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豆—水稻轮作高产栽培技术

2014-04-18 03:03陈富英吴冬梅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单季稻毛豆轮作

陈富英,吴冬梅

(福建省明溪县城郊农业技术推广站 365200)

毛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种植毛豆已成为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之一[1]。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毛豆试种以来,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并逐渐形成多种栽培模式。2013年明溪县城关乡在坪埠、上坊、大富等村推广毛豆—稻轮作模式22.5 hm2,测产验收:毛豆 (台湾75)平均每667 m2鲜荚产量545.02 kg;毛豆后作水稻甬优9号平均产量达567.6 kg,比单作稻甬优9号增产42.2 kg,增产8.03%。

1 毛豆—水稻轮作的优点

1.1 充分利用耕地、温光资源

明溪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种单季稻积温明显剩余,1年有6个月空闲。增加1季春大豆,充分利用耕地、温光资源,可以增加产量。明溪县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此时气温有利于春大豆稳健生长,延长营养生长期,搭好丰产苗架。5~6月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正是大豆需水最多的花荚期,6月下旬雨季结束,是大豆的收割期。雨热资源与大豆生长发育所需的外界条件相吻合,适宜种植春大豆。

选择毛豆品种台湾75与水稻品种甬优9号配套轮作,当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春种毛豆即可播种,明溪县在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6月中下旬可收获。杂交水稻甬优9号在6月10日左右播种,7月10日前插秧,两季均可获得高产稳产。

1.2 豆稻轮作,用地养地

近年来由于耕地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耕层变浅、肥力下降,维持并提高土壤肥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推广豆稻轮作,豆科作物可以固氮,枯枝落叶、根部留田,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同时减少病虫和杂草。据明溪县土肥站测定,豆稻轮作比单季稻田土壤水解氮增加68.5%,速效磷提高23.7%。据明溪县良种场3年定位试验:豆稻轮作比单季稻有机质增加1.16%,速效氮增加9.5%,速效磷增加43%,土壤容重减少4.63%。说明豆稻轮作是培肥地力、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3 增产增收,经济效益显著

豆稻轮作制需调整单季稻的播种期,6月上旬播种,7月初插秧,9月初齐穗,水稻生长发育处于最佳的温光条件,有利于水稻生长。此栽培模式豆稻两季都能获得高产,经济效益好。如城关乡坪埠村豆稻轮作3 hm2,春毛豆鲜荚平均每667 m2产量545.02 kg,产值1090.04元,豆后作水稻产量567.60 kg,产值1475.80元;而相邻地块单季稻产量525.40 kg,产值1366.04元。豆稻轮作比单季稻年产值每667 m2增加1199.80元。

2 豆稻轮作高产栽培技术

2.1 毛豆台湾75高产栽培技术

2.1.1 选地整畦 前茬最好是禾本科作物,如水稻、玉米等。先进行翻犁晒白,然后进行精细整畦,畦宽80~85 cm(带沟),畦高25~30 cm。

2.1.2 适时播种 3月25日播种。播种时选用籽粒饱满、无裂皮、无病斑的秋繁种子,晒种1~2 h。在整畦后按株行距开2~3 cm深的穴,然后灌3/4沟水,水渗透整个畦面后把水放掉,隔天开始播种。春毛豆播种期正值低温多雨季节,播种过早,受低温、渍水影响,易造成烂种、缺苗;播种过迟,营养生长期缩短,产量低,当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播种。同时,要抢晴播种,否则易烂种,不易全苗。

2.1.3 合理密植 采取双行种植,株距23~25 cm,每667 m2种6500~7000穴,每穴播2~3粒种子,保证每667 m2株数13000~14000株,一般用种量5 kg左右。

2.1.4 科学施肥 掌握前期以施用复合肥为主,少施或不施尿素的施肥原则,以防氮过量,导致叶片浓绿易发生蚜虫及红蜘蛛等病虫害。基肥:结合整畦,于3月24日每667 m2施用钙镁磷50 kg+火烧土500 kg;追肥:第1次追肥于4月12日在第1对真叶未完全展开时施 (出苗后1周内),用复合肥15 kg+过磷酸钙15 kg混合均匀对水750 kg浇施于畦中间;第2次追肥于4月26日分枝期施用,结合培土,用三元复合肥20 kg+过磷酸钙15 kg混合均匀对水800 kg浇施于畦中间。开花期一般不再追肥,如果苗小不能封行,可轻追1次初花肥,施尿素4.5 kg。为了使籽粒灌浆饱满,减少一粒荚比例,结荚后 (鼓粒期)用尿素15 kg+氯化钾5 kg施于畦中间。以后看苗架补肥,一般苗架差的再少量补肥,苗架好的则不再补肥,直到采收鲜豆荚。每次施肥后应灌跑马水 (半沟水),如遇下雨则不必灌水。

2.1.5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4月8日在子叶展开后进行第1次中耕松土除草,4月16日在毛豆生长至2片复叶时进行第2次中耕,促进根系伸长;5月10日在分枝后期结合清沟培土进行第3次中耕培土,结荚鼓粒期注意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烂荚。水分管理:毛豆对水分的要求较严格,既需水又忌涝,一般幼苗期宜保持较低的土壤含水量促发根。在发芽分化期至开花结荚期,保持土壤见湿不见干,促根深扎,并防止落花落荚;进入鼓粒期宜干湿交替防早衰。

2.1.6 防治病虫害 毛豆在栽培中主要受蚜虫、斜纹夜蛾、炭疽病等多种病虫为害,应按照“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尽量减少损失。从出苗到成熟共喷药2~3次,第1次喷药于4月13日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喷施防治地老虎;第2次喷药于5月18日用30%爱苗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炭疽病;第3次喷药于6月2日用40%乐果乳油8000倍液与20%米满悬浮剂1500倍液混合防治蚜虫和斜纹夜蛾。在采收鲜荚前15 d停止喷药。

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应注意:一是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抗虫能力;二是随时监测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采取防治措施;三是更换或轮换不同药剂,降低害虫抗药性;四是注意药剂的使用安全间隔期,降低农药残留,保证产品品质。

2.1.7 适时采收 开花结荚后30~35 d,籽粒鲜嫩,80%充实,豆荚已饱满,外观豆荚色泽由青绿转浅绿时即可分批抢晴采摘,为了防止鲜荚变质,一般以清晨温度较低时采收为佳,采收后尽快上市,采收至上市的时间不宜超过24 h。7月1日前全部采摘完毕。并及早翻耕土地,为晚稻种植做好准备。

2.2 豆后作甬优9号高产栽培技术

2.2.1 确定播种期 播种期6月5日,每667 m2秧田播种量6.5 kg,大田用种量0.75 kg。7月3日移栽,秧龄28 d,秧龄最好不要超过35 d。

2.2.2 种子处理 先将种子于太阳下晒2 h,用强氯精浸种 (洗净的稻种用清水预浸后捞出,再放入300倍强氯精液浸泡16 h,期间每隔3~5 h搅动1次),然后捞起洗净放在竹箩内催芽,待到种子芽长半粒谷、根长一粒谷即可播种。

2.2.3 培育多蘖壮秧 在6月12日、秧苗1叶1心期,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50 g对水75 kg均匀喷施秧苗 (注意大风天或预计1 h内降雨请勿使用,喷施前后2 d畦面不得有水)。2叶1心期每667 m2追施尿素3~5 kg。

2.2.4 合理密植,建立高产群体结构 合理密植是甬优9号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甬优9号株型高大,分蘖力中等,植株扇形,穗大粒多。应掌握每667 m2基本苗1.2万丛,株行距22.4 cm×23.8 cm,每667 m2有效穗数12万~14万穗。如基本苗过多,造成群体相互遮荫,易发生病虫害,成穗率也低;若栽植过稀,难以保证高产。

2.2.5 合理施肥 施足基肥,根据明溪县农业局农田土壤养分检测结果,按测土配方施肥方案,基肥按 N∶P2O5∶K2O 为1∶0.5∶0.7,每 667 m2施尿素8~9 kg+过磷酸钙30 kg+氯化钾8~10 kg作基肥;分蘖肥在7月8日 (移栽后6 d)施复合肥20 kg+尿素4 kg+氯化钾7.5 kg;在8月12日施复合肥10 kg作穗肥。

2.2.6 科学管水,适时烤田 移栽至分蘖期浅水插秧、深水护苗返青,返青后浅水勤灌促分蘖,基本苗数够时要及时烤田。于7月26日烤田,8月2日复水,每667 m2有效穗数控制在11万~14万穗,产量可达600 kg以上。烤田是控制无效分蘖最好的方法,后期保持干干湿湿。甬优9号灌浆时间较长,后期不能断水过早,应保持干湿交替,以养根保叶,否则会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

2.2.7 加强病虫害防治 在秧苗期,即移栽前4 d,用25%噻嗪酮30 g对水50 kg喷雾,带药移栽,防治白背飞虱、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在7月11日和8月10日,分别为分蘖、幼穗分化期,用25%噻嗪酮30 g对水喷雾,防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9月8日破口期,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 g对水喷雾防治穗颈瘟;9月13日用5%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100~150 g对水75~100 kg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

2.2.8 适时收割,防止割青 甬优9号属大穗型品种,灌浆时间长,切忌断水过早,同时要防止割青,以提高产量,保证品质。

[1]吴早贵,鲁长根.开发菜用大豆增加种植效益 [J].大豆通报,2000(4):4.

猜你喜欢
单季稻毛豆轮作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毛豆飘香秋来到
毛豆姐姐的信
轮作休耕,让土地歇一会儿
我和我唯一的毛豆
耕地轮作效益调查报告
摘毛豆
贵池区水稻机插秧高效水肥运筹试验研究
绍兴市单季稻机插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
耕地轮作模式遥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