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姜生物学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2014-04-18 03:03林致钎龚培钦杨长桃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鲜姜姜块三明市

林致钎,陈 珏,龚培钦,杨长桃

(1.福建省三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365000;2.福建省三明市农业技术培训中心;3.福建省沙县高桥镇农业服务中心;4.福建省三明市种子管理站)

三明市地处福建省中部偏西的内陆山区,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境内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565~1795 mm;气温适宜,年平均气温16.9~19.5℃;无霜期263~306 d;日照时间长,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土质优良肥沃,适合生姜的生长。三明市有传统栽培生姜的历史,是福建省的主要生姜产区之一。生姜不仅是人们常用的调味佳品,也是健胃祛风的中药材。生姜食用部分是地下肥茎,根茎鲜品或干品可作为调味品。金姜系大田县种子站、三明市种子站、大田县福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及大田县前坪乡生姜协会从本地黄姜经系统选择育成的生姜新品种,于2010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近年来,三明市大力推广种植金姜,栽培面积逐年增大,一般每667 m2产量2000 kg左右,每667 m2最高产量超过2500 kg,每667 m2产值达10 000元以上。生姜种植成本低,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种植技术较简单、容易掌握,深受种植户的欢迎,种植生姜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现将金姜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生物学特性

1.1 品种特征

生姜属姜科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多作一年生栽培,其根系属肉质根,不发达。生姜原产于热带多雨的森林地区,要求阴湿而温暖的环境,生长适宜温度为22~28℃,不耐寒。金姜品种株型紧凑,植株生长势强,株高90~110 cm;分枝能力较强,通常每株有9~13个分枝,多者可达15个;姜块肥大,单层排列,呈扇形状,表皮光滑,色泽金黄;肉质脆,纤维少,辛辣味浓,营养成分高,耐贮藏,外形美观,商品性好。

1.2 品种特性

金姜品种从种植至收获需215 d左右,为中晚熟种。金姜分枝较多,抗性较强,叶色深绿,叶片披针形,叶长25~28 cm,叶宽2.0~2.5 cm;地上茎粗1.2 cm左右,主茎叶片数30片左右,种芽粉红色。从种姜幼芽萌动开始到第1片姜叶展开需50 d左右。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种植地选择

生姜既怕旱,又怕涝,宜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丰富、pH值6~7的微酸性、排灌方便的砂壤土种植,忌黄红土等黏性土壤。生姜不宜连作,应与水稻、豆科及其他蔬菜进行3年以上的轮换栽培,防止发生姜瘟病。土壤应深翻20~30 cm,并反复耕耘深翻曝晒,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以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将地整成高35 cm、宽90 cm(含沟)的畦,然后开厢种植。

2.2 播种前处理

姜种应选择姜块肥大、节间粗壮、不腐烂、不干缩、不受冻、无病虫、芽眼饱满、肉质新鲜、无伤痕、无病虫的健康姜块。播种前1星期,将生姜种块翻晒2~3 d(晒种时不得让姜种在室外过夜,以防冻伤),对晒后姜块出现松软、变成黑色或紫黑色或无光的不正常姜种给予剔除。一般每块种姜切成40 g左右最适合,这样不但出苗早,生长发育也早,可提早成熟,提高产量。

2.3 播期选择及栽培方法

金姜在三明地区的播种时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一般按株行距15 cm×50 cm进行田间栽培,每667 m2用姜种300 kg左右,每667 m2种植2500株左右。经20~30 d催芽,待幼芽长至1 cm左右(留2~3个芽)时,选择晴暖天气进行播种。在播种前1 h左右浇底水,湿润土壤,将姜块切口沾上草木灰,芽眼朝上水平地摆放在沟内,覆盖细土5 cm左右,以保证苗齐苗壮。

2.4 科学施肥

金姜生长期较长,需肥量大,属喜肥作物,其根状茎,是逐渐分生膨大的,因此除了施足基肥外,每667 m2可用腐熟有机肥1000 kg、蔬菜专用肥45 kg、钙镁磷肥50 kg、生石灰50 kg混合均匀后施于沟内,然后下种覆土,以满足金姜对肥料的需求。垄沟上覆盖秸秆或稻草10 cm,可防止杂草滋生,有利于保温保湿。由于生姜耐肥,应掌握“前轻后重”的原则进行追肥。当苗高30 cm左右,具有1~2个分枝时进行第1次追肥,以氮肥为主,每667 m2可用尿素10 kg配成0.5% ~1.0%稀肥液浇施;第2次追肥应在立秋前后,在收取种姜后结合中耕除草及培土进行,每667 m2用尿素20 kg、磷酸二铵30 kg、硫酸钾50 kg,在距离植株基部12 cm处穴施,穴施后覆土、培土,以防根状茎膨大后露出地面,最后浇透水;第3次应在9月上旬天气转凉时,当姜苗有6~8个分枝时,每667 m2撒施25~30 kg复合肥在种植行上,以促进根茎快速膨大,提高生姜产量。

2.5 科学管水

金姜喜湿润又忌积水,生长前期土面要相对较干,以提高土温,利于出苗。苗期要做好保温、清沟沥水和中耕除草工作。在幼苗生长前期,以浇小水为主,应保持土壤干湿。由于春季雨水多,为防止姜田积水、姜苗受涝,应加强清沟排水。7~9月为生姜旺盛生长期,需水量相对较大,要求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在80%左右,而此时恰逢高温干旱季节。因此,要及时灌水及覆盖稻草遮荫,以促进生姜分枝和膨大,提高产量。

2.6 病虫害防治

金姜病害主要是姜瘟病,7~8月为姜瘟病发病高峰期,其发病期长、传播途径多,一旦发生,很难防治,一株发病可能会导致整个田间暴发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50%以上,甚至绝产。防治上应以预防为主,在生姜种植前要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大田栽培应以综合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及时切断病害传播途径,尽可能控制病害的发生及蔓延。主要措施:一是要合理轮作,轮作换茬是切断土壤传菌的重要途径;二是要精心选地;三是要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四是要加强病株处理。当田间发现病株后,应及时拔除中心病株,挖去带菌土壤,在病穴内撒施石灰,然后用无菌土掩埋。

2.7 采收与贮藏

生姜的采收方式有收种姜、收嫩姜、收鲜姜3种。生姜栽培与其他作物有明显差别,种姜可作为产品回收利用。种姜收获可与收获鲜姜一同进行,也可提前在幼苗生长后期 (夏至前后)进行,要注意保护好姜苗。嫩姜收获是在生姜植株旺盛生长期(白露至秋分时节)进行的,此时姜块组织柔嫩,纤维含量少,水分多,辛辣味较淡,适于腌渍、糖渍等加工,但收获嫩姜产量较低。鲜姜采收在霜降后进行,此时姜的地上部植株开始枯黄,块茎已充分膨大成熟,宜选晴天采收,收获后的鲜姜要带有少量湿润泥土,不用晾晒,直接入窖贮藏[1]。

[1]孙静林,尤伟群,侯平扬.揭阳地区大肉姜高产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2):36-37.

猜你喜欢
鲜姜姜块三明市
生姜贮藏主要影响因素及技术要点
三明市海斯福化公有限责任公司
鲜姜暖啤酒酿造工艺的研究
三明市海斯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三明市海斯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1MCP处理对低温贮藏鲜姜品质和活性成分的影响
食欲差试试吃点生姜
尝食生姜,脾胃健运
聚焦三明市获得福建省政府质量奖和三明市质量奖企业
怎样窖藏生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