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挫折教育

2014-04-17 10:42侯丽君
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挫折心理大学生

■侯丽君

浅议挫折教育

■侯丽君

在人的一生中,挫折是无法避免的,挫折是成功的要素,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研究挫折教育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挫折教育的内涵

挫折是指一个人在某种动机的驱动下,在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中,遭遇到的各种难以克服或无法解决的障碍和干扰,使其内心的某种需要或动机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消极情绪反应。简而言之,挫折就是行为目标受阻后产生的紧张情绪状态。挫折教育就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采取一系列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认识挫折,有意识地防范挫折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挫折面前适时地进行心理调节,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固化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受教育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教育过程。

挫折的主要来源

学生家庭中挫折教育的缺乏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关注较多的是学生的生活、学习、身体健康及兴趣爱好,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较少,更少关注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这使很多学生严重缺失挫折教育。此外,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大都在父母的爱护下长大,而父母又很少有挫折教育的意识,总是替孩子完成应该由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不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抗挫能力,使孩子在成长中缺少基本锻炼,减少了接受挫折教育的机会。

学校教育中挫折教育的缺陷 由于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缺乏挫折教育,因此学校教育需要承担更重的挫折教育任务,而大部分学校不重视这方面的教学。首先,关注挫折教育的教师不多,专职心理辅导教师较少,辅导员人数少、任务重,难以有充足时间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挫折教育;其次,心理咨询机制不健全,宣传工作不到位,多数亚健康心理的学生求助意识较弱,对事情的态度较消极,很少主动去咨询室咨询;最后,学校教学资源缺乏,缺少相应的教材,很少将系统的挫折教育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

社会中挫折教育的不平衡性 大学生自信心强、富有理想、充满活力、渴望成功,他们在相对简单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中长大,书本、电视、网络、家庭及学校描绘的是比较理想的世界,和现实社会的差距较大。由于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接触较少,以致其认识往往脱离实际,评价较理想化。当大学生理想化的社会评价与社会中的客观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距时,就会产生明显的失落感,形成严重挫折。

学生挫折教育意识的缺失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生活条件优越,遇到挫折的机会少。因此,他们遇到挫折时,没有基本的心理准备和正确的思想认识;当挫折到来时,他们不知所措,心理和生理都产生了许多不良反应,从而引发各种心理问题。面临挫折时,一些学生通常把问题归咎于自己不能把控客观原因或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和怀疑,很少认为是缺乏挫折教育。一些同学虽然有提高抗挫能力的意识,但由于一些自身原因如缺乏自信、胆小等,而不能很好地将意识付诸于行动,把握进行挫折教育的机会。

挫折教育的对策

挫折教育要从小抓起 大学生抗挫能力低是从小就产生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抗挫能力低的问题,就必须从小加强孩子的挫折教育。首先,家长应认识到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进行挫折教育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提高自身修养,身体力行,做孩子的好榜样。其次,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要着重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宣传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手段,让家长了解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方法及途径。最后,家长应让子女多接触社会,鼓励和帮助学生成长,培养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处理挫折与困难。

挫折教育的力度要加大 学生在校时间多于在家,学校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作用重大。学校需扩大教师队伍,增加心理教师的人数,把挫折教育渗透在平时的工作中,把握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时机,促使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思政课教师应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健全心理教育咨询管理机制,加大建设心理咨询队伍。

加大社会援助力度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身心健康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所以,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大学生健康成长,减轻学生的挫折感。首先,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社会的精神文明,营造一个有利于进行挫折教育的社会环境。其次,创建一个充满活力、人文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运用各种手段加强社会的文化建设,强化文化市场管理,营造健康和谐的教育氛围。最后,充分利用网络,收集一些应对大学生心理挫折的方法,然后汇总传到高校网站上实现资源共享,以解决人力、物力资源紧缺的问题,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挫折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 挫折感是大学生的内心感受,挫折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依靠学生自己。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教育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创建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以实现挫折教育的内化,得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大学生要充分了解自己,特别是自己心理发展特点,明白受挫是正常的现象;不要把挫折的情绪带到自己日常的生活学习当中去,更不要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防止其演变成心理疾病。学生们要找到合适的宣泄方法,释放积压的压力和挫折感;合理规划人生,将自己的日程安排得很充实而有意义,使自己没有空余的时间去想那些烦恼,努力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全身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上去。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挫折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挫折使我更坚强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