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钢的接触疲劳性能研究*

2014-05-07 12:49高胜利王光宏屈盛官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4年3期
关键词:铝酸钙轴承钢冲击韧性

高胜利,王光宏,屈盛官

(1.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13;2.华南理工大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0 引言

轴承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对主机(如航空发动机)的精度、性能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4]。轴承的研发涉及材料、油脂及润滑、制造、设计、轴承制造装备、检测与试验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还涉及接触力学、润滑理论、摩擦学、疲劳与破坏、热处理与材料组织等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本文主要从材料切入,以最常用的轴承钢GCr15为研究对象,在试验的基础上对比国产GCr15钢、美国AISI52100钢和日本SUJ2钢的接触疲劳磨损性能,以发现常用国产轴承钢与进口轴承钢的优劣,并分析其原因,为我国轴承尤其是高端轴承的研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1 试验过程

1.1 材料制备

本文选用材料为国产GCr15、美国AISI52100、日本SUJ2等常用轴承钢,以下分别将其命名为G1、A2、S3钢。对试验钢基体材料取Φ10 mm×140 mm疲劳性能检测试棒、Φ5 mm×65 mm拉伸标准样、10 mm×10 mm×55 mm的冲击试样(U型缺口)以及随炉试样若干,经860℃×30 min油淬和160℃×2 h低温回火处理。在各钢毛坯中取3个试样,经860℃×30 min油淬处理后研磨抛光,用来评定轴承钢中所含的夹杂物。

1.2 试验方法

各轴承钢的化学成分采用ARL4460直读光谱仪检测,每个试样打3个点。同时,对各轴承钢的冲击韧性、拉伸、硬度等力学性能进行检测。接触疲劳性能试验在球-棒试验机上进行,试验中每根试验钢棒进行10次重复试验,且试验条件均相同:湿度为60%~70%,温度为室温,试验载荷均为3 920 N,即赫兹接触应力为8.48 GPa,试验时机器转速为1 800 r/min,每小时钢球与试验钢棒接触2.49×105次[5,6],润滑剂为长城牌7008号通用航空润滑脂。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材料的力学性能

各轴承钢的化学成分测3次取平均值,其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并对照国家标准[7]可知,除国产G1轴承钢碳含量略高外,3种钢材的各化学元素含量差别不大且均在标准范围内。各轴承钢热处理后的拉伸性能、硬度、冲击韧性结果分别如图1、图2、图3所示。由图1~图3可以看出:G1轴承钢和A2轴承钢的拉伸强度在1 100 MPa左右,而S3轴承钢的拉伸强度明显高于前两者,达到1 180 MPa;3种轴承钢的硬度差别不大,均接近60 HRC;G1轴承钢回火后的冲击韧性值均为6.41 J/cm2,而A2轴承钢和S3轴承钢的冲击韧性值为8 J/cm2左右,为G1钢冲击值的1.25倍。

表1 各轴承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图1 各轴承钢热处理后的拉伸强度

图2 各轴承钢热处理后的硬度

2.2 材料的接触疲劳性能

对各试验轴承钢试棒进行接触疲劳试验,其与钢球之间的相互作用次数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S3钢、A2钢的应力循环次数明显比G1钢多,而且S3钢的应力循环次数较A2钢的应力循环次数略多。

图4、图5、图6分别为G1钢、A2钢、S3钢试棒疲劳数据的Weibull分布。从各个钢试棒的Weibull分布图中可得到其中值疲劳寿命、额定疲劳寿命、特征疲劳寿命和Weibull疲劳曲线斜率,如表3所示。其中,L50,L10,La和k分别表示中值疲劳寿命、额定疲劳寿命、特征疲劳寿命和 Weibull疲劳曲线斜率。由表3可知:A2钢的额定寿命比G1钢的额定寿命略低,但其他疲劳寿命值均明显高于G1钢,尤其是A2钢的特征额定寿命是G1钢特征额定寿命的1.66倍;而S3钢的所有疲劳寿命值均明显高于A2钢、G1钢的疲劳寿命值,其特征额定寿命是G1钢特征额定寿命的1.83倍;但G1钢疲劳寿命的 Weibull曲线斜率均高于A2钢、S3钢,这说明G1钢的数据分布带相对较窄,其失效时间分布相对稳定[8,9]。综合考虑,S3钢的接触疲劳性能最好,A2钢次之,G1钢最差。

图3 各轴承钢热处理后的冲击韧性值

表2 各试验钢棒与钢球的作用次数 次

图4 G1钢接触疲劳试验结果的Weibull曲线

图5 A2钢接触疲劳试验结果的Weibull曲线

由以上结果及分析可知,在成分、硬度、强度、韧性 差别不大的情况下,这3种钢的接触疲劳性能差别却很大,这就要求作进一步分析。轴承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破坏了金属的连续性,在交变应力作用下,易引起应力集中,成为疲劳裂纹源,从而对钢接触疲劳性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10]。3种轴承钢中所含夹杂物的金相照片分别如图7所示,3种钢中所含的夹杂物均主要为A类硫化物夹杂和D类铝酸钙复合夹杂。G1钢中的A类硫化物夹杂的链长和宽度明显比A2钢、S3钢的A类硫化物夹杂的链长长、宽度大,同时G1钢中的D类铝酸钙复合夹杂明显比A2钢、S3钢中的D类铝酸钙复合夹杂多;而就A2钢和S3钢而言,S3钢中的A类硫化物夹杂和D类铝酸钙复合夹杂更少些、相对更洁净。G1钢中较多的夹杂物使其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在材料内部更容易过早地产生疲劳裂纹,从而大大降低了材料的抗接触疲劳磨损性能;反之,A2钢、S3钢更洁净,有利于其抗接触疲劳磨损性能的提高。

图6 S3钢接触疲劳试验结果的Weibull曲线

3 结论

GCr15轴承钢、AISI52100轴承钢、SUJ2轴承钢的成分基本均在标准范围内,强度、硬度、韧性等力学性能差别不大,但是进口SUJ2轴承钢的接触疲劳性能最好,AISI52100轴承钢的接触疲劳性能次之,GCr15轴承钢的接触疲劳性能最差,这主要是由GCr15轴承钢的非金属夹杂物含量较高所造成的。

图7 3种钢夹杂物金相照片

[1] 王思明,许明恒,周海军,等.滚动轴承微动磨损研究[J].轴承,2011(4):55-58.

[2] 闫文凯,杨卯生,杜景红,等.高纯净GCr15轴承钢组织演变与快速球化工艺的研究[J].钢铁,2010,45(12):63-67.

[3] 赵国防,杨卯生,刘东雨,等.高性能渗碳轴承钢的组织与性能[J].2011,23(11):34-40.

[4] 张俊江.高端轴承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机遇[J].轴承,2011(12):59-63.

[5] Yu-Hsia Chen,Igor A Polonsky,Yip-Wah Chung,et al.Tribological properties and rolling-contact-fatigue lives of TiN/SiNx multilayer coatings[J].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2012,154:152-161.

[6] Liu H X,Wang X F,Wang L P.Rolling contact fatigu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tanium carbide film synthesized on bearing steel surface[J].Surface &Coating Technology,2007,201(15):6606-6610.

[7] 伍千思.中国钢及合金实用标准牌号1000种[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8] 张杰,王成彪,耿志勇.几种添加剂对水基润滑液性能的影响[J].中国表面工程,2007,20(3):26-29.

[9] 宋宝玉,张锋,刘艳玲.纳米二氧化硅对陶瓷球疲劳寿命影响的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6(7):15-18.

[10] 王博,姜周华,龚伟,等.GCr15轴承钢夹杂物及全氧含量控制工艺分析[J].材料冶金学报,2004(2):90-94.

猜你喜欢
铝酸钙轴承钢冲击韧性
GCr15轴承钢球化退火工艺的模拟试验
用中红外光谱分析铝酸钙分子结构及热变性
循环热处理对93W–5Ni–2Fe高比重钨合金冲击韧性的影响
水化氯铝酸钙去除水中氟及其动力学研究
时效处理对Super304H摩擦焊焊接接头拉伸强度和冲击韧性的影响
GCr15轴承钢的ELID超精密磨削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
氧化铝生产中降低助滤石灰用量研究
PMO凝固均质化技术在连铸GCr15轴承钢生产中的应用
冷却速度对贝氏体焊缝金属硬度及冲击韧性的影响
喷射成形轴承钢GCr15显微组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