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研究

2014-04-17 09:09张志娜刘倩郭杰敏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应用型院校

张志娜,刘倩,郭杰敏

(1.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河南安阳455000;2.安阳市第六十三中学,河南安阳455000)

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研究

张志娜1,刘倩1,郭杰敏2

(1.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河南安阳455000;2.安阳市第六十三中学,河南安阳45500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个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地方本科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机构。因此,对应用型人才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辨析,分析了现阶段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加强学生实践锻炼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建议。

应用型人才;培养;本科院校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普遍,另一方面,企业“用工荒”的现象却又屡见报端,这就说明高等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高等院校要想真正成为区域发展、产业振兴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支撑力量,转型发展势在必行,这种转型应该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组织结构、社会服务与社会影响等各方面的整体转型发展,只有结构与制度合理,高校的转型发展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1-3]。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即如何真正培育出能够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急需实践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笼统的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对后者的需求远大于前者。新建本科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类型定位,结合自身的师资水平、教学与科研能力及生源质量等,将人才培养定位在应用型人才上,自觉承担为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智力保障,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样才能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互动中赢得生存空间和发展活力。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

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具体化,它是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也随着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类型、级别而变化。为了满足各行各业、各个社会层次的人才需求和不同年龄层次受教育者的学习需求,才建立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要完成各自的任务,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要制定各自的培养目标。然而,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往往对自己各学科的专业目标定位不很明确,这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定位,学的知识多而杂,致使学生毕业以后社会竞争力不强。

(二)专业师资队伍总体薄弱

办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而最关键的方面是教学管理,这是学校各项管理的中心。教学管理的诸方面中又是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因为师资素质的提高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通过对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调查发现,多数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总体薄弱,表现为缺少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

(三)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通过对河南十所本科院校的调查发现,各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际应用环节,尤其对于理工学科学生,侧重于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而对学生实践性环节的训练重视不够,这就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和学习过程,以致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普遍较差。另外,有的高校在教学计划中虽然安排了如认识学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流于形式,没有注重效果。忽视对实践性教学的质量控制,学生只用三两天时间就从别处拷贝一份上交了,这样致使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地方本科院校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目标定位是最基础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在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上,高校要根据各学科领域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要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发展潜能,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根据各高校自身的具体情况(如学生的总体素质、教学软硬件条件以及所属地方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状况等)来确定培养什么样的应用型人才,避免盲目追求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否则会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结构之间的矛盾[4]。在具体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既要面向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又要着眼于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

(二)优化专业教师队伍结构

师资队伍是“大学的第一要素”,师资队伍转型已经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关键点,它既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也影响着学校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发展方向。新建本科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要明确建设的总体思路,坚持正确的方向,合理把握教学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的比例,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河南省部分高校的调查总结,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办学目标,加强对高职称人才的引进,尤其是在行业和地区内有一定威望的专业人士。高职称的专业人士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要注重对其进行教学技能培养,使他们能够较好的将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

(2)校地共建,推动师资队伍向“双师素质”转型发展。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就是指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又具有与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

(3)积极引导,推动青年教师的应用型转型发展。青年教师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未来希望。因此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造就一支素质全面、业务精湛、治学严谨的青年教师队伍,是新建本科院校当前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性工作。

(4)突出特色,推动新专业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特色强校”是新建本科院校战略发展的自觉选择,它包括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特色师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等诸多内涵。

(三)优化培养环境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创造优良的培养环境,主要包括制度环境、文化环境、硬件环境和教学平台环境。在制度环境方面,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落实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在文化环境建设方面,要基于“完人”教育的理念,推进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主要包括素质拓展的项目实施、校训校风的宣传教育、文化环境的建设营造和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等。在硬件环境方面,要明确的观念是:教学改革是需要成本的,举办应用型高校并非可以减少投入,相反必须增加投入。在教学平台建设方面,要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和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着力建设合作关系稳定、实践项目多样和综合性实践或实习基地[5]。

(四)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教学内容的改革要同新建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相一致,对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注意把握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方面要从本科教育的规律出发,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对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注意将科研和教研成果反哺教学,促进教学与科研相贯通融合,要支持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另一方面要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际,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按照“有用,可用,管用”的要求,减少纯理论性的课程,减少学术类的课程,增加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增加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

(五)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实现从“为什么”到“怎么做”的转变,强调给学生讲清楚“怎么做”,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校应当积极推广问题主导型教学模式、体验-反思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专项技能训练模式等教学方式,切实推进理论主导型教学方式向能力主导型教学方式的转变[6];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鼓励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研究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现场教学、讨论辩论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掘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实现校内外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教学组织方式的选取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为了使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并且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发挥专业课程在学生培养方案中应有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和知识应用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进行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信息和理念更新较快,为了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递大量的信息,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件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学生可形象直观地接受知识,突出课程的要点、难点,课件条理清晰、便于更新,可充分发挥其作为课堂授课辅助工具的作用。此外,还可结合板书的教学手段,作为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渗透和补充,使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完全贯穿课堂,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

2.案例讨论,知识运用

教学案例具有客观性、典型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案例通常包含一个或几个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思考。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可适当穿插有丰富多彩的案例分析,也可以通过非本专业的经典的教学案例,进一步分析由案例得到的启示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尝试使学生分组进行案例讨论,并尽量能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相互切磋,合作互动,对知识进行预习和巩固,大大提高其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外自学,有效补充

自学不仅仅涉及课程的非重点难点以及易于理解的部分内容,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相关知识的期刊、网站及其他资料,让学生课内和课外自学,在提高其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同时,拓宽了知识面,了解了学科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是课堂知识的有效补充。

三、结语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的正确选择。对于一些地方本科院校来说,更应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地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同时,加大教学管理改革和教学改革力度,完善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加强硬件建设,提高科研层次,以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吴耀兴,陈政辉.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及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

[2]吴阿林.应用型人才的层次结构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

[3]周敏.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4]刘键等.应用型人才的层次及其实践环节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

[5]季诚钧.应用型人才及其分类培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6,(6).

[6]刘维俭,王传金.从人才类型的划分论应用型人才的内涵[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6).

[责任编辑 程光辉]

On Cultivation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of Local Colleges under New Situation

ZHANG Zhi-na1,LIU Qian1,GUO Jie-min2
(1.Humanistic Management School,Anyang Normal College,Anyang 455000,Henan;2.Anyang No.63 Middle School,Anyang 455000,Hena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practical talents,whose cultivation mainly lies in local college.On the basis of a detailed concep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al talen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undergraduate talents training at the present stage,at the same time,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strengthen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solve actual problem are given.

applied talents;cultivation;undergraduate college

10.3969/j.issn.1672-0342.2014.02.011

G648.4

A

1672-0342(2014)02-0038-04

2014-05-13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项目(2013B002)

张志娜(1986-),女,河南安阳人,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模糊控制理论与应用;郭杰敏(1986-),女,河南安阳人,安阳市第六十三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应用型院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