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茶园流转的实践与探讨

2014-04-18 03:03许婉珍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安溪县茶农茶业

许婉珍

(福建省安溪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362400)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1]。多年来,中央1号文件对如何稳妥地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

安溪县是中国乌龙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2013年,全县茶园面积4万hm2,茶叶总产量6.8万t,涉茶总产值115亿元,涉茶人口80多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56%以上来自茶业。茶业对安溪而言,是民生,是特色,是支柱,是引擎[2]。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包产到户、分田到户的经济制度下,茶园分散,劳动生产率低,造成了茶园基础管理水平差别大,生产加工技术高低不一,茶叶品质有优有次,茶农收入悬殊等问题,尤其是茶树病虫害的防治,难以做到统防统治,给茶叶质量安全带来隐患,对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系统风险。近年来,安溪县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宣传引导,积极推行茶园流转,创新产业组织形式,促进安溪茶叶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销售。

1 流转概况

截至2013年12月底,安溪县茶园流转总面积达到1.76万hm2,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44%。从形式上看,安溪县茶园流转主要通过承包、租赁、入股、联作4种形式,所占的茶园面积分别为0.73万hm2、0.21万 hm2、0.20万 hm2、0.62万 hm2。承包是指以企业或个人出资承包村集体的茶场、林场、农场为主的形式。租赁是指由企业与茶农签订协议,以每年每667 m2租金500~1000元租赁茶农连片茶园。入股是指由企业与茶农签订协议,以茶园和现金两种方式入股,每667 m2茶园相当于现金500元为1股,参与企业利润分红;入现金股的农户都必须入茶园股。联作是指由茶业龙头企业与茶农组建的联作小组根据“自愿组合、连带责任、相互监督、捆绑签约”的原则签订联作协议,茶企负责收购联作小组生产的茶叶,并为联作小组提供管理技术及农资投入品,甚至垫资开展低产茶园改造;联作小组按照企业的规范要求开展茶园管理及茶叶生产。

2 主要做法

2.1 加强宣传引导,推动劳动力转移

通过广播媒体、讲座、培训班等方式广泛宣传中央1号文件精神、《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国家惠农政策,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1]。同时,为解决流转土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生产技能培训工程,提升农民的生产技能,让他们走进企业、合作社成为更高层次的产业工人,或成为其他产业的技术工人,增加收入。

2.2 制定优惠政策,推动龙头带动

在市场倒逼企业、农村青壮年劳力外流、茶农流转意愿增强的情形下,出台企业上市、创标创牌、发展电子商务及农民创业园等优惠政策,鼓励在外企业回归创业,引导本土企业建设自有基地、联作基地。

2.3 加强金融支持,解决资金问题

鼓励探索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开展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茶果园,以及大中型农用生产设备、钢架大棚和附属设施等抵押贷款,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培育新型金融组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建立风险补偿金制度等方法,化解抵押难、担保难。2013年安溪县办理的茶园抵押登记0.09万hm2,评估总额1.74亿元,发放贷款7739.1万元;成立茶业专业银行——茶都支行,贷款达3.1亿元;累计发放“公司+基地+农户”贷款2亿元,发放合作社贷款1.43亿元;还建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金融机构 (安溪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按风险金的20倍以上额度安排发放农业贷款1亿元。

2.4 集中配置资源,加强基础建设

2013年以来,通过捆绑现代茶业、水土保持、茶园保护林带、茶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福建省安溪农民创业园建设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对企业基地、生态茶园、庄园等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2.5 成立仲裁机构,搭建服务平台

以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机制为抓手,充分保障土地流转双方的权益。一方面,县、乡二级均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并下设办公室,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和仲裁工作的指导,形成“民间协商、乡村调解、县级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及时、公平、公正地解决农村土地流转纠纷,维护农村土地流转秩序和流转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在县农业主管部门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平台,网络监管系统采用福建省华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监管软件,乡、村二级也分别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土地流转服务点,对签订流转合同等信息内容能够及时上网登记、备案、发布,让土地流转的农民放心、安心。

3 经验启示

农村土地流转是优化重组土地等生产要素、实行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提高土地经营效益、提高农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3]。要把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相对集中起来,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必须坚持以政府推动为主导,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3.1 坚持政府推动

由于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率相对差,龙头企业的规模流转投入大、风险高,制约了土地的流转集中;而农民的自发性流转行为,一般表现为规模小、时间短,不利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甚至部分农户对土地流转的合法性还顾虑重重。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配套相关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服务水平,才能消除家庭农场 (或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后顾之忧,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3.2 创新组织形式

近年来,安溪县茶园流转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迅速推行,主要得益于全面推行现代茶业生产加工组织形式,启动实施“茶园流转百企万亩五年行动”,加快引导茶园承包经营权向茶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制茶大户、家庭农场流转,提高有效管理比率。根据参与生产经营主体的多少和利益联结方式的深浅进行划分,安溪县新型的产业组织模式主要有3种:一是“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如企业建设自有基地和联控基地。二是专业合作社模式,全县发展合作社1100多家,其中茶叶专业合作社950家 (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6家),涉及茶农6万多户、茶园6000多hm2。三是家庭农场模式,全县发展30多个茶叶家庭农场,涉及茶园面积66.67 hm2。

[1]杨文华.通过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探讨 [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8):30-32.

[2]张炳铃.茶叶质量安全管理模式的实践探讨 [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3(1):66-68.

[3]吴大勇.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现代农业科技,2012(18):342-352.

猜你喜欢
安溪县茶农茶业
游鼓浪屿
为茶农送上“及时油”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做冰镇小吃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贵州茶业大事记
快乐的小茶农
基于茶农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茶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