结构以及用法,教学以掌握语言知识为目的,追求语言的精准性,杜绝语言错误,学生一旦出错,必须立即纠正。而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出现,人们开始注意到交际活动在语法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开始设计一些交际活动,训练语法项目。交际性语法教学侧重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材料多样,教学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追求语言的有效交际性,对于学生出现的语言错误主张不必逢错就纠。因此,教授语法应尽量推广交际性教学,这可以使语言形式与意义有效结合,促使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掌握语言知识。

另外,在语法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实践操练。教师应多为学生设计一些操作性强、趣味性强的练习,为学生创设交际情景,使之在具体情景中演练语法知识。只有通过学习规则、实践操练、犯错误、改正错误、重复实践、内化语言知识这一系列过程,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语法,具有很强的运用能力。

第三,有选择地讲授语法知识。教师可有选择性地讲授知识,常用的知识重点讲,不常用的少讲或者不讲。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可细讲、反复讲;而分数、小数等知识可以少讲。这样才能有效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法课上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增加教学活动的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多媒体可以为课堂引入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元素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直观效果,便于理解、记忆。教师还可以利用字体、大小、色彩的变化来标注出重点、难点,用动画来拆分句子结构等。如在讲解运动动词时就可以借助动画来区分不同前缀的意义。这样不仅直观生动,更比单纯的语言讲解更加省时、省力,而且学生的理解、记忆更加深刻。

3.学生的语法学习态度方面。第一,减少情感过滤,激发学习的自信心。“情感过滤假设”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提出的一种语言监控模式。情感过滤是无意识的,由于缺乏自信心或焦虑而造成的。如果学习者动机强烈,有自信心或焦虑感较少,就容易得到更多的语言输入,学习效果会更好;反之,则会影响习得的产生。由于俄语语法的复杂难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感觉到焦虑,信心不足,俄语课堂也经常弥漫着消极的情感因素。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培养学生对待语法的积极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当然,学生也要努力减少自己的情感过滤,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学好语法知识,掌握语言。

第二,重视语法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俄语语法能提高学习者对这一语言的悟性,帮助学习者将俄语结构内化,从而提高其使用俄语表达的能力。在语法学习方面,很多学习者认为语法内容枯燥乏味,主要集中在孤立的练习中,不能与现实的语言交际有机结合起来,对它不重视,语法学习所分配的时间也十分有限,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从教师角度来看,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与学生的学习、经历、情感等方面密切相关的真实语境,学生们才会更加积极思考,踊跃参与课堂活动,并在实践中灵活掌握语法知识。

可见,俄语语法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需要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潜心钻研、勇于创新,明确语法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语法教学中以隐性教学为主,显性教学为辅,讲授法与探究法相结合。同时,引导学生重视语法学习,使语法内容更加系统化、实用化、交际化,从而使俄语人才的培养从理论型向实践型和应用型转变。

猜你喜欢
俄语语法交际
情景交际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交际羊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
俄语称呼语的变迁
今日俄语:语法领域中的积极过程*——“今日俄语”系列研究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