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体育课程的新视角:课程的利益主体

2014-05-10 08:38范叶飞马卫平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情景利益体育教师

范叶飞,马卫平

1 问题的提出

利益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体现出来的人的需求。利益问题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原点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利益是社会化的需要,是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需要,利益在本质上属于社会关系范畴。社会主体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只有通过对社会劳动产品的占有和享有才能实现,社会主体与社会劳动产品的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利益。[1]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利益由利益主体、利益基础和利益对象三个要素组成。课程是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社会资源,也是人们的利益对象之一。因此,课程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问题。从这一点上说,课程改革实质上是课程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过程。在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的选择和决定体现了各种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那么,在体育课程中到底哪些是利益主体?谁是核心利益主体?现行的体育课程标准是如何体现利益主体的,以及体育教师有没有从利益主体的角度来理解体育课堂情境?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因此,对体育课程的利益主体进行讨论,考察利益主体的权利和利益要求,不管是对宏观课程标准的制定,还是对体育教师的具体微观课堂设计,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利益主体理论及利益主体

利益主体(stakeholder)又称为利益相关者,是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利益主体理论(stakeholder theory)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在对美、英等国家奉行的“股东第一”企业治理理论的质疑和批判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现有文献看,目前对于利益主体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理论基础、利益主体概念的界定、利益主体的分类和理论运用等方面。其核心思想是:企业是其利益主体相互关系的联结。它通过各种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来规范其利益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并将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在企业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进行非均衡地分散对称分布,进而为其利益主体和社会有效地创造财富。[2]

自利益主体概念产生以来,至今已有30多种定义。按照美国学者米切尔(Mitchell and Wood,1997)[3]等人的归纳,利益主体定义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泛指所有受公司经营活动影响或者影响公司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或社会团体。如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Freeman,1984)的定义:“利益主体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第二层次,专指那些与公司有直接关系的个人或群体。这样排除了政府、社会团体等,如纳斯(Nasi,1995)的定义:“利益主体是与企业有关系的人,他们使企业运营成为可能”;第三层次,特指在公司下了“赌注”,其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相关的自然人或社会团体,典型的如克拉克逊(Clarkson,1994)认为:利益主体就是“在企业中承担了某种形式风险的个人或群体”。国内学者也对利益主体的概念进行了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贾生华、陈宏辉。他们认为:利益主体是指那些在企业中进行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并承担了一定风险的个体和群体。其活动能够影响该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该企业实现其目标过程的影响。[4]

以上这些概念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揭示了利益主体的含义。对于利益主体的含义,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理解:第一,利益主体是与利益对象有关的个人或群体,与对象无关的个人或群体,不能称之为利益主体;第二,利益主体或多或少的会影响到利益对象目标的实现;第三,根据相关性程度,利益主体可分为直接性利益主体和间接性利益主体。直接性利益主体处于核心地位,没有他们利益对象无法存在;间接性利益主体与利益对象没有直接关联,但利益对象必须对其负有一定责任。

2.2 体育课程利益及体育课程的利益主体

我国社会学家郑杭生认为:利益是处在生产力和人类需要的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人们生存和社会生活的客观条件。需要是利益的自然基础,而社会资源则是利益的载体和具体内容。[5]从该解释可以得出,利益首先是来自于需要的,体现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对社会资源的需求。课程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社会资源之一,体育课程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体育课程理所当然是人们的利益对象之一。因此,可以简单的把体育课程利益理解为是不同主体对体育课程的一种需要,可表现为拥有参与和评论体育课程设计(或决策)的一种权利。

根据前面对利益主体和体育课程利益的讨论,相信对体育课程的利益主体不难理解。课程利益体现了不同主体的需要,利益主体是与需要相关的所有人或团体,因此,体育课程的利益主体(curriculum stakeholders)就是指拥有参与和评论体育课程设计的权利,既包括国家、地方、学校和社区等行政性的利益主体,也包含了体育课程专家、体育教师、学生、家长等非行政性的利益主体(见图1)。[6]

图1 体育课程的利益主体

3 体育课程利益主体的对象框定

到底在体育课程中,谁是利益主体?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这是体育教师在理解具体情景中的体育课程应当要思考的问题,否则在课程的研究中(参与、设计和决策等)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一直以来,我们把体育课程的利益主体主要框定在国家、地方、学校等行政性主体上,而对教师、家长、学生等非行政性利益主体没有足够重视,对他们的权利和责任认识也是模糊不清的,致使他们在体育课程的决策和设计上处于边缘化的境地。根据利益主体理论的理解,课程的完善和发展应该兼顾各课程利益主体的多元诉求,从而实现课程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笔者从体育课程不同利益的需求出发,对体育课程的利益主体进行对象上的框定。

3.1 体育课程的行政性利益主体

行政性利益主体主要是指科层制管理体制下具有行政权力的部门或单位,主要是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3.1.1 政府(国家和地方)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课程纲要(课程标准)提供了范围,具有浓厚的行政建议色彩。对于体育教师而言,课程标准(或纲要)在其体育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分量。国家对体育课程的利益需要主要是从社会控制的角度出发的。一方面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对社会成员进行有效地宏观控制;另一方面为实现其他主体的体育课程利益提供保障。

地方部门主要是从本地的体育课程利益需求出发对体育课程作出切实可行的课程决策。一方面执行层面有国家的宏观课程标准和有关文件规定;另一方面要结合地方特色开发课程资源,提出地方体育课程的要求。

3.1.2 学校(直接管理者)从课程角度来说,学校管理者主要是课程的主管者,他们也拥有自身的利益。其主要负责贯彻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和法规文件,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师资条件、场地器材条件、经济条件,切合实际地制订本校体育课程计划、体育教学活动安排;制定本校体育课程制度、课程表;确定参与校本体育课程决策的人员组成及决策方式;进行校本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编写校本体育课程教材;对本校制订课程方案实施工作的安排、管理等情况执行检查、评定等权力。

3.2 体育课程的非行政性主体

3.2.1 体育教师 教师是课程的具体实施者,也是微观层面的课程领导之一,具有教学自主权、课程领导权和专业发展权等课程权力。体育教师是促进学校课程发展的最理想的课程研究人员。教师参与校本研究是课程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草根”资源。体育教师的课程主体地位一定要凸显。体育教师必须与其他课程利益主体一起参与课程决策,认真倾听其他课程利益主体(尤其是学生和家长)的声音,通过课程审议共同制定学校本位的课程计划。

3.2.2 学生 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可以说是体育课程的核心利益主体。学生在校期间是期望在教育经历中获取很多终身受用的知识。他们在学校所学到的体育课程知识将导致他们在身体方面和对体育的认知、情感、道德等方面得到极大的发展。正因为学生在我们的课程中拥有主要的利益,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及教育的相关者在进行课程改革和设计时首要要了解学生。同时,让学生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体育课程中享有利益。只有当学生在体育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进度、课程评价等方面做出一系列自主的选择时,才有可能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才会真正实现自己的体育课程利益、才会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无意义的肤浅操练变成有意识的深层探究。

3.2.3 家长 人们对体育课程的需要是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家长对体育课程的需要就是通过其与学生之间的父(母)子(女)关系和监护与被监护等直接或间接关系表现出来的,而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7]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委托学校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阅历,使他们的孩子在社会能力、道德情感等方面得到发展,在身体方面给予照顾和关爱,帮助他们的孩子实现他们以及孩子自己的人生目标。因此,家长理应成为体育课程的利益主体之一。他们有权力对自己孩子学习的体育课程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们也拥有参与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权利。

3.2.4 体育课程专家 课程专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不担任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行政职务,因此,他们应属于非行政主体,但是由于他们对体育课程的方方面面有精湛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对体育课程的利益需要一般是通过国家、地方和学校的委任或受托,进而对各层面上的体育课程进行决策、咨询和提供参考,因而他们对体育课程的改革具有导向作用。体育课程专家群体的特殊性,导致他们往往交叉在体育课程的各个利益主体之中,代表着某个利益主体的利益需求。

4 利益主体下体育教师对课程情景的理解

体育教师的课程设计情景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体育教师之间商讨设计体育课程,也可以是参与地方、国家的体育课程设计。当体育教师在试图解决一个课程问题的时候,可以说教师就处在一个具体的课程情景中。对教师而言,首要工作就是理解自己的课程情景。笔者根据加拿大学者迈克尔·康纳利(F.Michael Connely)和琼·克兰迪宁(D.Jean Clandinin)在《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中(Teachers as Curriculum Planners)提出的“叙事方法”[8],站在体育教师的立场,从课程利益主体的视角,运用提问的思路提出理解体育课程情景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理解自己的体育课程设计情景。

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反问自己以下问题,来达到理解自身课程情景的目的。

(1)该体育课程情景的目的是什么?

(2)假如有一个团体,那么这个团体有哪些人员组成?

(3)目标由谁确定?

(4)怎样确定该团体的成员身份和目标?

在形式多样的课程设计情景中,教师对这四个问题的回答尽量不要回避。即使课程情景是微观的课堂设计,也要思考后两个问题,并记录下来。当把体育课堂的设计当作课程利益主体所处的情景时,体育教师就获得了理解体育课堂的新视角。

第二步:理解体育课程情景中的利益主体。

对于体育课程的利益主体,并非在所有的体育课程情景中都一应俱全。体育教师在对自己的课程情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中,首要任务是深思熟虑地列出具体情景中的所有利益主体。譬如在微观的体育课堂设计中,由于课程的利益主体包括学生、家长、教师,还有教育部门(如课程标准或纲要)、监管者(如有关政策、规定等)和管理者等,因此,体育教师就要根据具体的课程情景,尽可能详细地列出所有的课程利益主体。在完成列表以后,用以下四个关于利益主体的问题反问自己,并记录回答。

(1)怎样为这个利益主体?

(2)我的决定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个利益主体?

(3)如果忽略了这个利益主体,要承担多大的风险?

(4)这个利益主体有多大权力左右自身的行动?

在完成以上四个问题的回答后,体育教师重新审视这个列表,查看哪一个利益主体拥有最重要的影响力。

第三步:考察体育课程利益主体的主张。

利益主体的主张反映了不同利益主体在具体课程情景中的不同利益要求。考察和辨认各种课程情景中不同利益主体的主张,对教师理解体育课程和课堂设计具有重要价值。考察课程利益主体的主张,要基于课程基本要素的分析框架来进行。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课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教材、学生、教师和环境),通过发问以下六个问题来分析列表中每一个利益主体的主张。

(1)该利益主体是如何看待教师角色作用的?

(2)该利益主体有什么样的学生观?这个利益主体强调了学习者的哪一个方面?

(3)该利益主体强调了教材的什么特征?

(4)该利益主体认为什么才是在这一情景下的最佳学习环境?

(5)该利益主体有什么样的社会目的观和学生目的观?

(6)这个利益主体是另一个利益主体的利益的管理者吗?如果是,这个利益主体的管理职责是什么?(某些利益主体把他们的利益当成是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的管理工具。)

以上提出理解体育课程的三个步骤,主要是在利益主体的视角下进行的。通过这种途径,体育教师对自己的课程情景就有了相当的了解,对各种问题的种种回答都可以作为课程设计和计划制定的依据。

5 结语

利益主体理论给理解体育课程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不同的利益主体对体育课程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知道体育课程中的利益主体及其需求,对体育教师理解体育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利益主体的视角,以叙事提问的方法提出理解体育课程的三个步骤,不仅可以提高体育教师的课程理解能力,而且有助于教师做好充分准备设计体育课程;通过这种方法,体育教师可以知道在自己的课程设计情景中,必须要考虑到哪些利益主体以及他们需要予以多大程度的关注。

[1]张玉堂.利益论:关于利于冲突与协调问题的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陈宏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3]Mitchell A,Wood D.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Defining the principle of who and what really count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7,22(4):853~886.

[4]贾生华,陈宏辉.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24(5):13 ~18.

[5]郑杭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6]F迈克尔·康纳利,D琼·克兰迪宁.教师作为课程研究者——经验叙事[M].刘良华,邝红军,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7]党玮玺.建国以来我国体育课程决策权力变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8]李艳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竞技体育运行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0.

猜你喜欢
情景利益体育教师
情景交际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楼梯间 要小心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
把美留在心里
利益链与新垄断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