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湾镇街道:让群众诉求“提了不白提”

2014-05-04 05:38寿东来
上海人大月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联络人大代表街道

文/寿东来

江湾镇街道:让群众诉求“提了不白提”

文/寿东来

今年1月的某天上午,虹口区江湾镇街道居民王阿姨来到街道信访室,情绪激动地反映,她所在小区的业委会已届满好几个月未改选,造成居民们日夜盼望的平改坡工程迟迟无法落实。正在接待的区人大代表周连珍查实此事后,立即通过社区(街道)代表联络室与居委会及相关部门联系,敦促业委会完成了改选,居民们称赞“人大代表确实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在江湾镇街道,这样的事例很多。目前,联络室服务的市、区人大代表39人。仅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联络室就收到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41件,均作了妥善处理。江湾镇街道不仅有服务代表的热情,更注重以代表联络室为载体,通过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努力确保代表意见落到实处。

市区代表联动机制:接力传递解民忧。江湾镇社区(街道)代表联络室通过搭建市区代表联动平台,接力传递、分级处理群众的急难愁问题,使街道、区级层面难以处理的一些问题通过市级层面得到化解。比如,某小区内一电线杆原本在路边,后因河道整治道路拓宽而留在了主干道中间,给车辆和行人进出带来安全隐患。居民多次要求迁移此杆,但因业委会无力负担高达20多万元的费用而未果,居民曾联名写信并准备上访。区人大代表舒菊芳通过联络室与市人大代表、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运丹积极沟通,在电力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终于落实经费并将占道电线杆移位,居民又联名给区人大领导写信表示感谢。平时,联络室对代表反映的意见建议,也不是简单地当“二传手”,而是经甄别调研后,分级分类交有关部门办理,提高针对性和解决率。

资源整合机制:凝聚力量纾民愁。凉城路某弄内通道是物业无法管、交警无权管、街道难以管的“三不管通道”,弄内小学、托儿所孩子上学放学时,人车混行、极其危险,家长们忧心忡忡。王国芳代表反映此问题后,经联络室多次协调,商定由居委与学校共同组成志愿者队伍,在高峰时段维持秩序,家长们终于松了一口气。王炳南代表反映的某小区内幼儿园每天两次放广播操音乐扰民、乐可威代表反映的某街面饮食店油烟排放问题等,均通过街道整合相关职能部门资源共同化解。实践证明,凝聚各方力量消弭矛盾的做法十分有效。街道及时将成熟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完善了区人大代表与街道职能科室、相关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定期沟通制度等,及时将解决进度、政府的难处向群众反馈和解释,取得老百姓的支持与理解。

代表参与社区自治机制:联建共建凝民心。联络室创新工作方式,充分运用代表所在单位资源,促进代表和志愿者参与社区自治,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比如,经联络室与区人大代表翟淑华所在的水利部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充分沟通,2014年8月,江湾镇社区与该局正式签署了联建协议。该局定期向街道及社区居民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每年组织志愿者参加街道帮困扶贫等实践活动,街道方面提供干部锻炼平台,使社区自治水平再上新台阶。街道每年还组织代表和社区居民“走进江湾”,安排走访居委会、学校、企业、公益场所,开展大型保障性住房基地建设专题调研等,使居民和街道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充分感受江湾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提出意见建议。这些真知灼见通过人大代表再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部分建议已得到采纳。不少居民说,这些活动让代表与我们的心贴得更近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落地生根、创新发展,离不开基层人大工作者的艰苦努力。街道代表联络室的同志对每项工作都全情投入,为代表履职创造良好条件,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了不少好事,人大制度的地位、影响力也因此得以不断提升。今后,联络室工作还将不断向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使之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

(作者系上海市人大机关赴江湾镇街道挂职干部)

猜你喜欢
联络人大代表街道
热闹的街道
人大代表要常回“家”看看
人大代表选举(三首)
让人大代表联络站不止于“联络”
给人大代表履职戴上“紧箍”
街道生活
让“人大代表之家”在群众中火起来、亮起来
只回应 1/3
只回应1/3
风居住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