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学”实验课拓展延伸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14-04-22 07:06王长明
中国地质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学时实验课矿床

王长明,孙 祥,陈 华,刘 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矿床学”实验课拓展延伸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王长明,孙 祥,陈 华,刘 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矿床学”是地质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实践性和探索性。本文以“矿床学”实验课教学为例,从继承传统实验教学、拓展野外实验教学、延伸项目实验教学、探索网络实验教学四个方面对延伸教学进行讨论,对“矿床学”实验课拓展延伸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教学方法;实验课;矿床学

矿床学的研究建立在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学科基础上,在对矿床成因进行解释时,还需要化学、力学、物理学、生物学、数学乃至天文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1-2]。2011年,由翟裕生、姚书振和蔡克勤3位老师主编的《矿床学(第三版)》列入了“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矿床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索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仅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授专业知识,学生只能掌握理论知识,却不能成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创新型人才[3-5]。实验课运用拓展延伸教学,可以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创新性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营造多样化的创新思维场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学生营造多样化的创新思维场所。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在高等教育中深受重视并得到广泛的应用[6-11]。笔者在从事矿床学教学工作中,尝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继承改造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基础上,拓展野外实验教学,延伸项目实验教学,探索网络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一、继承传统实验教学,优化教学结构

“矿床学”是地质类教学的专业基础课,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实现继承性的有效拓展和延伸尤为重要。其中,光片鉴定和矿石观测是“矿床学”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矿床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矿床地质研究的一些基本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要实习的矿床,给出其产出的大地构造位置、区域地质特征、矿区地质和矿床特征,并提供了典型的矿石结构构造照片和光片。针对不同的矿床类型,设计不同的实习思考题和实习作业,以便在教师启发下,使学生逐步提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利用这些丰富的矿石标本、光片、图件、模型等教学资源和各种先进技术手段的测试条件等,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矿床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是“矿床学”实验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其地球物质展厅包括“矿物世界”、“岩石天地”、“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四部分内容,拥有与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古生物学、地史学等地质课程教学配套的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标本和展示体系。现馆藏标本总量55000余件,其中公开展出4000余件。通过参观学习,给学生一个从矿物、岩石到矿产资源整个链条宏观的认识。

表1列出了我校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教研室2014年度“矿床学”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总学时为64学时。与10年前 “矿床学”的教学内容相比,理论教学由原来的48学时降至42学时,实验教学16学时升至22学时,占总学时的34.4%,提升近10%。考虑矿床学学科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在矿床学课堂教学和室内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我校矿产普查与勘探教研室利用地质实习基地以及其他矿产资源实习基地进行野外现场教学,正在尝试进行项目教学,探索网络教学,这些均作为“矿床学”实验课延伸教学的研究内容。

表1 “矿床学”教学具体要求与学时安排

二、拓展延伸实验教学,激发创新能力

1.拓展野外实验教学

野外实验教学是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巩固和应用“矿床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地质思维能力,除了表1“矿床学”教学具体要求外,需要进行野外实验拓展教学。野外拓展实验教学一般在周末或暑假进行。我校建立了专业主干课程课间野外实习体系、北戴河地质野外认识实习、周口店野外教学实习、国际化野外教学的跨国实习,已经建立了多个产学研基地(如山东招远金矿基地、甘肃阳山金矿基地、云南云矿企业基地、河南云台山基地、西藏区域地质调查基地、内蒙古矿业基地、黑龙江牡丹江金矿基地、山东泉兴矿业公司基地等)。除了上述教学科研基地之外,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进行野外实验,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实验教学形式。

为了在京郊开展“矿床学”野外教学基地,2013年,在北京市教学名师薛春纪教授的带领下,矿床与勘探教研室“矿床学”教学团队赴北京市密云县沙厂铁矿区,开展“矿床学”本科生教学实习路线考察活动。参观了首云国家矿山地质公园,考察了“鞍山式”沉积变质型磁铁矿矿床露天采场(图1)和密云环斑状花岗岩。这次考察为进一步拓展“矿床学”野外实验教学奠定了基础。拓展野外实验教学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笔者精心指导的本科生吉海同学入选2010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获得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大赛地质技能综合应用三等奖、地质标本鉴定优胜奖、钻井岩心地质编录优胜奖等荣誉。《中国青年报》于2012年8月13日报道了该生利用矿床学等专业知识,为家乡建设作贡献,努力拼搏的精神。

图1 北京密云霍各庄铁矿露天采场

2.延伸项目实验教学

项目实验教学法是一种教与学的模式,是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12-14]。该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的教学方法。根据“矿床学”理论教学的内容,在野外考察、手标本观测和光片鉴定基础上,结合我校及其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鼓励学生以“矿床学”为基础,自主确定项目任务、制定项目计划、实施项目计划。在此基础上,结合“矿床学”理论教学内容,进行项目成果展示和评价。通过延伸项目实验教学,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适应各行各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探索网络实验教学

随着高校发展和科技进步,网络教学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5-17]。网络实验教学有利于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实行个性化教学,也有助于学生自主掌握运用学习时间,攻克知识难点,达到较好的教学与学习双赢效果。“矿床学”网络实验教学的仍处于探索阶段,很多高校均在尝试,希望能开发出“矿床学”教学辅助系统,补充和完善矿床学教学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矿床学辅助系统不仅包含矿床学教学所需的教学大纲、电子课件、实习指导,还应包含实践性很强的矿石组构照片,典型矿床的成矿动画模拟等等,是“矿床学”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我校周淑敏同学硕士毕业论文“矿床学”网络实验教学的辅助系统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15],值得参考和借鉴。

三、实验教学效果,不断尝试探索

实验课拓展延伸教学是“矿床学”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将实验课拓展延伸教学运用于“矿床学”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拓展延伸实验教学内容与理论课的紧密衔接、融合与协调等,亟待我们地质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以保证“矿床学”实验课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 翟裕生,王建平.矿床学研究的历史观[J].地质学报,2011,85(5):603-611.

[2] 涂光炽,李朝阳.浅谈比较矿床学[J].地球化学,2006,35(1):15.

[3] 王敏芳,魏俊浩,张晓军,等.“应用矿床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 2009,(4): 148-150.

[4] 彭润民.《矿床学》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 2002,(4): 58-59.

[5] 袁峰,周涛发,范裕,等.传统矿床学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问题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 41-43.

[6] 郑清梅.延伸动物学实验课堂, 营造创新思维场所[J].生物学杂志, 2010, 27(5): 106-108.

[7] 税正伟.通过实践延伸教学强化工科大学生的物理素养[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13(5): 122-126.

[8] 税正伟, 陈建勇, 刘忠华,等.大学物理延伸教学的研究[J].科技信息, 2009,(29): 40.

[9] 刘丽阳.浅谈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课本外的延伸教学[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8(3): 78-79.

[10] 董春梅,徐方建.“矿物岩石学”实验课延伸教学新模式改革与实践[J]. 中国地质教育, 2013, (2): 138-140.

[11] 郭杰, 郭志荣.延伸教学内容拓展学生思维[J].教学研究, 2011, (1): 285-287.

[12] 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2): 43-44.

[13] 叶圣燕.项目教学法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运用和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4): 70-71.

[14] 何生, 侯宇光, 孙新铭,等. 项目教学法在“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课内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地质教育, 2010, (3): 69–73.

[15] 周淑敏.矿床学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论文, 2008.

[16] 罗芳琼.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研究[J].福建电脑,2011, (1): 32-34.

[17] 王强,李战春,何才辉.探寻网络实验教学新思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6): 30-32.

Title: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Extending and Extend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the Mineral Deposit Geology Course

Author(s):WANG Chang-ming, SUN Xiang, CHEN Hua, LIU Li

teaching method; experiment; mineral deposit geology

G642

A

1006-9372(2014)03-0073-03

2014-02-26;

2014-06-1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652013034);地质资源勘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王长明,男,副教授,主要从事矿床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学时实验课矿床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构造叠加晕找矿方法在青海哈西哇金矿床深部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S60号矿脉为例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中非铜钴成矿带矿床遥感特征研究
黑龙江省林口县三合村探明超大型石墨矿床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有趣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