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青年亚文化:探索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视角

2014-04-17 09:25郝园园
江苏高教 2014年5期
关键词:亚文化群体价值观

郝园园

(南京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南京 210046)

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倡导的,起主要作用的文化,体现了该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主导价值观。亚文化相对主流文化而言,指在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的文化,代表某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思想行为方式,“亚文化是人们企图解决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各种矛盾时产生的,这些矛盾是人们共同经历的,并能导致一个集体认同形式”[1]。青年亚文化可以视作青年试图解决他们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对当前社会矛盾做出回应的一种方式。它通过青年特有的语言风格、行为方式表现出来,与主流文化倡导的风格方式有着显著区别,但却为青年群体广泛接受,在青年中间影响巨大。

一、青年亚文化的重新审视

当前社会中,青年亚文化现象十分丰富。长期研究青年亚文化的胡疆锋老师对此有一段生动的描述,形象地展示出青年亚文化在现实生活各个领域的表现。对流行音乐而言,崔健摇滚、周云蓬和川子的民谣是青年亚文化;对传统文坛而言,韩寒和《独唱团》是青年亚文化;对中小学教科书而言,《Q版语文》是青年亚文化;对央视春晚来说,山寨春晚是青年亚文化;对普通受众而言,粉丝群体是青年亚文化;对陈凯歌和《无极》而言,胡戈是青年亚文化;对商业大片和主旋律影片而言,独立影片是青年亚文化;对正襟危坐、中规中矩的央视主播而言,在意大利世界杯上惊天一呼的黄健翔是青年亚文化;对需严格报批的示威游行而言,快闪族是青年亚文化;对各地环保局而言,NGO组织开展的“我为祖国测空气”是青年亚文化……

通常我们认为,主流文化作为社会主导的核心价值观,是安全的、积极的,应该被组织的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而青年亚文化则是反叛的、消极的,需要对其保持高度警惕。但在实际中,“作为被多数人认可的价值观,主流文化不一定在组织中占据优势地位,即主流文化不一定是强势文化”[2]。强势文化是对组织行为有着话语权的文化,如果从这个标准来判断的话,青年亚文化在青年群体中极有可能扮演强势文化的角色。

最早研究青年亚文化的美国芝加哥学派提出的“问题解决”思路是亚文化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他们认为,探究青年亚文化,必须紧密联系其所处的历史形势和时代特征;“每一种亚文化都是一段独特时期的一种表征——是对特殊情境的一种具体回应”[3]。当前多以抵抗形式出现的青年亚文化,可以视作是青年群体对主流文化表现形式的叛逆和改编、对各种社会现象的调侃和抗议、对爱国情绪的另类表达和宣泄。在恶搞和戏谑的外表下,青年亚文化实则隐含着一定的人文关怀。通过发出“不和谐的噪声”,青年群体试图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反思,并借此彰显自身的地位,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青年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揭示了当代的文化症候和社会矛盾,表达了青年群体的内心声音,为青年群体提供了宣泄的途径。这种“噪声”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是青年群体对社会现象表达看法和意见所采取的一种形式,这种声音可能会偏激,但却体现出青年忧国忧民的强烈责任感。与主流文化严肃、规范、正统的传播方式不同,青年亚文化的表达方式轻松且具有新意,更加崇尚自由张扬和特立独行,更易满足青年的个性追求。

二、青年亚文化的功能分析

(一)青年亚文化的社会功能

青年亚文化是一种流动的文化。随着每一代青年的成长,他们步入成人社会,成为社会文化的创设主体,他们在青年时期文化系统中所习得的理念和形成的价值观,会渗透到该阶段的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体系中去,进而使得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体系呈现出一种流动更新的状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每一代青年都有选择和创新,不同时期的青年亚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青年亚文化以其选择和创新功能,构成社会文化和价值体系持续更新和发展的动力之一。

同时,青年亚文化有着鲜明的反叛特性,常与主流文化相左,对社会现象进行揭示,彰显出社会预警功能。通过观察青年亚文化的种种表象,社会主体可以及时发现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并做出有效回应。如果社会主流文化出现严重问题,青年亚文化很有可能会发展成为“青年反文化”,成为影响甚至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因素。因此,对于主流文化而言,青年亚文化可以是一面镜子,有助于其发现问题并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

(二)青年亚文化的个体功能

青年亚文化作为青年群体普遍认同的一种思想行为取向,对青年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即将迈入成人社会的青年,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但又迷茫恐惧,亚文化以青年乐于接受的形式缓解了青年个体的紧张感和焦虑感,使青年通过积极参与、交流交往、寻找归属、健全人格,逐步习得成人社会的要求和规范。青年亚文化也通过形式上的抵抗来充分满足青年的叛逆心理,使他们不甚成熟的思想和旺盛的精力得以宣泄,进而减少了青年可能出现的越轨行为。青年亚文化正是以这种“形式上的参与和抵抗”在缓和排解青年情绪、帮助青年向成人社会平稳过渡方面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遭遇的现实挑战及回应对策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遭遇的现实挑战

当前,青年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教育内容和他们在社会中遭遇到的问题经常出现矛盾,使得他们对教育内容的有效性产生怀疑,主流文化和价值体系的权威性遭到挑战。青年学生们可以将灌输的内容当做金科玉律,也可以在各种考试、问卷调查中给出教育者想要的答案,但如果缺乏本质上的认同感,他们往往不能在生活中自觉地将这些知识和理念内化为个体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回应对策

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得青年的独立性、自主性不断增强,亚文化风格已成为青年生活世界中的真实存在,并切实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内在德性[4]。意图对纷繁复杂、层出不穷的亚文化现象给予一一鉴别是不现实的,教育者应以引导的姿态去教会青年如何辨别不同的道德与价值,使青年能在复杂的社会生活情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青年亚文化之所以广受欢迎,与其紧贴青年生活实际、内含人性关照的特点不无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利用青年亚文化中的流行话语去吸引青年,更应该尊重和允许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与交锋,在文化较量的过程中使青年学生真正感受到主流文化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月四日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通过调整工作姿态和方法,不断增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理想的对策是“应尊重被教育者的主体性”[5],既不占据强势,完全以“教育者为中心”,也不随意放任,完全以“青年为中心”,而以“教育者—青年为中心”,在需要让位给青年时,积极倾听青年呼声,自觉支持青年主体性和创造力的发挥;而在需要进行价值判断和引领时,果断做出回应,发出声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做出正确选择。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姿态,既做到了关心青年,又做到了关照人性,必然会赢得青年群体的支持。

[1][加]迈克尔·布雷克.越轨青年文化比较[M].岳 西,张谦,等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1.

[2]侯定凯.从亚文化到多元文化: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2003,(3):40.

[3][美]迪克·赫伯迪格.亚文化:风格的意义[M].陆道夫,胡疆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6.

[4]崔振成.亚文化:关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另一种文化风格[J]. 教育科学研究,2013,(9):68.

[5]邓旭阳.大学生道德教育主体与实施路径融合初探[J].江苏高教,2012,(5):135.

猜你喜欢
亚文化群体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