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凹陷留107断块堵漏和防漏相结合固井技术

2014-05-02 13:08秦国宏刘书冬王福昌张晓静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4年4期
关键词:通井环空排量

秦国宏 ,覃 毅 ,蔡 鹏 ,刘书冬 ,谈 涛 ,王福昌 ,张晓静

1.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第一固井分公司 (河北 任丘 062552)

2.中海油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2)

冀中凹陷肃宁油田留107断块位于河北省肃宁县窝北镇,是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重点勘探开发的区块之一。近来来,为滚动扩边、增加产能,在留107断开先后布置了多组丛式井,主要开发沙河街组上部砂岩储层,油藏埋藏深度3 000~3 400m左右。均为二开井身结构,二开使用Φ215.9mm钻头钻进,下入Φ139.7mm套管完井。

该区块经过多年开发调整,裂缝发育和连通性较好的高渗透地层承压能力极低,钻井过程中常见渗透性漏失、产层亏空性漏失[1]。漏失严重时钻井液只进不出,不能建立基本的循环;部分井眼经过多次堵漏效果都不明显,不得不进行固井;有的井虽然经过堵漏勉强建立循环,但是地层承压能力非常低,循环排量受到限制,无法满足固井要求。

在已经完成钻井施工的留107-7、留107-32x、留 107-33x、留 107-34x、留 107-51x、留 107-52x、留107-53x、留107-54x、留107-55x等井中,在钻进过程中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漏失,漏失层多集中在3 000~3 400m砂岩井段,部分井兼有上部地层漏失。留107-7井钻至3 406.58m时漏速达83.5m3/h,被迫提前完钻;留107-32x井在钻至3 285m时发生过渗透性井漏,漏失大量钻井液,主要原因是Es1层的砂岩发育,胶结疏松;留107-52x井钻进过程中发生恶性漏失,井口失返泥浆,耗时15d通井、堵漏6次效果仍不明显,最后强行固井;后续投入的留107-51x、留 107-53x、留 107-54x、留 107-55x 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漏失。

1 固井风险与难点

1.1 固井风险

1)造成油气井失控。对于严重漏失的井,如留107-7井,漏速达83.5m3/h,若固井时发生如此恶性漏失,环空液面迅速下降,压力降低,当液柱压力小于地层压力时,将诱发井涌、井喷等重大事故,后果将十分严重。

2)容易造成水泥浆低返、漏封目的层,导致固井失败。

3)若发生快速漏失,井壁将失去稳定而掉块、垮塌,堵死环空,造成“灌香肠”事故。

4)泥浆中泥沙和大颗粒堵漏材料较多,易引起环空憋堵。漏失井由于堵漏需要,无法使用泥浆除砂、净化装置,泥浆携带出来的泥沙只能靠静止、沉降来除去一小部分,大部分泥沙存在于泥浆中,固井过程中由于水泥浆具有极强的携沙能力,加大了环空憋堵的可能性;固井后可能人工井底较高,测声幅无法到底。

1.2 固井难点

1)地层承压能力低,固井漏失风险大,漏失层大多都在产层,漏失的水泥浆将进入地层孔隙通道,使产层遭受污染,严重影响后期开发。

2)漏失井由于压力亏空、井眼状况差等各种原因,固井水泥石胶结质量往往不理想。列举的9口井中,留 107-7、留 107-32x、留 107-33x、留 107-34x等4口井是往年完成的井,固井质量都存在各样的问题。

3)由于长期的堵漏、通井,大肚子井眼多,井径起步规则。水泥浆无法对大肚子井段进行置换,顶替效率低;同时,泥沙易在小井眼处淤积,引起环空憋堵,加重漏失。

4)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控制,保证连续性,同时要严格按照设计参数进行施工,稍有误差便会影响固井设计的针对性,引发事故。

5)水泥浆体系既要快速优质的封固目的层,又不压漏地层,同时要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低失水、零析水。

6)顶替排量小,无法对虚泥饼、残浆、油污、油膜进行有效冲刷和顶替,难以保证一、二界面的胶结质量和整个封固段的固井质量。

2 固井技术措施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看出,留107断块的漏失井给固井工程带来了诸多的技术难题和安全风险,严重制约了该区块的后续勘探开发,必须研究针对性较强的固井技术,满足固井需要。

2.1 资料收集

1)资料收集。开好现场办公会,紧跟一线生产动态,收集全现场资料,分析漏层位置、漏失性质、漏失量、漏失速度,确定施工工艺。

2)根据电测情况准确把握井眼状况,如井径、温度、油气显示情况、油气层位置,优选前置液、水泥浆,优化固井液结构。

2.2 井眼准备

1)采用原钻具结构通井,根据电测井径曲线,在大井眼井段处循环,小井眼处划眼。下钻到底后,及时调整泥浆性能,以最大排量循环至少2周,井眼畅通、井壁稳定后方可下套管。

2)对于漏失井,或者即使没有发现漏失但处于易漏失层的井,下套管前必须结合固井工艺要求进行彻底堵漏,用重泥浆或固井排量进行试漏[2,5],保证固井成功。

3)套管到底后,小排量顶通,再以通井时最大排量循环至少2周以上,尽量利用振动筛、除砂器、除泥器、离心机等净化设备充分除砂、除泥,使泥浆性能满足固井要求,保证施工安全。

4)扶正器可保证套管良好居中,进一步提高井筒的畅通性,避免环空憋堵,提高固井质量。

2.3 固井液体系

漏失是石油钻探工程不可避免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验,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但是由于各区块地质特点不同、井况千差万别、兼顾成本考虑,很难找到针对性较强的固井实例借鉴。基于留107断块实际情况,进行了固井液体系研究。其思路是:优选超低密度水泥浆进行平衡压力固井;利用优质的前置液提高顶替效率;使用堵漏型水泥浆增强地层承压能力[3];在不增加静压差的前提下,合理增加超低密水泥浆附加量,保证水泥返高。

2.3.1 优选高效前置液

长期的通井、循环堵漏,泥浆中混大量油基润滑材料和堵漏材料,起钻时钻具附着物严重,下完套管后,有大量的泥饼、油膜、油饼、油浆附着在井壁和套管壁上,极大地影响一、二界面胶结质量。必须科学地设计前置液类型和数量,保证井下安全的前提下,对一、二界面进行充分冲洗,改善环空界面的亲水性,提高水泥环胶结质量;另外,前置液由于密度低、流性好,可以在排量较小的情况下达到紊流状态,弥补顶替排量小的缺陷。优选FH-100L高效驱油前置液,稳定井壁和稀释钻井液、隔离前后流体,使其易达到紊流条件[4]。注入量约占环空高度200m,经过室内实验和现场实践,具有良好的效果。

2.3.2 低密水泥浆领浆

在全井水泥浆总量的基础上,附加总量20%~30%的低密度水泥浆领浆,密度与钻井液密度相当。领浆具有密度小、流性好、携沙能力强等优点,既是“前置液”,又是水泥浆,可进一步冲刷井壁、携带泥沙、防止环空憋堵,保证水泥浆返高。

2.3.3 堵漏型高强低密度水泥浆

根据地层承压情况和环空液柱压力计算,设计堵漏型高强超低密度水泥浆封固上部地层,优选水泥配方,水泥浆配方及其性能见表1。通过优质国产漂珠、减轻剂、微硅的复合应用,将水泥浆密度降低到1.45~1.50g/cm3,浆体稳定性良好;注重堵漏材料的应用,进一步增强地层承压能力;水泥浆中按一定比例混入分散剂,使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利于在较小的顶替排量下能达到紊流状态,提高顶替效率。

经室内试验,水泥浆无明显分层沉淀现象,上下密度无差异,体积收缩小。

2.3.4 堵漏型高密度膨胀水泥浆

高密度水泥浆因其早期强度高、形成强度快等特点,是封固油气水层的最佳选择。该区块油层段斜长约400m,垂长约250m,高密度水泥浆比超低密度水泥浆增加的静压差有限。水泥浆配方及其性能见表2。经室内试验,水泥浆无分层沉淀现象,上下密度无差异,体积膨胀率3%~5%。

微硅与水泥颗粒紧密堆积,可提高浆体稳定性、增强水泥环的强度和韧性;降失水剂和分散剂的配伍使用,稠化时间可调、失水小、控制析水、改善浆体流变性能;膨胀剂可防止水泥环因体积收缩而产生微缝隙、微裂缝。

2.4 工艺技术措施

2.4.1 做好应急预案

若固井过程中发生渗透性漏失,立即降低顶替排量;若发生恶性漏失,环空液面迅速下降,则关闭封井器,进行节流固井;现场准备好充足的钻井液和清水备用,防止发生恶性漏失后没有足够的顶替液。

2.4.2 控制注、替浆排量

注水泥排量1.2m3/min,均匀稳定,避免过大的激动压力造成井漏;替浆排量不得大于通井时最大排量,顶替起压后,根据压力状况可适当地降低排量,控制泵压,防止漏失。

2.4.3 严密过程控制

固井施工时,相关设备必须运转良好,各岗位人员就位,泥浆出口处专人坐岗,发现返出异常,立即联系指挥人员,启动应急预案。对于注入井内的流体,必须按设计的数量、密度、次序等要求,平稳、连续注入,杜绝密度忽高忽低,严防施工中断。

3 现场应用和质量检测

留107-52x、留107-53x井钻井过程漏失较严重,经过长期堵漏效果不明显,排量控制在1.6m3/min勉强建立循环,最后只得强行固井。通过堵漏和防漏相结合固井技术的应用,彻底解决了该井漏失问题,测井声幅值3%~8%之间,固井质量优质。

留 107-51x、留 107-54x、留 107-55x井钻井中发生了渗透性漏失,平均漏失量约300m3,通井排量只能达到1.8m3/min,且无法进行地层承压试验。为了防止固井过程中水泥浆增加的静压差加重漏失程度,堵漏和防漏相结合固井技术,固井候凝,测声幅显示:3口井固井质量全部优质。

4 结论和认识

1)油田老区块的调整井、加密井,原始压力系统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漏失等复杂情况较多,应根据实际井况,认真分析总结,科学制定固井方案,适应油田开发需要。

2)漏失井固井的重点是防止污染产层、保证封固质量。

表1 低密度水泥浆试验数据

3)堵漏和防漏相结合固井技术具有很好的防漏、堵漏效果,针对性较强,成本低廉,易于操作,可有效解决漏失井固井问题。

4)随着老区的二次勘探开发,层间不均衡会进一步加剧,应加大力度进行堵漏和防漏相结合固井技术的研究与完善,适应新的勘探开发生产需求。

[1]吴应凯,石晓兵,陈平,等.低压易漏地层防漏堵漏机理探讨及现场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4,24(3):81-83.

[2]甄立杰,张克明,吴修宾.易漏失井固井前井眼准备技术研究 [C]∥2004年固井技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2004年固井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317-328.

[3]邓明杰.川东北河坝构造低压易漏地层固井技术研究[J].天然气技术,2004,4(1):47-49.

[4]覃毅,蔡鹏,尤凤堂,等.冀中凹陷留463加深井超小间隙尾管固井技术[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38(16):85-86.

[5]刘延强,徐同台,杨振杰,等.国内外防漏堵漏技术新进展[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0,27(6):80-84.

猜你喜欢
通井环空排量
基于热传递作用的环空圈闭压力预测与分析
井下作业试气工艺技术的探讨
实际井眼中的通井底部钻具组合评价与应用
水井测试之通井系列工具设计及应用
2019年1月乘用车销售汇总表
气井环空带压对水泥环力学完整性的影响
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注采井环空带压初步研究
高精度对接连通井技术——钻孔地下的“导航”
2015年10月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汇总表
2015年10月基本型乘用车(轿车)生产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