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的韵律
——南京第二届夏季青奥会颁奖礼仪服装、颁奖台和托盘设计理念及设计思路

2014-04-20 13:29程可欣
剧影月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青奥会裙摆礼仪

■程可欣

灵动的韵律
——南京第二届夏季青奥会颁奖礼仪服装、颁奖台和托盘设计理念及设计思路

■程可欣

青奥会在南京的举办无疑将会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南京也将借此机会展示城市形象和人民的精神风貌,宣传自己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笔者在参加南京青奥会颁奖礼仪服装、颁奖台和托盘设计比赛的过程中,将南京地方特色与青奥精神有机融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积累了一定的心得体会。

青奥会,颁奖礼仪服饰,颁奖托盘,颁奖台,特色地域文化

2014年8月16日至8月28日,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南京举行,这也是南京继2005年承办第十届全运会以来再一次举办如此高水平大规模的综合性体育盛会。本届夏季青奥会是一次青年运动员的大联欢,来自全世界的年轻人将在南京共享彼此的青春回忆,青奥会也将成为传播奥利匹克精神,分享世界各国文化的大舞台。在欣赏比赛的同时,举办地南京的特色地域文化也是观众关注的焦点,这其中作为传播南京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重要载体的颁奖礼仪服饰、颁奖台和托盘无疑是其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一.南京青奥会的口号、理念以及参与对象

青奥会与奥运会一样,其举办对所在城市和国家而言是一次很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精神风貌的展示机会。在十二天的时间里,各国优秀青年运动员在比赛的同时,增进友谊,加深了解,青奥会的举行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化的城市的新风貌。因此,本届南京青奥会的颁奖礼仪服装、托盘和颁奖台除了要在设计标准与选材上与国际接轨以外,更应该体现南京的城市特点和其独有的气质,以及南京人民朴实大方,热情好客的城市性格。本次青奥会不论从会徽、吉祥物、火炬、赛场布置、奖牌图案、主题曲、体育和文化标识、招贴海报、志愿者服装、颁奖礼仪服装和托盘以及志愿者服装的设计上都体现出了浓浓的南京元素。

本届南京青奥会的口号是“分享青春,共筑未来”,这次运动会将会给世界各国的青年人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促进青年之间的文化交流,同时促进南京的城市发展,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了一缕国际气息。在紧张激烈的比赛同时,本届青奥会也是一个充分展现南京这座“科教之都”和“文化之都”的绝好机会,南京城将因为青奥会而更添一份青春与活力。青年奥利匹克运动会参赛运动员的年龄限制在14岁至18岁之间,这也让其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年轻人的盛会。

二.南京的地域文化特色

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曾有“六朝金粉,八代都会”之称,在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中占有显著的地位。位于长江中下游流域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南京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华东地区除上海之外的另一个政治、经济、军事与科教中心,市内的新街口商业区被誉为“亚洲第一商圈”。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1,南京一直作为区域内的文化中心存在,吸引了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人才慕名前来,特别是明清时期,南京是整个江南地区的科举考试中心(江南贡院),一时文人墨客云集于此,各式各样的思想在这里汇聚融合,使得南京城的文化生活空前繁荣。因此,自古以来多元文化都能在南京得到共存并发展,到了民国时期,大量西洋建筑与后现代建筑在这里兴起,这些建筑与众多古建筑交相辉映,南京以极大的包容性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完美的融合,使得传统的东方风韵加上了现代的气息。青奥会在南京的举办使得这座古老而又现代化的城市增添了几分国际色彩,也使得南京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得以展示在全世界面前。

三.“灵动的韵律”系列青奥会颁奖礼仪服装、颁奖台和托盘设计实践

在综合类大型运动会中,颁奖礼仪人员是整个赛事形象设计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对举办国家和城市的独特文化以及国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因此作为最直观的外形设计,颁奖礼仪服装、颁奖台和托盘设计除了要与赛事主题及其核心价值相吻合之外,还应体现出每个举办城市独具特色的文化特质。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和发达国家服装工业的冲击下,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巧妙的融合,保持其独有的特色,并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服饰文化(以旗袍为代表的款式和以绸缎为代表的面料等)中体现出来,是摆在所有服装设计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笔者在2012年参加了由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主办,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组委会承办的“南京青奥会”专题设计竞赛中的颁奖礼仪服装、颁奖台和托盘竞赛选题,以“灵动的韵律”为总的主题,作品共有两个完整的设计系列,在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第一个系列的颁奖礼仪服装由两套组成(图一),在廓形上以当今裙装设计中流行的斜肩和裙摆斜面的呼应体现出视觉上的平衡,同时再以斜肩设计呼应层叠错落的裙摆,整体廓形以X型为基础加以改良,强调女性的曲线美,腰部以缎带或服装自体轮廓进行修饰,达到一种带有中国古典风格中典雅柔和又不失现代女装简洁干练的特征,在动态中体现出水的灵动和青春的活力。服装以白色为主色调,在斜肩部分的领口设计上以南京本地特色面料云锦为主要材质,设计一以富丽浓烈的圆金和扁金色间次排列,并以金线对边缘进行修饰,设计二则以天蓝色为主色,以独特的走线手法展现出青花瓷一般的图案效果,整体领口设计花纹繁复优美,质地柔软而富有弹性。其他主要配色则有黄色、蓝色和绿色等,并以玫红色加以点缀。

图一 “灵动的韵律”——第二届青奥会颁奖礼仪服装设计系列一

设计一在腰部至裙摆的造型上,大胆地采用了面积上的不对称设计,其中小半边为纯白色,另外一大部分被繁复的传统纹饰所占据,缤纷的色彩和多变的造型与白色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给观者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设计二则以金色缎带束腰,在裙摆设计上以黄、蓝、绿等色层层叠叠自底部往上铺排,并以晕染的手法造成一种类似水墨画的肌理,不同层次的片状裙摆模块形成了视觉上的纵深感,拉开了服装的整体层次,并和上部简洁的图案和造型有一定的对比效果。裙摆纹饰的创意来自在南京人中耳熟能详的地标性建筑和自然景观,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南京城市形象,如蓝色代表南京城内的主要水系秦淮河以及玄武湖,黄色代表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明代城墙,绿色则是南京“人文绿都’称号和遍布市内的梧桐和雪松的象征。

第二个系列的颁奖礼仪服装则由三套服装组成(图二),在结构上采用了造型感很强的肩部设计,利用垫肩夸张了肩部的形态,体现了造型的庄重和大气,还原了南京六朝古都的帝王之气,并借以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律动感。在廓形上由于肩部的刻意强调,使得整体形态呈T型样式,承袭前一系列以腰带修饰女性身体线条。领口处设计是本系列的一个显著特点,三套服装的领口都以不规则的形态呈现,面料的层次在现代剪裁工艺手法下显得错落有致,不同的颜色搭配使得领口处展现出一种如山峦起伏般的立体效果。在色彩运用上采用绿色为基调,以黄色进行点缀,褶皱在裙摆和服装中轴线的大量运用以及不对称的设计与设计主题相呼应,体现出动感和韵律,更加凸显南京青奥会活力与青春的特点。肩部和腰带的图案选用南京市花—梅花作为原型(图三),在不失去主要特征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外形提炼和概括,并以金色丝线绣成。设计三中裙角的花纹图样为梅花枝叶变形而来(图四),造成一种水墨画中留白的效果,清新淡雅并留给观者一定的想象空间。

图二 “灵动的韵律”——第二届青奥会颁奖礼仪服装设计系列二

在颁奖台和托盘的设计上则与同一系列的礼仪服装相呼应,承袭了其色调和形态,并加以色彩的渐变,赋予其青春感和灵动感(图五)。南京地处江南,水系发达,秦淮河被誉为母亲河。两个系列中的颁奖台与颁奖托盘设计均根据这一理念,设计成蜿蜒、绵长的河流形态,承载着六朝古都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共筑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景。系列一中笔者在图案上采用了水蓝色的渐变色辅以白色的浪花,体现出青年人的纯净和浪花般的无忧无虑;系列二的设计则以珍珠白为底色加上几抹翠绿象征着南京的市树-雪松,体现出南京 “人文绿都”的城市形象,应和青奥会绿色、低碳、环保的口号。

图三 肩腰部花纹

图四 裙下摆花纹

图五 “灵动的韵律”——第二届青奥会颁奖台和托盘设计系列一、二

结语

青奥会是年轻人的盛会,也是各国青年运动员交流文化、展示自我的一个绝佳平台。第二届夏季青奥会在南京的举行,使得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得以有机会将自己包容博爱的一面展示给全世界,这其中赛事颁奖礼仪服装、颁奖台和托盘的设计可以说是南京向外界宣传的一道窗口。笔者在对南京青奥会口号理念和南京城特色地域文化进行深入整理和理解的基础上,将具有代表性的南京文化元素如秦淮河、玄武湖、梅花和云锦等加入到青奥会颁奖礼仪服装、颁奖台和托盘的设计中去,力求在体现奥运“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的同时,展示南京独具特色的城市及其文化魅力,并获得了官方的认可。笔者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对这一思路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以期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

注释:

1其余六大古都为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安阳、商丘

[1]陈建辉,徐群.关于世博礼仪服装配饰设计的思考与研究[J].流行色,2010.1

[2]冯玲玲.浅议中式服装发展的新动向——观北京奥运会颁奖礼服有感[J].作家杂志,2008.12

猜你喜欢
青奥会裙摆礼仪
轻舞飞扬
撩动那一袭 轻妙裙摆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凌絮裙摆
凌絮裙摆
南京青奥会掠影
世界华人协会主席一行点赞青奥会
青奥会少吸PM2.5让人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