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身体—练习体验解释体育课程目标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认识不同的学习目标

2014-05-10 02:43邓若锋庄宏远屈冬林张友广东省广州增城中学511300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身体动作

邓若锋 庄宏远 屈冬林 张友 (广东省广州增城中学,511300)

用身体—练习体验解释体育课程目标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认识不同的学习目标

邓若锋 庄宏远 屈冬林 张友 (广东省广州增城中学,511300)

目标是射击、攻击或寻求的对象;想要达到的境界或标准[1]。对于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来说,如何认识和理解课程目标性质,分清不同层面的课程学习目标,通过有效手段达成目标,这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在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很多一线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认识不清、定位不准、分层不当,觉得“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目标犹如一个美丽的气球,悬在空中,难以落地。其主要原因是没有相应的原理来解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同层面学习目标的逻辑关系,让操作者不知如何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转化成具体操作的学习目标,找不到实际操作的落脚点。本文提供一种新的学校体育课程的解释原则——身体练习体验,并试图用这种解释原则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认识不同层面学习目标关系,为设置科学的体育学习目标提供参考。

一、身体练习体验的解释原则

(一)认识身体练习体验的基本涵义

体育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形成了学生体育学习的身体练习存在方式。“构成身体练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身体动作,包括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有身体姿势、练习轨迹、练习负荷等要素。”[2]身体练习的过程是一个由不断的身体刺激与反应所组成的“身体的体验”过程,“通过身体这个认知工具,感知身体动作的身体姿势、练习轨迹、练习负荷的性质,思维与其他事物间存在的各种上下、左右、前后、大小、胜负、平等、互助的关系。”[3]在体育学习的身体练习现象上,依据具身认知“身体、心智和认知一体化理论。”[4]形成体育学习的身体练习行为、认知活动、心理感受的关系链,并以莫里斯·梅洛-庞蒂的“身体的体验”[5]哲学思想作为认识基础,将身体练习的关系链与身体性的行为、身体性的知觉、身体性的“看”与“触”的过程进行联结,形成身体练习体验。身体练习体验是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行为表现、一种认知活动、一种心理感受。

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以身体动作为身体练习的基本单位,按照一定的身体姿势、练习轨迹、练习负荷等要素形成相应的身体练习,在从身体动作到动作技能、动作技能到运动技能、运动技能到知识技能的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行为表现、认知活动和心理感受,进而高效地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理解身体练习体验的解释原则

原则是行事所依据的准则。从体育学习存在的现象来看,身体动作学习,运动技能形成,运动技能的应用,都是以身体练习的方式来体现。通过身体练习,让学生获得体育的基本技能、知识和方法,并在其过程中培养相应的人格品质和适应能力。这一切都是体育教学存在的现象,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什么左右着学生的技能、知识和方法的形成,是什么制约着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的生成,这是身体练习现象背后所隐藏的身体练习体验,是由行为、认知和心理感受共同所组成的体验。依笔者多年的研究,体育学习的基本属性都归属于身体练习体验,身体练习体验是体育学习的本质属性。当用哲学的方式来把握体育教学时,把形成一切体育教学存在的现象根源集中在身体练习体验,身体练习体验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原始动因。用身体练习体验作为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解释原则,可以自圆其说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各种现象,解释发展学生身体,培养人格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身体练习体验就成了一种解释原则,一种学校体育课程的解释原则。

把身体练习体验作为实施体育与健康标准这一系统的基本原理(解释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如何让学生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相关理论,再将之应用于具体的实际操作之中。身体练习体验可分为“从身体动作到动作技能的体验”、“从动作技能到运动技能的体验”、“从运动技能到知识技能的体验”三个不同层次。

(三)作为解释原则的思维过程分析

1.从身体练习体验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概念框架

以身体练习体验作为学校体育课程的解释原则,就会站在人的身体发展的教育立场,以学生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为视角,来审视强化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培养人格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活动,进而构建相应的体育概念框架,形成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思维。在此,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解成以学生的身体为根本、为载体、为工具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通过对身体动作的反复练习而形成动作技能,并发展到运动技能,再以相应的健身、竞赛、娱乐等知识为基础,经过反复的身体练习,形成锻炼身体、运动竞赛、身体娱乐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如,发展跑、跳、投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培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等,是以学生身体为根本,指向发展身体的教育活动。又如,培养吃苦耐劳品质、团队合作和规则意识,是以学生身体为载体,指向培养人格品质和适应能力的教育。再如,运动竞赛、体育中考、体育高考、身体娱乐活动,是以学生的身体为工具,指向“比赛名次”、“考试分数”的教育。

2.从身体练习体验把握体育教学不同的学习层次

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需要面对不同个体差异的学生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循环递进过程,学生从学习身体动作开始,经过动作技能、运动技能、知识技能的循环递进过程,完成体育学习活动。由此,可以将学生的体育学习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即“从身体动作到动作技能的符号学习层次,从动作技能到运动技能的逻辑学习层次,从运动技能到知识技能的意义学习层次。”[6]身体动作是身体练习的基本单位,是一种体育学习认知的符号表达形式,是用身体动作符号来表达体育学习过程的身体练习存在状态,将身体姿势、练习轨迹、练习负荷作为符号系统来规范身体练习过程。身体动作在一定动作技术知识的基础上,按动作的身体姿势、完成动作的练习轨迹、形成动作技能所需要的练习负荷,进行反复的身体练习形成动作技能,获得相应的身体练习体验。在此基础之上,按一定身体运动的逻辑关系,在相应的运动技术动作联结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身体练习的多个身体动作组合,进行反复的身体练习而形成运动技能,同时获得运动技能的身体练习体验。在运动技能的基础上,以相应的健身、竞赛、娱乐等实用知识为基础,再进行反复的身体练习,让学生认识到某种运动技能对自身体发展和完善的意义,由此形成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

3.从身体练习体验把握体育学习过程的行为表征

身体练习体验是学生体育学习的身体行为、认知和心理感受。其外显表征是学生听讲解、看示范,模仿动作、纠错反思、自主练习、实践运用、练习评价等存在的现象。这种身体练习行为是以教学的场地器材与周围情境等学习环境为背景,学生的身体练习过程,是在自己、同伴、教师、场地器材等所形成的环境下,在不断重复的身体练习过程中存在。这种以身体练习所表现出来的体育学习行为现象,是学生、教师和他人所能感知到的,是能用于“教”与“学”效果评价的行为状态,既是一种身体练习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体育学习的一种行为表现。

学生身体练习的行为是体育学习认知的基础和表现,是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来认识体育学习的过程,主要通过人的本体感觉形成运动性认知,对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的体育学习活动进行信息加工。学生如何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把当前所认知的动作技术表现出来,需要借助于身体这一特殊的认知工具,通过人的本体感觉,对多次重复的动作练习刺激与身体反应之间的联结进行加工处理,以完成对身体动作的认知。

形成和掌握动作技术、技能和方法的身体练习体验,是伴随心理感受与情绪体验的身体练习过程。每一次身体练习的完成,不管是简单的练习还是复杂的练习,都有相应的身体体验产生,多次不同的身体练习体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心理感受,正是这种心理感受,形成了制约体育学习进一步发展的原始动力。

二、解释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一)以课程性质把握总体学习目标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7]并提出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等4大特性。如何通过认知和理解课程的性质来把握学生的体育学习目标,必须要有一个统一性原理,有一种解释原则,进而形成相应的教学理论,按照一定教学研究范式,才能科学地把握课程学习目标。在此,我们以身体练习体验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解释原则,以学生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为课程学习目标的根本和核心,就可较好地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

1.以身体练习体验作为课程学习目标的概念隐喻

在思维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时,“需要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概念隐喻的使用是潜意识的。”[8]因此,要科学地把握课程学习目标的思维问题,要有一种适宜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以身体练习体验作为一种思维隐喻,将身体练习体验的概念框架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系统映射,去思维课程学习目标的事。

2.以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为学习目标的核心

在身体练习体验解释原则所形成的学校体育概念框架基础上,以学生的身体为根本、为载体、为工具的教育来思维课程学习目标。无论是发展身体的教育,还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适应能力,都需要以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为前提。如果没有形成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无论身体练习如何丰富,都无法有效地获得体育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无法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和适应能力,课程目标很难达到。因此,形成以获得积极身体练习体验为学习目标的核心,来分析和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

3.以身体行为、认知和心理感受为学习目标表征

由于身体练习体验是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行为表现、一种认知活动、一种心理感受。在具体的学习目标设置时,从学生的身体练习行为、运动认知,心理感受等方面来归纳课程学习的状态,以体现的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综合性特征。

(二)依课程基本理念拆分学习目标

在《课标》中,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课程基本理念。如何将课程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目标,拆分到学生体育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之中,这就需要在身体练习体验的解释原则之上,审视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如何在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相应的人格品质和适应能力等方面,所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学生只有在良好的身体练习体验基础之上,有了进行体育学习的原始动力,才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会乐学、会学,才会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1.依课程基本理念规定课程学习的总体目标框架

当以身体练习体验为解释原则,就会站在发展和完善学生身体的教育立场上,以积极身体练习体验作为学生体育学习的原始动力,再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可将课程学习的总体目标框架定为:促进身体的发展,培养人格品质,强化适应能力等方面。

2.依学生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拆分学习目标

在课程学习的总体目标框架之下,如何设置水平、学年、学期、模块、单元目标,需用学生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为主线,结合如何促进学生身体发展,人格品质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并针对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由大到小,由抽象到具体进行学习目标设置。

3.依学习行为、认知、心理感受设置具体的目标

操作性强是学习目标的重要属性。层次不同、大小不一、程度各异的学习目标,都必须落实在具体的操作之中。这就需要将各种不同层面的学习目标具体化到每个课时中。要做到这一点,要以体育学习的身体练习行为为基础,适宜的运动认知为取向,积极的心理感受为导向,综合多种因素来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

(三)按课程设计思路设置学习目标

如何理解《课标》的课程设计思路,将“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具体化到学习目标之中,可按身体练习体验的解释原则,从学生体育学习中所获得身体练习体验的程度,以体育学习的身体活动行为、运动认知、心理感受为基本内容,用身体练习活动的行为表征来陈述课程学习目标。

1.按课程设计思路考量课程学习目标的基本主旨

用身体练习体验的解释原则,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设计思路,就可以对课程学习目标的基本主旨进行认知。其一,课程学习目标要体现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而身体与心智和认知不可分离,发展学生的身体有其阶段性。其次,设置的课程学习目标必须有实操性。第三,课程学习目标的设置要便于课程管理。

2.按身体练习体验程度排列学习目标的先后主次

对于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活动来说,主要是通过身体练习为主的手段完成的,学生在身体练习过程中所形成的身体练习体验有不同的程度之分。如,身体动作练习的体验、积极情绪感受的体验、社会适应能力的体验是不同的,不同的教学资源背景所形成的体验各异。但在体育学习目标排列时,最先考虑的是身体动作、动作技能、运动技能、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然后才是人格品质和适应能力培养方面的目标。

3.按身体活动行为表征陈述学习目标的内容主体

体育课程的学习目标设置,最后都需要表述成文,需要按身体活动行为表征为依据进陈述。如,身体练习体验的行为表征为:主动进行练习;乐于重复练习;善于完成练习。积极情绪感受的认知表征为:集中注意练习;练习情绪稳定;获得成功体验。体育学习社会适应能力表征为:合作完成任务;活动组织合理;愿意服务于人。又如,技术动作学习的规范表征为:按照规范练习;积极应对困难;完成规定动作。运动技能形成的规范表征为:遵循技能规范;渗透相关知识;合理应用技能。运动技能应用的规范表征为:选择活动方式;自主控制负荷;合理评价效果。

三、认识课程学习目标的思路

用身体练习体验解释原则,以身体练习体验作为体育课程学习目标的概念隐喻,以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为学习目标核心,以身体行为、运动认知和心理感受为学习目标表征,来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能科学而有效地把握课程总体学习目标,拆分不同层面的学习目标,并设置具体操作的学习目标。为使读者便于理解,现将用身体练习体验解释原则,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认识不同层面学习目标的思维过程,以思维路线示意图进行表述(见下图),以利认清课程学习目标不同层次的表征,区别不同水平阶段的学习目标关系,设置具体的体育学习目标。

[1]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5(6):971.

[2]邓若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学习方式创新[J].中国学校体育,2013(10):23-26.

[3]邓若锋.身体练习体验是体育学习的一种价值诉求[J].体育学刊,2013(6):65-69.

[4]叶浩生.西方心理学中的具身认知研究思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7),153-160.

[5]莫里斯·梅洛-庞蒂(姜志辉译).知觉现象学[M].商务印书馆,2012(5):106-133.

[6]邓若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构建[J].中国学校体育,2012(7):23-26.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2.

[8]章婷.汉语时间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J].齐鲁学刊,2007(1):88-91.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基本层次结构的研究”(2012YQJK09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身体动作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动作描写要具体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