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锥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14-04-18 03:03詹灼珍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锥栗营养枝建瓯市

詹灼珍

(福建省建瓯市房道林业工作站 353100)

闽北10个县市均有栽培锥栗。建瓯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建溪上游,东经117°58'至118°57'、北纬26°38'至27°20',属中亚热带气候,地貌属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年均温16.9℃,土壤为山地红壤,平均海拔340 m,气候、土壤等条件良好,为锥栗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建瓯市锥栗栽培面积28 667 hm2,是全国锥栗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市,建瓯锥栗已成为我国首个“原产地保护农产品”。本文总结锥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促进锥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 品种选择

优良品种是保证锥栗稳产、高产的基础。建瓯市科技人员历时15年在38个农家锥栗品种中选育出了4个优良农家锥栗品种,即白露子、油榛、乌壳长芒及嫁接毛榛。这4个品种在综合性状、产量指标、产品质量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2 嫁接早熟品种

锥栗的繁殖通常是在实生苗的基础上进行嫁接、繁殖的。嫁接早熟品种可缩短锥栗发育时间,使锥栗尽快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提早结实,对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有显著效果。在生产上必须选择品质优良、产量高、抗性强的优良早熟品种进行嫁接。在锥栗栽培中,白露子是最佳选择。该品种是建瓯市的优良品种,成熟时间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该品种色泽光亮,坚果高2.24 cm、宽2.24 cm,每公斤120粒,粒重8.3 g,形状为近圆形,在市场上倍受消费者欢迎,是最受榛农欢迎的优良品种。

3 合理密植

锥栗的产量及质量与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锥栗是一种喜光植物,种植密度显得尤为重要。过度提高种植密度会造成树体通风透气性差,树体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直接影响到锥栗的开花、授粉及结果,同时还会导致各种病虫害的发生,直接影响到锥栗果实的品质。因此,在栽培中,每667 m2最佳初植密度为40株,株行距为4 m×4 m。随着树体年龄的增长及树体的增大,应减小种植密度,可逐步减少到每667 m220株。

4 整形修剪

根据品种、树龄、树势、立地条件和栽培管理等因素,做到定树修剪。应注意连年观察树冠生长和产量情况,灵活掌握修剪技术以改进和提高修剪技术水平,做到因树整形修剪。

4.1 控制营养枝生长

锥栗是喜光植物,生长旺盛,尤其是在刚嫁接后的第1、2年营养枝的生长速度快,每年枝生长量达1~2 m。因此,要及时修剪,疏除重叠枝、交叉枝、密生枝及徒长枝,控制其营养枝生长,培育优良结果母枝。

4.2 控制结果时间

根据锥栗生长结果习性进行整形修剪,以利于提早结果、优质高产及延长盛果期,提高锥栗园的经济效益。要注意控制锥栗结果母枝的开花时间,当雄花序长30 cm左右时疏花30%左右,新梢长度60 cm左右时摘心以延迟雄花开花撒粉,促进后期的授粉结果。

5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的目的是给予土壤充分养分,应结合土壤营养水平进行施肥。因锥栗种植地块长期以来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和除草剂,造成了土壤板结和土壤营养元素缺素严重。因此,在施肥过程中应尽量使用有机肥,少用化肥,肥料的施用应与中耕除草相结合,每667 m2使用有机肥500~100 kg,化肥以氮肥、钾肥及磷肥为主,比例为2∶6∶2。

6 综合防治病虫害

锥栗病虫害防治应掌握“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方针,要充分了解病害和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寻找最佳防治时间,不能盲目使用农药,更不能过度使用农药,以防造成锥栗果实农残超标。在防治过程中应把病害和虫害区别开来,把危害的部位和时间预测到位,再分别采用不同的农药进行防治,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在冬季将徒长枝、枯萎枝、病虫枝、密生枝全部剪除,以培养良好的树体结构。在春夏季应及时防治桃蛀螟、铜绿丽金龟、栗黄枯叶蛾、小青花金龟、栗瘿蜂、栗绛蚧、毛翅夜蛾、日本螨蚧、栗大蚜、栗炭疽病、栗芽枯病、栗叶斑病、栗白粉病、栗疫病等病虫害。

猜你喜欢
锥栗营养枝建瓯市
混合放牧对高寒草地矮生嵩草生殖枝与营养枝性状的影响
My English teacher
捡锥栗
建瓯市青少年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工作得到社会各界认可
福建省建瓯市实验幼儿园
多方发力 形成教育合力系统——建瓯市东峰中学的课改启示
不同修剪方式对喀斯特石山区金槐槐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打锥栗
锥栗飘香
锥栗栗瘿蜂的危害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