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编辑素养对遏制学术不良行为的作用

2014-04-17 08:47魏善玲
关键词:学术腐败不端责任编辑

魏善玲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江苏徐州 221008)

学术期刊编辑素养对遏制学术不良行为的作用

魏善玲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江苏徐州 221008)

学术期刊;编辑素养;学术不良行为;责任编辑

当前,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学术不良行为有愈演愈烈之势,其社会因素既包括学者个人的道德沦丧、社会评价体系有缺陷、社会监管力度不足等,也和期刊出版部门这个中间环节有重要关联。而责任编辑作为学术期刊的把关人员,对此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术期刊编辑素养包括编辑业务知识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等,只有提升编辑综合素养,恪尽“守门员”的职责,才能把各种学术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从当前的学术界来看,无论是职称评审、课题申请还是成果评奖都必须提交学术论文或专著,可见,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成为学术道路上重要的一环。也正因此,在功利化思想的驱使下,各种学术不良现象层出不穷,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此种状况的发生,除了学者自身的道德沦丧、学术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之外,作为科研成果产出的必经之处——学术期刊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作为学术期刊第一关检查员的编辑更是承担重要责任。因此,学术期刊编辑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综合素养,才能提高遏制学术不良行为的能力,恪尽“守门员”的职责。

一、学术不良行为及期刊编辑的责任

1.学术不良行为概述

学术界的不良行为表现多样,不好统一严格划分归类,笔者认为,关于学术方面不规范的做法都可称之为学术不良行为。从范畴上来看,主要包括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问题。学界往往把这三者等同起来,其实它们之间所要表达的重心有一定的区别。学术失范“主要指学者违背学术规范所犯下的技术性过失”;学术不端“主要指学者涉及抄袭、剽窃的不良行为,也指学者恶意的一稿多投行为”;学术腐败“主要指学者或其他人凭借权力为自己谋求学术利益及其他利益”[1]。

从学术期刊的角度来说,学术失范包括期刊所必要的格式规范不全面,比如文章标题未能充分表达文章的主旨,摘要总结不符合要求,关键词罗列不正确,参考文献不全,语言口语化,少引、多引或该引用而没引用等引注失范行为等。可见,学术失范主要是技术知识问题。

学术不端属于严重的态度问题,其程度要比学术失范严重得多。其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和恶意的一稿多投等行为。比如,有些作者为了完成科研任务或迫于职称评聘的需要,将别人已发表的科研成果换上自己的名字就投到其他刊物上发表,或者将别人科研成果的大部分内容换个标题或稍作改动,署上自己的名字就投向其他刊物发表,这是典型的抄袭行为;将他人的主要学术观点稍作改动变成自己文章的主要观点并公开发表,或者大篇幅引用他人主要观点都是剽窃行为。还有一些作者,明知道自己的文章已经在某个期刊上发表,还是将同一篇文章稍作改动甚至不作任何改动就提交给其他期刊发表,这是明显的、恶意的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的行为。

“学术腐败是指一切与学术有关,且与权力、金钱、各种交易、关系或生活作风等紧密相联的严重的‘超道德’行为”[2]。学术腐败的表现形式多样化,除了学者个人利用权力、金钱或私人关系进行交易之外,从学术期刊的角度来看,包括责任编辑自身的人情审稿、期刊主编利用职责之便主观定稿还有外审专家的不客观审稿等。可见,学术腐败主要是涉及权力方面的道德问题。

2.产生学术不良行为的社会因素

自19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的不良行为越来越恶劣,上至两院院士,下至中学生,违法、违规、违背道德底线的各种学术不良行为频繁曝出,其严重程度和广泛性都令人触目惊心。比如2008年浙江大学副教授贺海波的论文抄袭事件、2010年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李连生所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存在严重的学术不端问题,以及最近刚被曝出的重庆师大“抄袭门”事件等等。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剽窃文章的事,自古已然,于今为烈。”[3]这些被检举出来的案例只不过是冰山一角,但其恶劣影响极其深远。陈桥驿先生说:“从长远来说,学术界的这个问题,后果远比刑事犯罪的猖獗和伪劣商品的充斥更为严重,因为它的影响十分深远,可以腐蚀几代人的学风,从根本上斫伤我们民族的元气。”[4]近几年来,“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字眼俨然已成为报刊的流行语之一,尤其是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各种学术不良行为呈现“形式多样化、手段隐蔽化、人员复杂化、甄别艰难化”[5]状态,故隐形的学术不良行为更多、更广、更严重。

学术不良,道德败坏,社会影响恶劣,而且愈治愈狂,谁之过?笔者认为,每种学术不良行为的产生都有其深层次的内在因素,而渐成一种腐败气候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是学者自身的道德沦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趋利本性使之将功名利禄凌架于社会道德之上,他们背弃了诚信为本和职业操守的做人本质,使科学研究突破了道德底线。其次是社会评价体系有缺陷。很多工作单位的业绩考评、职称评聘都与科研质量、科研数量挂钩,导致部分学者为追求急功近利而违背道德伦理,进而弄虚作假,只求暂时完成任务,不管后果如何。第三,社会监管力度不足。虽然教育部、中科院等部门曾出台一些规范,但执行力度远未到位,而学术规范委员会等组织也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第四,期刊出版部门把关不严。学术期刊作为学者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和传播的主要途径,学术不良的诸种现象大部分都是通过学术期刊表现出来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术期刊也是滋生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场所。有些期刊以营利为目的,对文章的质量降低要求,更对学术失泛、学术不端、学术腐败问题视而不见。期刊把关放松,则对学术不良行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学术期刊编辑的责任

从学术不良行为的产生过程来看,学者造假——编辑出版——成果评价,责任编辑处于把关的中间环节,因此,对当前存在的各种学术不良现象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也是“社会大众不仅对学者的腐败行为深恶痛绝,而且也对学术期刊的编辑群体产生了不信任感”[6]的重要原因。

当前有很多期刊都实行栏目负责制,责任编辑掌握着稿件的生杀予夺的大权,这无疑给责任编辑与作者更多亲密接触的机会。责任编辑利用手中的权力,接受权利关系稿、人情关系稿,甚至与中介合作私下接受版面费,这些都给责任编辑利用权利产生腐败的机会。

从刊物把关的角度来说,学者大部分论文形式的学术成果都是通过学术期刊发表出来的,若这些具有学术失范或学术不端行为的作品没有予以公开,则学术不良现象就不会显化。也就是说,如果期刊把关很严则可以把学术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而作为学术期刊第一关检查员的责任编辑,不仅要对期刊质量负责,也应对作者、对社会负责。如果责任编辑能严把质量关,则将有效地降低学术不良行为的发生率。可见,从期刊出版的角度,尤其是从责任编辑严把质量关的角度来解决学术不良行为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二、学术期刊编辑素养对遏制学术不良行为的作用

学术期刊中各种学术不良行为的发生,与期刊编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必须提升责任编辑的综合素养,以有效地遏制各种学术不良行为的发生。从期刊质量“守门员”的角度来看,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具备娴熟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很强的职业道德,这是作为责任编辑必备的综合素养。

(一)业务素养

作为学术期刊的责任编辑,除了文章内容是否具有创新之处需要用专业知识来解决之外,一般学术期刊发表文章所必须注意的格式规范,都要能够很快地从中确定真假、对错、优劣,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比如,文章的标题是该篇文章的眼睛,作为责任编辑,应从言简意赅、表达主旨、创新之处等方面确定标题是否合适,并根据文章主旨作出相应的修改;在作者署名的问题上最容易出现纠纷,作者署名的真实性、作者署名的先后顺序,作为责任编辑都应核实清楚。另外,对于中途改变作者顺序、中途要求添加作者的现象都应该格外注意,以免出现知名学者“被挂名”和虚假署名的问题;关键词是检测和搜索文章的重要凭据,但有一些作者却用文章标题中大而化之的模糊词语,比如意义、作用、启发、措施、比较等,这些词汇并不是文章的核心词汇,体现不出文章的主旨;在基金项目方面,有些作者为增加文章的分量,竟列出一些与文章不相关的基金项目,作为责任编辑,首先要关注所列基金项目是否与文章的研究内容有关,其次还应核实所列资助项目名称和编号是否真实;通过对文章参考文献的审核,可以看出文章的质量如何,作者态度是否严谨,文章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有的文章大量引用二手文献,有的文章大段引用原话却没有标注出处,有的作者为应付编辑要求胡乱增加虚假引文,这些学术不良现象,作为责任编辑都应敏锐地察觉和认真地核实。

运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是责任编辑审核文章的一个重要工具。当前,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绝大部分学术期刊都已加入“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等大型权威数据库。现在应用较多的检测软件是中国知网(CNKI),其检测范围包括学术期刊、博士论文、优秀硕士论文、报纸、中国专利等全文数据库,其学术不端检测功能强大,堪称为“测谎仪”。责任编辑在自己初审、送外审之前,可通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通过仔细分析引用重复情况,可以发现该文是否具有创新性;通过分析重复率,还可以发现是否具有抄袭、剽窃或一稿多投等学术不良行为。但学术不端系统也不是万能的,编辑只能把它当作审稿的辅助工具,在很多方面还要结合专业知识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上述所提及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不仅是学术期刊责任编辑所应具备的业务素养,也是责任编辑凭借其遏制学术失范等学术不良行为的重要能力。业务素养越高,则遏制学术不良行为能力越强,所以,学术期刊责任编辑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

(二)专业素养

当前,随着学术领域的不断细化,之前很少有人问津的学术领域现在也纷纷成为研究热点,一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也不断涌现,学科间知识相互交叉、渗透,这使得研究成果更加专业深人。为适应这种学术领域发展的需要,作为责任编辑不仅要具有深厚的编辑理论、娴熟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更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即必须成为学术编辑。作为一位学者化的编辑,在学术上应有所专长,不仅要能够对学术论文进行技术性加工,还要能对文稿具有一定的学术鉴别能力,而不是“只会排版、校对而无学术修养”[7]的人。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能够站在学者的角度去发现文章中的创新之处,更要有鉴别文稿是否有学术不端行为的能力。

作为学术期刊,其学术性决定了其刊载的知识内容必须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具有真实性、科学性、独创性、首创性和进步性,因此,“求真、求实、求高”[8]是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这就对责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责任编辑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学术水准,才能对文稿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判断;眼界宽广、专业素养高的编辑,才能独具慧眼,发现优质稿件。

学术领域研究的日新月异,学术期刊求真、求实、求高的需要,都要求编辑必须学者化、专业化。此处所说的专业,不仅包括本人所负责的专栏方面知识,而且还包括与本栏目相关的知识。编辑应该是杂家,就是说编辑要有渊博的知识。准确的判断能力是以编辑的博学专精的学术背景为基础的,如此其学术视野才能宽阔。编辑“既要是一个通才,又要是某一个方面的专家,结合起来”[9]。专业知识的获得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学术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化和细化、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学科之间交叉重叠,这就要求“编辑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向书本学习,向专家请教,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专业讲座和培训”[10]。总之,学术期刊编辑必须把握一切学习机会,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越高,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能力就越强。

(三)职业道德修养

在当前的学术期刊出版领域,人情稿、有偿稿、关系稿、交易稿都已不是稀罕事,它们大行其道严重影响着学术成果和文化产品的质量,也严重影响了学术界的学术风气,可以说是造成学术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杜绝学术腐败,从学术期刊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切实提高责任编辑的职业道德。对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道德要求有很多,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1.自律意识

编辑作为文化传承的直接参与者和创造者,要求其必须德才兼备,这也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条件。编辑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自觉抵制学术腐败行为,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强化自律意识,在用稿原则上不唯上、不唯亲、不唯专家。加强责任编辑的自律意识,首先编辑自己就应该坚决抵制人情稿、关系稿、有偿稿,坚决抵制权学、钱学交易等不良社会风气。

2.责任意识

“要发挥编辑的作用,遏制学术腐败,最根本的是编辑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真理,服从真理,公正无私。”[11]这种责任意识应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期刊负责。稿件的学术水平是学术期刊的生命所在,因此在审阅稿件时,要以是否提出新观点、采用新方法、构建新理论作为标准来决定取舍,尊重科学,务实求真,不盲目崇拜权威,坚持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二是对作者负责。发表的学术成果既是精神产品,也是物质产品,凝聚了学者的心血和汗水,若处理不当,会给作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因此,责任编辑必须多与作者沟通,慎重对待;三是对社会负责。学术成果应该是学者精心研究的结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而不是低水平的重复。社会需要的是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正能量,而不是抄袭、剽窃和重复发表的垃圾作品。本着对社会负责的责任心,精选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已成为学术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

3.服务意识

编辑的工作就是为他人作嫁衣,但是当前很多编辑丢掉了为他人作嫁的传统服务意识。事实上,如果做好了为作者服务的工作,不但能提高期刊质量,而且也能很好地遏制学术不良行为。为作者服务,首先,就要从编辑本职工作方面,做好作者来稿的格式规范、内容审核等编校工作,从期刊的质量要求出发,向作者提出修改意见,编辑在此基础上润饰加工,直至修改成为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其次,编辑还可建立作者信息库,通过与作者多次沟通,从中发现是否有学术不良行为,了解作者的学历层次、科研水平、研究领域、资助项目、论文修改的进度等。通过与作者多次反复的沟通,了解作者的蛛丝马迹,则一些学术不良行为完全有可能被扼杀在萌芽状态,至少可以大大减少种种学术不良行为的发生率,在提高期刊质量的同时,也有助于学术风气的转变。

[1]曹树基:《学术不端行为:概念及惩治》,《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3期。

[2]何跃、袁楠:《学术腐败与学术不端的区别及其区分意义》,《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第3期。

[3]李醒民:《学人的堕落,学界的悲哀——也谈剽窃抄袭和一稿多投》,李醒民、杨玉圣:《见微知著:中国学界学风透视》,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7页。

[4]陈桥驿:《论学术腐败》,《学术界》,2004年第5期。

[5]马建华:《数字化条件下期刊学术不端的新特点及应对措施》,《文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6][8]罗哲:《从学术腐败看编辑的职业规范和自律机制建设》,《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5期。

[7]廖向东:《论学报如何遏制学术腐败》,《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2期。

[9]吕叔湘:《谈谈编辑工作》,《中国出版》,1981年第4期。

[10]邓雯:《编辑在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中的能动作用》,《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11]吴重龙、白来勤:《编辑工作手册》,华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9页。

Effect of Editorial Attainments to Curb Bad Behavior of Academic

WEI Shan-ling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008,China)

academic journals;editors'quality;academic misconduct

At present,the academic bad behavior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fierce,The social factor includes the scholars personal moral corruption,social evaluation system has defects,lack of social supervision,as the middle link,periodical publishing sector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it.As the academic periodical ensure staff,editors have an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Academic journal editor qualifications include editing business knowledge accomplishment,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occupation moral cultivation.Only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fications of editors,acting as the" keeper"of the duties,can the bad behaviors of various academic be killed in the world.

G232

A

2095-5170(2014)06-0157-04

[责任编辑:邱 健]

2014-09-18

魏善玲,女,江苏沭阳人,江苏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

猜你喜欢
学术腐败不端责任编辑
规范科学技术活动 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预防和治理:高校学术腐败问题探究
English Abstracts
治理学术腐败需建立独立监督调查机构
学术腐败国内相关研究述评(1997~2016)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Abstracts
《肝胆胰外科杂志》来稿中常见的学术不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