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 机器人产业迎良机

2014-04-29 05:30徐晖
电器工业 2014年8期
关键词:工信工业机器人

/本刊记者 徐晖/

政策支持 机器人产业迎良机

/本刊记者 徐晖/

编者按:为推进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3年12月30日正式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技术研发及市场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据悉,日前工信部再度酝酿扶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其中包括联手国标委推进机器人产业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联手财政部及保监会等部门研究建立首台套机器人应用保险机制、组建专家咨询队伍研究编制机器人技术路线图和机器人产业的“十三五”规划等多个方面。关于我国机器人产业相关政策的亮点及工作重点,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卫民先生做了权威解读。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以及制造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求,我国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机器人需求将快速增长。另外,新的制造模式、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也催生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根据麦肯锡的预测,到2025年机器人在制造业服务产业的应用,可以创造1.7万亿~4.5万亿美元的产值,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战略型新兴产业,机器人时代的到来已经毋庸置疑。

全球重视忙布局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向全国科技界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习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指出:“国际上有舆论认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讲话着重强调了“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而且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目前机器人制造商和国家,纷纷加紧布局,抢占技术和市场的高点。比如美国2009年就制订了重振美国制造业的框架,明确要求展工业机器人,重振美国的制造业,开发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新一代机器人。日本也制订了机器人技术长期发展战略,将机器人产业作为七大重点产业之一。韩国制订了智能机器人的基本计划,2010年提出服务型机器人战略,2012年又发布了机器人未来展望2022。将焦点放在扩大韩国机器人产业,并且支持国内机器人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等方面。欧洲提出了欧洲机器人领域路线图,作为欧洲机器人发展的战略指导。同时还提出了火花计划,火花计划将由欧盟委员会和欧洲机器人协会合作完成。

中心任务明确

随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对机器人的需求也层现出爆发性的态势,曾经大的世界工厂变成了大的机器人市场。2013年我国采购了3.7万台机器人,首次超越了日本,成为了全球大的机器人市场。但是可以看到国产机器人销售量仅仅只有九千台,占总销售量的24%,并且大部分为中低端的工业机器人,所以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产业还处在一个历史机遇和困难挑战并存的阶段。作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部从2012年开始,就在积极地思考如何应对国内外日趋激烈的竞争和压力,来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2013年年底,工业和信息部发布了《关于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今年3月又召开了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高峰会。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中心任务是: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为了实现这个的目标,工信部确定了几个主要任务。一是在协同创新方面,要使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根据汽车、船舶、电子、民爆、国防军工等重点领域的用户需求,开展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攻克关键零部件技术并形成生产力,明显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创新资源和要素得到有效汇聚和深度合作。二是在产业发展方面。一方面要培育产业集聚,建立以工业机器人主机企业、系统集成企业为牵引,零部件及产业服务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要大力培育骨干企业,积极发展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另外在产业布局方面,要引导各地方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模式和规模,应依托现有特点和优势,科学谋划,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工业机器人区域差异化发展。三是在示范应用方面,要在汽车及其零部件、纺织、物流、国防军工、民爆、制药、半导体、食品、中药材等行业实现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示范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生产和运行效率,推进节能减排,保障安全生产,促进工业领域的产业升级。四是在标准体系方面,要制定一批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所急需的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重点应用标准,初步形成满足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五是在公共服务平台方面,要完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工业机器人设计、研发、检测、试验验证、认证认可等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第三方检测认证体系。六是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要加强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导国内企业与国际优势企业进行研发合作,实现我国自主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政策立体化

王卫民表示,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工信部将接下来的工作中将主要落实推动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组建专家咨询队伍,组织研究编制机器人技术路线图和机器人产业的“十三五”规划,要组建不同单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战略、顶层设计及重大专项提供建议,支撑政府的决策。第二是要完善标准体系的建设,按照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和国标委一起推进战略新兴产业规划,机器人产业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加大推进机器人的接口、通讯等国家标准的制定。要通过完善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技术水平,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第三是要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要增加高档机床和基础装备研究,来支持重点行业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今年已经安排了面向专项机床开发和生产的机器人开发。在机器人产业智能专项里面,要加大对机器人应用示范的推广,今年工信部将推进在输变电设备、材料、汽车发动机加工、危险品制造民爆行业、传感器和仪器仪表、航天器、飞机船舶制造等领域的系统集成和应用,提升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相关产业的智能化水平。在这些行业内,将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这些领域机器人产业的创新。

目前工信部正在和财政部、保监会等部门研究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保险机制,准备把工业机器人放入其中,解决我国首台套工业机器人应用难的问题。由于机器人在危险工种领域大有可为,工信部将在民爆等行业启动机器人应用示范工程,建立民爆等行业的应用推广标准,引导民爆全行业采用机器人,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生产。此外,工信部还在研究搭建机器人上下游之间的对接平台,推广应用。通过举办机器人应用推广会等形式,促进机器人企业和用户的对接,更好地推进机器人的市场应用。

整体来看,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除了有地方政府层面组建各自的机器人产业园或产业基地方面的扶持政策之外,国家多部委也开始密集接触酝酿支持政策。随着扶持政策的立体化、全方位推进,国内机器人产业有望加速,迎来良机。

猜你喜欢
工信工业机器人
工信部:加快制定工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政策
工业人
工信部批准625项行业标准涉31个环保标准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工信部:我国将出台保护个人信息行业标准
工信部批准多项油墨行业标准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